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1: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昌益
研究生(外文):He, Chang-Yi
論文名稱:營區雲端監視平台技術開發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Warning Cloud Platform for Barracks
指導教授:周重石周重石引用關係徐婕婷徐婕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hou, Chong-ShiXu, Jie-Ting
口試委員:徐道賢徐承裕周重石
口試委員(外文):Xu, Dao-XianXu, Cheng-YuZhou, Chong-Shi
口試日期:2014-06-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醒吾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科技系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2
中文關鍵詞:臉部辨識雲端計算先期預警系統
外文關鍵詞:Face recognitionCloud ComputationEarly Warning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募兵制取代徵兵制的政策,預期軍事人員將持續降低,自動化的營區預警系統,有助於改善警戒人員的負荷,並提升預警的效能。本研究以個人電腦等級的系統,建置遠端監控與雲端計算叢集的營區預警系統,遠端人員監視系統,提供影像輸入、人臉偵測與初步比對模組,資料中心接受遠端監控模組的人臉資料輸入事件,並運用雲端快速擴充的特性,依據需求擴充計算叢集模組,進行大量人臉資料比對,提供即時研判、預警與後續處理等應用的參考,測試模組是由一台ASUS A43S電腦搭載微軟LifeCam網路攝影機構成,而雲端資料中心則由4台i7主機,各配置16G記憶體,作業系統是微軟公司的Server 2012,其中一台作為主控伺服器。初步結果顯示:臉部偵測與初期辨識可以運用系統閒置時間處理,同時雲端資料中心提供彈性的擴充功能,支援後續比對與預警處理的能量。
An automatic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barracks may be an interested choice as the policy of reducing military manpower. The study is to establish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remote monitor modules and a private cloud computation cluster. The remote monitor sub-system employed webcam to acquire images in which all of the passing by faces were detected and recorded while the image of new faces will send to control server of cloud system for further processe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security issu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es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may be done during the idle period of system while the cloud system provides the flexible computation capacity.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誌 謝 …………………………………………………………………………………………… iii
目 錄 …………………………………………………………………………………………… iv
表 目 錄 ……………………………………………………………………………………………… v
圖 目 錄 …………………………………………………………………………………………… vi
1. 研究背景 ……………………………………………………………………………………………… 1
1.1 雲端運算 …………………………………………………………………………………………… 2
1.2 虛擬化技術 ………………………………………………………………………………………… 5
1.3 人臉辨識 …………………………………………………………………………………………… 12
1.4 動機與目的 ………………………………………………………………………………………… 18
2. 雲端監控平台建置 …………………………………………………………………………………… 19
2.1 私有雲虛擬化實務 ………………………………………………………………………………… 19
2.2 私有雲平台建置程序 ……………………………………………………………………………… 23
2.3 系統軟硬體配置 …………………………………………………………………………………… 25
2.4 臉部辨識模組 ……………………………………………………………………………………… 27
3. 成果與討論 …………………………………………………………………………………………… 31
3.1 雲端平台測試 ……………………………………………………………………………………… 31
3.2 虛擬機匯出匯入測試 ……………………………………………………………………………… 33
3.3 臉部辨識程式測試 ………………………………………………………………………………… 34
3.4 虛擬機運算測試 …………………………………………………………………………………… 37
4. 結論與未來發展 ……………………………………………………………………………………… 38
5. 參考文獻 ……………………………………………………………………………………………… 39

[1] 王 鵬(2010), 走進雲端運算(pp.1-17), 臺北:佳魁資訊.
[2] 陳 瀅(2010), 雲端策略:雲端運算與虛擬化技術(pp.39-76), 臺北:天下雜誌。
[3] A. M. Martinez, A. C. Kak (2001), “PCA versus LDA”,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23, NO.2, pp. 228-233.
[4] C. E. Thomaz, R. Q. Feitosa, A. Veiga (1998), “Design of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as Classifier in Face Recognition Using Eigenfaces”, pp. 118 – 123.
[5] I. Guizatdinova and V. Surakka (2005), “Detection of Facial Landmarks from Neutral, Happy, and Disgust Facial Images”,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Central Europe on Computer Graphics,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Vision'2005, WSCG 2005, University of West Bohemia, Campus Bory, Plzen-Bory, Czech Republic, pp. 55-62.
[6] J. Qin, Z. S. He (2005), “A SVM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Gabor-Featured Key Points”,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Vol. 8, pp. 5144 – 5149.
[7] M. J. Er, S. Wu, J. Lu, H. L. Toh (2002), “Face Recognition with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vol.13, NO.3.
[8] Peter Mell, Timothy Grance (2011),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NIST SP 800-145.
[9] P. N. Belhumeur, J, P. Hespanha, D. J. Kriegman (1997), “Eigenfaces vs. Fisherfaces:Recognition Using Class Specific Linear Proje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19, NO.7, pp. 711-720.
[10] R. L. Hsu, M. Abdel-Mottaleb, and Anil K. Jain (2002), “Face Detection in Color Image",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24, NO.5, pp.696-706.
[11] Rainer Lienhart and Jochen Maydt (2002), “An Extended Set of Haar-like Features for Rapid Object Detection", IEEE ICIP 2002, Vol. 1, pp. 900-903.
[12] S. Wu, L. Jiang, S. Xie, and Allen C. B. Yeo (2006), “A Robust Method for Detecting Facial Orientation in Infrared Images”, The Journal of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Society 39, pp. 303-309, 2006.
[13] Y. Gizatdinova and V. Surakka (2006), “Feature-Based Detection of Facial Landmarks from Neutral and Expressive Facial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28, NO.1, pp. 135-139, 2006.
[14] 周國華(2011), 雲端運算的發展現況及未來影響, 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會計研究月刊, 5月號, pp.35-47.
[15] 徐婕婷, 周重石, 蔡銘德, 蔡明峰(2013), 雲端教室平台發展研究, 醒吾科技大學學報, 第47期,pp.129-140.
[16] 徐婕婷, 周重石, 蔡銘德, 蔡明峰(2013), 企業私有雲平台技術開發, 2013年次世代數位科技研討會, 編號CT2.
[17] 黃重憲(2009), 淺談雲端運算, 台大電子報, 第8期, pp.1。
[18] 王少強(2003), 營區安全管理暨智慧型監控系統之整合, 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台中市.
[19] 王俐芃(2011), 3D影像應用於人臉辨識之實現, 碩士論文, 台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台北市.
[20] 王冠傑(2011), 於雲端環境上實作虛擬機器之綠能演算法, 碩士論文, 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台中市.
[21] 王柏翔(2011), 雲端運算下的節能負載平衡, 碩士論文, 交通大學資訊學系, 新竹市.
[22] 王科翔(2005), 多重人臉偵測驗證與識別系統, 碩士論文,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 台南市.
[23] 任紀安(2011), 雲端運算中多屬性範圍搜尋機制之研究, 碩士論文,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桃園縣.
[24] 何秉賢(2011), 一個基於網路行為的雲端服務佈署策略, 碩士論文, 交通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新竹市.
[25] 李松興(2010), 衡端服務協同知識平台導入新產品開發管理–以某中小企業為例, 碩士論文, 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新北市.
[26] 卓佑霖(2011), 變化光源下臉部辨識之分析與比較, 碩士論文,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台北市.
[27] 林彥成(2011), 棋類教學平台之雲端運算系統, 碩士論文, 交通大學資訊學系, 新竹市.
[28] 邱傑義(2011), 以Hadoop分巷式檔案儲存及安全管理為基礎之研究並實現於NAS, 碩士論文, 中興大學電機學系, 台中市.
[29] 洪志豪(2012), 雲端群體智能, 碩士論文, 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花蓮縣.
[30] 洪寶雙(2011), 行動運算移轉至雲端平台之研究–以Android手機平台為例, 碩士論文,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高雄市.
[31] 倪丞頤(2011), 利用TPM提供高安全性的虛擬機動態遷移機制, 碩士論文,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桃園縣.
[32] 張智隆(2011), 兼具考量網路傳輸與系統排程回應時間之雲端計算負載平衡演算法研製, 碩士論文, 嘉義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嘉義縣.
[33] 莊啟鴻(2012), 使用五官特徵之人臉辨識, 碩士論文, 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高雄市.
[34] 陳姿樺(2011), 雲端計算環境下數位肉容服務平台安全性提升之研究, 碩士論文, 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高雄市.
[35] 陳博榮(2011), 雲端運算之高可靠性虛擬機器架構, 碩士論文, 元智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桃園縣.
[36] 曾文昌(2011), 雲端技術應用於電能資訊管理系統之研究, 碩士論文, 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高雄市.
[37] 曾國恭(2008), 以雲端運算服務建構之數位學習管理系統2.0, 碩士論文, 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桃園縣.
[38] 黃詩豪(2011), 在雲端服務中的電子文件安全控管系統之研究, 碩士論文, 正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高雄市.
[39] 楊佩嘉(2011), 雲端運算服務品質保證之負載平衡機制, 碩士論文,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學系, 台北市.
[40] 楊煒達(2007), 簡易方法之少量人臉辨識系統, 碩士論文,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桃園縣.
[41] 蔡仲齡(2008), 含語者驗證之小型場所人臉辨識門禁系統的研發, 碩士論文, 成功大學工程科學學系, 台南市.
[42] 蔡銘德(2013), 私有雲端技術開發與應用, 碩士論文, 醒吾科技大學資訊科技學系, 新北市.
[43] 蔡慶堂(2011), 執行於分散式檔安系統上之關聯式資料庫的效能分析, 碩士論文, 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高雄市.
[44] 鄭吉辰(2010), 建構於雲端運算服務之車牌資料庫查詢系統, 碩士論文, 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 屏東縣.
[45] 鄭依貞(2010), 人臉辨識方法之研究, 碩士論文, 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台南市.
[46] 賴重瑜(2011), 以雲端架構為基礎建設單一窗口商務流程管理系統, 碩士論文, 大同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台北市.
[47] 蘇耿賢(2012), 應用CUDA平行運算加速的雲端人臉辨識服務, 碩士論文, 亞東技術學院資訊與通訊工程學系, 新北市.
[48] 蘇偉誌(2010), 以人臉為依據建立視訊影片中人物出現時間之索引, 碩士論文, 交通大學多媒體工程學系, 新竹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