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17: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旻霓
研究生(外文):Tsai, Min-Ni
論文名稱:「尋找當下」,2017年陽光劇團工作坊集體即興表演訓練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earching for Present: A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Improvisation Training by Theater du Soleil Workshop in 2017
指導教授:陸愛玲陸愛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Ai-Ling
口試委員:于善祿梁蓉
口試委員(外文):Yu,Shan-LuZong Liang
口試日期:2019-07-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戲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陽光劇團亞莉安‧莫努虛金演員身心意識集體創作活在當下即興表演訓練
外文關鍵詞:Théâtre du SoleilAriane MnouchkineActorPhysical and mental awarenesscollective improvisationbe at presentimprovisationperformance trai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7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尋找當下」,2017 年陽光劇團工作坊集體即興表演訓練研究

論文提要

法國陽光劇團(Théâtre du Soleil) 導演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 「重新給予集體創作一層高貴的意義,發明了一種以集體方式進行探索與創作的方法。」運用東方/亞洲形式讓演員脫離自然主義、寫實主義表演的手段,意圖找回真正的「劇場性」,同時也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演員訓練法。
透過參與台北藝術大學2017年所舉辦的「陽光劇團工作坊」,交叉比對實務經驗與理論,探索陽光劇團獨特的創作方法與演員訓練方法。以及演員在表演當下的身心、意識、感知狀態,是如何影響著「即興/表演當下」。本論文主要是從莫努虛金獨特的創作脈絡與劇場美學觀,所帶來的訓練方法、影響作為研究的開始。再以一系列的工作坊課程記錄與深度訪談/對談個案研究為研究範圍,將為期一個月的工作坊,以課程進行時間軸「發想」、「創作」、「排練」三個階段,整理出五堂重要通往陽光劇團創作核心脈絡。筆者將運用「課程介紹」、「實務觀察與訪談」、「提問與思考」三個層面,作為每一堂課探討的軸心。提供不一樣的研究切入點,除了研究影響近代劇場甚深的陽光劇團之外,更深入的提出演員之所以無法捕捉具有戲劇性當下的原因,使演員透過不停歇的自我鍛鍊,能夠成為一位「真實」、「活在當下、「放下自我」的演員。

關鍵字:陽光劇團、亞莉安‧莫努虛金、演員、身心意識、集體創作、活在當下、即興、表演訓練。

Searching for Present: A Study on the Collaborative Improvisation Training by Theater du Soleil Workshop in 2017


Abstract


Ariane Mnouchkine, the director of Le Théâtre du Soleil, not only “redefines a higher purpose for collaborative improvisation but also invented a particular developing method to explore theatre arts in ensemble.“ By the eastern/asian oriented form of performing, she made actors get rid of naturalistic and realistic acting techniques. Meanwhile, with the intention of retrieving genuine ”theatricality ”, she has developed an unusual training system for acting.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in Le Théâtre du Soleil Workshop in 2017, held by NTUA, I cross-referenced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theory to figure out it’s distinctive way of creating and training. Discussion would leads on to how actors’ body & mind, awareness and senses influence “improvisation/present of acting.”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starts from the research on training methods and impacts inspired by Ariane Mnouchkine’s distinguishing developing process and theater aesthetics. It then goes on to the analysis on a series of course minute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I chronologically divided this one-month-long workshop into three sections as “idea generation,” “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rehearsals.” And in overview, there came five critical stages that explains the core of this particular creative concept.

Each class of the workshop would be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course introduction,” “observation & interviews” and “questions & reflec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which Le Théâtre du Soleil has made on contemporary theater, I would like to point out the reason why actors are unable to capture the theatrical present from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By this way, this dissertation could urge actors to aim at “genuineness”, “being at present” and “dispel of ego.”

Key Words: Théâtre du Soleil,Ariane Mnouchkine, Actor, Physical and mental awareness, collective improvisation, be at present, improvisation, performance training.

目錄


第一章 諸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相關文獻及資料蒐集彙整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6
第五節 論文章節概要 8

第二章 陽光劇團「當下的藝術」 9
第一節 陽光劇團介紹 9
第二節 莫努虛金介紹 14
第三節 集體創作/即興表演 17
第四節 東方探索/意象的影響 22

第三章 陽光劇團工作坊「尋找當下」 26
第一節 五堂通往陽光劇團集體創作核心課程 29
(1)第一堂課:尋找!戲劇性的當下VS基本法則「聆聽」 29
(2)第二堂課:「情緒」,更精準的傳遞VS內在情感重要性 36
(3)第三堂課:馴服空間VS做,就對了 45
(4)第四堂課:集體創作VS團隊與自我 55
(5)第五堂課:繼續「尋找」VS真實 69

第二節 小結 78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研究總結 80
第二節 未來的研究建議 82
第三節 本研究對於表演方法的教育意涵 84

引用書目 86

附錄 90
附錄一:陽光劇團工作坊呈現演出「PINE GARDEN 」內容與順序 90
附錄二:演員訪談/對談摘要 91

引用書目

中文書目

于善祿。2014。《台灣當代劇場的評論與詮釋》。臺北:台灣藝術大學、遠流。

朱宏章。2010。《導演與演員一起工作:談「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運用經驗》。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姚坤君。2015。《表演必修課—穿梭於角色與演員之間的探索》。臺北:書林。

宫寶榮。2001。《法國戲劇百年(1880-1980)》。北京:三聯。

陸愛玲。2015。《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死河流與創作秘域》。台北:新銳文創。

鄧樹榮。2001。《梅耶荷德表演理論研究及反思》。香港:青文書屋。

蕭蔓琳。2015。《我們的心都有病》。臺北市:大拓文化。

藍劍虹。2002。《回到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人作為一種技藝》。臺北市:唐山。


中譯書目

Ariane Mnouchkine ,Fabienne Pascaud (亞莉安‧莫虛金,法賓娜‧巴斯喀)著,馬照琪譯。2011。《當下的藝術》。臺北:中正文化中心。

Constantin Stanislavsky(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著,瞿白英譯。(2006)。《我的藝術生活》。臺北:書林。

Declan Donnellan(迪倫‧唐諾倫)著,馬汀尼、陳大任譯。2010。《演員與標靶》。臺北:聲音空間。

Eugenio Barba,Nicola Savarese(尤金諾‧芭芭,尼可拉‧沙瓦里斯)著,丁凡譯。2012。《劇場人類學辭典:表演者的祕藝》第二版。臺北:臺北藝術大學、書林。

Judith Weston(茱迪絲‧衛斯頓)著,何平、何和譯。2012。《電影表演——導演必修課》。台北:書林。

Peter Brook(彼得‧布魯克)著,耿一偉譯。2008。《彼得‧布魯克:空的空間》。臺北:中正文化。
Polly Young-Eisendrath(寶莉.楊格-艾森卓斯)著,趙閔文譯。2012。《跨越自尊陷阱:教出自信與慈悲的孩子》。台北:法鼓文化。

Richard P. Brown MD, Patricia L. Gerbarg MD(理查P.布朗,醫學博士,伯崔霞L.葛巴,醫學博士)著, 陳夢怡譯。2015。《呼吸的自癒力:簡單幾步驟,降低壓力和焦慮,提高專注力,帶來情緒的平衡》。台北:天下生活。

Sergvich Stanislavski(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著,鄭君里、張泯譯。2013。《演員自我修養》。臺北市:新銳文創。

Stanislavsky Konstantin(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鄭雪來等譯。
——。1985。《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四卷)。北京:中國電影。
——。1990。《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國電影 。
——。2001。《演員自我修養》(上卷)。北京:中國電影。
——。2001。《演員自我修養》(下卷)。北京:中國電影。

Uta Hagen(烏塔‧哈根)著,胡茵夢譯。1987。《尊重表演藝術》。臺北市:漢光。

Uta Hagen(烏塔‧哈根)著,陳佳穗譯。2011。《演員的挑戰》。臺北市:書林。

Zarrilli Phillip(菲利普‧薩睿立)著,馬英妮等譯。2014。《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台北:書林。

平井富雄著,許洋主譯。2003。《禪與精神醫學》。台北:東大。























期刊


田民。2006。〈「戲劇是東方的」:法國戲劇導演姆努什金與亞洲戲劇〉。《文藝研究》,11:90-105。

李立亨。2007。〈陽光奇蹟破曉處-彈藥庫劇場〉。《PAR表演藝術雜誌》,179:72-72 。
--。2007。〈我所認識的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所謂的劇場,就在東方〉。《PAR表演藝術雜誌》,179:56-60。
--。1999。〈所謂的劇場就是東方劇場-陽光劇團導演莫努虛金訪談錄〉。《當代雜誌》,137:116-123 。

周伶芝。2012。〈專訪陽光劇團藝術總監—莫虛金:劇場應該讓人感到行動的想望/附:瘋狂的希望之旅《未竟之業》創作線索〉。《PAR表演藝術雜誌》,240:68-71。

耿一偉。2007。〈劇場作為一種陰性書寫──談莫努虛金的身體文學〉。《聯合文學》,277: 155-157。
--。2007。〈大帳篷裡共築一場〈浮生若夢〉拯救需要劇場的你!莫努虛金與陽光劇團 〉,《PAR表演藝術雜誌》,169: 56-57。
--。2005。〈邁向身心合一──從當代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看演技/演員訓練〉。「劇場藝術中的身體表演Body Performance in the theatre」國際學術研討會。

陸愛玲。2007。〈我們是平等的,但我們彼此不同:記得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劇場〉。《聯合文學》,227: 151-154。


梁蓉。2012。〈陽光劇團空間書寫與戲劇書寫〉。《淡江人文社會學刊》,49:86-105。
--。2014。〈身體書寫戲劇:穆努虛金表演美學〉。《戲劇研究》,13:221-242。
--。2015。〈東方想像/意象──《陽光劇團印度共和國和他們夢想的印度》〉。《淡江外語論叢》,26:135-154。

謝宜靜,廖俊逞,鄭尹真。2007。〈在陽光劇團的一千八百二十五個日子〉。《PAR表演藝術雜誌》,179:70-71。








論文

王仁芳。2014。〈莫努虛金導演作品中的東亞印記〉。台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潔。2016。〈具身心觀的戲劇表演方法運用於舞蹈表演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鈞鈞。2016。〈演員的力量—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羽裘芭克〉。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育嘉。2007。〈表演者的秘密:尤金諾.芭芭及其劇場人類學研究〉。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嘉祐。2017。〈身心合一表演訓練對於舞蹈表現之影響〉。台北市立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14335


http://1www.tnua.edu.tw/news/news2.php?Sn=453


http://reader.roodo.com/RainbowDemon/archives/5616489.html


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26


https://performosatw.wordpress.com/2016/06/02/%E9%99%BD%E5%85%89%E5%8A%87%E5%9C%9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