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
1. Mary-Jo Kranacher, Richard Riley, Joseph T. Wells.(著),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鑑識會計委員會(譯)(2011),《鑑識會計及舞弊查核》,臺北:指南書局。
2. Randal J. Elder., Mark S. Beasley., Alvin A. Arens(著),戚務君、林維珩、姜家訓、張慧珊(譯)(2011),《審計學》,十三版,臺北:華泰。
3. 王兆鵬(2007),《美國刑事訴訟法》,2版,台北市:元照。
4. 王兆鵬、張明偉、李榮耕(2013),《刑事訴訟法(下)》,二版,台北:元照。
5. 王珠強(2004),《審計學基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6. 余雪明(2003),《證券交易法》,4版,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既或市場發展基金會。
7. 余雪明(2016),《證券交易法比較證券法》,五版,臺北:余雪明。
8. 吳巡龍(2008),〈刑事訴訟與證據法全集〉,台北:新學林。
9. 林鈺雄(2015),《刑事訴訟法(上冊)》,七版,台北:元照。
10. 洪啟仁(2011),《認識鑑識會計:舞弊之預防、偵測、調查與回應》,初版,台北:安侯企管。
11. 陳志龍(2006),《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初版,臺北:元照。
12. 陳怡成(2009),〈從順發案看連續交易操縱行為之主觀要件〉,陳家彬(等著),《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臺北:新學林。
13. 陳界融(2005),〈美國聯邦證據規則(2004)譯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劉連煜(2016),《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增訂14版,台北:元照。
15. 賴英照(2016),《證券交易法解析-簡明版》,三版,臺北:賴英照。
16. 戴銘昇,《商業會計法》(2013),臺北市 : 新學林。
(二) 期刊論文
1. Carl Pacini;陳紫雲,〈談鑑識會計-事後調查犯罪,事前積極防止〉,《會計研究月刊》,244期,2006年,頁64-76。
2. 方元沂,〈連續交易與炒股之刑事構成要件/最高院104台上1182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016年1月,頁229-236。
3. 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罪之判定基準:以重大性之測試標準為中心(上)〉,《台灣法學雜誌》,198期,2012年4月,頁46-51。
4. 王志誠,〈財務報告不實罪之判定基準:以重大性之測試標準為中心(下)〉,《台灣法學雜誌》,200期,2012年5月,頁112-123。
5. 王紀軒,〈鑑識會計於追溯虛假財報犯罪之運用與檢討〉,《輔仁法學》,51期,2016年,頁 221-277。
6. 吳巡龍,〈鑑定參考資料〉,《月旦法學教室》,190期,2018年7月,頁29-31。
7. 吳景欽,〈開放性構成要件的明確化可能性-以操縱股價為例〉,《台灣法學雜誌》,362期,2019年2月,頁147-154。
8. 吳耀宗,〈鑑定人在刑事訴訟程序的角色與權利義務-兼與證人、鑑定證人相比較〉,《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2期,2007年4月,頁155-180。
9. 吴勇、陈若旸、张烨,〈法務會計發展的新思考——基于美國的經驗借鑒〉,《中國注冊會計師》,2018年2月,頁118-123。
10. 李開遠,〈我國證券市場「不法炒作」操縱股價犯罪行為主觀構成要件意圖認定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10期,2008年12月,頁131-173。
11. 李開遠,〈證券交易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一項第四款處罰股價操縱行為-「不法炒作」刑事責任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2期,2004年6月,頁171-218。
12. 林國全,〈操縱行為案例分析〉,《證券暨期貨月刊》,22卷,12期,頁50-64。
13. 林裕順,〈專家證人VS. 鑑定人-概括選任鑑定之誤用與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89期,2011年1月,頁263-272。
14. 邱妍馨,〈找出真相的能力-鑑識會計!〉,《會計研究月刊》,293期,頁68-77,2010年。
15. 邱筱雯,〈證券交易犯罪重大性要件與鑑識會計訴訟支援—從Litvak案談起〉,《全國律師》,2018年11月,頁44-64。
16. 邱筱雯、林志潔,〈鑑定和專家證人制度之比較與對鑑識會計制度建構之建議〉,《會計師季刊》,,2015年3月,頁17-33。
17. 凃裕斗,〈專家證據於現行司法實務中運用之難題與制度未來之芻議(下)〉,《司法周刊》,1911期,2018年7月。
18. 施俊堯,〈刑事鑑定證據之調查與判斷〉,《檢查新論》,12期,2012年,頁194-223。
19. 洪令家,〈論證券交易法財報不實之刑事責任〉,《中正財經法學》,2016年1月,頁 123-156。
20. 范兆興、程志強、施宇峰、郭若萱,〈犯罪剖繪正確性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9卷第6期,2009年5月,頁91-108。
21. 馬秀如,〈鑑識會計〉,《日新司法年刊》,8期,2008年7月,頁225-239。
22. 馬秀如、廖柏蒼,〈鑑定人Vs.專家證人-會計專業對司法的一臂之力〉,《會計研究月刊》,367期,2016年,頁100-105。
23. 馬嘉應、蘇英婷,〈企業舞弊的防制(上)〉,《會計研究月刊》,257期,2007年,頁43 - 60。
24. 張熙懷,〈經濟犯罪的手法談鑑識會計〉,《會計師季刊》,245期,2010年12月,頁50-63。
25. 梁志鳴,〈美國法院採用專家證言之審查標準:從Frye到Daubert原則的歷史演進〉,《萬國法律》,216期,2017年12月,頁2-14。
26. 郭土木,〈證券交易法財務報告刑事責任辨析〉,《台灣法學雜誌》,237期,2013年12月,頁1-26。
27. 郭大維,〈財務報告不實重大性之判斷標準〉,《台灣法學雜誌》,350期,2018年6月,頁113-121。
28. 郭大維,〈證卷交易法財報不實刑事責任的幾點思考〉,《台灣法學雜誌》,338期,2018年2月,頁107-113。
29. 郭雨嵐,謝祥揚,〈科技法律與鑑識會計:以「專利價值評估」為中心〉,《全國律師18卷》,8期,2014年8月,頁43-49。
30. 陳麗秀,〈鑑識會計知多少〉,《月旦會計實務研究》,2期,2018年2月,頁117-125。
31. 曾宛如,〈論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民事責任〉,《台灣大學法學論叢》,33卷5期,2004年9月,頁51-93。
32. 曾淑瑜,〈經濟犯罪之事實認定與證據取捨-兼論財務報表虛偽隱匿之處罰〉,《台灣法學雜誌》,196期,2012年3月,頁62-83。
33. 曾淑瑜,〈證交法第20條第2項財報不實是否以「重大性」為限〉,《台灣法學雜誌》,337期,2018年2月,頁49-54。
34. 楊期荔、林宜隆,〈鑑識會計簡介〉,《電腦稽核》,23期,2011年1月,頁152-155。
35. 溫祖德,〈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五條「操縱股價」犯罪之研究〉,《刑事法雜誌》,46卷,1期,2002年1月,頁34-64。
36. 廖大穎,〈鑑識會計與財經犯罪的訴訟支援─論證交法第155條第1項意圖抬高或壓低市場交易價格等的不法要件〉,《朝陽商管評論》,特刊,2012年5月,頁49 - 74。
37. 賴芳玉,〈談專家證人〉,《律師雜誌》,253期,2000年10月,頁79-95。
38. 戴銘昇,〈證券交易法財報不實罪之法律適用-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606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79期,2019年1月,頁48-55。
39. 謝憲杰,〈淺談鑑識會計專家意見書之證據能力〉,《會計師季刊》,261期,2014年6月,頁34-46。
(三) 政府公報
司法院106年司法統計年報。
(四) 學位論文
邱筱雯,財報不實之實證研究─論鑑識會計在財經犯罪案件之訴訟支援,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五) 網路文獻
1. MJCPA,〈會計人的事實、法律人的事實與稅務員的事實〉,可載於:https://mjcpa.tw/2015/06/case1/
2. 王志誠、封昌宏,〈從鑑識會計之觀點論財務報告舞弊與逃漏稅之關係A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inancial Fraud and Tax Evasion: From the View of Forensic Accounting〉,頁4。可載於:http://old.roccpa.org.tw/download/?type_id=2512
3. 吳景欽(2019),《未受交互詰問的機關鑑定該被取代嗎》,載於: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103/1346844.htm#ixzz5mbJ0eCGs
二、 英文文獻
(一) 專書
1. David Murray(1930)Chapters in History of Bookkeeping, Accountancy, and Commercial Arithmetic. Jackson Wylie & Co.
2. Howard Silverstone, Michael Sheetz, Stephen Pedneault, Frank Rudewicz. (2012) Forensic Accounting and Fraud Investigation for Non-Experts (3rd ed).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3. Thomas W. Golden, Steven L. Skalak& Mona M. Clayton (2011). A GUIDE TO FORENSIC ACCOUNTING INVESTIGATION 145-146 (2nd ed).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4. Tommie W. Singleton & Aaron J. Singleton(2010). FRAUD AUDITING AND FORENSIC ACCOUNTING (4thed).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5. William S. Hopwood., Jay J. Leiner., George R Young. (2008). FORENSIC ACCOUNTING (1st ed). Boston: McGraw-Hill/Irwin.
(二) 期刊論文
1. Crumbly, D. Larry and Nicholas Apostolou (2002). FORENSIC ACCOUNTING: A NEW GROWTH AREA IN ACCOUNTING. Ohio CPA Journal, 16-20.
2. Giannelli, THE ADMISSIBILITY OF NOVEL SCIENTIFIC EVIDENCE: FRYE V. UNITED STATES, A HALF-CENTURY LATER, 80 COLUM. L. REV. 1197, 1205-1207 (1980)
3. James J. Park (2009). Assessing the Materiality of Financial Misstatements, 34 J. Corp. L. 513, 527.
4. Lloyd Dixon& Brian Gill, RAND INSTUTUTE FOR CIVIL JUSTICE, Changes in the Standards for Admitting Expert Evidence in Federal Civil Cases since the Daubert Decision xiv-xvi (2002).
5. Technical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2000). INVESTIGATING AND PROSECUTING MARKET MANIPULATION, at 17.
6.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Forensic Science Initiative (2007). Technical Working Group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Digital Forensics, 13-15.
(三) 法院判決
1. Basic Inc. v. Levinson, 485 U.S. 224 (1988).
2. 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 Inc., 509 U.S. 579, 113 S. Ct. 2786, 125 L. Ed. 2d 469 (1993).
3. Frye v. United States, 293 F. 1013(C.A.D.C 1923).
4. Gen. Elec. Co. v. Joiner, 522 U.S. 136 (1997).
5. i4i Ltd. P'ship v. Microsoft Corp, 598 F.3d 831 (Fed. Cir. 2010).
6. Kumho Tire Co. v. Carmichael, 526 U.S. 137 (1999).
7. Micro Chem., Inc. v. Lextron, Inc, 317 F.3d 1387 (Fed. Cir. 2003).
8. Power Integrations, Inc. v.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Int'l, Inc., 711 F.3d 1348 (Fed. Cir. 2013).
9. TSC v. Northway, 426 U.S. 438 (1976).
10. United States v. Downing, 753 F.2d 1224 (3d Cir. 1985).
11. United States v. Williams, 583 F.2d 1194 (2d Cir. 1978).
(四) 網路文獻
1. Michael Morgenstern, DAUBERT V. FRYE – A STATE-BY-STATE COMPARISON, THE EXPERT INSTITUTE, Apr. 03 2017, https://www.theexpertinstitute.com/daubert-v-frye-a-state-by-state-comparison/
2. See SEC Staff Accounting Bulletin: No. 99 – Materiality. (https://www.sec.gov/interps/account/sab99.htm#foo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