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毛連塭、 陳麗華 (1987)。精熟學習法。台北:心理。
王子龍(2014)。結合概念構圖之翻轉教學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王妍之(2014)。臺北市國小教師創新接受度與教育雲端融入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余愛華(2014)。支援翻轉式教學之數位學習系統之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高雄市。邱韻如(2013)。臺北市國中國文科教師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認知與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邱馨儀(2002)。國民中學語文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何依珊(2014)。國民小學翻轉課堂政策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何孟儒(2014)。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李孟雪(2014)。國民小學校長翻轉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李雲菁(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生態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李燕秋(2014)。基於翻轉學習概念之互動式教學平台架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吳宗憲(2013)。新北市國民中小學教師國際教育認知與議題融入教學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吳昆澤(2014)。探討成就動機、教學成效與再次參與意願的關係-以組織行為之翻轉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吳振賢(2001)。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金 陵(2012)。翻轉課堂翻轉了什麼。中國信息技術教育,9,18-18。
周耘甄(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教師使用資訊科技教學意願之研究~以雲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周楷蓁(2013)。翻轉教室結合行動學習之教學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生傳(1990)。設計新的教學之策略。教育文粹,20 ,20-31。林清江(1980)。國中畢業生升學與就業意願之影響因素研究。教育研究集刊22,1-54。
林佩玟(2012)。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教學信念與教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政諺(2014)。翻轉教室輔助支援系統之研究─以程式設計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林進材(2001)。中小學教師教學現況分析及因應。師友,403,50-54。
林淑華(2014)。探討影響國中教師實施翻轉教學意圖之因素─以臺中市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林莉雅(2014)。影響國中小教師實施翻轉教室意願之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林毓瑩(2013)。教師校外教學成效認知、規劃需求與考量因素之研究-以嘉義市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林銘鈴(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對濕地的認知及濕地戶外教學的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紀孟豪(2014)。應用模糊多準則方法評估教師實施翻轉教室教學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洪子傑(2014)。探討影響翻轉課堂學習成效之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洪玉章(2003)。中華電信員工對民營化員工權益保障措施及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認知態度之研究-以中區分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洪正裕(2005)。影響國中生活科技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之研究_以中部地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殷淑芬(2014)。教學情境因素、自我效能對主動學習意圖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翁嘉玟(2014)。國小教師進行翻轉教室使用數位教材的 教學態度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學校行政支持、校長領導與家長參與為中介變項---以台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彰化縣。徐佳煌(2014)。數位學習管理系統建置與評估-以數位設計課程翻轉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郭靜姿、何榮桂。「翻轉吧教學!」。台灣教育,686,9-15。
陳守晟(2014)。探索學生的學習認知與學習成效於翻轉式數學課程(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陳姮良(2014)。應用無縫與翻轉學習模式在中文教學的融合與統整應用。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5(1),75-82。
陳俊彥(2008)。職業學校專業科目教師對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影響高三課程教學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美華(2002)。網路環境與資訊素養對無線網路教學意願之影響-以高雄巿國中藝文領域教育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桂津(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陳淑芬(2014)。翻轉教室之我思。師友月刊,564,45-46。陳偉郁(2014)。應用AHP探討情境因素影響電影推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陳崇恩(2014)。植基於雲端技術的翻轉式教學系統之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陳超明(2014)。教會學生一種非高科技的翻轉教室。師友月刊,569,12-16 。陳湘婷(2014)。屏東縣國小教師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認知與實施戶外教學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陳錦鴻(2014)。翻轉教育成功的關鍵。臺灣教育月刊,688,45-46。
麥清維(2003)。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許祐寧(2012)。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課後教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張允柔(2014)。探討學習風格、線上討論行為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組織行為」翻轉教室之實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張玉姿(2014)。影響國中教師實施翻轉教室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張世昇(2004)。高職工科學生交通安全認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淑君(2014)。嘉義市國中小教師消費有機農產品行為意圖與有機教學意願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張輝誠(2014)。學思達教學法。2015年1月12日,取自: http://www.thealliance.org.tw/cover_show.php?cover_id=54
張靜嚳(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4,1-4。
教育部(2014)。105年度施政方針人才培育白皮書。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2100/News_Content.aspx?n=D23E9B1FC9ED5D63&sms=4186928212B88A3A&s=34EBC295212D482C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精神。取自: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395
教育部(2016)。高中職優質化計畫 。取自: http://203.71.198.29/iQuality/
教育部統計處(2014)。全國高職餐旅群教師人數。取自: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MQAzADMA0
教育部電子報(2014)。良師領航有效教學翻轉教室。取自http://epaper.edu.tw /index.aspx。
教育部群科課程資訊網(2014)。南部地區餐旅群教師人數統計。取自: http://tpde.tchcvs.tc.edu.tw/course/plan/fill_state.asp?year_select=103&county=
曾幸仙(2008)。台中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外來種生物認知、態度與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黃秀珠(2013)。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認知與參與意願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黃怡華(2012)。苗栗縣國中教師對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黃富昌、許世文、謝易勳、邱奕舜、詹喬崴(2013)。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學習主角。發表於桃園創新技術學院辦理之2013特色課程暨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1-65)。
楊素雅(2014)。購買動機、情境因素、遊客體驗對購買意願之研究-以七星柴魚博物館伴手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楊啟甫(2003)。鄉土母語課程支援教師認知態度與教學現況之探討-以中彰投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維基百科(2014)。認知主義。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4%B8%BB%E7%BE%A9
鄭雅筠(2007)。情境因素影響環境態度與破壞行為關係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亂丟垃圾行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廖敏玲(2014)。認知教練模式對特教教師教育自閉症光譜學生社交技巧增能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劉怡甫(2013)。與全球十萬人作同學:談MOOC現況及其發展。評鑑雙月刊,42,41-44。
劉曉儒(2014)。教師對翻轉教室觀點之探討:以學生學習動機及態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樂雪琴(2014)。運用翻轉教室於國中社會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台北市。蔡文正(2014)。翻轉教室的行思。師友月刊,561,68-71。蔡欣蓉(2014)。國民小學校長翻轉領導指標建構與現況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蕭宥騰(2014)。用於整合磨課師資源之雲端歷程學習系統設計及應用於翻轉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蕭靜妮(2014)。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樂活認知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謝瑋哲(2014)。國民小學教師對翻轉教育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藍世儒(2014)。翻轉教室應用於組織行為課程之實施過程與挑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羅志仲(2014)。翻轉教室翻轉學習。師友月刊,563,20-24。
蘇柏均(2014)。翻轉教室課程管理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英文部分
Ajzen, I. & Fishbein ,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to leisure choi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24(3), 207-224.
Ash, K. (2012). Educators view ‘Flipped’ model with a more critical eye. Education Week, 32 (2), 6-7.
Basal, A. (2015).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lipped classroom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6 (4), 28-37.
Bergmann, J. & 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Alexandria, VA: ASCD and ISTE.
Farivar, S. H. (1985).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a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gram in a middle elementary classroom. Disser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 46(1823). 6-10.
Flavell, J. H., & Wellman, H. (1977). Metamemory. In R. Kail & J. Haren (Eds.).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and cognition (pp.3-34). 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han, S. (2011), TED talks: Salman Khan:影片能改變教育。取自:http://www.ted.com/talks/salman_khan_let_s_use_video_to_reinvent_education
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10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
Long, T., Logan, J., & Waugh, M. (2016).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value of using videos as a pre-class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chTrends: Link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Learning, 60 (3), 245-252.
Mok, H. N. (2014). Teaching tip: The flipped classroo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ducation, 25(1), 7-11.
Nelson, K. (2003) .Self and social functions: Individual autobiographical memory and collective narrative. Memory, 11(2), 125-136.
Ogden, L. (2015).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college algebra. PRIMUS, 25 (9-10), 782-791.
Peterson, D. (2015). The flipped classroom improves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course satisfaction in a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of Psychology, 43 (1), 10-15.
Rivero, V. (2013). A new model to reach all students all ways. Internet@Schools, 20(1), 14-16.
Strayer, J. (2012). How learning in an inverted classroom influences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task orient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 Research, 15, 171-193.
Steed, A. (2012).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6(3), 9-11.
Touchton, M. (2015). Flipping the classroom and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dvanced statistics: evidence from a quasi-experi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Education, 11 (1), 28-44.
Welsh, M. J. (2013). Flipping out your student. Pennsylvania CPA Journal, 84(3),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