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6 23: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明修
研究生(外文):Tsai-Ming Hsiu
論文名稱:零體罰政策之國小教師管教態度與因應作為
論文名稱(外文):Discipline Attitude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Policy of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指導教授:許華孚許華孚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au-Fu Hsu
口試委員:楊士隆廖俊儒
口試委員(外文):Shu-lung YangChun-Ju Liao
口試日期:2014-01-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犯罪防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管教體罰國小教師零體罰政策
外文關鍵詞:disciplinecorporal punishment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poli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在過去的教育環境中,體罰常是用來管教學生的方式之一,但零體罰政策實施後,教師管教學生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本研究旨在探討零體罰政策實施後,國小教師的管教態度與因應作為;教師對零體罰政策的了解及看法;在教學時所觀察到的現象與問題。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半結構式的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選取台南市六位國小教師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下:大部份教師是支持「校園零體罰」政策的,但對於法規的了解較模糊。校園中體罰情形已經大幅減少了,但體罰的情形依然存在。由於處罰的程度不同,教師對於體罰的定義產生不同看法,並且對於體罰所衍生的法律問題並不清楚。教師認為體罰對於改正學生的偏差行為並沒有效果。在家長方面,家長對於教師合理的管教範圍並不清楚。零體罰政策後,老師都會學習控制自己的脾氣,在班級經營方面也會有正向管教的措施。
最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給教師及相關教育單位參考,建議如下:教師應該加強本身的情緒管理,多和其它教師溝通、分享班級經營良好的實務經驗,來提升自己的教學知能。學校行政單位必須協助支持教師,多舉辦班級經營及輔導相關研習。在政府方面,政府對零體罰政策應多加宣導,並研擬相關配套措施,讓整個政策更加完善。

Corporal punishment is one of the means used to discipline students in the pas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But it caused dramatical change in the way teachers discipline students afte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 of discipline and coping strategies after the enforcement of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policy.The teachers’ cognitions and opinions regarding to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policy. And to observed phenomena and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semi-structured deep-interview from six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nan city.The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Most teachers supports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policy, but vaguely do to its regulations.In the campus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situation reduced largely, bu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situation also exists. The teachers have the different view regarding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definition.The teachers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legal matter which grows regarding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teachers thought the corporal punishment has no effect to correct student's deviant behavior.The parents are not clear about the reasonable scope of discipline to the teachers. After the teachers apply the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 policy, they also learn to control their temperament. After the prohibition of corporal punishment, the teachers designed positive disciplinary strategies to students.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concrete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s reference:Teachers should enhance their emotional management,communicate andshare better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class management with other teachers. In the school,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should be the support of teachers,more seminars on class management and counseling of students should be held. The government should do more efforts to promulgate regulations on zero corporal punishment,design supplementary measuers to the policy.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Ⅲ

表 次 …………………………………………………………………Ⅴ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貳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體罰的定義與相關概念……………………………………9
第二節 零體罰意涵與政策沿革 …………………………………13
第三節 影響教師管教的因素 ……………………………………21
第四節 體罰相關之法律責任 ……………………………………27
第五節 零體罰政策配套措施與正向管教作為 …………………30
第六節 零體罰政策之教師態度與管教作為相關研究.…………36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方法論的選擇 ……………………………………………41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策略 …………………………………………43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6
第五節 研究倫理 …………………………………………………48
第六節 研究程序 …………………………………………………50
第七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2
第八節 研究的嚴謹性 ……………………………………………54
第肆章 教師對政策的了解與執行現況 …………………………57
第一節 校園零體罰現況 …………………………………………57
第二節 教師對零體罰政策的認知 ………………………………62
第三節 影響教師管教的因素及體罰的優缺點 …………………68
第四節 體罰的實例與在班級經營上的功效 ……………………79
第五節 家長對零體罰政策的認知與行政單位的介入 …………85
第伍章 教師管教態度與因應之道………………………… ……95
第一節 零體罰政策下教師管教態度、方式及情緖控制因應 …95
第二節 教師對適當體罰的看法與對零體罰教育政策的建議…103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結論………………………………………………………111
第二節 建議………………………………………………………117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121

中文部份 ……………………………………………………………123
外文部份 ……………………………………………………………126
網站資料 ……………………………………………………………127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大綱…………………………………………………12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31
附錄三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13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興祥(1991)。社會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王健宇(2008)。醫生的開竅教養學。臺北市:寶瓶文化。
王文科(1990)。質的教育研究法(三版)。台北:師大書苑。
王叢桂(1998)。師生間的衝突事件與處理。學生輔導,67期,42-55。
卯靜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史英(1993)。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56-83。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史英(1991)。怎麼辦?。台北市:小暢書房。
朱文雄(1979)。不同年齡、區域、性別的學生及不同區域的教師與家長之於體罰的比較研究。屏東:慈恩。
刑泰釗(1998)。校園法律實務。臺北:教育部。
李春志(2008) 。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體罰態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臺南市。
李宗誼(2003)。國中教師體罰學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
李仁宗(2011)。臺東縣國小教師對高年級學生不當行為管教方式與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臺東市。
李秀娟(2006)。臺北市小學現任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李明堂(1992)。放棄體罰-讓情意滋長。高市文教,46期,11-13。
呂阿福(1999)。從法律觀點看體罰的正當性。國教世紀,185期,49-61。
吳如玉(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與管教行為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吳清錦(2011)。我國公立中學學教師管教權界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2004)。教育法規-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林天佑(2005)。友善校園。教育資料與研究,62期,178頁。
吳若權(2008)。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台北市:時報文化。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原作者:Michanel Quinn Patton). 嘉義:濤石文化。
吳瓊洳、李佳玲(2007)。國中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施行體罰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家長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期。
吳嘉中(2010)。嘉義縣國小教師對零體罰的認同度、認知與零體罰入法後之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敏迪(譯)(2003)。斯賓賽的快樂教育。(原作者:Herbert Spencer)。臺北縣:漢湘文化。
林大有(2006)。情緒管理的第一堂課。台北市:宇河文化。
林美秀(2008)。國小教師體罰態度及對零體罰教育政策態度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林美麗(2012)。國小教師親師衝突原因認知及其因應策略之探討-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公民與社會教學研究所,臺北。
林素玲(2012)。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教師管教方式與其挫折容忍力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林憲聰(2002)。教師懲戒行為與刑法。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南。
林勝義(2011)。學校社工對教師專業倫理的體認。社區發展季刊,135 期,98-99。
林志成(2004)。從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剖析體罰問題。國教世紀,211期,81-88。
林玳妃(2012)。花蓮縣國小教師對體罰態度及零體罰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學系與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周 弘(2001)。賞識你的孩子。上游出版社。
洪 蘭(2006)。體罰無可辯護,載於「愛的手冊」。財團法人人本教育基金會,78-81。
洪 蘭(2011)。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學前雜誌,2011年11月。
洪碧霞(2007)。零體罰管教是智慧的展現。蒙特梭利,70期,5。
洪依如(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零體罰教育法規之認知與管教學生情形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市:五南書局。
高麗英(2011)。國小教師執行零罰政策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高俊一(1982)。現象學宗師-胡塞爾。台北:允晨。
高淑清(2000)。現象學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95-132)。高雄: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7-575)。台北。學富。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航再訪之旅。高雄:麗文文化。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2006)。終止體罰 兒童人權國際法標準。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2011)。愛的手冊 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
許雍婷(2011)。零體罰政策下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對策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
許思怡(2010)。新北市國小教師管教行為與親師管教衝突之相關性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
莊政翰(2011)。零體罰教育政策對國小教師管教態度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學研究所,台南市。
莊美珍(2010)。國小教師正向心理與零體罰管教態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研究所。
陳玉錦(2009)。國小教師實施零體罰與教師情緒管理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嘉義。
陳佳雯(2011)。台南市國民中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陳慧琳(2009)。零體罰立法對國小教師教學實務影響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所。
陳佩珊(2007)。懲罰孩子的藝術。臺北市:德威國際文化。
陳怡如(2006)。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管教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陳素惠(2005)。原住民國中生生活壓力、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華、盧欽銘、洪有義、陳李綢(1980)。教師、學生及家長對體罰意見的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學報,13期,57-73。
陳思穎(2002)。運用讀者劇場於英語補救教學對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桃園縣大忠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教學碩士論文。
陳銘志(2013)。宜蘭縣國民小學教師班級經營策略零體罰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學系與管理學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室管理評鑑系統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刊,3期,29-58。
張德銳(1991)。體罰爭論何時休─淺談合理的體罰的可行性。國教世紀,27卷,1期, 2-9頁。
張春興(200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臺灣東華。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 87-93
國語日報(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期,224-259。
賀淦華(1977)。現代心理學。臺北市:國家。
黃德祥(2008)。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黃順良(2002)。國中生活科技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及認知測驗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項慧齡(譯)(2004)。你那什麼態度啊?!。(原作者:Michele Borba,Ed.D.)。台北:天下雜誌。
傅木龍(1999)。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雙月刊,601期,102-113。
葉淑慧(2011)。零體罰政策對台中市國小教師教學影響之質性研究。中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楊政憲(2009)。承諾或同意於教師體罰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楊淑芬(1995)。體罰的刑事責任。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楊昌裕(2000)。學生輔導與管教的基本觀念。學生輔導,66期,84-95。
溫世頌(2012)。心理學導論。台北:三民。
廖晉群(2010)。師生衝突因素及教師正向管教策略之研究-以臺中縣國中教師為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廖美倩(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管教權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歐陽教(1985)。德育原理。台北:文景。
蔡曉雯(2010)。雲林縣國小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嘉義。
蔡美麗(1999)。胡塞爾。台北:東大。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志賢(2006)。國小教師對體罰行為的態度及體罰法令認知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淑方(2007)。國中學生家長零體罰知覺與對教師管教行為看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
鄭崇趁(2008)。正向管教理念中的班級經營策略。學生輔導,105期,30-41。
穆佩芬(2000)。現象學研究法。質性護理研究(p59-86)。台北:護望。
賴麗雯(2008) 。從師生衝突事件談校園正向管教的省思與行動。學生輔導,105,120-128。
謝淑娟(2009)。校園零體罰規範適當性之研究─以學生學習權與教師專業自主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
顏崇禮(2011)。國民小學體罰問題之探討-國小學童觀點。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饒見維(2010)。在師資培育中實施情緒教育之實踐經驗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6卷第1期。

二、外文部分
Arnold,M.B.(1960). Emotion and personality.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ogdan, R.C.,& Biklen,S.K.(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Needham Heights,MA:Allyn & Bacon.
Hicks-Pass,S(2009).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merica today:Spaer the rod,spoil the chil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Best Practice in Mental Healt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5(2),71-88.
Hycner, R. H. (1985).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nterview data. Human Studies, 8, 279-303.
Lowenstein,L.(1985). A sensible approach to corporal punishment.educaion Today,34,33-42.
Lincoln,Y.S.,& Guba,E,G.(1999). Establishing trustworthiness. In A.Bryman & R. Burgess(Eds.),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ume Ⅲ(pp.397-444).London:Sage.
Steiner,C.,Perry,P.(1997). Achieving emotional literacy:A personal program to increase your emotional intelligence.NY:Avon Books.
Patton,M.Q.(1999). 質性研究與評鑑(吳芝儀、李奉儒譯)(初版三刷)。台北:桂冠圖書。(原著出版於1990)。
Weber,A.L.(1992). Social psychology. New York:Harper Collins.

三、網站資料
臺灣省政府網際網路公報查詢系統。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7月22日。網址:
http://subtpg.tpg.gov.tw/og/q2.asp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7月19日。網址: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09424&KeyWordHL=%e5%85%ac%e7%ab%8b%e9%ab%98%e7%b4%9a%e4%b8%ad%e7%ad%89%e4%bb%a5%e4%b8%8b%e5%ad%b8%e6%a0%a1%e6%95%99%e5%b8%ab%e6%88%90%e7%b8%be%e8%80%83%e6%a0%b8%e8%be%a6%e6%b3%95&StyleType=1
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3月3日。網址:http://hre.pro.edu.tw/zh.php?m=19&c=208
天下雜誌,零體罰時代,孩子怎麼管教?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8月5日。網址: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2981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我國校園零體罰政策之沿革與研討。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8月5日。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7195
教育部愛的教育網-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工作計畫。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8月6日。網址:http://203.68.66.14/news_detail.php?code=05&sn=413&page1=1
教育部愛的教育網-輔導案例。線上檢索日期:2000年8月9日。網址:http://203.68.66.14/news_list.php?code=09&page1=1
臺北市教育入口網-「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學生行為分級管教措施參考表」。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8月7日。網址:http://www.tp.edu.tw/news/content.jsp?eid=7170
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教師專業發展電子報第8期 正向管教之班級經營策略。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8月8日。網址:
http://www3.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2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饒見維(2010)。在師資培育中實施情緒教育之實踐經驗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第6卷第1期。
2. 賴麗雯(2008) 。從師生衝突事件談校園正向管教的省思與行動。學生輔導,105,120-128。
3. 穆佩芬(2000)。現象學研究法。質性護理研究(p59-86)。台北:護望。
4. 鄭崇趁(2008)。正向管教理念中的班級經營策略。學生輔導,105期,30-41。
5. 楊昌裕(2000)。學生輔導與管教的基本觀念。學生輔導,66期,84-95。
6. 傅木龍(1999)。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雙月刊,601期,102-113。
7. 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期,224-259。
8.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政雙月刊, 87-93
9. 張德銳(1991)。體罰爭論何時休─淺談合理的體罰的可行性。國教世紀,27卷,1期, 2-9頁。
10. 林志成(2004)。從系統化的教育理論剖析體罰問題。國教世紀,211期,81-88。
11. 林勝義(2011)。學校社工對教師專業倫理的體認。社區發展季刊,135 期,98-99。
12.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期。
13. 吳瓊洳、李佳玲(2007)。國中學生家長對於教師施行體罰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家長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14. 呂阿福(1999)。從法律觀點看體罰的正當性。國教世紀,185期,49-61。
15. 李明堂(1992)。放棄體罰-讓情意滋長。高市文教,46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