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王麗珠(2004)。施振榮有心打響台灣的運動品牌。民生報,B8,九十三年十一月二日。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管理。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
任 曙(2003)。旅行業核心資源與經營策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朱佩雯(2004)。有氧舞蹈大進化,競技體操新時尚。民生報,B5,九十三年十二月八日。
行政院體委會(2002)。運動產業的推動發展方向。國民體育季刊,31(4)。頁5-7。
李亦伸(2004)。FIFA世界盃格局,令人眼界大開。民生報,B4,九十三年十二月七日。
李文恭(2003)。零散型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洗衣連鎖產業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信勇(2001)。以資源基礎理論探討電子商務經營之成功要素—策略矩陣分析法之應用。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2001)。
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楊智文化。
林晉寬(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林建煌(2003)。策略管理。台北:智勝文化。
林房儹、黃煜、蔡協哲(2003)。我國運動產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探討。「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雲林。
林房儹(2003)。運動產業分類與四P模型之探討。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2。頁1-13。
吳崇旗、王偉琴(2003)。淺析運動全球化的發展與爭議:傳播、經濟、政治與文化面向的探討。大專體育,69。頁69-76。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胡浩軒(2004)。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苗栗縣休閒農業之競爭優勢。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性教育研究(頁559)。載於楊國賜主編,新世紀的教育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8-576)。台北:學富文化。
郭政茂(2004)。運動行銷之新觀念:「體驗行銷」之介紹。大專體育,71。頁94-99。莊尚平(2000)。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競爭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許士軍(2004)。許士軍談管理:洞悉84則管理新語。台北市:天下遠見。
黃 煜(2000)。21世紀運動產業的未來—談運動行銷趨勢。動腦,294。頁56-59。
翁明輝(2004)。天下無敵,四海之內皆朋友。木球運動年刊,11,頁12-13。
陳芃婷(2003)。鴻海企業集團之經營策略。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錦輝(2000)。應用資源基礎論探討經營策略與競爭優勢:以高雄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台北:天下遠見。
彭台臨(2004)。提升運動產業品質的理念。國民體育季刊,33(4),頁4-6。
普哈拉(2001)。企業策略,李芳齡譯。台北:天下遠見。
曾盛杰(1999)。事業部經營策略變遷之研究—高雄大型建商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葉公鼎(2001)論運動產業之範疇與分類。運動管理,126。頁18-26
。
葉公鼎(2002)。推展運動產業產官學一起來—2002年水域運動產業繳出亮麗成績單。運動管理,3。頁49-52。
葉公鼎(2004)。興體育、拼經濟。台北:天下遠見。
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蔡宗展(2003)。運動發展的流行觀點。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二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蔡炳程(2000)。以全面生產管理(TPM)建構企業競爭優勢之探討。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志輝(2003)。墾丁地區休閒度假旅館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新浴(2003)。旅行業經營環境、經營策略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台北:商周。
蘇維杉(2004)。全球化與運動產業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74。頁164-170。二、英文部分
Aaker, D. A.(1989).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 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 91-106.
Amit, R. and P.J.H. Schoemaker(1993),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33-46.
Barney, J. B.(1991). Firm Resours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99-120.
Chandler,A.D.(1962).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MA:MIT Press.
Charles, W. L. H., & Gareth, R. H.,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thed., Houghton Miffn Company.
Grant, R. M.,”The Resources-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 Iss. 3, spring, 114-135.
Hax, Arnoldo C. and Nicolas S. Majluf(1996).The Strategy Concept and Process: APragmatic Approach, 2nd Ei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Hofer, Charles W. and Dan Schendel(1978). Strategy Formulatuon: Analytical Concept , St. Paul: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Meek, A.(1997). An estimate of the size and the supported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6(4), 15-21.
Nelson, R. & S. Winter(1984).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Cambridge, MA : Belknap Press.
Penrose, E. T.(1959). Theory of The G rowth of the Fi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Peteraf, M. A.(1993). The Cornerston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179-191.
Pitts, B.G., Fielding, L.W., & Miller, L.K.(1994). Industry semmentation theory and the sport industry: Developing a sport industry segment model. Sport Marketing Quarterly, 3(1), 15-24.
Porter, M. E.(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2, 95-117.
Prahalad C.K. and Hamel Gary(1990).”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 Iss.3, 57-68.
Reed, R. and R. J. Defillippi,(1990), Casual ambiguity, Barriers to Imitation,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1),88-102.
Wernerfelt, B.(1984),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