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7 00: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卓均彥
研究生(外文):Jun-Yan Cho
論文名稱:我國食品認證與驗證制度架構與法律關係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amework and Legal Relationship of the Food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in Taiwan
指導教授:李建良李建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an-Liang Li
口試委員:林昱梅宮文祥
口試委員(外文):Yu-Mei LinWen-Xiang Gong 
口試日期:2018-07-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食品安全認證驗證認證單位驗證單位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在食安風暴頻傳的今日,人們逐漸對於現行的食品安全把關機制失去既有的信心,當務之急就是對於既有的食品檢驗體系進行檢視以及修補不足之處,是故目前的三級品管制度遂應運而生,其第一級品管係交給業者本身對於自身食品的自主檢驗,而第二級品管則是將系爭食品交付公正第三人進行認證及驗證的第三方監督機制,最後,第三級品管是由政府對於市面上之食品進行隨機抽驗與稽查,欲藉此交織出綿密無漏洞的食品安全防護體系。

本文的重心放在上述第二級品管之上,相較於第三級品管的事後抽驗以及完全交給業者以其榮譽心進行自我管制的第一級品管,第二級品管毫無疑問的是最有防弊效果的檢驗手段,但須先予釐清的是,認證與驗證的用語,雖然坊間常以認驗證含糊將其視為一個整體,但實際上認證與驗證並不相同,用語必須清楚地加以分辨,另外,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認證與驗證體系,與上開三級品管體系中的「第三方認證與驗證」並不完全相同,有其獨特之處,更進一步者,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跟第37條之認證與驗證體系並不相同,其兩者與傳統上三級品管之「商業性認證與驗證」在政府介入程度上有所不同,於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之認證驗證,業者無拒絕參加之權利,屬強制性規範,且和傳統性商業認證驗證不同者,乃此認證與驗證程序中,行政機關有著相當大的干預及介入權限,和二級品管原先強調的政府與業者外由「第三方公證人」所進行有著微妙的差異,再者,在認證及驗證的標的上,第8條針對的是食品生產系統,而第37條是針對食品本身而為之,本文將對於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37條的認證與驗證,以及傳統商業性認證與驗證三者進行區分介紹,以期對於整體的制度有初步完整之了解。

另外從行政法總論之角度切入,上開各個認證與驗證制度若遇有較好的執行信度與效度,則各個行為的性質釐清之重要性即可見一般,本文認為,原則上認證行為因公權力介入較深,故無論是上述三者的何者,若為政府機關為之者,應可訂為行政程序法第92條之行政處分,若為行政機關所委託之他機構為之者,則屬同法第16條之委託行使公權力,至於驗證部分,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之驗證因仍有公權力介入空間,故為委託行使公權力,同法第37條部分目前公部門所找的二級品管的第三方驗證機構,係在其與政府依政府採購法所訂的契約中規定其資格要件,其所對食品業者作成的檢驗在性質上應屬行政契約之訂立,最後,傳統商業性認證部分,因無公權力介入的影子,屬純粹之私經濟上之行為,應較無爭議。

另外,因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爆發時,往往面臨立即性的非難,是故其為了避免有責無權的情況發生,遂急於成立自己的食品認證及驗證機構,並結合在地企業提供金錢支助,然而在法制層面上,地方政府目前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能做的往往只有第三級品管的稽查,地方政府的構想與實際法制上的落差可謂甚鉅,之後實務上中央與地方政府就食品安全把關上的分工發展,也就相當值得關注。最後,透過與歐盟法之比較可知,我國在食品認證與驗證制度上多仰賴行政機關之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進行執行上的細部規定,在法律層級的規範上,由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獨撐大局的樣態與歐盟完整的法規範形成了顯著對比,又歐盟法規體系對於相關名詞規範的清楚規定,相當值得我國法效法。
Frequent storms in food safety are increasing, people gradually lose confidence in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 it is imperative for the system to review its fault and repair it. So the food thre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naturally comes to its birth. Its first-class control system is for the industry itself to self-test their own food productions, while the second-class control system is a third-party monitoring mechanism delivering food authent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and the third-class control system is conducted by the government for random checking of the food on the market. It is intended to entangle a food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with no loophole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on the above-mentioned second-class control system. Compared with the third-level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only functional when the problem occurs, and the first-level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fully relied on the industry for its own self-regulation, the second-level control system is no doubt the most effect means. But first, we must be clear of the correct use of the nouns of food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although people often vague them and take them as a whole, but in fact verification and certification is never the same, the terms must be clearly identified.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for the law in our country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as the“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food thre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addition, the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s of Articles 8 and 37 of the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are not the same. In the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Article 8 of the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the industry has no right to refuse to participate, is a mandatory standard, furthermore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in our country have considerable intervention and intervening power. It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ertification verification.

From the angle of administrative law, if the system above wants to be well performed, and we must define every relating noun clearly. We believe that because of the deep interven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no matter which of the three mentioned certifications above, it is either the act of government under Article 92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or it is commissioned to exercise public power under Article 16 of the same law. As for the verification part, the verification of Article 8 of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is entrusted to be the exercise of public power because the public power is still involved in the space. And for the Article 37 of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the third-party verification agency currently sought by the government stipulates its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in its contract with the government under 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ct,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food industry and the third-party verification agency should be an administrative contract. Finally, as for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certification part, because it is not public power related, is a purely private economic behavior and should be less controversial.

In addition, due to when food safety issues happen, local government often faces immediate public blame. Therefore, in order to avoid culpability, they are eager to set up their own food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agencies, and try to ask local companies for money support. However, by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 local governments can only rely on the third-class control system to make control. The gap between the concept of local government had thought and the actual legal system situation can be very large. Thus, the role of central government plays in food safety with the local government on food safety is also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Finally, comparing to European Union law, we know that our food cer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mostly relies on the detailed regula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ders and administrative rules of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At the legal level, Act Governing Food Safety and Sanitation supports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state is in contrast with the EU''s complete legal norms, and the EU''s legal system clearly stipulates relevant noun specifications, which is also worthy of emulation of us.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
第五節 章節安排 3
第二章 食品認證與驗證用語之釐清與統合 4
第一節 我國法下公權力介入之食品安全把關體系 4
第一項 我國食品安全管理之三級品管制度 5
第一款 第一級品管 6
第二款 第二級品管 7
第三款 第三級品管 8
第二項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8條之生產系統認證與驗證 9
第三項 食品衛安安全管理法第37條之產品認證與檢驗 10
第二節 傳統商業性認證與驗證 10
第一項 商業性認證與驗證之意義 10
第二項 以有機農產品之驗證為例 11
第三節 小結 14
第三章 我國認證驗證制度之基本定性 15
第一節 認證制度之性質 15
第一項 強制性認證-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8條之規範 17
第二項 任意性認證 18
第一款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37條之規範 18
第二款 有機農產品之認證 20
第二節 驗證制度之性質爭議 22
第一項 強制性驗證-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8條之規範 22
第二項 任意性驗證 29
第一款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37條之規範 29
第二款 有機農產品之驗證 30
第三節 小節 31
第四章 認證驗證機構之獨立性確保機制探討 32
第一節 認證機構之獨立性探討與分析 33
第二節 驗證機構之獨立性探討與分析 35
第一項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8條之驗證機構 35
第一款 驗證機構現行之獨立性確保規範 35
第二款 我國公務機關之利益迴避規範 36
第三款 驗證機構所得適用公務機關獨立性規範之界線 38
第二項 食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第37條之檢驗機構 40
第一款 檢驗機構之獨立性確保規範 40
第二款 檢驗機構所得適用公務機關獨立性規範之界線 41
第三節 小結 42
第五章 地方政府所進行之食品檢驗 43
第一節 前言 43
第二節 我國中央與地方政府之行政權限劃分 44
第一項 憲法及地方制度法上之中央地方權限分際 44
第一款 憲法上之中央地方權限劃分規定 44
第二款 地方制度法上之中央地方權限劃分規定 46
第二項 中央地方權限劃分爭議 47
第一款 憲法與地方自治法提供之解決之道 47
第二款 實務上之解決方法 48
第三節 地方政府之食品安全把關角色 49
第一項 地方政府實務上對於食品安全把關之參與 50
第一款 地方政府參與食品安全把關之背景 51
第二款 中央政府對其之獎勵措施 51
第三款 實務案例-以台南市為例 53
第二項 地方政府所為食品安全把關之法律依據 55
第一款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56
第二款 臺北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 58
第三款 台南市食品安全管理自治條例 58
第四節 地方政府所進行之食品安全把關定位 59
第一項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食品認證驗證與檢驗 59
第二項 地方政府之食品安全把關角色定位 63
第三項 地方政府實際上所遭遇之問題及可能的解決之道 65
第五節 小結 66
第六章 我國現行認證驗證制度之實際執行上問題 67
第一節 歐盟法之借鏡與人民對現行認證驗證制度之信賴問題 67
第一項 私人通路檢驗之盛行 77
第二項 疊床架屋之反覆檢驗流程及建議之改善辦法 78
第二節 發證後之後續管理措施 79
第三節 未來食品認證驗證關於其後續監督之修正方向 80
第一項 其他檢驗制度關於後續監督之借鏡 81
第二項 我國法未來可參酌之修正方向 82
第四節 小節 83
第七章 結論 84
參考文獻 87
附錄 93
一、中文部分

Matthias Knauff(著),李建良(譯)(2017)。《人民與國家關係之變遷》,一版台北:元照。

工商時報(2017)。《台南市成立食品安全自主管理聯盟協會》。載於:HTTPS://M.CTEE.COM.TW/LIVENEWS/CH/20170829003393-260405。

中時電子報(2014)。《GMP出包經濟部:無法國賠》。載於:https://tw.news.yahoo.com/gmp%E5%87%BA%E5%8C%85-%E7%B6%93%E6%BF%9F%E9%83%A8-%E7%84%A1%E6%B3%95%E5%9C%8B%E8%B3%A0-215026737.html。

中時電子報(2015)。《賣場超商食品,須自主檢驗》。載於: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19000337-260114。

中國時報(2015)。《糕餅舖疑遭刁難市府:隨機稽查》。載於: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16000546-260107。

中國時報(2017)。《統一嚴把關-台南食安檢驗中心啟用》。載於: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110000149-260204。

王服清(2014),〈中央與地方的文化權限劃分問題與其爭議解決途徑──以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225期,頁51-73。


自由時報(2017)。《美食正字標記-台南市成立食品安全自主管理聯盟》。載於: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17785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6)。《歐盟食品安全管理》。載於: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5761。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2015)。《獎勵地方政府強化食品安全》。載於:https://www.ey.gov.tw/ofs/cp.aspx?n=E017B87C3826DCAF。

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食品安全資訊網(2017)。《措施:落實三級品管》。載於:http://www.ey.gov.tw/ofs/cp.aspx?n=8A0404D0C442445F。

吳全峰、簡昕立(2017),〈食品安全的守門員:從食品安全查核檢驗制度與認驗證制度談起〉,《月旦醫事法報告》,6期,頁191-219。

吳志光(2010)。《行政法》,四版,台北:新學林。

吳庚(2012)。《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十二版,台北:三民。

吳榮杰(2015)。《【食安論壇】強化農產品與加工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之我見》。載於:http://www.peoplenews.tw/news/7a5d2778-0aab-4eab-a052-0c3b73f4161c。

李志強(2009),〈我國旋轉門條款評析及修法芻議〉,《公務人員月刊》,154期,頁38-44。

李欣蓁(2017)。《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台灣有機農產品認證與驗證制度》。載於:http://web.wtocenter.org.tw/file/newsletter/OrderNewsletter/wtoepaper/article192.htm。

李建良(1995),〈因執行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所生損害之國家賠償責任-兼論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之態樣與國家賠償責任〉,《中興法學》,39期,頁85-133。

李建良(2008),〈大法官1328次會議不受理決議案(第38案)〉,《台灣法學雜誌》,117期,頁181-183。

林穎禎(2013)。《歐盟對有機農產品之規範》。載於:https://www.coa.gov.tw/ws.php?id=2447906。

阿原記事本(2014)。《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載於:http://iychiang1809.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24.html。

宮文祥(2016年4月)。〈「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法治發展」三級品管在食品安全風險規範下之問題初探-以現行認證與驗證制度出發〉,發表於:《食品安全與風險治理法治發展研討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主辦),新竹。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2015),《本會組織架構》。載於:http://www.taftw.org.tw/dispPageBox/TAFTWCP.aspx?ddsPageID=TWABOUTA&。

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2016),《TAF實驗室與檢驗機構認證服務手冊》。載於:accreditation.taftw.org.tw/taf/public/papersManagement/docDownLoad105。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201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系列研究(三):食品認驗證制度之獨立性與架構之檢討研究計畫案期末報告》。載於:http://www.cppl.ntu.edu.tw/research/2016research/10501final.pdf。

張瀞文(2013)。《要取得GMP標章只需三萬元,檢測機構早被大廠綁架》。載於:http://blog.xuite.net/linmark.alumni/blog/152921138-%E8%A6%81%E5%8F%96%E5%BE%97GMP%E6%A8%99%E7%AB%A0%E3%80%80%E5%8F%AA%E9%9C%80%E4%B8%89%E8%90%AC%E5%85%83+(Sandy+Chen+%E5%88%86%E4%BA%AB。

程明修(2002),〈私人履行行政任務時的法律地位〉,《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9期,頁133-138。

黃文政(2014)。《透視食安危機:政府發現食品不法行為的能力不足》。載於:http://www.zoomlaw.net/files/16-1138-36472.php。

黃文政(2014)。《預防性的食安措施是否免於國家賠償》。載於:https://tw.news.yahoo.com/gmp%E5%87%BA%E5%8C%85-%E7%B6%93%E6%BF%9F%E9%83%A8-%E7%84%A1%E6%B3%95%E5%9C%8B%E8%B3%A0-215026737.html。

劉宏恩(2017),〈生物醫學研究及其技術移轉的利益衝突議題:研究倫理與法令規範〉,《月旦法學雜誌》,261期,頁189-206。

蔡茂寅(2003),〈論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月旦法學雜誌》,93期,頁23-39。

衛生福利部(2015)。《「驗證機構認證及驗證實施管理辦法」草案總說明及逐條說明》。載於:http://www.ieatpe.org.tw/upload/img-921131236-0001.pdf。


衛生福利部(2017)。《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系統認驗證收費辦法草案》。載於:https://www.fda.gov.tw/tc/includes/GetFile.ashx?mID=19&id=56062。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食藥署對於縣市政府因重視食品安全制定自治條例表示肯定》。載於: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2058&chk=9154d2be-c023-4aae-bfc4-0061f2b58128¶m=pn%3D1%26cid%3D4%26cchk%3Df11420b2-cf8e-4d3a-beb5-66521b800453。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尊重食安遊行訴求,食藥署正面回應》。載於:http://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9359&chk=766edc27-44f9-4301-8af3-eeb051a7b93f#.V7j93I9OLIU。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6)。《食品安全政策白皮書》。載於:https://www.fda.gov.tw/upload/133/content/2016010616580240974.pdf。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6)。《藥品上市後監控與藥害救濟》。載於: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9906。

衛生福利部時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獎勵地方政府強化食品安全管理14個地方政府單位獲頒食品安全基礎築底及拔尖典範獎與獎勵金》。載於: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id=19870&chk=a02b28d1-d3fa-4bd6-bbf2-acf1f06153e6。




二、英文部分

RASFF(2016)。《Implemwnting Regulation and Guidiance》。載於:http://ec.europa.eu/food/safety/rasff/index_en.htm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