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論文
﹝宋﹞洪興祖(1999)。《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清﹞王琦(1990)。《李太白全集》。成都︰巴蜀書社。
﹝清﹞王琦(1991)。《李太白全集》。臺北:華正出版社。
﹝清﹞沈德潛(2013)。《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龔自珍(1975)。《龔自珍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王國瓔(2010)。《詩酒風流話太白:李白詩歌探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任半塘(2006)。《唐聲詩》。上海︰古籍出版社。
任蓉(2005)。《中文藝術歌曲研究》。任蓉表演藝術學坊。
安旗(1990)。《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
安旗(1999)。《新版李白全集編年注釋(上)》。成都︰巴蜀書社。
余光中(1994)。〈詩與音樂〉,《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
呂泉生(1991)。《臺灣早期合唱音樂》。臺北︰文建會。
李抱忱(1968)。〈歌詠指揮法〉,《音樂教育月刊》,第一卷,第4期,頁7-8。李長之(2008)。《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李美燕、黃揚婷(2005)。〈趙元任結合詩樂創作的理念與實踐─以【教我如何不想他】為例〉。
《藝術學報》,頁71-84。
李振邦(1978)。《中國語文的音樂處理》。天主教教務協進會出版社
汪毓和(1997)。〈身在香港,心繫祖國─為屈文中逝世五周年而作〉,《人民音樂》。第2期,頁
11-13。
沈冬(2002)。《黃友棣─不能遺忘的杜鵑花》。臺北:時報文化。
周曉蓮(2008)。《中唐樂舞詩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
屈文中(1992)。〈我的音樂觀〉,《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2期,頁92-93。
岳珍(2000)。《碧雞漫志校正》。成都:巴蜀書社。
侯建州(2009)。〈詩與歌:臺灣華文現代詩與歌詞的關係試析〉,《玄奘人文學報》,第9期, 頁47-80。
姜莉麗(2012)。《寒凝大地發春華:屈文中藝術歌曲研究》。山東大學藝術學碩士論文。濟南:山
東大學。
施逢雨(1992)。《李白詩的藝術成就》。臺北:大安出版社。
洪善下(2005)。《合唱文化對臺灣音樂價值及社群認同的建構》。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國立成功大學。
郁賢皓(2011)。《新譯李白詩全集》。臺北:三民書局。
徐信義(1995)。《詞譜格律原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高洪波(2005)。《屈文中聲樂作品研究》。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張上民(2000)。《屈文中藝術歌曲─李白詩組歌三首【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春思】【行路難】之研究》。東海大學音樂所碩士論文。臺中:東海大學。張大勝(1978)。《合唱指揮研究》。臺北︰全音出版社。
張祐民(2009)。《戴金泉的合唱指揮與實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所碩士論文。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窈慈(2005)。〈趙元任對中國傳統詩歌吟唱的傳承與應用─以《新詩歌集‧瓶花》為例〉。《藝術
論文集刊》,頁179-200。
張窈慈(2005)。〈論趙元任樂歌與胡適新詩的結合─以《新詩歌集‧也是微雲》為例〉。《屏東教育
大學學報》,頁445-470。
張夢機(1979)。〈中國詩樂關係略說〉。《幼獅學誌》,頁133-157。張麗昀(1996)。《1945-1995年臺灣合唱音樂之探索》。國立中山大學音樂所碩士論文。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梁茂春(1999)。《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清聖祖御定
(1978)。《全唐詩》。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莊永平(2010)。《音樂詞曲關係史》。臺北︰國家出版社。
許東海(2000)。《詩情賦筆話謫仙》。臺北︰文津出版社。
許常惠(1983)。《中國音樂往哪裡去》。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許常惠(1986)。《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樂韻出版社。
許常惠(1991)。《合唱的藝術》。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萬鼐(2000)。《中國古代音樂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曾永義(1988)。《詩歌與戲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曾麗君(2010)。〈【聲身交響─中文藝術歌曲篇】詮釋與評析〉,《德霖學報》,第24期,頁237-253。
黃友棣(1975)。《中國音樂思想批判》。臺北:樂有書局。
黃友棣(1987)。《中國風格和聲與作曲》。臺北:正中書局。
黃友棣(1991)。《樂風泱泱》。臺北:東大圖書。
楊德威(2006)。《五四時代(1919-1937)中國藝術歌曲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楊蔭瀏(1986)。《語言與音樂》。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楊蔭瀏(1997)。《中國古代音樂史稿》。臺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
詹鍈主編(1996)。《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靳(1985)。〈臺港音樂動態〉。《音樂學習與研究》,第3期,頁64。
趙元任(1960)。《新詩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趙琴(1978)。〈詩樂奏出和諧的音調〉。《幼獅文藝》,頁20-27。趙琴(1994)。〈中國歌曲意境詮釋之思想方向〉。《合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郭孟雍主編。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頁205-214。
趙琴等著(1982)。《近七十年來中國藝術歌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劉靖之(2013)。《香港音樂史論》。香港:商務印書館。
蕭滌非等著(1990)。《唐詩鑑賞集成(上)》。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雲飛(1978)。《文學與音律》。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瞿蛻園、朱金城(1988)。《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簡上仁(2001)。《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
顏廷階(1992)。《中國現代音樂家傳略》。臺北:綠與美出版社。
顏綠芬(2005)。〈臺語藝術歌曲初探〉,《關渡音樂學刊》,第2期,頁23-49。蘇慶俊(2004)。《合唱展演的分析與詮釋》。臺北:中國音樂書房。
二、譜源
屈文中(1984)。《屈文中藝術歌曲選》。臺北︰樂韻出版社。
劉東黎(1996)。《屈文中合唱作品選–黃山·奇美的山》。臺北:樂韻出版社。(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