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錦堂(1992),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書局。
余宏政(2010),台灣新興生技公司價值衡量:以一家製造抗體的生技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組。吳惠林、柯家哲、楊大億(2009),台灣中小企業知識管理模式之研究,12,179-212。
吳銘芳、李美慧、黃韶顏、劉嘉又、鍾明燈、常傳訓、敖曼冠、廖年捷、薛樹清、呂旭峰(2011),以牛樟芝餵食小鼠28天亞急性毒性試驗之組織病理與生化分析,Journal of Biomedical & Laboratory Sciences,24(1),5-11。
吳銘芳、黃幸妮、吳龍源、周建聖、葉明陽、呂旭峰(2012),以牛樟芝餵食小鼠亞急性與亞慢性毒性試驗,傳統醫學雜誌,23(1),11-22。
宋狄威(2013),組織知識創造、組織創造能力與組織績效關聯之探討,華人經濟研究,11(2),91-103。李右婷(2007),日本知識管理研究之新動向,東亞論壇,458,37-50。李國瑋、李家瑩、陳欣琪(2014),知識外化與內化過程中知識流失現象與知識流失成因之探討,電子商務學報,16(2),199-245。林妙雀(2007),企業資源、組織學習環境與知識分享機制對知識移轉績效影響之研究,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7(4),359-412。
林恭儀、曹永昌、邱仲峯(2013),牛樟芝的傳統與現代用藥考據,北市中醫會刊,19(2),13-18。姚念周(2011),食品資訊2011生物科技特刊。
施景中、陳勝咸、吳材炫、劉晉宏(2013),牛樟芝食療研究綜述,傳統醫學雜誌, 24(1),71-80。
胡天鐘、簡秋婷(2011),產品知識、產品通路影響消費者態度及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中草藥保健食品暨科學中藥為例,聯大學報,8(1),201-224。張巧微、蘇建勳、趙婷婷(2014),知識管理、組織學習對服務行為之關聯性研究-以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為例,致理學報,34,873-914。張弘欣、陸大榮、萬鍾汶(2012),關係管理對研發委外作業績效之影響-以台灣生技產業委託研究為例,生物產業科技管理叢刊,3(2),45-76。張如華(2012),近十年全球茶葉產銷概況,茶訊,30,29-34。
張東柱、王武榮(2008),四種木材精油對牛樟芝菌絲生長與子實體形成的影響,臺灣林業科學,23(1),105-110。
張東柱、王武榮、周正仁(2011),利用幾種化學成分區別牛樟芝的菌絲體與子實體,臺灣林業科學,26(2),125-133。
張家源、鄭建瑋、陳良宇(2014),液態光發酵牛樟芝醇抽出物之化學組成與細胞活性,MC-Transaction on Biotechnology,6(1),13-26。
張盛鴻、甘秋斌、王妙伶(2010),生技產業新產品開發專案組合評選方法之探討,明新學報,36(2),159-173。梁子安、黃世英、林彥佑、馮健榮、謝志松、溫志宏(2011),探討液態發酵培養之牛樟芝的消炎鎮痛潛力,臺灣中醫醫學雜誌,10(4),35-46。莊宜達、林偉毅、何采容、何政育、莊濱鴻(2013),牛樟芝對運動表現影響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6期,143-150。許游章、楊新玲(2012),樟芝抗乳癌的新發現,長庚科技學刊,16,15-24。郭悅雄(2012),牛樟芝的成分及生理活性之研究,中華傳統獸醫學會會刊,16(1),25-30。
陳秀如、柯怡華、陳慧靜(2011),從知識移轉觀點探討影響資訊系統開發績效之因素-以社會交換觀點之跨團隊互動品質為外衍變項,中山管理評論,19(4),909-938。陳萬淇(1981),個案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台北市:風雲論壇。
黃秋蓮、王俊豪(2012),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的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之關聯性,台灣農學會報,13(6),526-543。
劉財龍、郭嘉珍(2011),知識移轉績效之前因及其對顧客資本之影響,91,61-105。
劉敏熙、劉念琪(2013),知識治理機制對個人知識管理行為的影響:從所有權觀點探討,組織與管理,6(1),1-58。
蔡博雅、王靖茹、李明仁(2012),不同木屑培養基對牛樟芝生長之效應,中華林學季刊,45(2),183-199。
蔡進發、張文娟、廖敏秀(2008),影響消費者對牛樟芝產品購買意願因素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2(4),143-173。蕭崑杉(2000),從知識管理談永續農業之推廣策略,農業推廣文彙,47期,頁45-53。
賴佳吟(2014),牛樟葉之化學成分與生物活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中醫學系天然藥物。謝尚達、萬鍾汶、陸大榮(2007),台灣農業生物科技廠商創新效率之分析,農業經濟半年刊,82,1-25。蘇遠志(2011),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策略,國家政策季刊,3(3),1-23。英文部分
Alavi, M. & Leidner, D. E.(1999). Know1edg Management Systems: Issues, Challengs, and Benefits, Commun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s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l(7),1 -37.
Chou, S. W. (2005). Knowledge Creation: Absorptive capacity,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s, and knowledge storage/retrieval capabiliti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31(6), 453-465.
Marquardt, M.(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Nonaka, I., & Takeuchi, H.(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Polanyi, M. (1966). The Tactic Dimension.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Rumizen, M. C. (1998). Report on the Second Comparative Study of Knowledge Creation Conference,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1), 77 – 82.
Yin, R.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London, New Delhi: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