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 丁寧 (2012),「星座血型魔法書」 ,平裝,精品文化有限公司。
2.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2011),「人身保險業務員測驗登錄管理統計年報」。
3. 王璽 (2009),「星座超人氣職場寶典 前進職場,工作大贏家」。
4. 王培倫 (2004), 「星座對於消費者在購物傾向上之影響-以大台北地區大學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5. 田希仁 (1992),「看星座透視你的老闆」 ,台北:城邦文化。
6. 李俊東 (2000),「12星座步步高薪」 ,台北:高霖文化。
7. 李錫宗 (2004),「壽險業務人員業績表現與個人因素之關係」,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
8. 李宜珊 (2010),「員工星座、群體動態與創造力之互動模式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9. 李淑慧 (2013),「投保看星情,3款最熱門」,經濟日報,B4版
10. 宋瑞珍 (2005),「占星學概念」,台北:創智文化。。
11. 阮俐屏 (2003),「壽險業務人員銷售績效實證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論文。
12. 林財丁 (1994),「業務人員心理學」,台北:書華。
13. 林佩瑩 (2002),「以基金特性與經理人特質評估共同基金績效」,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4. 卓明元 (2005),「郵政壽險業務員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與績效影響之研究-台中郵局」,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 范維君 (2000),「占星術與日常行動: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考察」,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6. 洪欣辰(2005),「算命節目不算命?星座命理節目〈開運鑑定團〉之性別、偷窺與專家權威」,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倪端 (2008),「生命靈數全書」,台北:城邦文化。
18. 張敦山 (1999),「傑出壽險業務人員之成功經驗研究-以國內MDRT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 張峻榮 (2006),「壽險業務員業績及薪資之影響因子探討 --以某外商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20. 張財晟 (2009),「汽車貸款違約風險因子分析-以國內某一銀行為例」,國立東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1. 張芷婷 (2012),「從星座與人格特質探討音樂偏好」,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2. 張榮美 (2012),「血型、星座與留職意願關係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碩士論文。23. 曹振華 (2002),「保險互動行銷中適性銷售與業務績效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24. 陳明國 (2004),「我國壽險業務人員工作生活品質、組織承諾及工作績效相關性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 陳小珠 (2012),「生命數字不思議」,台北:賽斯文化。
26. 黃家騁 (2005),「學會占星的第一本書」,台北:生智。
27. 黃宗樑 (2006),「離職傾向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壽險業務員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 黃怡瑜 (2010),「星座、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適應性與工作表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業員工為例」,明新科技大學服務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9. 游筱燕(2009),「星動 心動─星座、人格特質、媒體使用與個人健康之相關性實證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30. 曾千庭 (2010),「星座我最大之處女管很大」,台北:白橡文化。
31. 楊小琪 (2009),「不同業務體制下壽險業務員績效分析-以C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32. 葉欣怡 (2005),「共同基金經理人特質與持股特性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葉君毅 (2005),「星座對人格特質及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資訊從業人員為例」,輔仁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葉又甄 (2007),「人格特質、生活型態、星座類型三者對消費者決策型態差異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董宣如、孔克勤 (2003),「星象學的人格心理研究」,心理科學,第二十六卷,第四期,頁701-709。
36. 廖瑞珠 (2007),「星座與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各行政機關公務員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37. 潘韋汝 (2006),「影響壽險業務人員績效的因素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 劉珈君(2007),「影響保險從業人員工作績效之研究-以國泰人壽北區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39. 魯祥中 (2004),「壽險外勤單位運作與業務人員定著關係之個案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0. 魯道夫 (2008),「心理占星學全書」,台北:春光文化。
41. 諸韻瑄 (2003),「星座成功勝經」,台北:匡邦文化。
42. 駱怡心 (2000),「星辰與人間-占星人對占星的應用、占星體系以及生活事理的交互影響」,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鍾美貞 (2010),「不同星座之穿著動機與服裝風格」,國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4. 顏瑞伶 (2002)「壽險公司業務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45. 藍寧仕 (2003),「新生命密碼」,台北:大塊文化。
46. 薄喬萍 (2004),「統計學概要」,台北:五南書局。
47. 羅智炫 (2011),「投資人特質、購買因素、過度自信與共同基金購買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48. 薇薇安 (2002),「火象星座紅皮書」,台北:高富文化。
49. 蘇漢宗 (2002),「占星術」,中華日報,32版。
50. 蘇丹、鄭涌 (2005),「質疑星座決定人格特質的實證研究」,心理科學,第二十八卷,第一期,頁220-221。
51. 鐘友健 (2002),「壽險業務人員行銷績效及其教育訓練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文獻:
1.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An Introduc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0 (2),pp175-215.
2. Dan Falk (2009),「Cosmic numbers: Pauli and Jung's love of numerology」,New Scientist magazine,2705。
3. Dixon A L., R. L. Spiro, and M. Jami (2001),「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sales Calls: Measuring Salesperson Attribution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Journal of Marketing,65,(4),pp64-78。
4. Miller, Laura(1997),「People Types: Personality Classification in Japanese Women's Magazines」,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Fall97, Vol. 31 Issue 2, pp143-159 。
5. Norman, W. T., (1963),「Toward an adequate taxonomy of personality attributes:
Replicated factor structure in peer nomination personality ratings」,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 (6), pp574-583
6. Weathered, Steve (2002),「The enneagram and me」,Report / Newsmagazine (Alberta Edition), Vol. 29 Issue 8, 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