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柏壽(1985)。父母與同儕對青少年做決定的影響之比較研究。嘉義師專學報,15,47-198。
王淑娟(2006)。以生態的觀點來看青少年的同儕人際關係。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3,60-62。
王嵩音(2016)。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究。中華傳播學刊,30,31-59。
王澄華(2001)。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新北市。白晏榕(2017)。國中生自尊、幸福感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台南市。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7)。2017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70721e.pdf
江佩縈(2008)。以人際互動特質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台南市。
李佩珊(2015)。青少年依附關係、憂鬱與網路成癮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台南市。何振珮(2012)。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究。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11(5),58-68。
林以正(2005)。網路人際互動特質與依賴型態對網路成癮的影響。中華心理學刊。47(3),289-309。
林唯斯(2008)。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附近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台北市。施香如(2016)。青少年網路使用的親職教養。輔導季刊,52(3),62-74。
胡玲玲(2001)。網路讓現代人更疏離!電腦家庭,68,60-62。
時榮華(1996)。社會心理學。台北,東學書局。
陳佩庭(2008)。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台東縣。陳思嘉(201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台北市。陳淑惠(1999)。我國學生電腦網路沉迷現象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一: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病理之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89-2511-S-002-010-N)。
陳淑惠(2001)。網路沉迷現象的心理需求與適應觀點研究(二):網路沉迷現象學生之心理治療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 NSC-90-2520-S-002-001)。
陳淑惠、翁儷禎、蘇逸人、吳和懋、楊品鳳(2003)。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與心理計量特性研究。中華心理學刊,45(3),279-294。
陳新豐(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電玩成癮與人際關係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4),219-244。
陳增穎(2000)。開啟或封閉?網際網路對青少年人際關係的影響。師友,392,27-30。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市。張介耀、蔡德謙、黃俊捷(2014)。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現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之相關性研究。元培學報,21,57-74。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灣東華:台北市。
張高賓(2009)。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理環境與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6,93-117。
張嘉容(2011)。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台北市。教育部(2015)。104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0217161130F0B192&s=F1AA06D56E8D6B20
黃玉蘋(200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黃宏民(2013)。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台北市。黃厚銘(2000)。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8,117-154。
黃煜峰、雷靂(199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9)。2009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fubonedu.org.tw/common/Download.ashx?f=12ddd8f8-311d-4812-a0b8-43cd3bed3400.pdf&o=2009%E5%85%A8%E5%9C%8B%E5%85%92%E7%AB%A5%E5%AA%92%E9%AB%94%E4%BD%BF%E7%94%A8%E8%A1%8C%E7%82%BA%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5%AE%8C%E6%95%B4%E5%85%A7%E5%AE%B9.pdf
游森期(2001)。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葉美莉(2016)。國中生網路成癮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以雲林縣建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嘉義縣。壽旭霞(2009)。影響中學學生網路成癮與虛擬人際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中縣某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台北市。
廖家和(2008)。影響中學學生網路成癮與虛擬人際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中縣某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劉永元(1988)。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劉家儀(2001)。以人際關係論與計畫行為論探討網路交友之現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潘嘉和、李雅玲、周碧瑟、璩大成(2016)。國中生網路過度使用與憂鬱症之關連性。北市醫學雜誌,13(3),301-311。
賴亞岐(2011)。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台北市。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戴怡君(1999)。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管理學院教育社會學系,高雄市。戴奇華(2010)。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屏東市。謝龍卿(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8(2),19-44。
龔慧玲(2010)。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花蓮縣。二、英文部分
Cooley, C. H. (1902).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order. New York. NY : Scribner.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Y : Norton.
Goldberg, I. (1996).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Retrieved from : http://www.physics.wise.edu/~shaizi/internet_addiction_criteria.htm.
Goldberg, L. R. (1990).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 The Big-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1216-1229.
Leung, L., & Lee, P. S. (2012). The influence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internet addiction and parenting styles on internet risks. New Media & Society,14(1),117-136.
Lin, C. , Lin , S., & Wu, C. (2009).The effects of parental monitoring and leisure boredom on adolescents’ internet addiction.Aolenscece, 44(176), 993-1004.
Suler, J. (1996). Why is this thing eating my life ? Computer and cyberspace addiction at the “Palace”.Retrieved from : http://www.rider.edu/user/suler/psycyber/eatlife.html.
Suler, J. (1998). Adolescents in cyberspa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psycyber/adoles.html.
Suler, J. (2000). Ident Management in cyberspace. Retrieved from :http://www.rider.edu/user/suler/psycyber/identity_management.html.
Walther, J. B. (1996).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Impersonal, interpersonal , and hyperpersonal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Reasearch,23(1),3-43.
Walther, J. B., Slovacek, C., Tidwell, L. (2001). Is 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Photographic imagines in long-tern and short-ter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8,105-134.
Youth, K.S. (1996).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 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a.org/releases/internet.html.
Young, K.S (1998). What makes the internet addictive ? Retrieved from : http://www.netaddiction.com/addictive.html.
Young, K.S. & Rodgers, R. C. (199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