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5:2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范琇華
研究生(外文):
FAN,HSIU-HUA
論文名稱:
宗教與旅遊---以斯里蘭卡佛教朝聖之旅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Religion and Tourism - the case of Buddhist Pilgrimage to Sri Lanka
指導教授:
鄭維儀
指導教授(外文):
Cheng,Wei-Yi
口試委員:
鄭維儀
、
蔡翊鑫
、
藍吉富
口試委員(外文):
Cheng,Wei-Yi
、
Tsai,Yi-Hsin
、
Lan,Ji-Fu
口試日期:
2013-07-0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宗教旅遊
、
佛教
、
朝聖
、
斯里蘭卡
外文關鍵詞:
religious tourism
、
Buddhism
、
pilgrimage
、
Sri Lanka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1076
評分:
下載:149
書目收藏:2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宗教旅遊是最古老的旅遊活動,它能豐富旅遊者的精神生活、增廣旅遊者的見聞,更能讓朝聖者的心靈獲得慰藉。目前,國人參與國內外宗教旅遊活動頗為盛行,然而,有關斯里蘭卡宗教旅遊的研究卻鮮少見到,因此本研究以斯里蘭卡的佛教朝聖之旅為例,探討宗教旅遊中的朝聖者與旅遊者之間的關係;旅遊者與朝聖者的凝視焦點有何不同;宗教旅遊者在參訪斯里蘭卡之後對南傳佛教和斯里蘭卡人民、文化是否認識更多。本研究以照片引談法輔以深度訪談,將宗教旅遊者的影像紀錄與其至斯里蘭卡的經驗連結,組構成其對斯里蘭卡宗教之旅的整體印象與體驗。研究結果發現:旅遊者至斯里蘭卡做宗教之旅的動機趨向多元化;有佛教信仰的朝聖者的凝視焦點多集中在與佛教相關的人、事、物上,非佛教信仰的旅遊者的凝視角度較無宗教性色彩;旅遊者遊歷斯里蘭卡的次數與時間明顯影響其對斯里蘭卡佛教、人民與文化的認識;旅遊者不同的期待與偏好,有不同的體驗與滿意度。期以此研究提供人們對斯里蘭卡佛教朝聖之旅的認識或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宗教旅遊、佛教、朝聖、斯里蘭卡
Religious tourism is the oldest form of tourism known. It enhances one’s spiritual life and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Religious touris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n Taiwan’s academia, there is so far no study on Buddhist tourism to Sri Lanka. It is a shame considering that Sri Lanka has one of the oldest Buddhist tradition in the world and attracts many Buddhist pilgrims every year. This paper aims to fill that gap. It will discuss Buddhist tourism to Sri Lanka by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ligious tourists and non-religious tourists, the glaze of travelers to Sri Lanka, the knowledge of Sri Lankan Theravada tradi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our to Sri Lanka and so on. The paper will use the visual research, with the aid of travelers’ photos, as the method of data gathering.
Keywords: religious tourism, Buddhism, pilgrimage, Sri Lanka
目次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宗教與旅遊的關係 .............................................................................5
2.2 宗教旅遊的定義與內涵 ....................................................................7
2.3 宗教旅遊的歷史與發展 ..................................................................10
2.4 宗教旅遊的動機 ...............................................................................13
2.5 小結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3.1 照片引談法 ........................................................................................17
3.2 深度訪談 ............................................................................................18
3.3 研究對象與受訪者資料 ..................................................................19
3.4 研究假設 ............................................................................................21
3.5 小結 ....................................................................................................22
第四章 斯里蘭卡佛教介紹 .......................................................................23
4.1佛教傳入斯里蘭卡 .............................................................................23
4.2斯里蘭卡文化三角 .............................................................................26
4.2.1阿努拉達普拉(Anuradhapura) ..........................28
4.2.2 波羅納魯瓦(Polonnaruwa) ...............................30
4.2.3康堤(Kandy) ...................................................32
4.2.4辛吉利亞(Sigiriya) .........................................33
4.2.5丹布勒(Dambulla) ...........................................34
4.3 斯里蘭卡現代佛教的演變 ....................................... 35
4.4 佛教與朝聖 ........................................................................................38
4.5 小結 ....................................................................................................42
第五章 研究結果 ........................................................................................44
5.1斯里蘭卡宗教之旅的動機趨向多元化 ......................................44
5.1.1渴望放鬆紓壓、脫離日常生活常軌 .......................................45
5.1.2感受宗教氛圍、朝聖以及體驗南傳佛教國家的文化 .........46
5.1.3自我實現—內在心靈的朝聖 ....................................................49
5.2朝聖者與旅遊者的「凝視焦點」不同 ..........................................56
5.2.1朝聖者的凝視焦點多與其信仰相關 .......................................57
5.2.2旅遊者的凝視角度較無宗教性色彩 .......................................72
5.3對南傳佛教與斯里蘭卡人民、文化的認識 ..................................85
5.3.1 旅行過後對南傳佛教的認識 ...................................................86
5.3.2 旅行過後對斯里蘭卡人民、文化的了解 ..............................94
5.4不同的期待與偏好、以及不同的體驗與滿意度 .........................108
5.5小結 ....................................................................................................112
第六章 結論 ...............................................................................................114
參考書目 .....................................................................................................122
附錄一:訪談大綱 ....................................................................................127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汪吉和(2012),《斯里蘭卡―不華麗的精彩》,台北市:華成圖書。
2.宗薩蔣揚欽哲諾布著、姚仁喜譯(2010),《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親哲文化出版。
3.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葉宜均(2010),《斯里蘭卡—輝煌之島》,台北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4.淨海(1976),《南傳佛教史》,台北市:慧日講堂。
5.陳柏達(1999),《圓滿生命的實現—布施波羅蜜》,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
6.聖嚴法師(1999),《正信的佛教》,台北市:法鼓文化。
7.楊郁文(2000),《佛教聖地隨念經註解》,台北縣:甘露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8.劉天華(1993),《旅遊美學》台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9.鄧殿臣(1991),《南傳佛教史簡編》,北京:中國佛教協會。
10.韓廷傑譯(1996),《大史—斯里蘭卡佛教史》,台北市: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藍吉富主編(1994),《中華佛教百科》,台南縣: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第九冊。
二、中文期刊(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芝芝(2006),〈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社會的朝聖行〉,《輔仁歷史學報》,18 期。
2.包大明(2007),〈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發展〉,《商場現代化》,x卷, 494期。
3.何保林(2008),〈論佛教同體慈悲的生態倫理信念及其實現意義〉,《湖北社會科學》,第12期。
4.李明宗(2005),〈宗教觀光:朝聖與文化展演〉,《身體文化學報》,1期。
5.宗圓圓(2010),〈歐美的公益旅遊研究〉,《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7卷,第1期。
6.林倩綺、陳聖寬、李正慧(2008),〈從逃離到歸來一談旅遊的「過渡」本質〉,《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卷,2期。
7.林崇安(2011),〈南傳佛教的修行方法─依據阿毗達摩〉,《靈山現代佛教》,329期。
8.洪淑華、謝登旺(2010),〈論宗教的文化旅遊與觀光價值〉,《佛學與科學》,11卷,1期。
9.宣方(2008),〈當代南傳佛教國家佛門女性解放運動之考察一以恢復比丘尼傳承運動為中心〉,《弘誓雙月刊》,第91、93期。
10.席建超、葛全勝、成升魁、徐增讓(2006),〈古代佛教旅遊發展及其啟示〉,《人文地理》,21卷,4期。
11.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卷,3期。
12.黃宗成、沈進成、李謀監(2001),〈宗教觀光之發展與研究〉,《旅遊管理研究》,1卷,1期。
13.黃宗成、沈進成、翁廷碩、戴宜臻(2002),〈雪玉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卷,1期。
14.黃任閔、杜貞黎(2012),〈高雄旗津地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旅遊意象之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十一卷,三期。
15.陳國典(2006),〈試析藏傳佛教朝聖者的聖地情結〉,《宗教學研究》,2006卷,1期。
16.陳寶良(2006),〈明代的宗教旅遊〉,《中州學刊》,2006卷,5期。
17.惟善(2009),〈《琉璃宮史》中的佛舍利〉,《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
18.梁蕙萍(2007),〈佛教的入世轉向與教義的再詮釋―斯里蘭卡「新式佛教」的開展〉,《世界宗教學刊》,第十期。
19.張世澤、張世強(2005),〈斯里蘭卡政治佛僧與世俗主義之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
20.張橋貴、孫浩然(2008),〈宗教旅遊的類型、特點與開發〉,《世界宗教研究》,2008卷,4期。
21.楊榮俊、陳建志、王亭、呂子龍(2010),〈台灣宗教旅遊動機、情 緒與價值體驗和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6期。
22.鄭維儀(2010),〈比丘尼僧團在斯里闌卡一以丹普拉比丘尼僧團為例〉,《玄奘佛學研究》,第十三期。
23.霍省瑞(2010),〈民間世俗宗教的西行朝聖—《西遊記》主題新釋〉,《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第23卷,第3期。
24.釋昭慧(2011),〈動物保護的兩大依憑─動保良知與動保論述〉,《應用倫理評論》,第51期。
25.釋昭慧(2002),〈環境權與動物權——「人權」觀念的延展與「護生」信念的回應〉,《玄奘人文學報》,第四期。
三、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1.王艾玲(2013),《大智度論布施波羅蜜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朱美蓮(2007),《文化遺產旅遊遊客懷舊傾向、涉入、體驗、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李冠慧(2007),《佛教三乘布施觀之探討-以《大般若經‧布施波羅蜜多分》為主要依據》,華梵大學東方人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4.吳佳玲(2009),《空閒的凝結一旅遊的視覺語境》,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吳信宏(2009),《佛塔的起源與開展:以印度桑吉佛塔為主》,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6.莊立育(2003),《我國旅行業宗教觀光遊程設計之研究—以以色列朝聖團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許玉音(2012),《文化差異對旅遊體驗之影響:以鹿港國際觀光客為例》,暨南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8.釋覺亞(2007),《安貝卡與其新佛教運動之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翻譯書籍
1.寇特勒(Jeffrey A. Kottler, Ph.D.)著,黎雅麗譯(1998),《旅行,重新打造自己》,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2.Joseph D. Fridgen原著,蔡宛菁/龔聖雄編譯(2007),《觀光旅遊總論》,台中市:環宇餐旅顧問。
3.Marcus Banks著,林恩慧譯(2010),《質性研究的視覺資料應用》,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4.Steve Zikman著,汪芸譯(2001),《旅遊,聆聽心的呼喚:自我的探索、發現與成長》,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五、網站(依瀏覽日期排列)
1.佛光山電子大藏經,錫蘭佛教,http://etext.fgs.org.tw/etex6/seach-1.htm,瀏覽日期:2013.2.21。
2.文化部文化資產局,http://twh.hach.gov.tw/Search.action?type=wh&nationid=23http://twh.hach.gov.tw/Search.action?type=wh&start=2&nationid=23瀏覽日期:2013.3.13。
3.斯里蘭卡政府“Central Cultural Fund”, Minister of Cultural Affairs and National Heritage 網站 : http://www.cultural.gov.lk/ccf/ccf.htm,瀏覽日期 : 2013.3.15。
4.斯里蘭卡.世界遺產,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資料庫系統, http://chinese.ntut.edu.tw/database/index.php/%E6%96%AF%E9%87%8C%E8%98%AD%E5%8D%A1%EF%BC%9A%E4%B8%96%E7%95%8C%E9%81%BA%E7%94%A2瀏覽日期 : 2013.3.15。
5.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網址:http://www.samadhi-buddha.org/,瀏覽日期:2013.5.24。
6.南亞小國怎樣成為角膜捐獻大國,網站: http://overseas.cn.yahoo.com/ypen/20120209/853395.html,瀏覽日期:2013.6.2。
7.斯里蘭卡佛牙寺的官網: http://daladamaligawa.org/,瀏覽日期:2013.6.21。
8.釋印融,《迴向之初探》,網址:http://www.fuyan.org.tw/8h/17.htm,瀏覽日期:2013.6.21。
9.釋慧通,《迴向之研究—以大智度論為主》,網址:http://www.fuyan.org.tw/81/14.htm,瀏覽日期:2013.6.21。
10.《佛說諸德福田經》,T16n0683,CEBETA,瀏覽日期:2013.6.21。
11.保育教育館,http://cec.tesri.gov.tw/cec/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46&Itemid=269,瀏覽日期:2013.6.21。
12.CIA The World Factbook網站: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fields/2122.html#ce,瀏覽日期:2013.6.21。
13.瑪欣德尊者編譯,〈了解護衛經和咒語有何不同〉,網址: http://dhamma.sutta.org/books/paritta not vijjadharo.html,瀏覽日期:2013.6.25。
14.釋昭慧(2002),「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育」一兩造攜手保鯊魚, 國際鯊魚研討會演講,佛教弘誓電子報第20期,網址: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20pic/20.htm,瀏 覽日期:2013.6.28。
15.《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T32n1685,CBETA,瀏覽日期:2013.6.29。
16.《大般涅槃經》,T01n0007,CBETA,瀏覽日期:2013.6.29。
17.釋聖嚴,佛教的修行方法,參考網址: www.shengyen.org.tw/newsite/upload/CN_BuddhistSpiritualTraining.pdf ,瀏覽日期:2013.6.30。
18.《月燈三昧經》,T15n0639,CBETA,瀏覽日期:2013.7.10。
19.《大智度論》,T25n1509,CBETA,瀏覽日期:2013.7.10。
20.《俱舍論》,T29n1558,CBETA,瀏覽日期:2013.7.10。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我國旅行業國外宗教觀光遊程設計之研究-以以色列朝聖團為例
2.
文化遺產旅遊遊客懷舊傾向、涉入、體驗、滿意度及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
3.
文化差異對旅遊體驗之影響-以鹿港國際觀光客為例
4.
佛教三乘布施觀之探討-以《大般若經˙布施波羅蜜多分》為主要依據
5.
佛塔的起源與開展:以印度桑吉佛塔為主
6.
南傳上座部僧團生活--短期出家參與體驗之研究分析
7.
馬祖北竿居民宗教旅遊動機、體驗與效益之研究
1.
14. 釋昭慧(2002),「動物保護」與「生態保育」一兩造攜手保鯊魚, 國際鯊魚研討會演講,佛教弘誓電子報第20期,網址: http://www.hongshi.org.tw/userfiles/epaper/hongshi%20pic/20.htm,瀏 覽日期:2013.6.28。
2.
25. 釋昭慧(2002),〈環境權與動物權——「人權」觀念的延展與「護生」信念的回應〉,《玄奘人文學報》,第四期。
3.
19. 張世澤、張世強(2005),〈斯里蘭卡政治佛僧與世俗主義之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
4.
18. 梁蕙萍(2007),〈佛教的入世轉向與教義的再詮釋―斯里蘭卡「新式佛教」的開展〉,《世界宗教學刊》,第十期。
5.
13. 黃宗成、沈進成、翁廷碩、戴宜臻(2002),〈雪玉明珠—西藏︰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2卷,1期。
6.
12. 黃宗成、沈進成、李謀監(2001),〈宗教觀光之發展與研究〉,《旅遊管理研究》,1卷,1期。
7.
11. 黃宗成、黃躍雯、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期望、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卷,3期。
8.
6. 林倩綺、陳聖寬、李正慧(2008),〈從逃離到歸來一談旅遊的「過渡」本質〉,《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卷,2期。
9.
1. 王芝芝(2006),〈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社會的朝聖行〉,《輔仁歷史學報》,18 期。
10.
4. 李明宗(2005),〈宗教觀光:朝聖與文化展演〉,《身體文化學報》,1期。
1.
我國旅行業國外宗教觀光遊程設計之研究-以以色列朝聖團為例
2.
朝聖:一個徒步朝聖者內在轉化經驗之敘事探究
3.
朝聖與進香-以基督宗教的耶路撒冷朝聖與台灣民間宗教大甲媽祖進香為例
4.
小海女,朝聖去──旅遊聖地的文化社會學分析
5.
文明的朝聖-以特色建築與觀光之間
6.
天主教朝聖地的全球在地化反思:以台灣三個朝聖地為案例
7.
探討西班牙聖地牙哥朝聖之路之豐富歷史、建築及藝術價值
8.
以非營利事業觀點探討香客參與宗教朝聖之行為—以大甲媽袓出巡為例
9.
朝聖之旅:探討宗教旅行遊記之靈性體驗
10.
擁抱自己—一段自我內在的朝聖之旅
11.
宗教觀光旅遊效益的多種面向
12.
汀克溪畔的生態獵人:安妮.迪勒之自然朝聖
13.
華茲華斯的自然信仰:《遠足》中的朝聖之旅與自我救贖
14.
時代轉型期中的比丘尼
15.
斯里蘭卡佛教石窟之研究-以Dambulla石窟寺為中心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