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鹿橋專著
未央歌 鹿橋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7年9月
人子 鹿橋 臺北:遠景出版社 2001年3月
懺情書 鹿橋 臺北:遠景出版社 2002年3月
市廛居 鹿橋 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2003年3月
鹿橋全集(1~4冊) 鹿橋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7年5月
二、專書
智慧的燈 華嚴 臺北:文星出版社 1961年
英雄與英雄崇拜 詹姆斯‧卡萊爾著,何欣譯 臺北:中華書局 1963年
文學研究法 丸山學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68年
詩學箋 亞里士多德、姚一葦譯 臺北:臺灣中華 1969年
禮記鄭注 (漢)鄭玄注 臺北:中華書局 1970年
小說面面觀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 臺北:長榮書局 1973年
現代小說論 周伯乃 臺北:三民書局 1974年
見仁見智談人子 胡蘭成 臺中:廣成出版社編輯部編 1975年
中國新文學史 司馬長風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76年
智者群像 邱秀文 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1977年
文學批評與鑑賞 H.F.H布烈莎特、林湘譯 臺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 1977年
兩兄弟 莫泊桑著、黎烈文譯 臺北:志文出版社 1977年
郁達夫抗戰文錄 秦賢次 臺北:洪範書局 1978年
小說賞析 楊昌年 臺北:牧童出版社 1979年
學人風範 應平書 臺北:中華日報出版社 1980年
美學‧第一卷 黑格爾著,朱孟實譯 臺北:里仁出版社 1981年
朱光潛美學文集(1~3卷) 朱光潛 上海:上海文藝書局 1982年
西方美學史‧下冊 朱光潛 臺北:漢京文化 1982年
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 賈文昭、徐召勛 臺北:里仁出版社 1983年
文學的信念 蔡源煌 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1983年
社會、文化和知識份子 葉啟政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84年
談文學 朱光潛 臺南:文國書局 1984年
歷代小說序跋選注 文鏡出版編輯部 臺北:文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84年
民國人物小傳‧第七冊 劉紹唐主編 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85年
人間詞話新注 王國維著,滕咸惠校注 臺北:里仁書局 1987年
抗戰文學概說 李瑞騰 臺北:文訊月刊雜誌社 1987年
抗戰時期文學史料 秦賢次 臺北:文訊月刊雜誌社 1987年
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 蘇雪林等 臺北:文訊月刊雜誌社 1987年
小說修辭學 W‧C‧布斯著,華明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
苦悶的象徵 廚川白村 臺中:晨星出版社 1987年
叔本華論文集 叔本華著,陳曉南譯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1987年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臺北:建宏出版社 1987年
中國新文學史‧下卷 司馬長風 臺北:駱駝 1987年
文法與修辭 黃慶萱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87年
中國文學概論 邱燮友等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1988年
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 朱光潛 臺北:天山出版社 1988年
小說結構美學 金健人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8年
人性剖析 王溢嘉 臺北:自立晚報社 1988年
性格組合論‧上冊 劉再復 臺北:新地出版社 1988年
青年的四個大夢 吳靜吉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新55版
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 簡宗梧、周鳳五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988年
黃仲則詩選‧卷11 止水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 1988年
語法修辭新編 吳桂海、鮑慶林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89年
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嚴家炎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9年
小說戲曲研究‧第二集 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學系主編 臺北:聯經出版社 1989年
字句鍛鍊法 黃光武 臺北:洪範書局 1990年
詩美學 李元裕 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0年
中國哲學寓言故事 嚴北溟、嚴捷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0年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 李澤厚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1990年
小說技巧 傅騰霄 臺北:洪葉文化 1990年
文藝社會學 Robert Escarpit 著,葉淑燕編譯 臺北:遠流出版社 1990年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 韋勒克(Rene Wellek)、華倫(R.P.Warren)撰,王夢鷗、許國衡譯 臺北:志文出版社 1990年
文學概論 裴斐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2年
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 謝昕、羊列容、周啟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2年
藝術心理學 高楠 臺南:復漢出版社 1993年
小說美學 陸志平、吳功正 臺北:五南出版社 1993年
現代美學體系 葉朗 臺北:書林出版社 1993年
續讀現代小說 張素貞 臺北:東大圖書 1993年
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 費孝通 臺北:風雲時代出版 1993年
修辭理據探索 張煉強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4年
文藝學美學方法論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
中國小說美學 葉朗 臺北:里仁 1994年
青年心理學 劉安彥、陳英豪 臺北:三民書局 1994年
愛的藝術 佛洛姆(Erich Fromm)著、孟祥森譯 臺北:志文出版社 1994年
千古世人俠客夢─武俠小說縱橫談 戴俊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4年
小說概說 劉世劍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1994年
魯迅文集全編 魯迅 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5年
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 陶曉清、馬世芳,余光中 臺北:滾石唱片 1995年
感性自我心象: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研究 陳惠英 香港:商務印書館 1996年
五十年來臺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一~三) 封德屏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6年
中國神話與傳說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 胡萬川 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1996年
唐宋詞鑑賞通論 李若鶯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6年
老舍的語言藝術 王建華 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6年
兩性關係 陳皎眉、江漢聲、陳惠馨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996年
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 劉良明 臺北:洪葉文化 1997年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孔范金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7年
詩與美 黃永武 臺北:洪範書店 1997年
人際關係 陳皎眉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1997年
人論 卡西勒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7年
文藝美學原理 杜書瀛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8年
說文解字注 (漢)許慎撰、段玉裁注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8年
小小孩 黃淑英 臺北:格林文化 1998年
莊子的美學與文學 朱榮智 臺北:明文書局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如何現代,怎樣文學 王德威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
接受反應理論 金元浦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動物與人的親密關係 Roger A Caras,陳慧雯譯 臺北:天下文化 1998年
造化遊戲四十年─雷穎回憶錄 雷穎 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9年
小說藝術論 馬振方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1999年
小說鑑賞入門 魏飴 臺北:萬卷樓 1999年
讀者反應理論 龍協濤 臺北:揚智出版社 2000年
當代新儒學與當代新儒家 幺峻洲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
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年
現代詩鑑賞教學研究 林文欽 臺北:春暉出版社 2000年
沒有主義 高行健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2000年
文藝創造心理學 郭有遹 臺南:臺灣復文興業 2001年
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 王德威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十五年戰爭期的中國文學 阪口直樹著、宋宜靜譯 臺北:稻香出版社 2001年
神話與意義 李維史陀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高行健短篇小說集 高行健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
孝與中國文化 肖群忠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年
在文學徬徨的年代 郭強生 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2年
小說裡的「我」 吳錫德主編 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
小說入門 李喬 臺北:大安出版社 2002年
小說叙事研究 革非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2年
文學創作與欣賞 沈謙、趙衛民、張堂錡編 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2002年
修辭學 黃慶萱 臺北:三民書局 2002年
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 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3年
小說修辭研究 李建軍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
談美 朱光潛 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2003年
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陳平原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休閒導論 John R. Kelly著,王昭正譯 臺北: 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
釐清自我的真相 傅佩榮 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
耕讀—進入文學花園的二百五十本書 傅正玲主編 臺北:五南書局 2003年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Mario Vargs Lloas著,趙德明譯 臺北:聯經出版社 2004年
兒童輔導原理 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臺北:心理出版社 2004年孤獨的滋味 何懷碩 新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年
鹿橋歌未央 樸月編 臺北:商務印書館 2006年
三、學位論文
西南聯大研究 楊正凱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年
象牙塔之光─論未央歌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夏小芸 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998年
鹿橋人子研究 常秀珍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年鹿橋小說研究 馬琇芬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年
鹿橋未央歌美學研究 胡德蕙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真善美的追尋-鹿橋文學作品研究 洪潔芳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2007年四、期刊論文
鹿橋訪問記 楚戈 幼獅文藝 第33卷 第4期 1972年4月 頁42~53
海外的「現代藝術季」 楚戈 幼獅文藝 第33卷 第4期 1972年4月 頁54~58我們的努力和方向 尉天驄 文季 第1期 1973年8月 頁1
人子愛吃糖一評人子 安大略 書評書目 第24期 1974年11月 頁5~6
懷舊的藝術家一鹿橋訪問記 胡有瑞 書評書目 第32期 1975年1月 頁92
文學與心理建設 朱炎 中外文學 第3卷第9期1975年2月 頁4~7人子鹿橋這本書 王文進 明日世界 第2期 1975年 頁77~79
人子讀後感 張克和 明日世界 第2期 1975年 頁79
森林與樹-談人子 邊疆 書評書目 第24期 1975年4月 頁107~109
評人子 蕭毅虹 書評書目 第30期 1975年 頁88~95
鹿橋終生追求美 冷步梅 綜合月刊 第82期 1975 頁46~53
鹿橋印象記 桂文亞 皇冠雜誌 第259期 1975年9月 頁84~87
結婚第一年—我的妻子 鹿橋 皇冠雜誌 第259期 1975年9月 頁78~83
人子 莊秀珍 年青人 第15卷 1977年 頁126~136
從未央歌、人子展望中國未來的小說 戴麗珠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10卷第9期1977年 頁72~73
鹿橋在談什麼調子 江漢 夏潮 1977年7月 頁74~76
且自高歌遣悲懷─話鹿橋 白崇珠 出版與研究 第45期 1979年5月 頁31~33
從拉岡的心理分析談孩提的意義探索 沈清松 哲學與文化 第12卷第8期1985年8月 頁23~29
以寫作技巧看未央歌 周芬伶 東海文藝季刊 第23期 1987年 頁163~167
人與自然 羅成琰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第2期 1989年頁218
未央歌的童話世界 莊信正 當代 第47期 1990年 頁130~148
簡論新時期文學中的文化意識 潘天強 學術界 第4期 1992年 頁70~73
人生代代無窮已 鹿橋 講義 1992年9月 頁124~127從心理分析論小說創作 逄塵瑩 中外文學 第22卷第2期 1993年7月 頁102~127
愛與美與人生-論鹿橋的未央歌 馬偉業 呼蘭師專學報 第3期 1996年 頁52~58
追求人格的完備與完善 宋遂良 山東泰山:岱宗學刊 創刊號 1997年 頁41~45
自由的靈魂關不住 徐蘊康 今周刊第109期 臺北:今周文化事業 1998年12月 頁117~118
鹿橋歌未央 周本驥/文郭以德/圖 經典雜誌 1999年3月 頁100~105
閃亮的時光河 陳瑞琳 亞洲華文作家雜誌 第57卷 1999年12月 頁112~114
未央歌裏的女性角色 蔡可欣 受業集 臺北:淡江大學中文系 第2期 2001年8月 頁80~9120 世紀40 年代文學中的「文化宗教精神」 張萍萍 文史哲 第3期 2002年 頁22~26
鹿橋未央 馬家輝 新新聞 第786期 2002年3月 頁77
鹿橋音容在,未央歌不斷 藍慧 亞洲週刊 第16卷 第14期 2002年4月 頁56未央歌歌未央—懷念鹿橋先生 張鳳 聯合文學 第211期 2002年5月 頁168~171
關於鹿橋 夏小芸 北京:新文学史料 第2期 2002年6月 頁151~157
哲人其萎,長歌未央 雷戊白 傳記文學 第81卷 第1期 2002年7月 頁4~27
臺灣大學生的愛情觀、愛情關係與適應之研究 陳金英、馬祖琳 中華家政學刊 第34卷 2003年12月 頁71~88滿足想像及追尋的欲望 吳啟銘 文訊 第219期 2004年1月 頁13~15
純美的凝望 張堂錡 杭州師範學院學報 第1期 2004年1月 頁69~74
鹿橋幽谷析論 常秀珍 中國語文 2005年4月 頁90~95
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 陳平原 北京大學學報 第43卷 第2期 2006年3月 頁67~77
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林信男 當代醫學月刊 第391期 2006年5月 頁404~407
五、報紙資料
人子的探討 陳銘慶 青年戰士報第8版 1974.11.22
香格里拉之歌─論未央歌的序文及金童玉女 林柏燕 中華日報第9版 1975.01.15~19
人子透露的信息是什麼 李利國 中國時報第12版 1975.08.24
笑談人子 何懷碩 中央日報第12版 1976.12.07
鹿橋的未央歌 司馬長風 更生日報第7版 1978.04.05
與時代若即若離的未央歌 齊邦媛 聯合報第8版 1987.07.05
七七抗戰50週年紀念特刊 聯合報編輯群 聯合報第8版 1987.07.05
烽火邊緣的青春—重讀漣漪表妹與未央歌 齊邦媛 聯合報第21版 1988.07.07
歷盡滄桑一奇書(1~4) 周腓力 中央日報第16、17版 1990.01.06~09
天人之際,方圓之間 雷戊白 世界週刊 1993.11.07
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的吳訥孫教授,投入了二十多年的心血,一手創建亞洲藝術協會,宣揚東方文化有成 雷戊白 聖路易:世界周刊‧華人點線面 1993.11.07
未央之歌 陳臺生 自由時報第34版 1995.09.19
永遠的「小童」 樸月 青年日報第15版 1995.10.14
未央歌VS 新未央歌 庭音 中華日報第15版 1995.10.24
星月悠揚—我讀未央歌 陳衍秀 國語日報第4版 1996.04.22
沉潛、沉潛,十八年過去了蕭麗紅終為春夢留痕 徐淑卿 中國時報第35版 1997.01.16
鹿橋談中國人的文化(上、下) 周密 聯合報第41版 1997.12.19~20
浪漫樂觀的大學烏托邦—鹿橋的未央歌 楊照 中國時報第37版 1998.04.07
聖路易藝術博物館新購藝術珍藏品 岳方濟 聖路易時報第1 版 1998.09.25
鹿橋抵高師大,未央歌沸騰 朱惠娟 中央日報第8版 1998.12.03
閒話市廛—市廛居出版前言 鹿橋 中國時報第37版 1998.12.09
專訪鹿橋:未央歌是中國文學,無法翻譯 董成瑜 中國時報 開卷週報 1998.12.09
鹿橋與讀者分享異鄉歲月 董成瑜 中國時報第42版 1998.12.10
鹿橋,回臺自喻無軌電車 江中明 聯合報第14版 1998.12.11
鹿橋笑展天真容顏,侃談市廛居 陳文芬 中國時報第11版 1998.12.11
人在市廛居悠然看生活 張夢瑞 民生報第19版 1998.12.11
未央歌不再,鹿橋歎校園亂象 曾意芳 中央日報第10版 1998.12.11
鹿橋的經典繪上新貌 陳文芬 中國時報第11版 1998.12.12
鹿橋未央歌邁入33年,市廛居心情剖白 王瑞瑤 中時晚報第12版 1998.12.13
鹿橋:未央歌非寫現實,是寫願望 陳千惠 聯合報第14版 1998.12.18
作品搬上螢幕,鹿橋誓死抵抗 陳寧 中時晚報第33版 1998.12.18
鹿橋清大上網網友樂透 潘彬松 中央日報第12版 1998.12.18
未央歌完結篇?鹿橋有歎 田欣炎 聯合晚報第7版 1998.12.19
人子鹿橋八十矣,一派天真歌未央 彭蕙仙 中國時報第11版 1998.12.27
市廛居 彭蕙仙 中時晚報第12版 1999.01.17
君子儒的靈修內省—鹿橋的散文集 張素貞 中央日報第22版 1999.02.24
利涉大川的文化志氣 錢莉 中央日報第8版 世界華文周刊309期 1999.04.26
朋而不黨的君子儒 平常心 中央日報第8版 世界華文周刊310期 1999.05.03
且縱歌聲話未央 劉毓玲 中央日報第8版 世界華文周刊310期 1999.05.10
閃亮的時光河 陳瑞琳 中央日報第8版 世界華文周刊310期 1999.05.10
鹿橋走了,名著未央歌傳世 陳希林 中國時報第14版 2002.03.22
作家鹿橋19 日病逝,留下人子未央歌 李令儀 聯合報第14版 2002.03.22
未央歌不輟,鹿橋已逝 晏山農 中國時報第39版 2002.03.22
鹿橋病逝長留未央歌 張夢瑞 民生報第12版 2002.03.22
首版未央歌鹿橋親筆題字 李令儀 聯合報第14版 2002.03.23
悼念鹿橋一代宗師 丁文玲 中國時報第22版 2002.03.24
秋實殞於春華 潘郁琦 自由時報第39版 2002.03.28
鹿橋的方圓之間 漢寶德 中國時報第39版 (三少四壯集) 2002.04.01
未央的童歌 周芬伶 中國時報第39版 2002.04.05
從「小童」到「鹿橋」 樸月 中國時報第39版 2002.05.17
秋實殞於春華—驟聞鹿橋辭世 潘郁琦 自由時報第39版 2002.05.17
漂流的世界華文文學 龔鵬程 聯合報第39版 2002.09.11
未央歌罷歌未央 劉蘇裏 中華讀書報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