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部分
Dog 老師全能發展學堂(2010)。Dog 老師全能發展學堂【網路平台】。取自http://letsdog2010.wix.com/letsdog
丁雪茵、鄭伯壎、任金剛(1996)。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的角色與主觀性。本土心理學研究,6,354–376。尹亞蘭(2003)。住院臨終病患使用宗教象徵物意義之詮釋現象學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8055659992312783026王智弘(1994)。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之倫理問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7,95-121。台灣馬術治療中心(2004)。馬匹輔助教育與治療【網路平台】。取自http://zh.thrct.org.tw/introduction
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2012 年1 月1 日)。關於台灣動物輔助治療專業發展協會官方粉絲團【網路平台】。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ata.tw/info?tab=page_info
朱芳誼(2007)。發展遲緩幼兒與一般幼兒象徵遊戲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9509389407105321226朱柔若(譯)(2000)。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原作者:Neuman, W.L)。台北:楊智。(原著出版年:1997)
朱恩伶(譯)(2009)。給媽媽的貼心書(原作者:Donald W. Winnicott)。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64)
朱恩伶(譯)(2009)。遊戲與現實(原作者:Donald W. Winnicott)。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71)
江珮儀(2004)。應用寵物治療於護理之家之經驗分享。長期照長護雜誌,8(2),118-124。
江學瀅(2014)。由過渡性客體的觀點看美術班青少年珍藏品之意義。國際藝術教育學刊,12(2),150-205。何佳芬(譯)(2008)。告別亨利:一個自閉男孩與狗的真愛奇蹟(原作者:Nuala Gardner)。台北市:久周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7)
吳進欽、姜忠信、侯育銘(2005)。自閉症兒童的立即模仿與延遲模仿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2),1–24。呂煦宗、劉慧卿(譯)(2005)。嫉羨和感恩(原作者:Melanie Klein)。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75)
呂煦宗、李淑珺、陳維峰、甄家明、龔卓軍(譯)(2009)。愛、罪疚與修復(原作者:Melanie Klein)。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原著出版年:1975)
李元親(2015)。從客體關係理論觀點看親職化個案參與藝術治療的歷程經驗分析(碩士論文)。取自:http://bit.ly/2uaV5Up李佩珠(2003)。語言表達發展遲緩幼兒象徵性遊戲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0200750530167300441李佩穎(2013)。馬匹輔助運動與休閒教育方案對泛自閉症學童社會適應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5921689113320305276李沿澈、吳進欽、李羽涵(2016)。自閉症類群疾患幼兒語言能力相關因素:共享式注意力與模仿。中華心理學刊,58(3),187–20。李萍慈(2005)。動物輔助暨社會互動團體方案對亞斯伯格症兒童社會互動行為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fb150116045908)李維倫、賴憶嫺(2009)。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5,275-321。林玉華、樊雪梅(譯)(2004)。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9)
林孟薇、李明川(2009)。動物在心理治療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78,14-16。林芝宇(2009)。與生命的互動,從「在乎」開始-動物輔助治療與自閉症孩子的交會(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fb150116050124)林美珠(2005)。親子遊戲治療-客體關係的修復。諮商與輔導,237,35-44。林美珠(2008)。親子遊戲治療中客體關係修復之個案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24,215-251。林秀慧、林明雄(譯)(2001)。客體關係治療:關係的運用(原作者:Sheldon Cashdan)。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8)
林容蒂、吳進欽、姜忠信、周文君、侯育銘(2015)。自閉症類疾患兒童模仿表現與相關因素。中華心理學刊,57(1),45–66。社團法人台灣動物輔助活動及治療協會(簡稱:台灣狗醫生)(2001 年9 月16日)。台灣狗醫生協會【網路平台】。取自http://www.doctordog.org.tw/
樊雪梅(2000)。論投射性認同。諮商與輔導,179,21–25。李文瑄(2000)。客體關係婚姻治療講座:投射性認同與包容心(三)。諮商與輔導,171,28–32。姜忠信、吳進欽、李季樺(2006)。自閉症兒童的象徵遊戲能力:縱貫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8(3),255-273。姜忠信、宋維村(2005)。自閉症嬰幼兒的早期診斷:文獻回顧。臨床心理學刊,2(1),1-10。洪雅鳳、羅皓誠(2007a)。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上)。諮商與輔導,261,7-11。洪雅鳳、羅皓誠(2007b)。寵物治療及其在心理治療上的運用(下)。諮商與輔導,262,33-39。臺灣心理學會(2012)。心理學專業人員倫理準則【網路平台】。取自:http://bit.ly/2uagyNs
胡致芬(2000)。自閉症兒童在自由遊戲及引發情境下的表徵性遊戲之研究(博士論文)。取自:http://bit.ly/2uJrcHU翁逸馨(2014)。從客體關係理論的觀點看《鋼琴師》電影中的愛與關係。輔導季刊,50(3),42-51。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2000 年2 月)。自閉症學生輔導手冊(宋維村主編)。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曹維真(2009)。寵物治療運用於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與輔導,278,17-20。許智傑、謝政廷(2009)。寵物治療的基本概念。諮商與輔導,278,2-6。連廷嘉、徐西森(2006)。諮商與心理治療質性研究(原作者:John Mcleod)。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
陳杏佳(2001)。詮釋學理論與應用。護理雜誌,48(1),89-94。陳佳惠、洪嘉駿(2004 年10 月26 日)。海豚治療介入自閉症兒童之成果分享【網路平台】。取自http://www.caeip. org.tw/html/fhtml/index.php?load=read&id=291
蒙光俊(2009)。透過寵物治療培養社會興趣能力。諮商與輔導,278,10–13。陳怡樺(2009)。人狗關係在心理治療中的運用。諮商與輔導,278,21-24。陳逸群(譯)(2001)。克萊恩:兒童精神分析之母(原作者:Julia Segal)。臺北市:生命潛能。
陳登義(譯)(2006)。客體關係入門-基本理論與應用(原作者:Livinia Gomez)。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7)
陳雅文(1995)。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大辭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陸敬忠(2001)。當代哲學詮釋學源先初探—黑格爾、海德格與高達美。哲學雜誌,34,4-31。傅馨芳(譯)(2012)。星星的孩子:自閉天才的圖像思考(原作者:Temple Grandin)。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彭思蓉(2010)。動物治療在個別諮商中的應用。諮商與輔導,293,34-37。黃毓涵(2012)。動物輔助治療在自閉症兒童療育之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19,1-8。
黃燕女(2009)。撫慰心靈的天使-談動物療法。諮商與輔導,278,7-9。楊添圍、周仁宇(譯)(2013)。人我之間-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原作者:N. Gregory Hamilton)。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52(4),23-30。葉明理、陳美麗(2012)。淺談輔助療法的專業化進程-以臺灣動物輔助治療發展為例。護理導航,13(3),11-23。
葉明理、廖華芳、陳秀宜(2002)。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台灣醫學,6(1),102-106。
葉明理、陳美麗、徐亞瑛(2012)。運用「治療犬」方案於失智症長者照護之成效探討。旅遊健康學刊,11(1),65–78。廖婉如(譯)(2008)。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寵物的療癒力量(原作者:Becker, Marty & Morton, Danelle)。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廖婉如(譯)(2012)。我看世界的方法跟你不一樣:給自閉症家庭的實用指南(原作者:Temple Grandin)。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11)
臺灣社會學會(2013)。臺灣社會學會研究倫理守則【網路平台】。取自:http://tsa.sinica.edu.tw/research_01.php
劉泗翰(譯)(2006)。傾聽動物心語(原作者:Temple Grandin & Catherine Johnson)。新北市:木馬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劉瓊瑛(譯)(2010)。自閉兒教養寶典(原作者:Stanley I. Greenspan, M.D.& Serena Wieder)。台北市:智園。(原著出版年:2006)
蔡佳純、許麗貞、胡杏鳳、呂燕靜、王耀宏(2010)。陪伴犬於在職護理系學生主觀壓力影響之初探。健康管理學刊,8(1),61–72。黎明喜樂誌(2017)。談療癒雞的可能【網路電子報】。取自:https://enews.url.com.tw/newdawn/85244
賴維淑(2002)。晚期癌症病患對臨終事件之感受與身、心、社會及靈性之需求(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8519433104556388808錢基蓮(譯)(2010)。馬背上的男孩(原作者:Rupert Isaacson)台北市: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09)
謝宛陵(2005)。高功能自閉症兒學生高階心智理論教學之成效研究-以一名高職自閉症學生心智解讀實驗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4909332078645547047羅淑芬、孔秀美、曾美蓮、林淑娟、張秀香(2003)。寵物治療在護理專業領域之臨床應用。護理雜誌,50(1),93-97。二、 英文部分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DSM-5).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elta Society Australia(2017, June 12). Delta Society Australia [Official website].Retrieved from: https://www.deltasociety.com.au/
Equal Arts (2017, June19). HenPower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equalarts.org.uk/
Kamioka, H., Okada, S., Tsutani, K., Park, H., Okuizumi, H., Handa, S.,Oshio, T.,Park, S., Kitayuguchi, J., Abe, T., Honda, T. & Mutoh, Y. (2014). Effectiveness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22(2), 371–90.
Kawamura, N., Niiyama, M., & Niiyama, H. (2007).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for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people: A preliminary result.
Psychogeriatrics, 7(1), 8-13. doi: 10.1111/j.1479-8301.2006.00156.x
Levinson, B. M..,& Mallon, G. P. (1997). Pet-oriented child psychotherapy.(Second Edition). Springfield, IL: Thomas.
Mallon, G. P. (1992). Utilization of animals as therapeutic adjuncts with children and you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21(1), 53–67.
Odendaal JS. (2000). Animal-assisted therapy-magic or medicine?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49(4), 275-280.
Pet Partners (2017, June12). Pet Partners [Official website]. Retrieved from: https://petpartners.org/
Serpell, J. (1999). 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 Animal in children's lives. Society and Animals, 7(2), 87-94.
Solomon, O. (2010). What a dog can do: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herapy dogs in social interaction. Ethos, 38(1), 143-166. http://doi.org/10.1111/j.1548-1352.2010.01085.x
Temple Grandin(TED)(2010 年2 月)。The World Needs All Kinds of Minds. [Audio podcast]. Retrieved from: http://bit.ly/2uJza3U
Yin, R. 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4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