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2: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美岑
研究生(外文):LIU.MEI-CHEN
論文名稱: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實施學校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f English activat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方志華博士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新北市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課程實驗方案
外文關鍵詞:activating curriculumthe new Taipei activating courses Englishexperimental curricul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某個案國小99~101學年度三年間實施英語活化課程之狀況、與對英語活化課程的意見。研究採取個案研究,透過訪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資料,以瞭解個案學校實施英語活化課程之情況。訪談對象為個案國小99學年度起參與實驗課程方案之學校行政人員、英語專任教師、導師、家長、學生。本研究發現如下:
壹、實施的發展歷程
一、99學年教學情形混沌不明,師資急缺,難以調適。
二、100學年教學方向明確,師資配合度高,化險為夷。
三、101學年教學團隊樂觀認同,風平浪靜。
貳、相關人員對實施成果的看法
一、行政人員的看法:
1.實施英語活化課程,教師確實達到減課,排課逐漸順利。
2.英語活化課程可加強學生國際文化認與喜愛的態度。
二、教師的看法:
1.活化課程不列入正式課程,故設計可多元,並可發揮英語教師的專業
2.活化課程活潑易引發學生學習動機。
三、家長的看法:
1.活化課程可孩子增加接觸英語的時間與機會,有助閱讀習慣與理解。
2.課程變生動豐富,體驗課程讓孩子更喜歡接觸英語。
四、學生的看法:
1.課程實際安排國際文化體驗課程,讓上課變成是一種快樂的學習。
2.課程簡單有趣,教學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叁、相關人員對實施困境的看法
一、行政人員的看法:
1.政策欠明確,實施落差大,加重師資與排課的行政負擔。
2.不列入成績考量,難以獲得家長全面認同。
二、教師的看法:
1.常態編班難兼顧學習差異,英語能力雙峰現象仍存在。
2.自行設計課程和做補救教學,於時間和心力都有限。
三、家長的看法:
1.家長自認英文知能不足,能配合教學和協助學童的地方有限。
2.活化課程仍只是個實驗方案,又無檢測能力,成效不大。
3.學習環境和上課情境欠佳。
四、學生的看法:
1.學校無法持續提供學生如同英速魔法學院般的浸潤式學習,學習興趣無法持久。
2.程度好的學生認為課程過多且重複,浪費時間。
本文最後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新北市「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個案學校行政、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作為日後發展與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課程實驗方案

A case study of English activating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n one elementaryschool in the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explore the statuses of English activation curriculums implemented during the three years between 2010 and 2012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English activation curriculum at a certain study-case elementary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This research adopteds the case study method and by going through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documentation analyses this research collected informatio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s for English activation curriculum implemented at the study-case school. Subjects of the interview included those who attended experimentation curriculum program during 2010 like school admin personnel, full-time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ers, parents, students.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

One: Implemented development journey
I. The teaching situation during academic year of 2010 was found rather chaotic -at first, there were lack of teachers which was rather difficult for them to adapt.
II. Teaching orientation during academic year of 2011 was crystal clear and teaching resources were found to have a good rapport with the program therefore this saved the day.
III. During academic year of 2012,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staffs were optimistically concurred with the program and it was calm without further dissention.

Two: Views taken from relevant personnel as oppos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achievements
I. Views from admin personnel
1. The implementation for English activation curriculum did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cutback on the courses offered by teachers and generate a smooth course arrangement transition.
2. Curriculum of English activation did strengthen the student attitude towards recognition and p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ized cultures.
II. Teacher’s perspectives
1. Activation curriculum will not be merged into the official program therefore in the aspect of design it can be diverse in addition to showcasing the professionalism from English teacher.
2. Activation curriculum can be vivid and vivacious therefore it can trigger th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III. Views from parents
1. Activation curriculum can increase the exposure to English and opportunity for the kids to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habits as well as the reasoning process.
2. Courses will turn into something livelier and rich in content, the experimentation courses render the kids to love to get in touch with anything in English.
IV. Views from students
1. International and cultural experimentation arranged in the curriculum would render taking the lesson to become a happy experience in learning.
2. Curriculum would be straightforward and fun to learn therefore the teaching activity can inspire learning as result.

Three: Views on the implementation setbacks by relevant personnel
I. Views from admin personnel
1. There is not enough transparency in the policy making therefore there will be huge gap between implementations which can overload the teaching talents as well as administrative work in class scheduling.
2. Not accepted as evaluation matrix for academic performance can be difficult to acquire overall parental recognition.
II. Views from teacher
1. Normal class arrangement can hardly take care of learning discrepancies thus the twin peak phenomenon of English capability remains.
2. Self-designed courses and remedial teaching are found rather limited in both the time and effort.
III. Views from parents
1. Since the parents acknowledge the lack of English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within themselves therefore there is little room left for them to accommodate themselves to the teaching efforts as well as assist the students.
2. Activation curriculum remains as an experimentation project without any test and inspection capability therefor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would be rather limited.
3.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the class offering scenario are less than preferred.
IV. Views from students
1. The school can not sustain the efforts in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the immersion learning practiced at English Wonderland -Kuolai Campus therefore the learning inspiration can not be sustained.
2. For those student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they view this curriculum as excessive and redundant, a waste of time and effort.

Lastly this thesis will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and dedicate to “Activation curriculum and experimentation program” offered in New Taipei City, study-case school admin and ensuing researches to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Keywords: New Taipei City, English activation curriculum, Curriculum experimentation
progra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新北市英語活化課程的實施 9
第二節 新北市活化課程之問題探究 21
第三節 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學與師資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參與者 49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 52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個案學校英語活化課程實施狀況 59
第二節 個案學校實施成果與遭遇問題 82
第三節 整體問題與討論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1
壹、中文部分
貳、外文部分

附錄 12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21
附錄二 摘要記錄單 127
附錄三 觀察札記 128
附錄四 研究同意書 129

壹、中文部分
丁仁(2003)。日韓英語啟蒙教育實施情況之考察研究。東亞地區語文使用與教學現況研討會論文集(頁1-2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中央社(2010年4月15日)北縣國小英語課9月起每週至少3節。取自
中央社(2010年5月14日)教長:英語活化課勿踩課綱紅線http://n.yam.com/cna/garden/201005/20100514599059.html
中國時報(2010年5月17日)。李家同:拉近城鄉差反對很奇怪。3版。
今日新聞(2010,7月)。引自黃村杉:教育部同意北縣活化課程如期推動。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nownews.com/2010/07/03/11459-2622051.htm
王世英、鍾蔚起、陳麗珠(2005)。臺灣地區背景不利者社會流動影響因素及相關教育政策成效之研究。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自由時報(2010,5月15日)。引自林曉雲、胡清暉、曾德峰、蔡偉祺:北縣英語活化課程 教部喊卡。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15/today-life5.htm
自由時報(2010,8月31日)。活化課程家長自救會呼籲︰家長拒填教育局申請表。取自http://n.yam.com/tlt/society/201008/20100831763312.html
自由時報(2010年5月17日)這是教室裡的土石流。14版。
自由時報(2011,4月16日)活化課程轉彎 提供多元學習 不限英語。15版。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分析。臺北:五南。
吳珍珠(1999)。國小英語教學相關問題探討。研習資訊,16(3),5-8。
吳清山(2002,10月)。中小學師資培育。載於財團法人群策會舉辦之「邁向正常國家」研討會論文集(頁330-352),臺北市。
吳清山(2006,6月)。師友月刊,516期,52-57。
李玉林(1997)。ABCD大家說。桃縣文教,7,18-20。
李振清(1988)。國小英語教學宜儘早規範。民生報,社論。
李文瑞(2007)。 初探台灣英語教育之現況與困境。語文與國際研究,4,95-97。
周中天(2003)。東亞地區語文使用與教學現況之比較研究—東亞地區英語啟蒙教育實施情況。東亞地區語文使用與教學現況研討會論文集(頁29-45)。台北:國立台灣範大學。
周志宏(2010)。臺北縣活化課程的法律爭議。教育研究月刊,198,5-11。
林文淇(2010)。引自孫窮理:活化課程塞英文? 全教會要周錫瑋公開辯論。苦勞網。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new.coolloud.org.tw/node/51717
林志成、張淑玲(2009)。師資培育的回顧省思與前瞻展望。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師資培育的危機與轉機(頁1-24)。臺北市:五南。
青年日報(2003年8月19日)。國小英語教學出現嚴重落差。引自研習資訊,第24卷第4期,邱毓雯/國小英語教學問題之探討。
姚淑仁(2005)。國小英語教學現況之一國多制現象。國教天地(0:161),10-14。
施玉惠、朱惠美(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資料,7(2),1-5。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1997)。國民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可行性探討。教育部專案研究計劃報告。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1998)。國小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與未來規劃方向。第七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759-778。
柯蘭英(2010)。99學年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說明會。
洪麗晴(2003)。國小英語教學課程政策決定與執行的評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207-244。
苦勞網(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暨36個縣市層級家長團體新聞稿2010/04/22)孩子在學校上完課後該怎麼辦?教育部應全面配套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1838

柴素靜(1999)。台中師院輔導區國小實施英語教學之現況調查。進修學訊年刊,5,87-99。
高師大特教中心(2007)專題報告/九年一貫理念、內容與執行現況,取自
http://www.ksped.nknu.edu.tw/…/
國小英語輔導團(2010)。新北市英語教學政策。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ec.ccps.tp.edu.tw/~english/ppt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10)。競爭力或壓力?國小英語
國教司(2005)。國小英語教學政策面面觀。http://epaper.edu.tw/news/941229/941229d.htm。
國語日報(2000年9月10日)。九年一貫國小英語教學品質面臨考驗。
國語日報(2003年9月30日)。國小英語教學宜規畫多元課程。
國語日報(2010,5月15日)。北縣活化課程持續全面推動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7098
國語日報(2010,5月17日)。引自楊惠芳:反活化課程 四千名師生遊行。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7119
國語日報(2010,5月17日)。引自楊惠芳:反活化課程 四千名師生遊行。2010年8月28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67119
張芬芬(2002)。質性研究中引出結論的技術。初等教育學刊,13,79-128。
張湘君(2000)。50則國小英語教學實務,英語教學面面觀。台北:天衛。
張鈿富(2006)。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51-72)。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臺北市:學富。
教育沙龍(2010,11月26日)【系列三】專題二活動手冊-競爭力或壓力?國小英語課程的活化之道。取自http://edusalon.cere.ntnu.edu.tw/Salon3-2manual.pdf
教育部(1998)。教育部施政報告(87年9月24日)。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2010
教育部(200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資料。2009年7月14日取自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9521.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英語領域。
教育部(2003b)。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http://phy.ntnu.edu.tw/nstsc/doc/class/000001.doc
教育部(2003d)。立法院第五屆第三會期「引進英語外籍師資政策目標與執行計畫專案報告」。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140.111.1.192/minister/case/
教育部(2005a)。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量參考架構。臺北市:教育部。2008年8月24日,取自http://www.edu.tw/bulletin_list.aspx
教育部(2005b)。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滾動式檢討。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英語科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2010年7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現況與規劃。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4420
曹素香(1997)。淺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小學實施英語教育的現況。北師語文教育通訊,5,82-85。
許純鳳(100年4月11日)。活化課程爭議新北市教局專案檢討。台灣立報,10版。
郭美玉(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現況分析。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與評鑑系碩士論文,出版,臺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俊佑(2000)臺北市實施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建銘(2008)。外師英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堂學習歷程影響之研究---以一所臺北市的公立國民小學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51-72。
陳恆鈞譯(2001)。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學富。
陳重瑜(2003)。新加坡的雙語教育、華語教學以及華語運動。東亞地區語文使用與教學現況研討會論文集(頁1-1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隆進(2005)。從學校本位管理論國小實施英語教學的困境及因應策略。國教天地(0:161),32-38。
黃木蘭(1999)。國小英語教學勢在必行。師友,380,19-20。
黃佳凌(2004)。「外籍英語師資」政策評析。教育研究,12,13-23。
黃俊傑(2009)。「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成效之評析與建議。學校行政雙月刊,61,196-211。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瑾瑜(2002)。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黃靜怡(2010,8月17日)。引自薛荷玉:活化課程無選擇權 全教會批北縣。
新北市家長聯合會(2010,5月13日)。台北縣辦理「活化課程實驗方案」答客問http://tw.myblog.yahoo.com/tpc-patc/article?mid=285&;prev=-1&;next=280
楊深坑、黃淑玲、楊洲松(2005)。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5(2),108-125。
葉連祺(2004)。中小學教師檢定方法相關課題之分析。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教師檢定之理論與實務會議論文集(頁29-43)。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詹餘靜(1999)。從英語教學法的沿革談有效的國小英語教學。教師之友,40(2),7-23;教師之友,40(3),46-5
詹餘靜(2000)。國小英語教育發展趨勢及三‘教’—教師、教材、與教法—相關問題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三期,頁203-238。
詹餘靜(2004)。教師、教學、評量與教材--九年一貫課程國小英語教學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一期,167-196。
鄒裕泰(2003)。探討國小英語教育及展望。竹縣文教(0:27),18-21。
臺中市政府教育處(2010)。hi.sses.tc.edu.tw/blog/gallery/117/05234.doc‎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8)。臺北縣政府試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草案)。檢索日期:2010年10月18日,取自http://163.20.156.7web/message/ftproot/2639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10)。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問答集(家長篇)。(2010,8月27日),取自http://www.whies.ntpc.edu.tw/mediafile/754/news/19/2010-8/22010-8-27-10-5-48-nf1.pdf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10)。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問答集。(2010,4月14日),取自http://www.jbes.ntpc.edu.tw/mediafile/636/news/19/2010-4/12010-4-14-11-25-56-nf1.pdf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10)。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問答集。(2010,8月24日),取自http://163.20.140.252/mediafile/564/news/19/2010-4/12010-4-16-7-54-31-nf1.pdf
臺北縣教育局(2010)。臺北縣99 學年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2010年4月12日,北府教國字第0990298258號,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6337/39634.html。
臺北縣教育局(1999)。英語教學向下扎根計畫。檢索日期:2010年9月11日,取自http://tpctc.tpc.edu.tw/filedown/6141.doc
臺北縣教育局(2002)。預計92學年度達成國小一到六年級全面實施英語教學的目標。北府教學字第0910062832號。
臺北縣教育局(2005)。94學年度起國民小學英語向下延伸至3年級之課程綱要。北府教學字第0940485557號。
臺北縣教育局(2007)。公布96學年度自國小一、二年級於正式課程實施1節英語教學相關配套措施。北府教學字第0960173466號。
臺北縣教師會(2009a)。北縣教師會針對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說明(一)。2010年1月21日,取自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wungin/20090519165853.html。
臺北縣教師會(2009b)。北縣教師會針對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說明(二)。2010年1月21日,取自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wungin/20090520113511.html
臺北縣教師會(2010,5月15日)。針對新北市教育局多元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因應策略研議-國小委員會會議手冊,取自http://163.20.60.10/teacherclub/Lists/.../1000427
臺北縣辦理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問答集(2010,4月14日)。http://www.jbes.ntpc.edu.tw/mediafile/636/news/19/2010-4/12010-4-14-11-25-56-nf1.pdf
臺北縣辦理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問答集(家長篇)(2010,8月27日)。http://www.whies.ntpc.edu.tw/mediafile/754/news/19/2010-8/22010-8-27-10-5-48-nf1.pdf
臺北縣教育局(2007)。臺北縣國中小英語課程97暫行綱要。2007年5月18日,北府教學字第0960328612號,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6337/39634.html。
臺北縣教育局(2007)。臺北縣國中小英語課程97暫行綱要。2007年5月18日,北府教學字第0960328612號,取自http://www.tpc.edu.tw/_file/2052/SG/26337/39634.html
臺北縣教育局(2010)。臺北縣99學年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2010
臺北縣教育局(2010)。臺北縣99學年度「活化課程實驗方案」實施計畫。2010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clps.tpc.edu.tw/mediafile/660/ news/19/2010-4/2010-4-14-9-41-36-nf1.pdf
臺北縣教師會(2009)。北縣教師會針對活化課程實驗方案之說明。2010年11月15日,取自http://www.maillist.com.tw/maillist/file/wungin/20090519165853.html
臺灣立報(2010,4月20日)羅德水-教育論壇。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900
鄭俊芬(2005)。國小英語教學步步艱難步步行。國教天地(0:161),18-24。
鄭楓琳(2000)。台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學校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
盧秀鳳(1995)。國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維揚(1998)。國小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第十五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
戴維揚(2002)。國民小學全面實施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第十九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
聯合報(2005年3月25日)。國小一年一版本,英語白老鼠。
聯合晚報(2010,5月13日)。引自鍾延威:英語活化課程/問卷表態怕排擠 家長不敢「不反對」。2010年8月28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1&;f_SUB_ID=23&;f_ART_ID=248118
聯合報(2011,2月23日)。國小教師將加註專長。AA4教育版。
蘋果日報(2010,9月2日)。英語活化課程挨轟強迫上課。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782559/IssueID/20100902

貳、西文部分
Elmore, R., &; Sykes, G. (1992). Curriculum policy.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p. 185-215).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Shulman, L. 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 1-2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雅芳(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6,41-49。
2.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3. 張勻翔(2005)。融入科學、科技與人文的人生。哲學與文化月刊,32(6), 19-33。
4. 林宇玲(2003)。電腦恐懼的理論探究。資訊社會研究,5,327-358。
5. 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
6. 邱文彬(2002)。練習在數學教學的回顧與展望:嘗試建立綜合性原則。科學教育月刊,237,8-21。
7. 鄭俊芬(2005)。國小英語教學步步艱難步步行。國教天地(0:161),18-24。
8. 鄒裕泰(2003)。探討國小英語教育及展望。竹縣文教(0:27),18-21。
9. 詹餘靜(1999)。從英語教學法的沿革談有效的國小英語教學。教師之友,40(2),7-23;教師之友,40(3),46-5
10. 楊深坑、黃淑玲、楊洲松(2005)。我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5(2),108-125。
11. 黃俊傑(2009)。「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成效之評析與建議。學校行政雙月刊,61,196-211。
12. 陳隆進(2005)。從學校本位管理論國小實施英語教學的困境及因應策略。國教天地(0:161),32-38。
13. 陳建銘(2008)。外師英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堂學習歷程影響之研究---以一所臺北市的公立國民小學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51-72。
14. 曹素香(1997)。淺談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小學實施英語教育的現況。北師語文教育通訊,5,82-85。
15. 柴素靜(1999)。台中師院輔導區國小實施英語教學之現況調查。進修學訊年刊,5,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