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7 01: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政隆
研究生(外文):Wu, Cheng-Lung
論文名稱:遊客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田中鎮稻草人藝術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ourist Satisfaction, Happiness and Return Intention:A Case Study of the Scarecrow Art Festival in Tianzhong Town (Taiwan)
指導教授:林哲鵬林哲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e-Peng
口試委員:張世其林哲鵬陳世佳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Shih-ChiLin, Che-PengChen, Shr-Jya
口試日期:2017-10-3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國際企業經營管理(IMBA)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9
中文關鍵詞:產業文化滿意度幸福感重遊意願
外文關鍵詞:industry culturesatisfactionhappinessreturn in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遊客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關係,以「2016田中鎮稻草人藝術節」參與遊客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共計發放282份問卷,回收問卷282份,合計有效樣本為282份,有效問卷率為100%。回收資料以SPSS進行資料處理,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 到訪遊客以女性居多、年齡層以41~50歲佔多數、教育程度以大學居多、職業以服務業最多、居住於中部的遊客為主、月所得20,001~40,000元最普遍、透過農會管道得知此活動最多、大多數遊客都是自行開車及當天往返、遊客願意消費300元以下參與類似活動居多。
2.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居住地區、月所得之參與遊客,在遊客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月所得,在遊客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
3. 遊客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4. 遊客滿意度、幸福感對重遊意願有顯著預測能力。
根據本研究結果,可供相關活動主辦單位作為未來籌辦活動之參考依據,遊客若擁有良好的滿意度及幸福感,將影響其對活動之評價及未來重遊意願,提供未來相關活動之單位,當參考依據。


關鍵字:產業文化、滿意度、幸福感、重遊意願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relations between tourist’s satisfaction、happiness and return intention. There were 282 scarecrow art festival in Tianzhong (2016) touris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and 282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were collected. The collected data was processed by SPSS and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Independent-Sample T test、One way ANOVA、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emale、41 to 50 years old、Bachelor degree、Service industry、live in central Taiwan、monthly income between NT 20,001-40,000、be informed by farmer’s association、drove himself、one day return and purchase budget below NT300 are in the majority of the tourists.
2. The difference of sex、occupation、age、current resident、monthly income of the tourists app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ourist’s satisfaction. The difference of sex、age、occupation、monthly income of the tourists app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tourist’s happiness.
3. The relations between tourist’s satisfaction、happiness and return intention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4.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on return intention is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ourist’s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will highly impact the opinion of the activity and return intention. The related event organizer can take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as reference.

Keywords: industry culture, satisfaction, happiness, return intention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產業文化活動的內涵與發展 3
第二節 田中鎮稻草人藝術節之發展 9
第三節 滿意度 12
第四節 幸福感 15
第五節 重遊意願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式 25
第三節 問卷設計 2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方法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31
第二節 信度分析 35
第三節 不同背景遊客在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差異分析 37
第四節 遊客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相關分析 43
第五節 遊客滿意度、幸福感與重遊意願之迴歸分析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第一節 結論 50
第二節 建議 52
參考文獻 54
附錄一 66
研究問卷 66
一、 中文部份

1. 王瑞哲 (2006),「地分政府與農會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南縣鄉鎮市產業文化活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2. 朱英鳳 (2011),「地方性組織參與產業文化推廣活動之研究-以高雄市美濃區白玉蘿蔔季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3. 呂敏昌 (1994),「國中學生的生活壓力、因應方式與心理社會幸福感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

4. 巫雅菁 (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5. 江中皓 (2002),「運動觀光高爾夫假期遊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

6. 江依芳 (2004),「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縣。

7. 李青松、車成緯 (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的重視程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4卷1期,49-72頁。

8. 李佩芸 (2012),「遊客懷舊情緒、幸福感與地方依附之相關研究-以台南老屋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9. 吳秋田 (2001),「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10. 吳連賞 (2002),「高雄市產業發展與鋼鐵產業文化特色」,中山學報,23,83-100頁。

11. 吳怡寬 (2005),「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台灣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12. 吳明隆 (2014),「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13. 林子雯 (1996),「幸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14. 林文龍 (1998),「臺灣中部的開發」,常民文化出版社,臺北,74-78頁。

15. 林美萍 (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左鎮白堊節、麻豆文旦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16. 林宜蔓 (2004),「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

17. 林佩樺 (2006),「薑麻園農業產業文化發展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18. 林俊成、陳麗琴 (2006),「福山植物園生態旅遊服務品質研究」,臺灣林業科學,21(4),473-489頁。

19. 林玉瑛 (2012),「幸福感與顧客滿意度及服務品質關聯性之研究-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IMBA)碩士論文,彰化縣。

20. 林子峰 (2016),「跑者參賽滿意度、幸福感與再參賽意願之影響研究-以2015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經營管理(IMBA)碩士論文,彰化縣。

21. 施建彬 (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22. 柯一青 (2016),「臺灣在地化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文資學報,第10期,1-27頁。

23. 馬綠芬 (2006),「整合行銷傳播應用在產業文化活動之研究-以2005大崗山龍眼蜂蜜文化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24. 倪葆真 (1999),「農業產業文化發展」,農政與農情,第88期。

25. 徐俊麟 (2012),「遊憩動機、整體意象影響遊憩滿意度與重遊意願模式之研究-以台東池上鄉有機廊道遊客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26. 洪敏麟 (1997),「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7. 張集毓 (1995),「遊憩區市場定位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

28. 張正英 (1998),「農業產業文化發展」,八十八年度發展農漁業產業文化計畫書,45-48頁,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9. 張永進 (1999),「草地經驗-談台南縣產業文化政策形成與落實」,社教雙月刊,94,18-29頁。

30. 張溪南 (2000),「台南縣地方文化創新之規劃與運作」,第一屆南華公共行政與政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華大學,70-78頁。

31. 張鈞凱 (2005),「地方居民對於地方產業文化活動的參與動機與效益認知之研究-以草鞋墩國際稻草文化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32. 張孝銘、邱聯榮與施慧珉 (2007),「大湖休閒酒莊消費者消費型態、旅遊資訊來源、服務滿意度與忠誠度之調查研究,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50-67頁。

33. 張孝銘、張詠誠與徐靖玟 (2008),「遊客對旅遊目的地意象、環境知覺、旅遊體驗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清靜農場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卷3期,72-86頁。

34. 胡南輝 (1998),「台東地區農村產業文化之發展途徑」,台東區農業專訊,26;19-20頁。

35. 梁業隆 (2010),「2009高雄世運會撞球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

36. 黃正鵠、楊瑞珠與許明松 (1998),「長期性研究「大學生文化與心理態度量表」之編制與調查期末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

37. 黃世輝 (2000),「文化產業與居民參與」,文建會,23-31頁。

38. 黃振紅 (2005),「不同學制大專技職生參與休閒運動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121頁。

39. 黃建超 (2014),「遊客參與墾丁香蕉船活動幸福感之研究」,東方設計學院觀光與休閒事業管理系,高雄市。

40. 黃伶怡 (2016),「文化保存價值及遊客參與滿意度對重遊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岡山籮籗會為例」,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41. 曾文志 (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戚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8(4),417-441頁。

42. 楊美維 (2003),「產業文化活動意識與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之研究-以左鎮白堊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43. 楊盛堡 (2011),「現居居民休閒時間參與地方特色產業文化活動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玉井芒果節為例」,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44. 莊耀嘉 (1980),「國中生的人格特質.學業成就歸因及其學習行為」,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45. 莊淑姿 (2004),「白河蓮花節行銷策略之研究」,立德管理學院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46. 廖烱志 (2006),「公部門推動產業文化活動之組織運作與網絡整合」,2006年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策略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

47. 廖麗玫 (2014),「雲林國際偶戲節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48. 郭淑菁 (2003),「登山社員休閒涉入、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

49. 劉泳倫、施昱伶 (2009),「鹿港端午節慶活動吸引力、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2(1),28-49頁。

50. 陳秀淑 (2004),「遊客參與產業文化活動滿意度與認同度關係之研究~官田菱角節個案分析」,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51. 陳聰廉、張家銘 (2006),「茂林國家風景區遊客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2),45-65頁。

52. 陳慧姿 (2006),「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53. 陳明國、孫美蓮、莊翔達與邱政鋒 (2010),「2010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9(1),104-116頁。

54. 陳怡如 (2011),「社區居民意識與產業文化活動認同度關係之研究-以官田菱角節為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

55. 陳怡靜 (2015),「彰化縣社頭鄉芭樂產業文化發展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56. 陳首翰 (2016),「地方特色產業文化觀光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南鹽業文化觀光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57. 陸洛 (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頁。

58. 蔡伯勳 (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國立台灣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59. 蔡淑如 (2010),「遊客參與金山溫泉區遊憩動機.遊憩體驗.滿意度對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60. 劉雅雯 (2010),「以樂活理念探討整合性行銷策略關鍵要素之研究-以產業文化活動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61. 賴儒影 (2009),「溫泉區住宿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旅館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

62. 謝金燕 (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

63. 魏弘發 (1995),「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逢甲大學建築即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64. 顏映馨 (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65. 蕭崑杉 (1998),「農業推廣學」,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66. 蕭莨錡 (2013),「觀光工廠之觀光吸引力、體驗行銷、服務品質、重遊意願研究-以休閒涉入為干擾變項」,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

67. 鄭惠玲 (2008),「苗栗節慶遊客之個人特質與其遊憩體驗、重遊意願間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

68. 龔朝琴 (2010),「遊客對環境品質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恆春半島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







二、英文部份

1.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American’s perception of life quality. New York: Plenum.

2.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edge.

3. Argyle, M. (1999). Causes and correlates of happiness. In D. Kahneman, E. Diener, & N. Schwarz (Eds.), Well-being: 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 353-373.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4. Beard, J. G., & Ragher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5. Berger, B. C., & McInman, A. (1993). Exercis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R.N. Singer, M., & Murpuh, L.K, & Tennant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port psychology, 729-760.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6. Boissevain, J. (1996), Ritual tourism and cultural Commoditization in Malta; Culture by the Pound? Wiley Publication Co.

7.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8. Cardozo, N. R. (1965). An experiment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 244-249.

9.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 Rodgers, W. L. (1976).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Perceptions, Evaluations, and Satisfactions.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0. Clark, R. N., & Stankey, G. H. (1991). New forestry or new perspectives? The importance of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Forest Perspectives, 1(1), 9-13 .

11. Chao, Wei, (1997). Family structure, economic pressure, and community disorganiz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adolescent adjustment problems.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2. Cooper, C. & Ryan, C. (2002).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 the case of Raglan, New Zealand.

13. Diener, E., & Emmons, R., & Griffin, S. (1985).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14. Diener, E., & Larsen, R. J. (1993). The experience of emotional well-being. In: Lewis, M., Havilland, J.M. (Eds.), Handbook of Emotions (Guildford, New York), 405-415.

15. Dupuy, H. J. (1970). Developmental Rationale, Substantive, Derivative and Conceptual Relevance of the General Well Being Schedule. USA: Unpublished Paper.

16. Engel, J. E.,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17. Enrique, C., & Luisa, D. (2004). The influence of brand recognition on destination im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30 (4), 373-387.

18. Faullant, R., Matzler, K., & Füller, J. (2008). The impact of satisfaction and image on loyalty: The case of Alpine ski resorts.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18(2), 163-178.

19. Heady, B., & Wearing, A. (1989). Personality, 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oward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 731-739.

20. Kozak, M. (2001). Repeaters’ behavior at two distinct destin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784-807.

21. Kao, Y. F., Huang, L. S., & Wu, C. H. (2008). Effects of theatrical elements on experiential quality and loyalty intention for theme park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3(2), 163-174.

22. Ko, P. F., & Liu, Y. L. (2010). Factor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of Tourism Attraction, Tourist Satisfaction and Revisiting Willingness–Evidence from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 to Taiwan. The Business Review Cambridge, 16(2), 255-261.

23. Li, Chieh- Lu (2003). A Multi- Ethnic Comparison of Service Quality and Satidfaction in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School, College of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Doctor of Philosophy.

24. Lind, D., & Barham, E. (2004). The social life of the tortilla: Food, cultural politics, and contested commodification. 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 21(1), 47-60.

25. Lu, L., & Shih, J. B. (1997). Personality and happiness: Is mental health a mediator?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2, 249-256.

26. Magen, Z. (1998). Exploring adolescent happiness: commitment, purpose and fulfillment. Thousand Oaks: Sage.

27. Noll, R. (1996). Peer relationship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of youngsters with sick cell disease. Child Development, 67, 423-436.

28. Ostrowski, P. L., O’Brien T. V., & Gordon G. L. (1993).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commercial airline industr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2), 16-24.

29. Roberta, M. D. & Lee, J. (2003).Cultural Rural Tourism Evidence from Canad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 2, 307-322

30. Schreyer, R. S., Roggenbuck, J. W. (1978). The influence of experience expectation on crowding perceptions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ies, Leisure Sciences 1(4):373-394.

31.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relativ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 333-354.

32. M. (Eds.) Recent advance in social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orth Holland:Elsevier.

33. Yoon, Y., & Uysal, M. (2005).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destination loyalty: A structural model. Tourism Management, 26(1), 45-56.

















三、網路資源

1.彰化縣田中鎮公所,認識田中,歷史沿革,2007年2月20日,
http://www.tienchun.gov.tw/content/index.php?m=1&m1=3&m2=12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