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7: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羅紹華
研究生(外文):LO, SHAO-HWA
論文名稱:台灣民眾的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
論文名稱(外文):Social Trust and Political Trust in Taiwan
指導教授:沈幼蓀沈幼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EN, YOW-SUEN
口試委員:郭盛哲張清富
口試委員(外文):KUO, SHENG-CHECHANG, CHING-FU
口試日期:2014-07-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5
中文關鍵詞:社會信任政治信任
外文關鍵詞:social trustpolitical tru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20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政治文化論的觀點認為個人的社會信任程度是解釋其政治信任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但相關實證研究的結果卻有所分歧,且無法具有肯定的說服力。因此本研究以2012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的全國性樣本資料進行分析,並根據相關文獻探討的結果,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族群、城鄉、人性善惡、自評階級與政黨傾向等個人社會背景因素納入分析,來探討各變項與社會信任及政治信任之間的關聯性。研究結果發現,個人的社會信任程度愈高,則其政治信任程度也愈高。因此,本研究基本上也支持政治文化論對於政治信任的解釋,也就是,政治信任是社會信任的延伸,當個人的社會信任程度愈高,則其政治信任程度也愈高。但在本文分析資料中,對於性別、教育程度及族群的部分,尚無法依政治文化論的觀點獲得合理的解釋。而此相關矛盾的現象,也說明了政治文化論對於政治信任的解釋仍有其侷限性,或也表示個人的社會信任尚無法完全地轉嫁到個人的政治信任之上。因此,本研究或可說明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之間的關係以及其間的轉換機制仍有待後續更多的實證分析加以研究探討。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cultural approach, individual's level of social trust is the main factor to explain individual's level of political trust. But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re somewhat differentiated with no conclusive verdict. Based on data from 2012 Taiwan Social Change Survey,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including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ethnicity, resident area, belief on human nature, self-evaluated social standing, and political inclination, to explore the relevance of each variable on personal social trust and political trust. Our findings suggest: 1) Personal social trust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political trust. 2) The effect of gender, education level and ethnic background could not be reasonably explained by the political-cultural approach. 3) The explanation of relevance between social trust and political trust by the political-culture approach has its limitations, because individual's social trust could not be fully passed on to the individual's political trust. Therefore, this study shows that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version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 trust and political trust.
第一章、緒論……………………………………………………………………1
第二章、文獻探討………………………………………………………………4
第一節 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的意涵……………………………………………4
第二節 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的關係……………………………………………7
第三節 影響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的因素………………………………………9
第四節 研究架構………………………………………………………………18
第三章、研究方法……………………………………………………………20
第一節 資料來源說明…………………………………………………………20
第二節 研究變項的定義與測量………………………………………………21
第三節 樣本描述………………………………………………………………27
第四章、分析結果……………………………………………………………30
第一節 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的分析…………………………………………30
第二節 差異分析………………………………………………………………32
第三節 相關分析………………………………………………………………40
第四節 迴歸分析………………………………………………………………44
一、社會信任的迴歸分析……………………………………………………46
(一)相識人信任的迴歸分析………………………………………………46
(二)陌生人信任的迴歸分析………………………………………………48
二、政治信任的迴歸分析……………………………………………………50
(一)地方官員信任的迴歸分析……………………………………………50
(二)中央官員信任的迴歸分析……………………………………………55
第五章、結論與討論…………………………………………………………59
參考文獻………………………………………………………………………63

Fukuyama, Francis 著,李宛蓉譯,2004,《信任:社會德性與繁榮的創造》。台北:立緒文化。
王中天,2002,〈社會資本及其政治效應初探:以台灣為例〉。論文發表於台灣政治學年會暨「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2002年12月15-16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王中天,2010,〈當社會信任遇見政治信任-對政治文化觀點的整合與檢驗〉。《臺灣民主季刊》7(4):47-83。
王靖興、孫天龍,2005,〈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3):55-79。
包正豪,2009,〈臺灣地區民眾領袖情結的世代差異〉。《選舉評論》7:45-68。
吳乃德,2002,〈認同衝突和政治信任:現階段台灣族群政治的核心難題〉。《台灣社會學》4:75-118。
吳親恩,2007,〈台灣民眾的政治信任差異:政治人物、政府與民主體制三個面向的觀察〉。《台灣政治學刊》11(1):147-200。
林聰吉、楊湘齡,2008,〈台灣社會資本的分佈及其民主效果〉。《東吳政治學報》26(2):39-81。
馬德勇,2007,〈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對亞洲8個國家與地區的比較研究〉。《經濟社會體制比較》5:79-86。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9(2):65-84。
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台灣民主的展望〉。《台灣政治學刊》7(2):149-188。
陳陸輝,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3(2):39-61。
陳陸輝、陳映男,2009,〈寧信地方,不信中央:政治信任的類型及其政治後果〉。《社會科學論叢》6(1)15-57。
張芳華,2013,〈再探社會信任、政治信任與民主滿意度關係:歐洲跨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26:129-162。
張笠雲,1997,〈當代台灣社會的信任與不信任〉。頁295-332,收錄於張笠雲、呂玉瑕及王甫昌編《九零年代的台灣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盛治仁,2003,〈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選舉研究》10(1):115-169。
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
彭漣漪,2013,〈2013年社會信任度調查—台灣民眾最信任:家人、醫師、中小學老師〉。《遠見雜誌》325:58-61。
彭芸,2002,〈2001年台灣選民的媒介行為與政治信任〉。《選舉研究》9(2):1-36。
彭芸,2003,〈我國大學生的媒介使用、社會資本與政治信任對象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79:91-133。
黃信豪,2014,〈解釋中國社會差序政府信任:體制形塑與績效認知的視角〉。《政治科學論叢》59:55-90。
黃慕也、張世賢,2008,〈政治媒介藉由政治效能、政治信任對投票行爲影響分析-以2005年選舉爲例〉。《臺灣民主季刊》5(1):45-85。
熊美娟,2010,〈澳門居民的政治信任研究〉。《澳門公共行政雜誌》23(89):599-614。
鄭夙芬、陳陸輝、劉嘉薇,2008,〈選舉事件與政治信任:以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問題與研究》47(3):29-50。
劉義周,1993,〈台灣的政治世代〉。《政治學報》21:99-120。
劉偉偉,2007,〈政府信任與公民對政府績效的評價:城市與鄉村的調查〉。《香港社會科學學報》23:89-11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王中天,2010,〈當社會信任遇見政治信任-對政治文化觀點的整合與檢驗〉。《臺灣民主季刊》7(4):47-83。
2. 王中天,2010,〈當社會信任遇見政治信任-對政治文化觀點的整合與檢驗〉。《臺灣民主季刊》7(4):47-83。
3. 王靖興、孫天龍,2005,〈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3):55-79。
4. 王靖興、孫天龍,2005,〈臺灣民眾民主政治評價影響因素之分析〉。《臺灣民主季刊》2(3):55-79。
5. 包正豪,2009,〈臺灣地區民眾領袖情結的世代差異〉。《選舉評論》7:45-68。
6. 包正豪,2009,〈臺灣地區民眾領袖情結的世代差異〉。《選舉評論》7:45-68。
7. 林聰吉、楊湘齡,2008,〈台灣社會資本的分佈及其民主效果〉。《東吳政治學報》26(2):39-81。
8. 林聰吉、楊湘齡,2008,〈台灣社會資本的分佈及其民主效果〉。《東吳政治學報》26(2):39-81。
9.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9(2):65-84。
10. 陳陸輝,2002,〈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選舉研究》9(2):65-84。
11. 陳陸輝,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3(2):39-61。
12. 陳陸輝,2006,〈政治信任的政治後果―以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臺灣民主季刊》3(2):39-61。
13. 陳陸輝、陳映男,2009,〈寧信地方,不信中央:政治信任的類型及其政治後果〉。《社會科學論叢》6(1)15-57。
14. 陳陸輝、陳映男,2009,〈寧信地方,不信中央:政治信任的類型及其政治後果〉。《社會科學論叢》6(1)15-57。
15. 張芳華,2013,〈再探社會信任、政治信任與民主滿意度關係:歐洲跨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26:12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