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6: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廣琪
論文名稱:動亂中的詞人─李煜李清照詞比較研究
指導教授:林逢源林逢源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8
中文關鍵詞:李煜李清照婉約詞人詞中二李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3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摘要

在歷代詞家中,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被尊為詞中的翹楚。李後主生於五代南唐,李清照活躍於北宋與南宋之間,二人俱對詞體表現出高度的興趣與創造力,二人流傳下來的詞作雖不多,但其詞作後世多給予正面評價。總結詞論家對李煜的定位是「走出傳統的陰影」,「為詞體注入新血」,是「變動的試金石」。至於李清照不但是少數女性詞家的第一人,與無數的男性作家相比,她也在前列的位置上,其詩、詞、文、賦皆有成就,而以詞最為擅長、著名,詞作風格以婉約為主。李清照的詞橫跨北宋及南宋,開拓了白話詞派的先聲,將白話入詞,用白描的手法,寫真摯的情感,開創了詞的另一境界。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雖不多,但在內容上富於生活和心情的表現,又與李後主〈李煜〉相近。在詞的國度裡,有人封李煜為「詞帝」,李清照為「詞后」,李煜為南唐後主,李清照則生活於北宋與南宋之交,二者年代相差約百年,二人若從其真情勃露和自然而工兩點來看,李清照和李後主確有相像之處,但李後主表現主要在於令詞,李清照則是在慢詞中體現,所以前人論詞,常以「二李」並稱。
本論文從傳記研究與作品研究兩部份進行,就「詞帝」、「詞后」二者前後期之詞作一比較,透過二者的生平事跡及其作品,並參考後人對二者之評價,藉此了解二者之異同。就「傳記研究」方向而言,第二章就二李詞的創作背景,參酌相關年譜、史料筆記、二李尚存詩文作品,本論文擬分時代背景、五代及宋之詞壇概況、二李生平及學養、性情思想等,以窺探二李詞的創作動機,以及其詞作分期轉變的關鍵線索等。就「作品研究」方面而言,著重詞作本身的探究,分為:第三章就二李詞之「主題內容」進行分析,包括二李前後期所反映的人生體驗;第四章討論比較二李之「形式語言」,分別就詞調用韻、用語遣詞等方面加以析述;第五章比較二李之「藝術技巧」及「風格特質」,分別就修辭技巧、意象運用探析二李的整體風格;第六章綜合說明各家對二李之評論及探討二李之文學地位及影響。各章除了析述詞作外,並由對詞中二李兩人並列而論的研究立場,分析、比較易安詞對後主詞的承繼與創新。彰顯出李煜詞所標誌的南唐詞風範,易安詞的「婉約」本色,及其源流、特色等內在承轉;同時,以二李詞並論的角度,析論李煜以帝王為詞、易安以一介女子而擅詞場、開詞風及獨步詞史之特例。配合歷代詞話與評論,將二李詞置諸詞史的大背景,對兩人在詞史脈絡上承先啟後之功,作出分析與結論。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研究現況的回顧與檢討 6
 第四節 預期成果及展望 9

第二章 二李詞創作背景之比較
 第一節 二李小傳 11
    一、李煜的家世及生平 11
    二、李清照的家世及生平 17
 第二節 二李的性情學養及思想信仰 22
    一、李煜 22
    二、李清照 36
 第三節 二李所處的時代背景 43
    一、李煜所處的政治文學環境 44
    二、李清照所處的政治文學環境 49
 第四節 二李詞創作背景之異同 51

第三章 二李詞主題內容之比較
 第一節 李煜詞的主題內容 53
    一、前期
     (一) 自由高蹈的隱趣 54
     (二) 歡遊宴樂的閒情 55
     (三) 男歡女愛的豔情 57
     (四) 思鄉懷人的別情 59
    二、後期
     (一) 懷念故國 63
     (二) 發抒愁恨 66
     (三) 質疑人生 68
 第二節 李清照詞的主題內容 71
    一、前期
     (一) 豪邁倜儻的遊記 72
     (二) 嬌嗔優雅的戀情 74
     (三) 深情款款的相思 75
     (四) 風雅開闊的詠物 79
    二、後期
     (一) 傳寫心曲的愁情 82
     (二) 格調淒涼的晚境 84
 第三節 二李詞主題內容之異同 86
    一、相似的主題特性 86
     (一) 發抒家國之愁思 86
     (二) 發抒以個人為中心的情思 87
    二、相異的主題特性 89
     (一) 李煜詞─前期詞風華綺麗 89
     (二) 李清照詞─閨情詞清麗閒雅 90

第四章 二李詞形式語言之比較
 第一節 擇調用韻 91
    一、李煜
     (一) 擇調─以雙調小令居多 92
     (二) 用韻─常押平聲韻,聲情盤旋曲折 95
    二、李清照
     (一) 擇調─小令長調兼擅 101
     (二) 用韻─兼用平仄韻,音律諧婉 105
 第二節 用語遣詞 111
    一、李煜─慣用白描,不尚藻飾 111
    二、李清照─用尋常語,含蓄曲折 113
 第三節 二李詞形式語言之異同 116

第五章 二李詞藝術技巧與風格特色之比較
 第一節 二李詞的修辭技巧 119
    一、李煜善用的修辭技巧 119
    二、李清照善用的的修辭技巧125
 第二節 二李詞的意象表現128
    一、李煜詞的意象表現130
     (一) 自然意象─風花水月以喻哀樂巨變 131
     (二) 人文意象─夢空酒醉以抒身世巨變 143
    二、李清照詞的意象表現149
     (一) 自然意象─花鳥月雲以抒相思離愁 150
     (二) 人文意象─紅綠夢酒表現心靈寄託 161
 第三節 二李詞的風格特色164
    一、李煜詞的風格特色166
     (一) 自然率真 166
     (二) 哀怨悽婉 168
    二、李清照詞的風格特色169
     (一) 婉約神駿 169
     (二) 清新工巧 171
 第四節 二李詞藝術技巧與風格特色之異同172

第六章 二李詞文學地位與影響之比較177
參考書目 190
參考書目

一、 二李詞集及研究專著

《李後主詞傳總集》蔣勵材著 臺北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78年
《李後主和他的詞》龍沐勛等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8年再版
《南唐二主詞校注‧南唐二主年譜‧陽春集》王次聰、夏瞿禪撰 楊家駱主編《增補詞學叢書第一集》第三冊 臺北 世界書局 1982年初版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聞撰 臺北 漢京文化 1983年10月初版
《人比黃花瘦》孫乃修 臺北 業強出版社 1990年初版
《南唐二主詞》詹安泰編注 臺北:天工書局 1991年初版
《腸斷西風李清照》范純甫著 臺北 莊嚴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
《李清照》徐培均著 臺北 群玉堂發行 1992年7月初版
《詞壇偉傑李清照》黃麗貞著 臺北:國家出版社 1996年初版
《李璟李煜詞》詹安泰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年初版
《漱玉清芬─李清照》雪崗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 2000年5月初版
《李後主詞欣賞》孫燕文主編 台南 文國書局 2004年4月
《李清照詞新釋輯評》陳祖美編 北京 中國書店 2005年1月
《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李清照資料彙編》褚斌傑、孫崇恩、榮憲賓編 北京中華書局 1984年6月初版 2005年2月3刷
《南唐二主詞校訂》王仲聞校訂 北京 中華書局 2007年初版
《南唐二主詞賞析》 陳慶元、楊樹撰著 台北 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6月初版

二、 詞全集、選集

《全宋詞》唐圭璋編 北京 中華書局1965年6月 台北 世界書局翻印1976年10月
《詞箋》張夢機著 臺北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1年初版
《宋詞三百首箋注》唐圭璋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76年
《三李詩詞集》 李清照等著 臺中 曾文出版社 1977年前
《全宋詞補輯》孔凡禮輯 北京 中華書局 1981年8月台北:源流出版社翻印
1982年12月
《唐宋詞欣賞》夏瞿禪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83年初版
《唐宋詞簡釋》唐圭璋選釋 臺北 宏業書局 1983年4月初版
《唐宋詞選注》張夢機、張子良 臺北 華正書局 1983年9月六版
《中國文學欣賞全集》19《中國叢書》姜濤主編 臺北 莊嚴出版社 1984年版
《全唐五代詞》 張璋、黃畬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翻印1986年10月
《詞選》鄭騫 臺北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1年
《中國文學總欣賞─唐宋詞2李煜》張淑瓊主編 地球出版社 1992年
《中國文學總欣賞─唐宋詞9李清照》張淑瓊主編 地球出版社 1992年
《唐宋名家詞選》龍沐勛著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92年1月初版
《唐五代詞》《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6 董治安 審閱、亦冬 譯注 臺北 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3月初版
《歷代詞選注》閔宗述等選注 臺北 里仁書局1993年 9月初版
《新編宋詞三百首》沙靈娜譯注 台南 金安出版社1995年8月
《唐五代詞三百首新譯》曹明綱選釋 臺北 建安出版社 1999年11月初版
《婉約詞三百首》鄧立勳、胡遂編評注 成都 巴蜀書社出版 2001年初版
《全唐詩》 北京 中華書局 1997年

三、 詞話、詞學、詞評

《填詞門徑》臺北 華正書局 1974年初版
《詞林紀事》清‧張宗橚編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5年初版
《詞林探勝》周宗盛著 臺北 水牛出版社 1976年12月
《詞學》梁啟勳 臺北 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8年初版
《中國詩詞演進史》嵇哲著 臺北 莊嚴出版社 1978年初版《詞學淺說》 撰者不詳 臺北 學海出版社1979年
《唐宋詞論叢》夏壽編著 臺北 宏業書局 1979年
《讀詞偶得》俞平伯 台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79年4月
《李後主詞創作藝術的研究》唐文德 臺中 光啟出版社 1981年
《人間詞話》王國維著 臺北 天龍出版社 1981年12月再版
《宋詞互見考》唐圭璋等撰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2年初版
《詞學新詮》弓英德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2年初版
《詞論》劉永濟著 臺北 龍田出版社 1982年1月版
《宋詞通論》薛礪若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82年4月臺8版
《詩詞散論》繆鉞 臺北 臺灣開明書店 1982年10月臺七版
《宋代女詞人評述》任日鎬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
《詩詞例話》周振甫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4年1月初版
《歷代詞評》廖從雲著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4年6月三版
《古典詩詞藝術探幽》艾治平著 臺北 學海出版社 1984年10月初版
《唐宋詞選釋附讀詞偶得》俞平伯 臺北 木鐸出版社 1985年初版
《學詞百法》劉波公 臺北 仁愛書局 1985年
《藝概》清‧劉熙載撰 民國 王國安標點 臺北 漢京文化 1985年月初版
《宋南渡詞人》黃文吉著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5年5月
《詩詞曲概論與創作法》羅載光著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86年2月初版
《迦陵論詞叢稿》葉嘉瑩著 臺北 明文書局 1987年
《詞學考詮》林玫儀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7年初版
《詞源注 樂府指迷箋釋》宋‧張炎注 夏承燾校注 宋‧沈義父著 蔡嵩雲箋
釋 臺北:木鐸出版社 1987年7月初版
《納蘭性德詞選》 盛冬鈴選注 臺北 遠流事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988年
《詞話叢編》唐圭璋編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年11月 台北 新文豐出版社翻印 1988年2月
《詞學論叢》唐圭璋著 臺北 宏業書局 1988年9月再版
《詞林紀事 詞林紀事補正合編》 清‧張宗橚 編 民國 楊寶霖 補正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11月第1版
《詞學論薈》趙為民‧程郁綴選輯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89年7月初
《宋詞研究》胡雲翼著 臺南 大行出版社 1990年6月
《唐五代詞》黃進德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 1990年11月初版
《詩詞曲的研究》王靜芝 臺北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1991年初版
《唐宋詞鑑賞》唐圭璋等撰 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991年6月初版
《詞學今論》 陳弘治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詞筌〈增訂本〉》余毅恆著 臺北 正中書局 1991年10月初版增訂本
《南渡詞人群體研究》王兆鵬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2年初版
《花落蓮成─詞學瑣論》李若鶯著 高雄 復文圖書出版社 1992年2月初版
《十大詞人》吳熊和主編 臺北 世界文物出版社 1992年7月初版
《唐宋詞集序跋匯編》金啟華等編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3年2月
《王國維與人間詞話》祖保泉、張曉雲著 臺北 萬卷樓 1993年6月初版
《靈谿詞說》繆鉞、葉嘉瑩合著 臺北正中書局 1993年8月
《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葉嘉瑩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1993年9月
《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蕭翠霞撰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4年初版
《詩詞新論》陳滿銘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 1994年初版
《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孫康宜著、李奭學譯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94年6月初版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曾純純編 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4年11月初版
《唐五代詞的文化觀照》劉尊明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4年12月初版
《唐宋詞名作析評》陳弘治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5年再版
《詞的審美特性》孫立著 臺北 文津出版社 1995年2月初版
《唐宋詞主題探索》楊海明著 高雄 麗文文化公司 1995年10月
《中國古代詞史》李正輝‧李華豐著 臺北 志一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倚聲學─詞學十講》龍沐勛著 臺北 里仁書局初版 1996年初版
《優遊詞曲天地》王熙元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 1996年初版
《詞人之舟》琦君著 臺北 爾雅出版社 1996年3月1日初版
《中國詞曲史》張建業、李勤印著 臺北:文津出版社 1996年8月初版
《夏承燾集》第二冊《月輪山詞論集‧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夏承燾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初版
《迦陵談詞》葉嘉瑩著 臺北 三民書局 1997年2月初版
《龍榆生詞學論文集》龍榆生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詞曲史》王易撰 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1997年9月再版
《宋詞藝術技巧辭典》 宋緒連、鍾振振主編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8
《吳熊和詞學論集》吳熊和 杭州 杭州大學出版社 1999年
《袖珍詞學》張麗珠著 臺北 里仁書局2001年5月初版
《詞情的饗宴》黃雅莉著臺北 文津出版社 2003年3月初版
《黃文吉詞學論集》黃文吉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2003年11月初版
《詞與文類研究》孫康宜著、李奭學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年
《唐宋詞彙評》吳熊和主編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初版
《讀詞常識》陳振寰著 臺北 萬卷樓圖書 2004年9月初版
《詞別是一家》蔣哲倫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5年
《宋詞地圖》姚穎、彭程編著 台北 德威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5年4月版
《詞人心史》艾治平著 上海 學林出版社 2005年5月初版
《詞學二十論》鄧喬彬著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6月初版
《人間詞話、蕙風詞話》 王國維、況周頤撰 台北 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
《唐宋詞十七講》葉嘉瑩著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年1月

四、 詞調、詞譜

《詞調溯源》《國學小叢書》夏敬觀著 上海:商務印書館 1927年初版
《詞林正韻、詞調辭典》清‧戈載著 楊家駱主編《增補詞學叢書第一集》
臺北 世界書局 1968年11月初版
《詞律》清‧萬樹索引本 臺北 廣文出版社 1971年
《孟玉詞譜》沈英名著 臺北 正中書局 1972年
《唐宋詞格律》龍沐勛著 臺北 里仁書局 1979年3月初版
《白香詞譜》舒夢蘭編選 臺北天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79年初版
《詞譜》清‧康熙帝御製 臺北:洪氏出版社 1980年初版
《詞林韻藻》王熙元、陳滿銘、陳弘治合編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81年版
《詞律探原》張夢機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1年11月初版
《唐宋詞定律》龍榆生編撰 臺北 華正書局 1984年初版
《詩詞曲格律淺說》呂正惠著 臺北 大安出版社 1986年12月
《詞譜格律原論》徐信義著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

五、 其他

《中國文學名著》第三集〈陸放翁全集〉楊家駱主編 臺北 世界書局 1961年1月初版
《貴耳集》卷上 宋‧張端義撰 台北 廣文書局 1969年1月
《焚書‧雜述‧童心說》明‧李贄 臺北 河洛出版社 1974年
《漢魏六朝文》臧勵龢選注 台北 河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75年初版
《中國詩學─設計篇》黃永武 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 1976年
《中國才女》周宗盛 臺北 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1年 10月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著 臺北 華正書局 1984年8月
《新譯楚辭讀本》 傅錫壬註譯 臺北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2月
《南唐書》宋‧馬令 北京 中華書局 1985年
《南唐書》《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宋‧陸游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1985
《江南野史》卷二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宋‧龍袞 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第1047冊
《宋史》〈南唐李氏世家〉卷478 元‧脫脫 臺北 台灣中華書局 四部備要本 第二十冊
《中國文學講話》六 隋唐文學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主編 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 1985年11月初版
《歷代詩詞名句賞析探源》呂自揚著 高雄 河畔出版社 1988年
《修辭學發凡》陳望道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 1989年1月
《中國傳奇 第七冊 文學藝術家傳奇》姜濤主編 臺北 莊嚴出版社1990年
《歷史上的名女人》李甲孚 臺北 業強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
《中國歷代名女人評傳》戚宜君 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5月
《周易‧繫辭》原著不詳、徐子宏譯注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社 1996年
《唐宋詞史》 楊海明 高雄 麗文文化公司 1996年2月
《中國文學理論史─隋唐五代宋元時期》 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著 臺北 洪 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8月初版二刷
《實用修辭學》黃麗貞 臺北 國家出版社 1999年3月初版
《修辭學》黃慶萱著 台北 三民書局 2004年1月 增訂三版二刷
《一首詩的誕生》白靈 台北 九歌出版社 2006年
《讀寫之間學詞講義》劉少雄編著 台北 里仁書局 2006年7月
《詩美學》李元洛 台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7月

六、 學位論文

《李清照詞之研究》金容春著 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李煜詞研究》陳本源撰 香港能仁書院中國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李清照《詞論》研究》張星美著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李清照詞及其修辭技巧研究》吳平盛著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易安詞中的愁》郭錦蓉 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年
《高行健小說的語言風格研究》 朱碧霞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2年
《李煜詞的鑑賞與研究》莊淑如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3年
《南渡詞人李清照─其詞作與詞學主張研究》郭曉菁著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7月
《李清照性格思想及生活情趣探究》陳怡君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2004年
《性別與書寫──以周邦彥與李清照詞為例》楊靜宜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年
《漱玉詞藝術探究》張美智撰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
《南唐二主詞研究》童穗雯撰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韓愈詩修辭藝術探究》陳顯頌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漱玉詞風格研究》何宗德撰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8月
《李清照詞篇意象析論》程宣汶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 2006年
《宋代茶酒文化之研究》侯月嬌 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2006年
《易安詞前後期詞彙句法特點研究》曾文琪撰 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1月
《李清照詩詞中的譬喻運作:認知角度的探討》林增文撰 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年4月
《稼軒詞中人物意象之研究》林鶴音撰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6月
《李清照詞生命意境之研究─以生死學觀點探討》陳則錞撰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12月
《鄭燮詞文藝美學研究》薛慧枝撰 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6年12月
《秦觀詞作藝術魅力探微》盧麗龍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7年
《戈載〈詞林正韻〉研究》張中典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七、 期刊論文

〈藝術帝王李後主〈二〉〉 陳葆真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五期1998年3月 頁41-76
〈藝術帝王李後主〈三〉〉 陳葆真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六期 1999年3月 頁71-130,242
〈李煜《相見歡》〉 陳滿銘 《國文天地》13卷12期〈156〉 87年5月 頁26-28
〈李煜《清平樂》詞賞析〉 陳滿銘 《國文天地》14卷01期 87年6月頁70-73
〈李煜前期的詞〉沈謙 中國語文月刊社492期 87年6月頁23-28
〈李煜後期的詞〉沈謙 中國語文月刊社493期 87年7月頁24-30
〈李後主的〈破陣子〉析語〉余我 中國語文月刊社83卷4期〈496期〉 87年10月 頁42-44
〈詞國君王李後主〉 楊昌年 《歷史月刊》130期 1998年11月 頁39-45
〈李煜《相見歡》〈二〉〉 陳滿銘 《國文天地》14卷8期〈164〉 1999年1月 頁53-56
〈李煜《浪淘沙》〉 陳滿銘 《國文天地》14卷11期〈167〉 1999年4月 頁50-53
〈願將血淚寄山河─一代詞宗李清照〉 楊昌年 《歷史月刊》135期 1999年4月 頁38-43
〈李清照如夢令的寫景表情藝術〉 唐文德 《語文教育通訊》第十八期1999年6月 頁1-2
〈談易安體如何自成一家〉 黃雅莉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卷二期 1999年8月頁157-175
〈千禧傷心詞帝─李後主〉 蔡文婷 《光華雜誌》〈中英文國內版〉24卷12期 1999年12月 頁36-38
〈李清照(一剪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臆說〉 姚道生 《中國語文通訊》第53期 2000年3月 頁26-30
〈李煜與佛教〉 王秀林、劉尊明 《中國文化月刊》242期 2000年5月 頁20-28
〈宋代女大詞家一詞彩第一李清照(上)〉 沈惠英 《新亞研究所通訊》第9期 2000年6月 頁8-12
〈論李煜詞的精神內涵及開拓表現〉 黃雅莉 《國立編譯館館刊》 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0年6月 頁101-120
〈詞意並工‧閨情絕調─李清照〈一翦梅〉鑒賞〉 王力堅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一期〈61〉2000年6月頁204-208
〈宋代女大詞家一詞彩第一李清照(中)〉 沈惠英 《新亞研究所通訊》第11期 2001年1月 頁11-16
〈宋代女大詞家一詞彩第一李清照(三)〉 沈惠英 《新亞研究所通訊》第13期 2001年7月 頁16-20
〈五十年來唐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張高評 《漢學研究通訊》第二十卷第 一期2001年2月頁6-19
〈千古創格,絕世奇文─李清照《聲聲慢》詞賞析〉 張高評 《國文天地》16卷1期(192)2001年5月頁89-92
〈論李清照詞中的「閒愁」意識〉 陳怡君 《文學前瞻》《南華大學文學所研究生學刊》,第二期 2001年6月頁108-121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沉浸李後主對生命的細緻感受〉馬銘浩 《張老師月刊》289期 2002年1月頁86-88
〈試探李清照詞中的「人間天上」〉鄒德莉 《蘭女學報》 2002年4月 頁37-43
〈李後主《菩薩蠻》詞賞析〉李李 《國文天地》17卷12期 2002年5月 頁73-75
〈淺談宋代詞人─李清照〉楊惠琳《豐商學報》第7期 2002年6月 頁34-39
〈閉鎖與延續──李煜詞的文學現象學考察〉 曾柏勛 《文學前瞻》 《南華大學文學所研究生學刊》,第四期 2003年7月頁109-121
〈宋代女大詞家一詞彩第一李清照(四)〉 沈惠英 《新亞研究所通訊》第16期 2002年7月 頁6-10
〈「滿地黃花堆積」句意辯說〉李金坤 《國文天地》19卷5期(221) 2003年10月 頁60-61
〈南唐李煜君臣對書藝的貢獻〉 阮鴻騫《中華書道》42期2003年11月頁41-47
〈論《漱玉詞》藝術技巧之表現〉 陳嘉琳、林子鈞《華醫學報》第20期 2004年5月頁85-94
〈論詩中的意象〉 向明 《臺灣詩學季刊》 臺灣詩學雜誌社編1992年12月創社 2004年11月出版
〈淺談易安詞的女性形象與意義〉吳曉佩 《松山工農學報》第三期 2005年4月 頁112-123
〈晁補之與李清照詞學觀點之分析─從評論個各家詞作談起〉 賴溫如 《國文天地》21卷1期2005年6月 頁50-56
〈李煜─詞與人生析論〉黃致遠《新亞論叢》第七期 2005年6月頁191-196
〈「晚來風急」之辨正〉李金坤 《國文天地》21卷7期(247) 2005年12月 頁80-81
〈李清照《永遇樂》析論〉 張錦瑤 中國語文月刊社98卷1期〈583期〉2006年1月 頁63-72
〈李清照詩文析論〉 劉振琪 中州科技大學 2006年
〈宋代詞論「自是一家」到「別是一家」的歷史發展─蘇軾與李清照詞學觀之比較〉 黃雅莉 《淡江中文學報》第十四期 2006年6月 頁177-218
〈怎一個茶字了得!從茶的文化尋覓李清照〉屈先澤 《鄉間小路》第32卷6期2006年6月頁35-36
〈李清照詩文的表現手法及其美學特質〉林承治《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三期 2006年7月頁51-66
〈鄭騫先生的詞史觀〉 劉少雄 國科會中文學門90-94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 2006年11月
〈論李清照之詠花詞〉陳珈琪《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新64期 2007年1月頁38-49
〈論李煜《相見歡》〉 張錦瑤 中國語文月刊社100卷2期〈596期〉2007年2月 頁57-67
〈李煜詞中色彩之變化與情感之表現〉 廖育菁 《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
96年3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藝術帝王李後主〈二〉〉 陳葆真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五期1998年3月 頁41-76
2. 〈藝術帝王李後主〈三〉〉 陳葆真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六期 1999年3月 頁71-130,242
3. 〈李煜《清平樂》詞賞析〉 陳滿銘 《國文天地》14卷01期 87年6月頁70-73
4. 〈李煜前期的詞〉沈謙 中國語文月刊社492期 87年6月頁23-28
5. 〈李煜後期的詞〉沈謙 中國語文月刊社493期 87年7月頁24-30
6. 〈李後主的〈破陣子〉析語〉余我 中國語文月刊社83卷4期〈496期〉 87年10月 頁42-44
7. 〈詞國君王李後主〉 楊昌年 《歷史月刊》130期 1998年11月 頁39-45
8. 〈願將血淚寄山河─一代詞宗李清照〉 楊昌年 《歷史月刊》135期 1999年4月 頁38-43
9. 〈李清照如夢令的寫景表情藝術〉 唐文德 《語文教育通訊》第十八期1999年6月 頁1-2
10. 〈談易安體如何自成一家〉 黃雅莉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卷二期 1999年8月頁157-175
11. 〈千禧傷心詞帝─李後主〉 蔡文婷 《光華雜誌》〈中英文國內版〉24卷12期 1999年12月 頁36-38
12. 〈李清照(一剪梅)「輕解羅裳獨上蘭舟」臆說〉 姚道生 《中國語文通訊》第53期 2000年3月 頁26-30
13. 〈李煜與佛教〉 王秀林、劉尊明 《中國文化月刊》242期 2000年5月 頁20-28
14. 〈宋代女大詞家一詞彩第一李清照(上)〉 沈惠英 《新亞研究所通訊》第9期 2000年6月 頁8-12
15. 〈詞意並工‧閨情絕調─李清照〈一翦梅〉鑒賞〉 王力堅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一卷一期〈61〉2000年6月頁20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