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02: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琛
研究生(外文):Yeh, Chen
論文名稱: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指導教授:朱思穎朱思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 Szu-Yin
口試委員:魏俊華鄭雅莉
口試委員(外文):Wei, Chun-HuaCheng, Ya-li
口試日期:2015-08-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學前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8
中文關鍵詞: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教育品質
外文關鍵詞: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teaching efficacyeducational qu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以及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之看法,並進一步了解教師個人背景、專業訓練背景及教學任務背景等相關因素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在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及教育品質的影響。採用具有信效度之自編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融合班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層立意取樣的方式,共抽取45校279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回收問卷219份,有效回收率為78.49%。研究問卷將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分為「教學規劃」、「教學策略」、「教學內容」、「教學評量」、「教學互動」等五個層面;將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分為「理念與態度」、「課程與教學」、「物理環境」、「社會環境」、「支持系統」等五個層面。利用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t樣本檢定、皮爾森績差相關等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的看法介於符合到非常符合,顯示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屬偏高程度,以「教學互動」層面看法得分最高,「教學策略」層面看法得分最低。
二、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介於符合到非常符合,顯示臺北市幼兒園教師認為目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屬良好程度,以「社會環境」層面看法得分最高,「支持系統」層面看法得分最低。
三、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看法會因教師之學前特殊教育背景、特殊教育研習經驗及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比例不同而有差異,發現有系統接受特教專業訓練、三年內參加五場以上特教相關研習、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佔1%至5%的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有較佳的教學效能感看法。
四、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會因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比例以及園內班級規模不同而有差異,發現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佔1%至5%、園內有7班以上的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抱持較高評價。
五、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與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aipei City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t would furthermore explore in what degree a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task background could influence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on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elf-made instrument was utilized, targeting the in-service teachers from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y using stratified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279 teachers from 45 schools were recruited while 219 complet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yielding a 78.49% response rate. There are five domai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earch information categorized through factor-analysis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efficacy toward teach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eaching plan,”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As for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quality, five domains are found, including “principle and attitud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system.”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tests. The results are found as follows:
1.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re between consistent and very consistent, showing a high level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efficacy toward teach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mong the data,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scores the highest while “teaching strategy” scores the lowest.
2.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re between consistent and very consistent, showing a fine level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current agreement with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mong the data, “social environment” scores the highest while “support system” the lowest.
3.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teacher’s spe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 special education seminar experienc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It is found that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o have been trained with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special education, who have attended more than 5 special-education-related workshops in 3 years, or whose class include 1-5 %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how better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4.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and the scale of classes in the kindergarten. It is found that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ose classes include 1-5 %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or whose kindergartens contain more than 7 classes show better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5. There is a positive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次………………………………………............................................................………………………………v
圖表目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界定…………………………………………….........................................................………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前融合教育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15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意涵…………………………......................................................………… 21
第三節 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內涵…………………………….....................................................…… 37
第四節 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9
第四節 研究程序……………………………............................................................…………………………… 9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看法之分析............................................… 95
第二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看法之分析….........................................… 10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看法之分析............................ 10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品質看法之分析.................................. 129
第五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分析....................................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47
第三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55
貳、西文部分…………………………………………..............................................................……………………163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審閱「臺北市普幼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調查問卷」初稿之建議…............……..…….…166
附錄二 預試問卷……………………..........……………….......………..............................................…….175
附錄三 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183
附錄四 正式問卷………………………………....……………..........................................................…………186











壹、中文部分

王天苗(2001)。運用教學支援建立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以一公立幼稚園的經驗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報,21,27-51。
王天苗(2002)。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理的學習。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1-23。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報,25,1-25。
王永龍(2011)。東部地區特教教師對全面品質管理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91,52-62。
王淑宜(2002)。水兒國小「彈性課程」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方婉真(2008)。學前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毛連塭、許素彬(1995)。情緒/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57,18-21。
甘蜀美、林鋐宇(2006)。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方式實施成效與困擾之個案研究。身心障礙研究,4(1),32-45。
白育琦(2003)。幼兒教育品質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特殊教育法(民國103年6月18日)。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民國104年2月4日)。
何宜霖(2013)。南投縣幼兒園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何湘菱(2014)。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幽默感、自我復原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何華國(2001)。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余文秀(2013)。幼兒園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吳宗立(2007)。追求卓越的教師教學效能。菁莪季刊,19(2),22-30。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淑美(2000)。竹師實小融合班的融合教育十週年紀念特刊。新竹師院實小融合班編印,2。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7)。提升教育品質強化教育競爭力。品質月刊,8,62-66。
吳清山、賴協志(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之研究-判斷指標、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當代教育研究,15(1),1-38。
吳璧如(2000)。教師效能之內涵分析。研習資訊,17(5),57-66。
吳璧如(2002)。集體教師效能感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49,72-78。
吳璧如(2004)。幼兒職前教師效能感之測量。教育心理學報,2,165-184。
呂淑芬、林慧芬、張楓明(2009)。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與困擾問題之個案研究。幼兒教育研究,1,69-92。
李如男(2013)。臺北市幼兒園園長推動融合教育之困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清華(2002)。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教師效能感與統整課程實施態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杜美蓮(2014)。臺中市公立幼兒園教師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汪慧玲、沈佳生(2009)。學前教師對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探討。民生論叢,1,125-160。
阮翊峰(2009)。國小學校創新對教育品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周子仁(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周天賜(譯)(2008)。諮詢合作與融合教育(原作者:Lorna Idol)。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7)
周妙修(2012)。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行政效能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周俊良、李新民(2006)。幼兒教師對自閉症幼兒的教育信念、教學效能與接納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7(1),99-129。
官雯欣(2009)。馬祖地區幼稚園教師及家長對於學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及接納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岳美秀(2012)。臺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林貴美(2001)。融合教育政策與實際。融合教育學術論文集,融合教育叢書(五十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教中心,11-36。
林進財(2004)。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林順智(2006)。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本位專業發展情形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鈺真(2013)。苗栗縣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鎮賢(2010)。高雄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皓政(201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
施宜煌(2007)。提升幼教教師教學效能之芻議。幼教資訊,204,2-7。
柯立博、黃惠如(2002)。學前融合教育的理念與政策。國民教育,42(5),23-29。
孫志麟(1995)。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心理。
張春興(2005)。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美紅(2012)。臺北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張博雅(2008)。學前融合教育品質之物理環境與特殊需求幼兒活動參與度之研究—以台北縣公立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嘉原(2008)。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健康、組織學習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維倩(2004)。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翠娥(1999)。幼教機構融合教育方案實施探究。樹德科技學報,1,15-33。
張翠娥、李淑貞(2009)。專業諮詢介入學前融合班及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7,25-44。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a)。年度特教統計-縣市所屬學校統計-老師數。http://www.set.edu.tw/sta2/frame_print.asp?filename=tea_sch_teakind_A_3/tea_sch_teakind_A_3_20131021.asp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b)。歷史統計查詢-102學年度特殊教育概況- 102學年度下各縣市特殊教育統計概況-一般學校學前階段學生安置概況。http: //www.set.edu.tw/sta2/contact/102學年度下學期統計概況/10303_3_2.htm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c)。歷史統計查詢-九十年九月學前階段各種班型人數比例概況。取自http://www.set.edu.tw/sta2/contact/90年9月統計概況/90年九月學前安置比例.htm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14d)。歷史統計查詢-102學年度下學期一般學校學前階段學生安置概況。http://www.set.edu.tw/sta2/contact/102學年度下學期統計概況/10303_3_2.htm
梁秀美(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小薇(2013)。台中市國小已婚教師婚姻滿意度與教師自評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許瑞玲(2014)。雲嘉學前巡迴輔導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碧勳(2003)。幼兒融合教育。臺北市:五南。
郭明堂(1995)。國小教師任教專長、教學經驗、養成型態與其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芳辰(2005)。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郭惠雯(2002)。融合教育理念之發展與相關問題探討。屏師特殊教育,3,42-50。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良青、謝治平(2004)。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所面臨的困難及因應之建議。特教園丁,20(1),34-39。
陳享連(2010)。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陳佳穗(2008)。高雄縣學前教育人員對身心障礙兒童融合教育態度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宛渝、朱思穎(2013)。幼兒園及小一家長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國小準備能力觀點之探究。身心障礙研究,11(4),233-248。
陳宜伶(2005)。學前融合班普幼教師實施個別化教育計畫融入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怡華、朱思穎(2014)。新北市學前融合班教師集體效能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5,115-141。
陳俊雄(2010)。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氣候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姵霖(2013)。臺北市市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昭銘(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全面品質管理與資源班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美月(2010)。學前機構間融合教育合作模式困境與解決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雪芳(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藝分(2011)。教師自我效能之探討。教育研究論壇,3(1),189-205。
彭明萱(2013)。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彭翊榛(2014)。學前教師融合教育班級經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曾信榮(2010)。高中職工業類科學校教師教學效能、教育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曾家樓(2006)。國民小學教育品質管理系統之研究--ISO/IWA2在一所小學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鴻謀(2001)。融合教室之設計:有效的教學與合作。特教園丁,16(4),13-19。
游翠芬(2013)。幼兒園普通教師實施融合教育困境及解決策略之研究–以南投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偉菖(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雅莉(2009)。嘉義縣市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支援需求與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宜珊(2014)嘉義縣學前教育人員實施融合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雅真(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效能關聯之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楊靜怡(2009)。學前教育機構園/所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陳世芬、曾慧敏、王珮玲、陳惠萍(2010)。教育心理學(頁321)。臺北市:心理。
鄒啟蓉(2004)。建構接納與支持的班級文化:學前融合班教師促進普通與發展遲緩幼兒互動及人際關係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19-38。
鄒啟蓉、盧台華(2000)。發展遲緩幼兒社會行為及相關問題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171-191。
廖文榛(2014)。教保員知覺心理契約、主管支持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竹縣私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廖芝青(2013)。臺中市國中社會領域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廖恬漪(2014)。以家長觀點探討特殊需求幼兒與一般發展手足共同就學之看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a)。科室業務-特殊教育科-熱門公告- 102-2學期教育部補助身障幼兒就讀公幼其家長教育費實施計畫及相關資料。http://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xItem=72202340&ctNode=33582&mp=104001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b)。臺北市教育統計資料查詢系統-102學年度臺北市各級學校概況。http://www.doe.taipei.gov.tw/public/Attachment/ 4121105 03743.pdf
趙碧芬(2012)。高雄市學前融合教師專業知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劉學融(2009)。優質學前融合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蔡沂蓁(2009)。國內學前融合教育現況及實施困境之探討。特教通訊,42,18-23。
蔡昆瀛(2000)。談學校融合理念的剖析與省思。國教新知,47(1),50-57。
蔡明峰(2009)。教學視導對私立高中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明富 (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
鄭名晏(2012)。知識管理、創意教學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市幼兒園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
鄭雅莉(2004)。特殊幼兒融合教育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雅莉、何東墀(2010)。特殊幼兒融合教育的社會互動、教師課程及教學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2,25-44。
蕭慧君(2013)。學前融合教育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賴足免(2008)。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謝俐香(2008)。公立幼稚園教師在融合教育中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謝美慧(2007)。誰的幼兒教育品質?-多元觀點的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60,30-39。
謝藍芝(2005)。學前教育教師對特殊幼兒接納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昀珊(2013)。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鍾明芳(2014)。學前特教教師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鐘梅菁(1999)。學前融合教育實施之探討。新竹師範學報,12,381-395。
鐘梅菁(2000)。學前教師實施融合教育之專業知能與困擾問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韓文琳(2009)。學前教師參與融合教育現況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魏麗華(2007)。學前融合教育之個案研究─以台中市私立田園托兒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嚴靜芝(2012)。學前特殊教育班級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蘇婷玉(2014)。幼兒園教保人員幸福感、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蘇綉茹(2012)。學前教師實施融合教育的經驗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馨容(2005)。幼稚園組織學習、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龔素丹(2009)。國民小學校長權力運用、教師專業權能與學校教育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貳、西文部分

Ashton P.T., Webb, R.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Ganiesville, FL: University of Florid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31 834).
Baker, E. T., Wang, M. C., & Walberg, H. J. (1995). The effect of inclusion on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4), 33-35.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125-191.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Cross, A. F., Traub, E.K., Hutter-Pishgahi, L., & Shelton, G. (2004). Elements of successful inclusion for children with signficant disabilities.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24(3), 169-183.
Deemer, S. A., & Minke, K. M. (1999).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 efficacy scal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3 (1) , 3-10.
Downing, J.E., & Peckham-Hardin K.D. (2007). Inclusive education: What makes it a goo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32(1), 16-30.
Dugan, L., Milbourne, S.A. & Schmidt, M. (2005). Quality of Inclusive Experiences Measure-Revised. Retrieved from http://projects.fpg.unc. edu/~pfi/pdfs/think_tank_2_2012/33-Quality_of_Inclusive_Experiences_Measure.pdf
Eradio, M.R. (2003). Tip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http://hyper.vcsun.Org/Hypernews/djordan /get/itaeffective.html
Espinosa , L. M. (2002). High-Quality Preschool: Why we need it and What it looks like. NIEER Preschool Policy Matters, Issue 1.Early Education Research.
Farrell P. (2001).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Have things really got better?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8(1), 3-9.
Gibson, S., & Dembo, M.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uralnick, M. J. (2000). An agenda for change in early childhood inclusion.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 23(4), 213-222.
Guskey, T.R., & Passaro, P.D. (1994). Teacher efficacy: 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2(4), 401-411.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2007). Improved guidelines on implementing ISO 9001 in education sector. Retrieved from http://www.iso.org/iso/iwa2_ims_07_06.pdf
Jalongo, M. R., Fennimore, B. S., Pattnaik, J., Laverick, D. M., Brewster, J.&Mutuku, M. (2004). Blended perspectives: A global vision for high-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2(3), 143-155.
Katz, L. G. (1992). Looking at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Child Care Information Exchange,84,17-18.
Lipsky, D. K., & Gartner, A. (1996), Inclusion, school restructuring,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n socie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66,762-796.
McGee, G. G. Paradis, T., & Feldman, R. S. (1993). Free effects of integration on levels of autistic behavior.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3(1), 57-67.
Mittler, P. (2000). Working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Social Contexts. London: David Fulton.
Pollway, E. A., Patton, J. R., & Serna, L. (2005).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Learners with special needs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Sallis, E. (2002).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3rd ed.). London: Kogan Page.
Schneider, B. H., & Lerous, J. (1994). Educational environments for the pupil with behavior disorder: a “best evidence” synthesis. Behavior Disorders, 19(3), 192-203.
Sharma, U., Loreman, T., & Forlin, C. (2012). Measuring teacher efficacy to implement inclusive practi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12, 12-21.
Soodak, L. C. & Podell, D. M. (1996). Teacher efficacy: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multi-faceted construc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2(4), 401-411.
Stoneman, Z. (1993). The effect of attitude on preschool integration. In C. Peck, S. Odom, & D. Bricker(Eds.), Integration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to community program:Ec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pp.223-248). Baltimore:Paul H. Brookes.
Tschannen-Moran, M., & Hoy, A. W. (2001). Teacher efficacy: Capturing an elusive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7(7), 783-805.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 Clearing House, 75(4), 195-19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天苗(2002)。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理的學習。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1-23。
2. 王保進(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模式之內涵分析。教育研究,91,52-62。
3. 毛連塭、許素彬(1995)。情緒/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57,18-21。
4. 吳宗立(2007)。追求卓越的教師教學效能。菁莪季刊,19(2),22-30。
5. 吳清山(2007)。提升教育品質強化教育競爭力。品質月刊,8,62-66。
6. 吳清山、賴協志(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之研究-判斷指標、影響因素及提升途徑。當代教育研究,15(1),1-38。
7. 吳璧如(2000)。教師效能之內涵分析。研習資訊,17(5),57-66。
8. 吳璧如(2002)。集體教師效能感初探。教育資料與研究,49,72-78。
9. 吳璧如(2004)。幼兒職前教師效能感之測量。教育心理學報,2,165-184。
10. 呂淑芬、林慧芬、張楓明(2009)。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與困擾問題之個案研究。幼兒教育研究,1,69-92。
11. 汪慧玲、沈佳生(2009)。學前教師對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探討。民生論叢,1,125-160。
12. 施宜煌(2007)。提升幼教教師教學效能之芻議。幼教資訊,204,2-7。
13. 孫志麟(1995)。教師效能的研究途徑與評量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5,67-75。
14.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15. 張翠娥(1999)。幼教機構融合教育方案實施探究。樹德科技學報,1,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