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史料:
1.鹿又光雄、鳥居敬造。[1938]1997,《福建省金門島概況.日據時期金門調查實錄1937-1945》。台北:南洋協會臺灣支部編,金門縣文化局中文譯本。
2.《同安縣志》、民國十八年鉛印本。1967。民國林學增等修,吳錫璜纂。台北:成文出版社。
3.《金門志》。[1882]1993。林焜熿,道光丁酉年(1837)貢生、林豪(1831-1918)。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4.《金門縣志.上下冊》。1968。金門縣文獻委員會編。金門:金門日報社印刷廠。
5.《金門縣志.全二冊》。1979。金門縣文獻委員會。天信文具印刷公司。
6.《金門縣志.全三冊》。1992。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台北:全球照相綜藝有限公司。
7.《金門縣志》。2007。李仕德等。金門縣文化局。高雄:貫虹國際文化有有限公司。
8.《金門縣誌》第七冊。2007。李仕德等。金門縣政府,金門縣文化局。高雄:貫虹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9.《金門縣金沙鎮志》。2005。楊天厚、林麗寬等。金門縣金沙鎮公所。台北:漢大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10.《金寧鄉志、全二冊》。2005。李增德等。金門縣金寧鄉公所。
11.《金門盤山翁氏族譜─續編》2007。翁氏族譜編輯委員會。金門盤山翁氏宗親會。
12.《金門古文書【第一輯】》。2003。葉釣培、許志仁、王建成,金門縣立文化中心。台北:晴揚廣告事業有限公司。
13.《新金門志.全一本》。民48(1959)。許如中。國防部印刷廠。
14.《滄海紀遺譯釋》。[1568]2008。洪受,嘉靖44年(1561)歲貢任國子監助教著,清.黃鏘補錄,郭哲錄譯釋。金門:金門縣文獻委員會。
15.《厦門糧食志》。1988。厦門市粮食局編纂委員會。福建:福建新華印刷廠。
二、期刊論文:
1.金門防衛部政務委員會。1967。《金門縣政府主計室合編金門統計年報》
13(97)。
2.浙江省文管會。〈吳興錢山洋遺址第一、二次發掘的報告〉。《考古學報》,1960(2)。
3.張秉倫。1980。〈落花生史话〉。《世界農業期刊》,8期。北京:中國農業山版社。1980(8):52-54。
4.詹麗珊,2006,〈花生油的「推手」—保存花生油車車膛的歷史意義〉,《歷史文物月刊》,151(16.2)。
三、 專書:
1.王瑞元。2005。《中國油脂工業發展史。北京:北京雲浩印刷有限公司。
2.朱光亞等。1968。《金門縣商會成立五十週年特輯金門工商大觀》,金門縣商會。
3.何宗平、袁劍秋、崔瑞福。2015。《中國制油史》。三河市萬龍印製有限公司。
4.宋應星(1587-1666)。[1637]2009。《天工開物》,管小琪編譯。2009。哈爾賓出版社。
5.林正珍。2015。《烈日顯影: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日據金門檔案史料彙編》,。金門縣政府文化局。
6.林麗寬等。1997。《中華民國八十六年金門縣珠山社區總體營造─成果專輯》。福建省金門縣政府。
7.洪啟福、許進炎、曾建興等。2015。《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建所63週年紀念專刊》。金門農業試驗所。台北:優點印刷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8.陳榮昌。2010。《金門金女人:浯島女性臉譜書寫》。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許維民。1996。《金門縣第三級古蹟「盧若騰故宅及墓園」之調查研究》。金門縣政府。台北:設計家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0.張明初。2011。《碧海左營心》。台北:星光出版社。
11.黃振良。1996。《金門古式農具探尋》。台北:優點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12.黃振良。2007。《金門農村器物》,金門縣文化局。台北:藝銓數位印刷有限公司。
13.張長義、朱子豪、李建堂。1998。《金門、馬祖地區環境敏感地區之調查研究與環境基本資料庫之建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所。
14.楊水應。2007。《上善若水.楊水應回憶錄》。金門文史工作協會。台北:華翊貿易有限公司。
15.楊宏龍、陳炳容。2002。《湖峰史話》,金門縣政府。台中:宏國印刷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6.薛德成。2001。《金門縣金寧鄉榜林村誌》。全神昌印刷有限公司。
17.顏炳洳。2005。《溯訪先民的足跡─古官道與浯江溪南線文化手冊》。金門縣文化局。台中:舜程印刷有限公司。
18.羅志平。2010。《金門行業文化史》。台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 會議論文:
1. 經濟部金門技術小組編。1953。〈金門農林漁牧水利工作總報告〉,台北:經濟部,頁34-35。
五、 學位論文:
1. 何志強。2015。〈金門浦邊聚落空間暨防禦系統之演變〉。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 林金榮、莊慧美。2011。〈金門古洋樓裝飾藝術調查研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研究報告。
3. 林怡華。2010。〈台灣傳統榨油業(油車間)發展之研究~以沙鹿鎮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教育學系暑期在職進修專斑碩士論文。4. 陳正士。2014。〈台灣食用油產業之策略之研究〉,逢甲大學緀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5. 謝明潭。2011。〈飄香的技術~台灣傳統做油廠技術物件與技術系統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班。六、媒體報導:
1.正氣中華日報。〈油菜榨油,豬肉加,今年七月設立工廠,農復會同意撥款補助〉。第四版。1965年2月25日。
2.正氣中華日報。〈榨油同業公會正式宣告成立,便民利民地方受益〉。第四版。1965年9月23日。
3.金門日報。〈沙拉油進口,決全面開放〉。第二版。1974年2月9日。
4.金門日報,顏恩威,〈道地花生油,作業機器化〉。副刊文學「浯島漫歩」,1975年8月12日。
5.金門日報。許能麗。〈製做麻油,金門一絕,湖下油坊,雖歿猶存,傳統行業,一蹶不振,說來話長〉。第二版。1986年3月16日。
6.金門日報。陳榮昌。〈不敵台油賢聚油廠退出榨油舞台記憶的豆油香只能在夢裡追尋〉。第二版。2005年3月15日。
7.金門日報。許加泰。〈賣油郎林明淵混身油林廿多年不改其樂〉。第二版。2006年12月18日。
8.金門日報。陳國興。〈外翰王增高〉。副刊文學。2009年4月6日。
9.金門日報。寒玉。〈風帆駛向金門港〉。副刊文學。2012年11月2日。
10.金門日報,楊瀛谷。鄉訊,「〈楊水應憶少年時光於開創家業中的關鍵作用〉」。201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