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03: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旻霓
研究生(外文):Min-NiHsieh
論文名稱:酒駕調查程序問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Procedural Issuses of Drunk Driving Investigations
指導教授:許澤天許澤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e-Tien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6
中文關鍵詞:酒駕吐氣測試抽血處分酒精濃度回推計算
外文關鍵詞:Drunk drivingExhalation testBlood testBack calculation of alcohol cont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酒駕肇禍事件頻傳,在媒體大力渲染的報導下引發民怨沸騰,致使立法者祭出重刑化的修法手段,以求遏止酒駕案件之發生。惟對於此一重刑化的修法思維,即便先撇開嚴刑峻法能否有效降低酒駕之疑慮不論,在實體法之處罰如此嚴厲的情況下,不禁也讓筆者開始反思,在調查程序上有關強制處分的發動、酒駕行為之證明等,是否已相對完善而足以確保制裁之正當性,故而著手針對取締酒駕案件中所涉程序轉換之爭議、吐氣測試與不自證己罪之關係、強制抽血酒測之合法性以及酒測值得否回推計算等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並提出相關之修法芻議。
首先,因酒駕案件之調查可能涉及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程序之轉換,然學理上大多認為因我國對於酒駕行為之處罰係以行為人體內酒精濃度之高低,分別為刑罰或行政制裁,故僅當駕駛人之酒測值已達刑法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法定標準時,始有刑事犯罪偵查程序介入之必要。惟本文認為,所謂開啟刑事偵查程序之初始嫌疑,並非即是必須建立在行為人體內酒精濃度之認定上,且因現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則第114條第2款與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法定酒測值十分相近,提高了執法警察於個案上判斷之困難,本文認為基於保障人民權利之考量,當執法警察認為有必要干預某個酒駕行為時,即係刑事偵查程序介入之時點。
其次,因吐氣測試係一採集行為人體內酒精濃度較有效率之手段,故而向來在交通實務上被廣泛採用。然而此一主動型身體檢查措施,在主動基準的觀點下,著實隱含了牴觸不自證己罪保障之危機。對於兩者之調和上,本文認為學理上有關「強制性吐氣測試合憲性解釋」之說法,除事實上根本無自願性吐氣之可能外,更容易使得被告誤以為自己有配合吐氣之義務,前階段將酒測器強制放入其口中之作法,毋寧是強制手段的前置。是以,本文以為吐氣測試僅能在確保被告係自願性同意時始得為之,且為了彌平資訊上的落差,國家機關有先踐行告知義務的必要。
第三,我國刑事訴訟法有關強制抽血酒測之規定,自制定以來即已屢遭學說之批評,除實質要件規範密度過低外,於程序發動上亦未採取法官保留模式,不當地承認檢察官在非急迫情形亦得享有身體檢查處分之決定權。此外2017年8月德國刑事訴訟法第81條a第2項之規定,將交通實務上對於酒駕案件之調查,皆係由檢察官及其偵查機關動用急迫權限為強制抽血之現況予以明文化,以合於採證即時性之需求。對此本文認為,一般而言,抽血處分不會對被告之生命、身體產生危險,且合於採證有效性及即時性之要求,故未來我國應仿照德國上開規定,例外肯認警察機關享有不待令狀自行決定抽取血液之權限。
最後,酒測值得否回推計算之爭議,本文係以近五年之實務判決作為分析之標的,而目前似以「贊同」回推計算被告酒測值之見解佔較多數,惟因文獻上對此議題之討論不多,本文亦不敢妄言何種看法才是正解,故僅就研讀上開實務判決所得之啟發,於論文中提出可能的思考方向。
Drunk driving frequently in Taiwan society and social media reported it negatively result in public pay attention to this issue extremely. Legislator hoped that prevent drunk driving by amending current law to heavy punishment law. Preliminary get rid of causation between heavy punishment and drunk driving, under current substantial heavy punishment law, th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have to make a process to ensure the sanction legitimacy. I aim at these issues which dispute over the conversion of procedures involved in drunk driv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xhalation test and nemo-tenetur-Prinzip, the problem of forced blood test legally and push the blood alcohol content back calculation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Besides provide several suggestions about above dispute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1
第二章 酒駕調查程序之概論 13
第一節 我國取締酒駕程序之相關爭議 13
第一項 交通攔檢之措施 13
第二項 酒精濃度檢測之前提要件 18
第三項 小結 22
第二節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 22
第一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內涵 23
第二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程序之區別 27
第三項 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轉換之時點 29
第三節 取締酒駕案件中所涉程序轉換之爭議 36
第一項 警察於法制上之雙重功能 36
第二項 取締酒駕案件中所涉程序轉換之界定 40
第一款 學說見解 40
第二款 文獻評析 41
第三款 本文見解 44
第三項 被告地位形成之時點 46
第一款 被告之稱謂及概念內涵 46
第二款 被告地位形成始點之判斷標準 47
第三款 取締酒駕案件中交通駕駛人取得被告地位之時點 48
第三章 吐氣測試 51
第一節 概論 51
第二節 不自證己罪射程範圍之重新建構 54
第一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之概念內涵 55
第二項 我國法依據 56
第三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之適用基準 61
第一款 供述基準 62
第二款 主動基準 64
第四項 小結-應以主動基準重新架構不自證己罪之適用範圍 65
第三節 不自證己罪原則與呼氣酒精濃度測試之關係 66
第一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與呼氣酒精濃度測試之齟齬 66
第二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與呼氣身體檢查處分之調和 69
第一款 以受測人之同意作為合法取證之前提 69
第二款 強制性呼氣檢測之合憲性解釋 70
第三款 本文分析 71
第三項 不自證己罪原則於「非刑事法」領域之適用 73
第一款 非刑事程序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之適用 73
第二款 案例分析-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4項拒測罰鍰 77
第三款 「拒絕酒測檢查罪」立法呼籲之評析 81
第四章 抽血檢測 86
第一節 概論 87
第二節 德國法身體檢查處分之介紹 89
第一項 體系定位-獨立型態之強制處分 89
第二項 檢查身體之授權規範 91
第三項 檢查身體處分之要件分析 92
第一款 以實體要件限制侵犯性身體檢查處分之發動 92
第二款 程序之要件-相對法官保留原則 94
第三款 執行之規範 95
第四項 小結 96
第三節 我國強制抽血酒測合法性之論證 97
第一項 體系定位-獨立型態之強制處分 97
第二項 刑事訴訟法上強制抽血授權規範之分析 98
第一款 實質要件之規範密度低 100
第二款 採用二分模式而非法官保留 102
第三款 未明定專業人士與適當方式等執行規範 104
第三項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強制抽血授權規範之分析 105
第一款 發動門檻-實質正當性 106
第二款 決定機關-程序正當性 107
第三款 以行政法規授權之妥適性 109
第五章 酒駕行為之處罰與證明 112
第一節 概論 113
第二節 新法酒測值之問題探討 115
第一項 法定酒精濃度數值之立論依據 115
第二項 法定酒測值之理論定位 117
第三項 以酒測值作為法定證明規則之妥適性 120
第一款 修法前「不能安全駕駛」認定之見解 120
第二款 現行法以法定酒測值作為法定證據規則 125
第三節 酒測值回推計算爭議之分析 127
第一項 贊同酒測值回推計算實務見解之探討 128
第一款 修法前之見解 128
第二款 修法後之見解 129
第二項 反對酒測值回推計算實務見解之探討 134
第三項 本文見解 1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4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書
1.Helmut Satzger著、王士帆譯,國際刑法與歐洲刑法,初版,元照,2014年4月。
2.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一版,春風煦日,2007年6月。
3.王兆鵬,刑事訴訟法講義,四版,元照,2009年9月。
4.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合著,刑事訴訟法(上),三版,元照,2015年9月。
5.甘添貴,刑法各論(下),四版,三民,2015年5月。
6.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五版,三民,2015年8月。
7.朱富美,科學鑑定與刑事偵查,初版,翰蘆,2004年1月。
8.吳信華,憲法釋論,初版,三民,2011年9月。
9.李惠宗,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初版,元照,2005年6月。
10.李翔甫,從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警察實施酒測之職權,一版,新學林,2006年3月。
11.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二版,元照,2007年9月。
12.李震山,行政法導論,十版,三民,2014年9月。
13.李震山,警察行政法論-自由與秩序之折衝,四版,元照,2016年10月。
14.林山田,刑事程序法,四版,五南,2001年9月。
15.林永謀,刑事訴訟法釋論(上冊),初版,自版,2006年10月。
16.林明鏘,警察法學研究,一版,新學林,2011年7月。
17.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十五版,新學林,2015年9月。
18.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十二版,新學林,2016年2月。
19.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八版,元照,2017年9月。
20.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八版,元照,2017年9月。
21.林鈺雄,搜索扣押註釋書,初版,元照,2001年12月。
22.林錫堯,行政罰法,初版,元照,2007年11月。
23.林燦璋、林信雄,偵查管理-以重大刑案為例,初版,五南,200年3月。
24.林騰鷂,中華民國憲法,六版,三民,2016年2月。
25.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六版,元照,2014年9月。
26.法務部,行政罰法解釋及諮詢小組會議紀錄彙編,初版,法務部編印,2006年12月。
27.柯耀程,刑事程序理念與重建,初版,元照,2009年9月。
28.洪家殷,行政罰法論,二版,五南,2006年11月。
29.張文菘,酒駕、正當法律程序與實證研究,初版,翰蘆,2017年1月。
30.莊國榮,行政法,三版,元照,2015年9月。
31.陳子平,刑法各論(下),二版,元照,2016年9月。
32.陳清秀,行政罰法,一版,新學林,2012年9月。
33.陳慈陽,憲法學,初版,元照,2004年1月。
34.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一版,月旦,1998年。
35.黃朝義,犯罪偵查論,初版,漢興,2004年3月。
36.黃朝義,刑事訴訟法,五版,新學林,2017年9月。
37.黃朝義,無罪推定-論刑事訴訟程序之運作,初版,五南,2002年10月。
38.楊皓清,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5條告知事項之遵守及其法律效果,司法研究年報,第23 輯第8篇,司法院,2003年。
39.蔡庭榕等著,警察職權行使法逐條釋論,初版,五南,2005年2月。
40.蔡墩銘,刑事訴訟法概要,七版,三民,2005年3月。
41.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初版,元照,2004年12月。
42.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十二版,新學林,2017年10月。
43.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五版,新學林,2012年7月。
(二)期刊論文
1.方文宗,拒絕呼氣酒測真的沒有刑事責任?刑事法雜誌,第47卷第3期,2003年6月,頁69-85。
2.方文宗,強制抽血取證正當性之研究,律師雜誌,第286期,2003年7月,頁136-149。
3.王乃彥,張瑋玲,不能安全駕駛罪之考察,真理財經法學雜誌,第8期,2012年3月,頁1-19。
4.王立達,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頁57-82。
5.王兆鵬,不自證己罪保護之客體,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5期,2007年6月,頁67-77。
6.王皇玉,2013年刑事法發展回顧:酒駕與肇逃之立法與實務判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3卷特刊期,2014年11月,頁1227-1264。
7.王皇玉,不能安全駕駛罪之「駕駛」,月旦法學教室,第153期,2015年7月,頁 62-67。
8.何國榮、黃益三、王銘亨,人體血液中酒精濃度與呼氣酒精濃度在實例上之探討,89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2000年6月,頁271-286。
9.吳俊毅,刑事訴訟上身體檢查措施被告忍受義務之界線,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2期,2009年4月,頁89-102。
10.吳景欽,從刑事訴訟法的修正談司法警察的強制採取身體樣本權:以英國PACE法為參考例,軍法專刊,2005年2月,第51卷第2期,頁11-19。
11.吳景欽,警察職權行使法中關於臨檢規定之正當性探討,軍法專刊,第50卷第6期,2004年6月, 頁 14-29。
12.吳耀宗,刑法防制酒駕新規定無漏洞惟執法誤解與立法謬錯,月旦法學雜誌,第221 期,2013年10月,頁199-203。
13.吳耀宗,檢察官依職權核發鑑定許可書強制抽血違法,台灣法學雜誌,第228期,2013年7月,頁15-16。
14.李佳玟,反酒駕戰爭的幾個程序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25期,2014年2月,頁167-183。
15.李佳玟,治酒駕用重典?-一個實證的考察,月旦法學雜誌,第223期,2013年12月, 頁147-158。
16.李翔甫,警察下命抽血檢驗酒精濃度值正當性問題之探討(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2期,2007年3月,頁7-17。
17.李翔甫,警察下命抽血檢驗酒精濃度值正當性問題之探討(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頁1-9。
18.李寧修,實施酒測之正當程序-桃園地院101交6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227期,2013年7月,頁205-210。
19.李憲人,論警察官之酒精測試權限,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壇,第12期,2012年12月,頁171-206。
20.李志宏、施肇榮,食品安全衛生管理(中) —一罪一罰、刑事優先(一事不二罰)原則,臺灣醫界雜誌,第58卷第6期,2015年6月,頁29-34。
21.林達,不能安全駕駛罪之實務運作檢討與修法建議,軍法專刊,第62卷第2 期,2016年4月,頁 89-102。
22.林達,談酒駕罪執法公平性及拒絕駕駛檢查罪之立法,人權會訊,第120期,2016年4月,頁50-52。
23.林鈺雄,不自證己罪於非刑事程序之前置效力-評九十六年台上字第七二三九號判決及相關裁判,月旦法學雜誌,第161期,2008年10月,頁266-284。
24.林鈺雄,不自證己罪原則之射程距離-最高法院相關裁判之回顧與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3期,2007年4月,頁221-237。
25.林鈺雄,自由心證:真的很「自由」嗎?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7期,2001年10月,頁13-38。
26.林鈺雄,被告地位之形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1999年6月,頁123-127。
27.林鈺雄,論不自證己罪原則-歐洲法整合趨勢及我國法發展之評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5卷第2期,2005年4月,頁1-59。
28.姜雲生、王勝盟、蔡中志,Analyzing alcohol in breath, blood, saliva, and urine for forensic purposes: Taiwanese population,中央警察大學鑑識學報,第6卷第1期,2007年7月,頁1-19。
29.柯耀程,共同被告自白之調查,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1月,頁79-89。
30.洪大植,行政調查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之適用-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例,刑事法雜誌,第55卷第3期,2011年6月,頁161-189。
31.洪家殷,行政調查之時點-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8年訴字第401號判決簡評,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2010年4月,頁27-33。
32.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線,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1期,2013年4月,頁1-47。
33.洪雲霖,刑法第一八五條之三酗酒不能安全駕駛認定標準之探討-能否以酒精濃度測試作為認定之惟一標準,立法院院聞,第28卷第5期,2000年5月,頁76-80。
34.翁景惠、何敏群、王光全,台灣地區國人飲酒量與呼氣、血液、尿液、唾液酒精濃度間關聯性之研究,刑事科學,第50期,2000年9月,頁1-14。
35.張麗卿,酒測值0.91毫克竟也無罪-評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交上易字第246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1月,頁194-207。
36.張麗卿,酒醉駕車應屬有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76-84。
37.梁世興,司法警察身體採證行為,警大法學論集,第12期,2007年4月,頁211-232。
38.許玉秀,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85-89。
39.許宏吉,行政調查應有之內涵與趨向,法令月刊,第57卷第8期,2006年8月,頁717-729。
40.許恆達,從德日台三方觀點論不能安全駕駛罪之本質,台灣法學雜誌,第210期,2012年10月,頁116-121。
41.許炳華,酒精濃度呼氣測試之相關法律問題探討,警學叢刊,第30卷第5期,2000年3月,頁287-313。
42.許智勝,限縮臨檢權限,治安會變壞?-如何看待釋字第535號解釋,司法改革雜誌,第36期,2001年12月,頁45-46。
43.許澤天,吐氣值不應作為判定不能安全駕駛的一般有效經驗法則/最高院台非15判決, 台灣法學雜誌,第247期,2014年5月,頁203-208。
44.許澤天,酒駕、肇事與棄逃的刑法三部曲,月旦法學雜誌,第193期,2011年6月,頁20-39。
45.許澤天,論酒精影響下的不能安全駕駛罪,興大法學,第15期,2014年5月,頁 141-178。
46.許澤天,刑事罰與行政罰競合之刑事優先與一事不再理原則—評大統混油案之訴願決定,臺灣法學雜誌,第261期,2014年12月,頁112-128。
47.陳大中,淺析刑法第185條之3之公共危險罪,法令月刊,第63卷第11期,2012年11月,頁115-129。
48.陳子平,論酒醉駕車罪(不能安全駕駛罪)的爭議問題-以台灣最高法院98台非15判決為例,中外法學,第4期,2012年,頁854-879。
49.陳文貴,行政調查與行政檢查及行政搜索之法律關係,法令月刊,第60卷第3期,2009年3月,頁67-87。
50.陳俊宏,警察職權行使法與刑事訴訟法交錯地帶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2期,2005年7月,頁191-217。
51.陳英淙,攔停拒絕酒測之法律評價-評桃園地方法院102年度交字第293號行政訴訟判決,軍法專刊第61卷第4期,2015年8月,頁11-31。
52.陳貞卉,淺談拒絕酒測之法律效果,檢協會訊,第104期,2014年9月,頁2-5。
53.陳景發,試論幾則取締酒駕的法律問題, 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2005年11月,頁84-105。
54.陳景發,論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警大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頁127-151。
55.陳景發,論取締酒駕全面攔檢之法律根據,警大法學論集,第25期,2013年5月,頁121-160。
56.陳靜隆,犯罪嫌疑的基本思維,刑事法雜誌,第54卷第4期,2010年8月,頁1-29。
57.彭美英,刑法第185條之3不能安全駕駛罪之再檢討-兼論德國刑法第323條a「自陷完全麻醉罪」, 月旦法學雜誌,第144期,2007年5月,頁6-19。
58.曾正一,偵查程序中對身體強制取證行為適法性之研究,刑事法雜誌,第58卷第3期,2014年6月,頁1-38。
59.游明得,論刑事訴訟法中酒駕強制呼氣檢查規定之妥適性,法令月刊,第66卷第11期,2015年11月,頁41-58。
60.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軍法專刊,第46卷第4期,2000年4月,頁1-6。
61.黃惠婷,司法警察之身體採證權,警察法學,第12期,2013年6月,頁157-192。
62.黃惠婷、陳英淙,拒絕酒測至吊銷駕照之研究,憲政時代,第41卷第1期,2015年7月,頁45-101。
63.楊雲驊,不自證己罪原則的幾個基本問題,法學講座,第15期,2003年3月,頁49-54。
64.楊雲驊,被告地位之形成與告知義務,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4期,2003年3月,頁144-148。
65.劉邦繡,偵查中對被告及第三人為侵入性檢查身體之強制處分-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與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五條有關檢查身體為DNA鑑定之問題,法學叢刊,第47卷第1期,2002年1月,頁29-39。
66.劉芳伶,從「危險犯」理論試析刑法新增一八五-三之「不能安全駕駛」構成要件要素,刑事法雜誌,第45卷第2期,2001年4月,頁96-128。
67.劉嘉發,論警察取締交通違規之職權-以酒醉駕車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2期,2005年6月,頁51-85。
68.劉耀明,侵入性身體檢查處分之比較研究,刑事法雜誌,第60卷第1期,2016年2月,頁17-60。
69.蔡中志,國人酒精濃度與代謝率及對行為影響之實驗研究,警光雜誌,第538期,2001年5月,頁56-57。
70.蔡庭榕,論警察攔停與檢查之職權行使,警大法學論集,第10期,2005年3月,頁67-114。
71.蔡震榮,行政罰法草案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1期,2004年8月,頁9-20。
72.蔡蕙芳,新修正刑法第185條之3不能安全駕駛罪之證明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236期,2015年1月,頁106-118。
73.蕭開平,林文玲,酒精、藥物測試與交通事故之研討,刑事科學,第67期,2009年9月,頁33-59。
74.謝秉錡,論我國身體檢查之缺失,軍法專刊,第47卷第12期,2001年12月,頁32-42。
75.謝煜偉,交通犯罪中的危險犯立法與其解釋策略,月旦法學雜誌,第210期,2012年11月,頁107-130。
76.魏大喨,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易字第四八五六號判決補充理由-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酒後駕車不能安全駕駛之刑事責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2000年3月,頁65-75。
77.蘇志強,法醫學的酒精測定-血液或呼氣酒精濃度,警學叢刊,第30卷第4期,2000年1月,頁19-47。
(三) 專書論文
1.王兆鵬,不自證己罪保護之客體,收錄於:氏著,一事不再理,初版,元照,2008年4月。
2.王兆鵬,刑事訴訟中被遺忘的權利-緘默權,收錄於:氏著,一事不再理,初版,元照,2008年4月。
3.王兆鵬,偵查權之發動與限制,收錄於:氏著,刑事救濟程序之新思維,初版,元照,2010年12月。
4.江玉女,檢警關係之虛與實,收錄於:劉秉錡主編,法務部廖正豪前部長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初版,五南,2016年7月。
5.李鴻維,〈刑法第185條之3之諸問題-拒絕呼氣檢查罪、強制採血與酒駕致人死傷罪〉,《有關羈押制度之研究》,法務部選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進修計畫報告,2010年9月。
6.林鈺雄,從基本權體系論身體檢查處分,收錄於:氏著,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初版,元照,2008年1月。
7.林鈺雄,對被告/犯罪嫌疑人之身體檢查處分,收錄於:氏著,干預處分與刑事證據,初版,元照,2008年1月。
8.林鈺雄,歐式米蘭達-歐洲人權法院Allan裁判及其劃時代意義之評析,收錄於:顏厥安、林鈺雄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一),初版,元照,2007年7月。
9.洪文玲,論行政調查,收錄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初版,五南,2000年12月。
10.張麗卿,酗酒駕車在交通往來中的抽象危險,收錄於:氏著,新刑法探討,四版,元照,2012年10月。
11.張麗卿,檢查身體之鑑定處分,收錄於:氏著,驗證刑訴改革脈動,三版,五南,2009年3月。
12.陳英淙、黃惠婷,論警察之行政與司法性質,收錄於:陳英淙、黃惠婷合著,法治國之警察理念與權限,初版,元照,2007年6月。
13.陳運財,偵查之基本原則與任意偵查之界限,收錄於:氏著,偵查與人權,初版,元照,2014年4月。
14.陳運財,從警職法之制定探討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作用之區別,收錄於:氏著,偵查與人權,初版,元照,2014年4月。
15.陳運財,論緘默權之保障,收錄於:氏著,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一版,月旦,1998年。
16.陳運財,檢警關係定位問題之研究,收錄於:氏著,偵查與人權,初版,元照,2014年4月。
17.葛克昌,協力義務與納稅人基本權,收錄於:葛克昌主編,納稅人協力義務與行政法院判決,一版,翰蘆,2011年。
18.蔡震榮,處罰法定主義與刑事優先原則之探討,收錄於:氏著,行政制裁之理論與實務,初版,元照,2012年1月。
19. 鄭善印,日本法制上警察之行政質問權與司法偵查權之糾葛,收錄於:李震山等合著,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初版,五南,2000年5月。
(四)碩士論文
1.丁銘妮,酒駕行為法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12月。
2.王旭萱,論刑事程序之檢查身體,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1月。
3.何嘉熙,取締酒後駕車法制之研究-以拒絕酒測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 2013年6月。
4.李居霖,臨檢與強制處分之分際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1月。
5.李瑞敏,論強制處分之同意,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6.李憲人,行政警察活動與犯罪偵查,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5月。
7.林永瀚,論前偵查程序-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中間地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月。
8.張玄穎,論刑事偵查與行政調查之界線-以搜索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月。
9.陳怡偉,取締酒後駕車中身體採證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2月。
10.陳信伍,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與刑事偵查程序轉換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11.陳慶華,證人不自證己罪特權-證人證言與被告自白交互運用之檢討,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6月。
12.楊汝滿,酒醉駕車之酒精測試檢定與檢查身體,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
13.楊朝鈞,行政調查可否適用不自證己罪原則-以稅務調查為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6月。
14.蔡秀卿,行政調查法制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15.謝長志,證據排除法則之研究-以臨檢盤查與犯罪偵查交錯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6.謝冠正,行政調查中當事人協力義務之界線-以「不自證己罪」原則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7月。
(五)其他
1.內政統計通報,103年第4週。
2.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17期4042號。
3.立法院第6屆第3會期第4次會議紀錄之關係文書。
4.立法院第7屆第8會期第5次會議紀錄之關係文書。
5.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第1次會議紀錄之關係文書。
6.法務部新聞稿,編號02-098,2013年6月24日。
7.駕駛人行為反應之研究-酒精對駕駛人生理影響之實驗分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編印,1988年8月。
二、外文文獻(依姓氏字母順序排列)
1.Bärlein/Pananis/Rehmsmeier, Spannungsverhältnis zwischen der Aussagefreiheit im Strafverfahren und den Mitwirkungspflichten im Verwaltungsverfahren, NJW 2002, S. 1825 ff.
2.Beulke, Strafprozessrecht, 13. Auflage, 2016.
3.Eisenberg, Beweisrecht der StPO, Spezialkommentar, 6. Auflage, 2008.
4.Göhler, Ordnungswidrigkeitengesetz, 16. Auflage, 2012.
5.Hentschel, Trunkenheit Fahrerlaubnisentziehung Fahrverbot im Straf- und Ordnungswidrigkeitengesetz, 10. Auflage, 2006.
6.Meyer-Goßner/Schmitt, StPO, 56. Auflage, 2013.
7.Pfeiffer, Strafprozessordnung, 5. Auflage, 2005.
8.Roxin/Schünemann, Strafverfahrensrecht, 27. Auflage, 2012.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