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1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玫利
研究生(外文):Mei-Lih Chen
論文名稱:國小低年級動物輔助課程發展及其對學童生活能力之影響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Developing An Animal-Assisted Education Course for 7-8 Years Old Children and Evaluating Its Effectiveness on Their Living-Abilities
指導教授:葉明理 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Dr. Ming-Lee Yeh Assistant Professor, R.N. Ph.D.
口試委員:林綺雲梁明煌
口試日期:2014-06-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1
中文關鍵詞:動物輔助課程教育犬生活能力
外文關鍵詞:Animal-Assisted Education programeducation dogLiving abilit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0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發展動物輔助課程以及了解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生活能力的影響。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教育犬為教學媒介,與4名國小低年級女性學童進行動物輔助教育課程六週,每週60分鐘的課程,課程內容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設計,經由與狗的親密互動,在團體學習中透過觀察、體驗、分享、討論等方法,引導啟發個人對萬物關懷與欣賞的潛能,並提昇自我在生理、心理、社會與環境面向生活調適的能力。
關於動物輔助課程對於研究參與者生活能力的影響如下:
一、在生理面向:當研究參與者與狗同學建立關係之後,能學習用身體的各種感官和部位來認識外在的現象,並且在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各種事物的變化,與人分享。
二、在心理面向:認識狗有不同的情緒表現,自己也能覺察內心各種的情緒與感受,學習使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以照顧自己,且能欣賞萬物不同的特質,接納自己和他人,常保心情愉悅與健康。
三、在社會面向:合作參與團體活動,經由人狗之間彼此情感的連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合乎禮儀規範的行為、尊重同理與關懷的態度,進而擴展到家庭、學校的人際關係。
四、在環境面向:經由親身體驗與照顧關懷動物的行為,積極注意環境對於人和動物的重要,開始改變生活習慣,積極維持對環境友善的態度。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velop an animal-assisted education (AAE) program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es upon those junior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by using the action-research method. Four junior grade (age 7-8) femal students was selected into this 6-week long education program, who participated in pre-designed courses with a certified educational dog for 60-minute every week.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AAE program was followed by the official guidelines from the K-12 Education Adi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which was expected to enhance students’ adjustable capabilities in physical, ment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e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AE program was summarized as follow::
Ⅰ. Physical facet: After establishing closer friendship with the dog, participants was more willing to discover external world by using their senses and to share their feelings with others.
Ⅱ. Mental facet: after learning dog’s emotions and reactions, participants can recognize their owns, sympathize others, and think more grateful, joyful and healthier.
Ⅲ. Social facet: Being cooperating with dog and team members, participants learn how to solve problems with polite and normal manner, which are even expended to their family and school fields.
Ⅳ. Environmental facet: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hands-in taking care animals closely, participants are alert to the environment impacts both on people and animals, and are willing to adjust their living habits becoming more friendly to their surrounding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定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動物與人的關係 10
第二節 動物輔助治療概念發展 14
第三節 兒童發展理論 18
第四節 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內容 23
第五節 以「動物」輔助進行之相關研究 44
第六節 課程設計原則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3
第二節 研究步驟 56
第三節 組織團隊 59
第四節 課程發展 63
第五節 課程執行 78
第六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78
第七節 研究倫理 8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4
第一節 動物輔助教育課程方案之發展過程和內容 84
第二節 動物輔助課程實施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的生活能力之影響 90
第三節 家長與課程執行團隊的觀察 123
第四節 研究參與者的改變 129
第五節 研究省思 1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7
第一節 結論 167
第二節 討論與建議 169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83
參考文獻 186

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12)。教育部長 蔣偉寧專訪:「體制教育像剝洋蔥 剝掉學生創意
」。引自網址: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09281
王乃玉(2003)。國小高年級兒童-寵物互動行為、兒童寵物信念、兒童-寵物親密關係與非學業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雪貞等〔譯〕(2008)。發展心理學(DAVID R. SHAFFER 原著)台北:學富文化。
王鑫、朱慶森(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王順美、紀慧玲(2009)。飼養校犬之動物保護教育和學習之探討。環境教育學刊,10,PP.41-52。
王順美、梁明煌(2006)。從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育觀點評析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內容。國立編譯館館刊,34(4),pp.15-25。
方志華(2008)。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洪葉文化。
方德隆〔譯〕(2004)。課程基礎理論(Allan C.Ornstein & Francis P.Hunkins 著)台北:高等教育文化公司。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Jean McNiff &Jack P. G. Ramsey著)。台北市:五南。
李萍慈(2005)。動物輔助暨社會互動團體方案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鑑慧(2010)。挪用自然史:英國十九世紀動物保護運動與大眾自然史文化。成大歷史學報,38,pp.131-178。
吳育珊(2012)。台灣狗醫生的專業化歷程:狗醫生、狗醫生飼主志工、動物行為訓練師及台灣狗醫生協會成員的夥伴關係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碩士論文。
吳盈瑩(2000)。情緒教育融入國小國語科之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吳珮慈(2010)。監獄犬矯治方案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佩蓉(2008)。國小低年級學童動物保護教育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但昭偉(1995)。國民學校應該有什麼樣的道德教育?--從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出發。文輯於郭實渝(編),《當代教育哲學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歐美研究所,pp.89-117。
但昭偉(1999)。對當前國民小學道德教育的幾項建議。(初等教育學刊),第七期,pp.217-232。
林芝宇(2009)。與生命的互動,從「在乎」開始~動物輔助治療與自閉症孩子的交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佩瑩(2007)。同伴動物保護動物課程對台北市某國小中年級學生動物保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慧玲(2008)。飼養校犬的動物福利與教育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郁敏(2011)。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保護自我與環境」創新課程設計與實施~以水資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論文。
洪苑齡、王順美、梁明煌(2006)。從關懷生命角度檢視九年一貫課程之動物保護內容。2006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9/16-17, p. 251-260。
孫敏芝(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對實習輔導教師的角色覺知與人際互動之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高雄市:復文。
高家笛(2009)。中壯年腦傷案主在動物輔助治療中的經驗與改變。台北醫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博碩士論文。
許瑞文(2004)。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向土葵的種植」和「毛毛蟲的飼養」活動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 pp.258-274。台北:康軒。
麥慧芬〔譯〕(2007)。狗史-扭轉歷史的狗爪印(Stanley Coren 著)台北:商周出版。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辦「九年一貫課程系列研討會1:九年一貫課程的理論與理念」宣讀之論文(三月十日)。
陳國雄(2003)。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意玫(2007)。繪本取向利社會行為班級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利社會道德推理與助人意願、 助人行為實踐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郭如育(2011)。國中情意課程對學生道德認知發展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郭立穎(2010)。國小教師帶領學校校犬隊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環境教育組。
張世忠(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景然(2000)。是質非量,是量非質:研究者在質化研究的主體性。輔導季刊,36(4),pp.47-50。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編者。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
葉力森(1995)。”動物與法律”。台北:保護動物協會。
葉明理、廖華芳(2002)。動物輔助治療系統之發展與評值─以犬類動物用於老年療護與身心障礙兒童為例。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pp.23-30。
葉明理(2009)。CH.15動物輔助治療。全人照顧理論與輔助療法之運用,pp.338-366。台北市:匯華。
葉明理、陳美麗(2012)。淺談輔助療法的專業化進程~以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發展為例。護理導航,13(3),pp.11-23。
葉明理、陳美麗、徐亞瑛(2012)。運用治療犬方案於失智症長者照護之成效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pp.65-77。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欣芸(2009)。從動物保護法的生成與演變探討在地動物福利之發展與實踐。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蔡筱蓓(2007)。動物輔助教案:「我和我的狗朋友」對國小學童之犬隻知識、與狗關係認知及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純、許麗貞、胡杏鳳、呂燕靜、王耀宏(2012)。陪伴犬於在職護理系學生主觀壓力影響之初探。健康管理學刊,八,1,pp.61-72。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歐用生、楊慧文(1999)。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與特色。發表於教育部主辦之「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師資培育機構教師研討會」,1999年8月31日~9月3日。
劉明松(1997)。死亡教育對國中生死亡概念、死亡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仕裕(2005)。大學生認知發展、靈性發展及其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天主教輔仁大學為例。輔仁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碩士論文。
楊政冠(1999b)。邁向全球化的環境倫理。哲學雜誌,30,4-32。
廖婉如〔譯〕(2008)。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寵物的療癒力量(Dr. Marty Becker & Danelle Morton 著)台北:心靈工坊。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0。
薛淑青、張家禎、陳惠貞、陳美杏、蔡佳純(2008)。應用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於醫學中心之發展與初探性研究─以犬類動物為例。高雄:2008醫療品質學術研討會。
潘麗雯(2006)。動物輔助休閒活動影響照護機構老人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蘇彥睿(2012)。正向情緒擴建理論取向之動物輔助治療對老人幸福感之影響。東吳大學心理學系。
傅宓慧(2008)。動物輔助活動應用於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之成效研究。國立台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ASPCA(2000).“Humane Education Guidebook”Y.K. ,ASPCA.
Brodie,S.J. & Biley,F.C.,(1999)“An Exploration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et-facilitated Therapy”,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Vol.8,No.4,pp.329-337
Blackshaw JK.(1996) Developme nt in the study of human— animal relationships.Appl Anim Behav Sci 47:1-6
Delta Society. (1996).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animal-assisted activities and therapy.(2nd ed.). Renton, WA: Delta Society.
Herman, J.L., Aschbacher, P.R., & Winters, L.(1990, November). Issues in developing alternative assessm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lifornia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Pattnaik J. (2003) On behalf of their animal friends :involving children in animaladvocacy. Childhood education 78: 95-100
Power,F.C.,Higgins A.,& Kohlberg,L.(1989).Lawrence Kohlberg’s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Popham, W.J.(1995). Classroom Assessment-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Spedding,C.(2000).“Animal welfare”,Virginia:Earthscan.
Stiggins, R.(1987).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6(3),33-4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順美、紀慧玲(2009)。飼養校犬之動物保護教育和學習之探討。環境教育學刊,10,PP.41-52。
2. 王順美、紀慧玲(2009)。飼養校犬之動物保護教育和學習之探討。環境教育學刊,10,PP.41-52。
3. 李鑑慧(2010)。挪用自然史:英國十九世紀動物保護運動與大眾自然史文化。成大歷史學報,38,pp.131-178。
4. 李鑑慧(2010)。挪用自然史:英國十九世紀動物保護運動與大眾自然史文化。成大歷史學報,38,pp.131-178。
5. 張景然(2000)。是質非量,是量非質:研究者在質化研究的主體性。輔導季刊,36(4),pp.47-50。
6. 張景然(2000)。是質非量,是量非質:研究者在質化研究的主體性。輔導季刊,36(4),pp.47-50。
7.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pp.23-30。
8.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pp.23-30。
9. 葉明理、陳美麗、徐亞瑛(2012)。運用治療犬方案於失智症長者照護之成效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pp.65-77。
10. 葉明理、陳美麗、徐亞瑛(2012)。運用治療犬方案於失智症長者照護之成效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pp.65-77。
11. 蔡佳純、許麗貞、胡杏鳳、呂燕靜、王耀宏(2012)。陪伴犬於在職護理系學生主觀壓力影響之初探。健康管理學刊,八,1,pp.61-72。
12. 蔡佳純、許麗貞、胡杏鳳、呂燕靜、王耀宏(2012)。陪伴犬於在職護理系學生主觀壓力影響之初探。健康管理學刊,八,1,pp.61-72。
13.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0。
14.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