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典籍(依作者時代)
漢‧司馬遷:《史記》,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11月。
東漢‧王充撰、黃暉校釋:《論衡校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2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廣文編譯所編撰;郭璞:《諸子薈要‧山海經注十八卷、山海經圖讚、山海經補注》,臺北:廣文書局,1965年8月。
晉‧陶潛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
周法高:《顏氏家訓彙注》,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1975年4月。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6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唐‧長孫無忌等:《隋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武英殿本校,1965年11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2003年9月。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元‧脫脫等:《宋史》,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明‧王圻,王思義:《三才圖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明‧胡應麟:《四部正譌》,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9年4月。
晉‧郭璞傳、明‧蔣應鎬繪:《山海經十八卷》(明治三十五年﹝1902﹞尾陽書肆文光堂本)。
四庫全書薈要編委會編:《四庫全書薈要》,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乾隆御覽本,1997年。
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
清‧吳任臣:《山海經廣注》(清光緒十年﹝1884﹞吳縣掃葉山房刊本)。
清‧汪紱釋:《山海經存》(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梅立雪齋石印本)。
清‧郝懿行注:《山海經箋疏》(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還讀樓刊本)。
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疏:《山海經箋疏》,成都:巴蜀書社,1985年6月初版。
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疏:《山海經箋疏》,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9年2月。
清‧畢沅:《山海經新校正》,臺北:新興書局,1962年。
晉‧郭璞注、清‧畢沅校:《山海經》,臺北:啟業書局有限公司,1977年12月(影印畢氏靈巖山館校本)。
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國家出版社,1982年7月。
清‧陳夢雷撰、蔣廷錫奉敕纂:《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楊伯峻:《列子集釋》,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8月。
王國良:《神異經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袁珂:《山海經校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2月。
二、現代論著專書(以下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振宗:《破解《山海經》─古中國的X檔案》,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於德山:《中國圖像敘述傳播》,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8年5月。
王庸:《中國地理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7月。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王紅旗、孫曉琴:《中國古代神異圖說》,北京:現代出版社,1995年7月。
王紅旗撰,孫曉琴繪圖:《新繪神異全圖山海經》,北京:昆侖出版社,1996年1月。
王紅旗解說,孫曉琴繪圖:《圖說山海經》,臺北:尖端出版,2006年8月。
水木茂著、蘇阿亮譯:《中國妖怪事典》,臺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伊藤清司:《《山海經》中的鬼神世界》,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年8月。
伊藤清司:《怪奇鳥獸圖卷》,東京:工作舍,2005年7月。
多田克己著;歐凱寧譯:《日本神妖博物志》,臺北:商周出版社,2009年6月。
安京:《山海經新考》,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12月。
呂子方:《中國科學技術史論文集(下)‧讀《山海經》雜記》,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年4月。
扶永發:《神州的發現:山海經地理考》,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杜而未:《山海經神話系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3月。
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6月。
李豐楙:《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
邱宜文:,《山海經中的神話思維》,臺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
周蕪:《金陵古版畫》,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93年6月。
施惠淇著,葉乙龍繪圖:《彩繪山海經》,臺北:佳赫文化行銷有限公司,2011年3月。
亞理斯多德著,羅念生譯/賀拉斯著,楊周翰譯:《詩學‧詩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袁珂:《古神話選釋》,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6月。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辭典》,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5月。
袁珂:《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10月。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4月。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7月15日。
袁珂:《袁珂神話論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9月。
宮玉海:《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年1月。
徐顯之:《山海經探原》,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年3月。
徐志平:《中國古代神話選注》,臺北:裡仁書局,2009年9月30日。
徐客:《圖解山海經》,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10月。
馬昌儀:《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上下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2月。
馬昌儀:《全像山海經圖比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8月。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5月。
郭郛:《山海經注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5月。
淩純聲等:《山海經新論》,臺北 : 東方文化供應社,1970年。
陳天水:《中國古代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張岩:《山海經與古代社會》,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6年6月。
張春生:《山海經研究》,少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10月。
張華繪著:《山海經‧五藏山經圖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錫壬:《白話山海經》,臺北:智揚出版社,1984年。
傅錫壬:《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上、下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10月。
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
蒙文通:《巴蜀古史論述‧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代及其產生地域》,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
廖群:《神話尋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趙俊波、趙小山:《翫‧山海─69個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經之謎》,臺北:咖啡田文化館,2006年5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冊》,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8月。
赫子東:《山海經圖文百科1000問》,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
潛明茲:《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北京: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
魯迅;周錫山評注:《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3月。
譚維四:《曾侯乙墓》,臺北:瑞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
饒宗頤:《澄心論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4月。
蘭草搜集整理:《軒轅黃帝傳說故事》,西安:陜西旅遊出版社,1986年1月。
三、期刊論文
王紅旗:〈讀《山海經校注》劄記〉,《社會科學研究》,1984年,第5期。
王紅旗:〈對《山海經》的新認識〉,《文史雜誌》,1997年,第5期。
王紅旗:〈重新復原山海經地理圖──解讀四千多年前的地理考察報告〉,《地圖鑒賞》,1998年,第1期。
王紅旗:〈再現《山海經》人文地理景觀〉,《文史雜誌》,1998年,第6期。
王紅旗:〈《五藏山經》時代的預測活動〉,《文史雜誌》,2000年,第1期。
4王紅旗:〈恢復《山海經》十八卷《大荒四經》的原排序位置〉,《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年,第4期。
王紅旗:〈郭璞版《山海經》中次一經是從北次二經脫落下來的〉,《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1年,第1期。
王猛:〈論神話與神魔小說之關係〉,《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
王園園:〈淺論上古神話對中國古典小說的影響〉,《大眾文藝》,2009年,第22期。
古原:〈《山海經》與中國古小說的萌生〉,《贛南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3期。
任乃強:〈《山海經》釋名〉,《文史雜誌》,1987年,第3期。
伊藤清司:〈《山海經》圖像的真正研究─評《古本山海經圖說》〉,《民俗研究》,2002年,第3期。
沙嘉孫:〈《山海經》中所見我國古民俗〉,《民俗研究》,1986年,第1期。
沈光海:〈《山海經》中之同物異名──讀《山海經箋疏》、《山海經校注》劄記之一〉,《河池學院學報》,1988年,第4期。
沈海波:〈略論《山海經圖》〉的流傳情況〉,《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7卷第5期,(2000年10月)。
沈海波:〈論《山海經》的篇目問題〉,《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年,第4期。
沈海波:〈論《山海圖》產生的時代〉,《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1期。
汪俊:〈《山海經》無「古圖」說〉,《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3期,(2002年9月)。
李行之:〈《山海經》作者考〉,《求索》,1989年,第6期。
李增華:〈《山海經》神話思維的演變和特徵〉,《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年,第3期。
李小光:〈「絕地天通」:論中國古代宗教多神性格之源〉,《宗教學研究》,2008年,第4期。
金容權:〈《山海經》的流傳與重要古本考評〉,《安慶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6年,第4期。
邱海珍:〈《鏡花緣》對《山海經》的發展〉,《中州大學學報》,第25卷第5期,(2008年10月)。
岳峰、王懷義:〈論中國史前神話的圖像傳承〉,《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31卷第6期,(2010年)。
段渝:〈中國《山海經》學術討論會上的一些新觀點和爭議問題〉,《大自然探索》,1984年,第4期。
胡仲實:〈圖騰、神、神話──讀《山海經》,《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
胡遠鵬:〈《山海經》研究的意義〉,《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
胡遠鵬:〈論《山海經》是一部信史〉,《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第10期。
胡遠鵬、楊卓:〈《山海經》研究的新突破〉,《長沙水電師院社會科學學報》,1995年,第2期。
胡遠鵬:〈論現階段《山海經》〉,《淮陽師專學報》,第19卷第2期,(1997年)。
胡遠鵬:〈奇書《山海經》的真面目〉,《文化透視》,1999年,第1期。
胡遠鵬:〈《山海經》研究50年〉,《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胡遠鵬:〈《山海經》與〈天問〉〉,《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8年,第3期。
袁珂:〈關於《山海經》校譯的幾個問題〉,《思想戰線》,1983年,第5期。
袁珂:〈論《山海經》的神話性質──兼與羅永麟教授商榷〉,《思想戰線》,1989年,第5期。
馬昌儀:〈明刻山海經圖探析〉,《文藝研究》,2001年,第3期。
馬昌儀:〈山海經圖:尋找《山海經》的另一半〉,《文學遺產》,2000年,第6期。
馬昌儀:〈山海經圖:中國古文化珍品〉,《民俗研究》,2000年,第3期。
馬昌儀:〈〈山經〉古圖的山神與祠禮〉,《藝術探索》,2001年,第4期。
馬昌儀:〈明代中日山海經圖比較——對日本《怪奇鳥獸圖卷》的初步考察〉,《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2期。
馬昌儀:〈山海經圖的傳承與流播〉,《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馬昌儀:〈從戰國圖畫中尋找失落了的山海經古圖〉,《藝術探索》,2003年,第4期。
馬昌儀:〈遙祭伊藤清司教授〉,《民俗研究》,2007年,第3期。
馬力:〈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志書——《山海經》導讀〉,《黑龍江史志》,2006年,第4期。
唐世貴:〈《山海經》作者及時地再探討〉,《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2卷第5期,(2003年10月)。
唐明邦:〈從《山海經》看我國原始宗教與巫術科學的特點〉,《大自然探索》,1982年,第2期。
孫佩霞:〈中日古代神話女性形象比較〉,《日本研究》,2008年,第4期。
孫國霞:〈漫談古籍文學作品藝術插圖及其特點和價值〉,《圖書館建設》,2003年。
孫致中:〈《山海經》的性質〉,《貴州文史叢刊》,1985年,第3期。
孫致中:〈《山海經》的作者及著作時代〉,《貴州文史叢刊》,1986年,第1期。
孫致中:〈《山海經》與《山海圖》〉,《河北學刊》,1987年,第1期。
孫致中:〈《山海經》怪物試解〉,《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
翁銀陶:〈《山海經》性質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4期。
徐潔:〈談談中國古籍插圖的幾種類型〉,《圖書館建設》,2001年,第1期。
常征:〈《山海經》及其史料價值〉,《北京社會科學》,1988年,第3期。
常過寶:〈論上古動物圖畫及其相關文獻〉,《文藝研究》,2007年,第6期。
章行:〈異獸圖考《山海經》〉,《東方藝術經典》,2007年,第8期。
陳富元:〈試論《山海經》二元對應神話思維模式與明清神魔小說〉,《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
陳天俊:〈《山海經》與先秦時期的南方民族〉,《貴州社會科學》,1984年,第4期。
閆德亮:〈中國古代神話的宇宙觀〉,《中州學刊》,2008年,第5期。
張紫晨:〈《山海經》的民俗學價值,《思想戰線》,1984年,第4期。
張志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與蛇圖騰崇拜──兼論《山海經》中人首蛇身之神的由來〉,《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張箭:〈從自然地理學辨《山海經》的地域範圍〉,《大自然探索》,第15卷第3期,1996年。
張春生:〈《山海經》釋名〉,《學術月刊》,2000年,第11期。
張建:〈《山海經》──中國最早的地理志〉,《嶽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6年2月)。
張祝平:〈《山海經》圖、圖贊、圖詩〉,《古典文學知識》,2001年,第5期。
張步天:〈20世紀《山海經》研究回顧〉,《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張步天:〈《山海經》研究史初論〉,《益陽師專學報》,1998年,第2期。
張步天:〈《山海經》與圖騰崇拜〉,《青海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
張步天:〈《山海經》遠古時代史內涵〉,《益陽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張步天:〈20世紀《山海經》性質的討論〉,《益陽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
張步天:〈20世紀《山海經》作者和成書經過的討論〉,《益陽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
張步天:〈《山海經》性質志書說芻議〉,《益陽師專學報》,2001年,第4期。
張步天:〈《山海經》地圖的性質與內涵〉,《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張步天:〈古代《山海經》研究史略〉,《福建師範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8年,第1期。
張步天:〈薪火相傳山海圖——張華《山海經•五藏山經圖譯》評介〉,《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9年,第4期。
趙建軍:〈《山海經》的神話思維結構〉,《淮陰師專學報》,第19卷第2期,(1997年)。
葉舒憲:〈《山海經》神話政治地理觀〉,《中文自學指導》,1999年,第3期。
葉舒憲:〈《山海經》神話政治地理學(續完)〉,《中文自學指導》,1999年,第4期。
葉舒憲:〈《山海經》:從單純考據到文化詮釋〉,《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
葉舒憲:〈漫話《山海經》〉,《中文自學指導》,2000年,第5期。
葉舒憲:〈神話的意蘊與神話學的方法〉,《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楊義:〈《山海經》的神話思維〉,《海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1期,(1993年)。
楊利慧:〈「讀圖時代」裡「山海經圖」的開拓性研究——談馬昌儀的兩部山海經圖研究近著〉,《民族文學研究》,2005年,第1期。
劉守華:〈千古奇書重放異彩──讀馬昌儀著《古本山海經圖說》〉,《民俗研究》,2001年4月。
劉青:〈略論《山海經》的古史研究價值〉,《學習月刊》,2009年,第5期。
劉麗芳:〈淺論上古神話的精神特質與價值〉,《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
劉琴:〈《山海經》對《鏡花緣》的影響〉,《許昌學院學報》,第24卷第1期,(2005年)。
趙沛霖:〈中國神話的分類與『山海經』的文獻價值〉,《文藝研究》,1997年,第1期。
廖群:〈《山海經》中的原始徵兆信仰及其民俗學價值〉,《民俗研究》,2006年,第2期。
蔡萍:〈論《山海經》中上古神話思維的特徵〉,《長城》,2009年,第4期。
歐陽健:〈從《山海經》看神怪觀念的起源〉,《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顧豔秋:〈探究插圖在古籍設計中的運用〉,《藝術與設計》,2009年,第1期。
靈華:〈《山海經》概說〉,《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2期。
四、學位論文
王亭文:〈明、清《山海經》神怪造形差異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王韶薇:〈《山海驚奇》─《山海經》圖像之裝飾帶創作〉,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李仁澤:〈山海經神話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5月。陳逸根:〈《山海經》中之原始信仰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陳春玉:〈《山海經》蛇類之寓意與象徵的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郭書欽:〈運用Maya軟體於3D動畫之創作研究-以《夢遊山海經》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張化興:〈《山海經》中的神話與宗教初探〉,靜宜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1月。康柏楷:〈運用符號學觀點分析《山海經》神怪造形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黃明麒:〈現代山海經圖本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7月。
蕭智文:〈膻海經─以山海經故事改編之插畫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蕭睿君:〈妖怪設計:如何為兒童設計妖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蘇家蓁:〈解構《山海經》部份角色造形再創新境圖像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五、小說
Div:《地獄系列第一部,地獄列車》,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5年12月14日。
Div:《地獄系列第二部,地獄遊戲》,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2月13日。
Div:《地獄系列第三部,地獄戰役》,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5月5日。
Div:《地獄系列第四部,地獄殺陣》,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10月3日。
Div:《地獄系列第五部,地獄浩劫》,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5月。
Div:《地獄系列第六部,地獄烽火》,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2月。
Div:《地獄系列第七部,地獄禪滅》,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10月2日。
Div:《地獄系列第八部,地獄獨行》,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12月24日。
Div:《地獄系列第九部,地獄迴歸》,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5月19日。
Div:《地獄系列第十部,地獄法則》,臺北:春天出版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12年2月7日。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月之影‧影之海(上)》,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月之影‧影之海(下)》,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風之海‧迷宮之岸(上)》,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風之海‧迷宮之岸(下)》,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5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東之海神‧西之滄海》,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7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風之萬里‧黎明之空(上)》,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風之萬里‧黎明之空(下)》,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圖南之翼》,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黃昏之岸‧曉之天(上)》,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黃昏之岸‧曉之天(下)》,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2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華胥之幽夢》,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小野不由美:《十二國記前傳─魔性之子》,臺北: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可蕊:《都市妖1給妖怪們的安全手冊》,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5月。
可蕊:《都市妖2過去我是貓》,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6月。
可蕊:《都市妖3是誰在唱歌》,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1月。
可蕊:《都市妖4死者的舞蹈》,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可蕊:《都市妖5木魚和尚》,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5月。
可蕊:《都市妖6假如生活騙了你》,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可蕊:《都市妖7可曾記得愛》,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6月。
可蕊:《都市妖8胡不歸》,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6月。
可蕊:《都市妖9妖‧獸都市》,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5月。
可蕊:《都市妖10妖怪幫幫忙》,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6月。
可蕊:《都市妖11形與影》,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2月。
可蕊:《都市妖12小小的全家福》,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4月。
可蕊:《都市妖13圈套》,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可蕊:《都市妖14白鶴與蒼猿》,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8年5月。
可蕊:《都市妖奇談卷1》,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1月。
可蕊:《都市妖奇談卷2》,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可蕊:《都市妖奇談卷3》,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7年12月。
可蕊:《青丘之國》,臺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1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1魔獸屠城》,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1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2決戰滇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2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3水漫大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4血宗祕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2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5應龍現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3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6夏商開戰》,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7崑崙玄戰》,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
阿菩:《山海經密碼8宇空滅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壹──異邦的妖影》,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黑暗的呪縛》,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叁──鏡子的牢籠》,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肆──災禍之鎖》,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8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伍──雪花之夢》,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8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陸──黃泉之風》,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柒──火焰之刃》,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6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捌──夢的鎮魂歌》,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7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玖──真紅之空》,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9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光之導引》,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5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壹──冥夜之帳》,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貳──羅剎之腕》,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3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叁──虛無之命》,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3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肆──竹姬綺緣》,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7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伍──蒼古之魂》,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陸──玄妙之絆》,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柒──真相之聲》,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捌──嘆息之雨》,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3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拾玖──歸天之翼》,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5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無盡之誓》,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7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壹──幽幽玄情》,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貳──無懼之心》,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叁──憂愁之波》,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肆──寂靜之瞬》,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3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伍──失迷之途》,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7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陸──彼方之敵》,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1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柒──狂風之劍》,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3月。
結城光流:《少年陰陽師貳拾捌──真心之願》,臺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7月。
蝴蝶:《幻影都城I初相遇》,臺北:春光出版,2005年12月。
蝴蝶:《幻影都城II再相逢》,臺北:春光出版,2008年1月。
蝴蝶:《幻影都城III歸隱》,臺北:春光出版,2008年3月。
蝴蝶:《幻影都城IV千年微塵》,臺北:春光出版,2007年1月。
蝴蝶:《幻影都城V初萌》,臺北:春光出版,2007年 9月。
蝴蝶:《幻影都城VI追尋》,臺北:春光出版,2008年3月。
蝴蝶:《幻影都城VII歿日》,臺北:春光出版,2008年7月。
蝴蝶:《禁咒師I》,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5月。
蝴蝶:《禁咒師II》,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2月。
蝴蝶:《禁咒師III》,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2月。
蝴蝶:《禁咒師IV》,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8月。
蝴蝶:《禁咒師V》,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10月。
蝴蝶:《禁咒師VI》,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2月。
蝴蝶:《禁咒師VII》,臺北:雅書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2月。
六、漫畫
夢枕 獏小說原作;岡野玲子:《陰陽師○9》,臺北:東立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9月。
藤田和日郎作;劉錦秀譯:《魔力小馬○12》,臺北:大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
七、報紙
廈門晚報,藝術版,2009年6月7日。
八、網路
山海繪卷http://www.wretch.cc/blog/jeff19840319/13823144
幻想三國誌二官網http://www.uj.com.tw/game/FS2/a1.htm
幻想三國誌二開頭動畫http://hk.video.yahoo.com/video/video.html?id=620375
仙劍奇俠傳三官網http://pal.joypark.com.tw/PAL3/info_note.asp
金枝演社http://www.goldenbough.com.tw/2006/new.htm
金枝演社《山海經》預告片http://mymedia.yam.com/m/1985581
軒轅劍伍官網http://swd.joypark.com.tw/SWD5/StoryInfo/StoryInfo01.aspx
張帆《山海經系列》剪紙http://www.china56n.com/papercut/images/show_2.php?c_id=D02
崑崙online官網http://kl.lager.com.tw/main.php
絲路online官網http://www.sro.com.tw/
傾城online官網http://qc.funmily.com/html/news/index_1.shtml
誅仙online官網http://zx2.gameflier.com/index.asp
墨湘online官網http://ms.runup.com.tw/top.php
九、MSN訪談
吳欣叡:軒轅劍系列編劇,於2010年6月9日至7 月7日間,以MSNn對談。
暮雲:軒轅劍系列網站「暮雲軒」站長,於2010年6月16日,以MSN對談。
風城之心:軒轅劍系列網站「楓舞軒轅」站長,於2010年6月20日至7月3日間,以MSN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