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3: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偉豪
論文名稱:鐵路地下化場站開發相關問題之探討-以高雄站為例
指導教授:黃健二黃健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地政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場站開發開發影響費財務決策分析規劃作業機制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20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自民國九年完成台灣環島鐵路之初期路網起,鐵路的興建與地方都市的發展有著複雜的依存關係,在都市發展空間的結構上,鐵路車站已成為人潮往來聚集的重要地標,也漸漸形塑成為都市空間「門戶」的意象。在都市發展的歷程中,火車站也見證台灣城鎮的發展更替,尤其在都市化人口急遽增加的城市中,鐵路車站已成為都市蓬勃發展的催化劑與原動力。當車站周邊既有的街廓無法容納或滿足進出車站旅客的需求時,相關消費、就業、住宅等生活機能的用地需求即便以鐵路車站為核心,向四周蔓延擴散。當都市擴散的力量因鐵路軌道場站的區位切割產生前後站不同發展走向時,人潮聚集的效應多順勢集中到前站地區,而都市繁華的發展主力也因此在前站集中與擴展,形成鐵路車站前、後站都市發展不均的情形。另外軌道路線與街廓、道路系統以平交道交錯區隔的潛在危險與等待遲延的時間成本,也往往讓民眾怨聲載道。
為解決上述都市發展不均、潛在危險以及時間成本等問題,交通主管單位開始構思規劃鐵路立體化的可行性評估,而鐵路立體化方式分為高架化及地下化,目前台北縣、市(已通車營運)以及本研究範圍(高雄市)均採地下化方式施工,故本研究配合規劃階段資料與實際營運的調查分析,探討鐵路地下化工程對政府財政、都市發展所產生的相關問題,以了解重大交通建設與經營,必須配合整體都市發展與完善的土地使用規劃機制建立之重要性,作為永續經營車站的重要觀念。
由於鐵路地下化工程是政府重大交通建設計畫中,投資金額十分龐大的興建計畫,短短十餘公里隧道段及車站新建工程,其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此外,新穎車站面積多較舊式車站龐大數倍;且平面軌道路線移入地面下之後,其營運維護成本一年高達上億元。為避免整體興建、營運、維護成本造成國家財政負擔,必須在場站開發與經營方面,於公有建築物耐用年限內完成財務自償之目標。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文獻針對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進行實質性成本效益之研究與探討,故本研究利用現地調查與訪談方式,配合該建設規劃階段相關資料之蒐集,以獲取第一手資料進行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實質面成本分析與預測。另一方面,再利用現地調查與訪談等方式,進行高雄都會區整體商業發展現況與未來商場開發計畫之調查與分析,據以瞭解整體開發市場之供需情況,作為本研究進行開發效益評估之重要參考依據。
惟其開發效益評估方面,首先必須面對鐵路用地變更為車站特定區使用之「增值利益回饋」與「外部衝擊內部化」等議題。由於鐵路車站的再生與再發展,仍基於維持大眾運輸機能與改善場站環境品質之前題下,進行場站更新與開發計畫,因此對於土地使用強度增加所衍生的新增旅次與活動人口之回饋機制,是否適用現有相關用地變更回饋之法令規定?誠有疑義。故本研究引用區域計畫法第十五條之三規定,以「開發影響費計徵機制」為基礎,建立一套適用鐵路用地變更都市計畫之回饋機制,並冀望未來修正「都市計畫法」或訂定「都市計畫審議規範」時,除了提供作為參考依據之外,亦能建立明確之法源依據。
此外,有關開發效益評估方面必須建立在依法有據的前題之下進行開發計畫,然而耗資數百億的建設計畫,卻沒有任何法令依據足資規範、監督及管理,且鐵路法已二十餘年未隨時局變化進行修正,導致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後,萬華、板橋等車站一直無法由鐵路局進行招商暨開發計畫。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由相關主管機關積極研擬「鐵路立體化建設條例」或修正「鐵路法」,作為整體建設與開發計畫之法源依據。但由於法令研修時程與審議期程十分冗長,因此建議在法規面的修正同時,亦須進行一系列場站開發相關問題之探討與研擬解決方案,藉由雙管齊下的效率化作業模式,冀望在法規面修正完成同時,亦能順利進行場站開發計畫,讓整體計畫在最短期限內達成財務自償之目標。
整體而言,本研究的時間切入點位在已完工通車之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建設與即將施工之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之間,希望藉由案例的回顧與分析,歸納相關明顯缺失與急待解決問題,作為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及場站開發計畫能順利推動與經營之重要依據,並且避免相同的錯誤再度發生。除了前述法令規定之擬定或修正、用地變更回饋機制、整體成本效益分析等關鍵性的問題之外,由於整體建設計畫在不同規劃作業之時間點所涉及的公部門包括:決策、主管、主計、施工、規劃、營運管理、開發團隊以及地方政府等行政單位,在缺乏整體規劃作業機制建立的規範架構之下,產生行政單位之間各司其職、各自為政、各取所需的情況發生,造成計畫階段整體規劃構想與完工通車現況落差甚大。
最後本研究認為,經由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之案例分析與經驗借鏡,進一步深入探討即將動工興建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必須面臨之相關問題,其中最具關鍵性議題包括:回饋機制的建立、成本效益的嚴謹評估、規劃作業機制的建立等。為此,本研究引用「開發影響費」與「財務決策分析」等理論與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再依據分析過程中歸納關鍵性因素,配合現階段行政部門規劃作業模式,設計專屬鐵路立體化建設暨場站開發計畫之規劃作業機制,作為各級行政部門任務整合及橫向意見交流之參考依據。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9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現況剖析 1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4
第三節 理論基礎 21
一、開發影響費發展歷程與基本概念 21
二、財務決策分析法 39
第參章 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政策之案例分析
第一節 鐵路地下化與都市發展的關係 53
第二節 鐵路地下化總體成本與開發效益之分析 54
第三節 台北都會區鐵路地下化政策執行的問題分析 59
第四節 明顯缺失與急待解決的問題 65
第五節 小結 68
第肆章 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成本效益之關聯性分析
第一節 相關假設條件 72
第二節 開發影響費之評估與試算 73
第三節 鐵路地下化與場站開發範圍之成本效益分析 81
第四節 綜合分析 91
第伍章 鐵路地下化場站開發規劃作業機制之建立
第一節 高雄車站與都市發展的關係 94
第二節 場站開發規劃作業機制建立之重要原則 96
第三節 規劃機制重要原則與考量因素之建立 100
第四節 小結 138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50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152
參考書目 155
附錄一 166
附錄二 168
附錄三之一 170
附錄三之二 172
附錄三之三 174
附錄四 176
一、中文部分
1、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民國八十年至八 十九年。
2、內政部,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3、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高雄車站歷年客貨運起迄量統計表」,高雄:高雄運務段,民國五十年∼八十八年。
4、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統計年報,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5、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各站沿革,台北:鐵路局運務處,民國八十七年。
6、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全線車站平面圖集,台北:鐵路局工務處,民國七十六年。
7、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高雄車站歷年客貨運起迄量統計表,高雄:鐵路局高雄運務段,民國五十年∼八十九年。
8、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萬華─板橋專案細部規劃第三十四冊財務計畫,民國八十一年九月。
9、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鐵路工程處,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綜合規劃報告,民國八十九年五月。
10、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台灣地區都市土地旅次發生特性之研究─台北都會區混合土地使用旅次發生率之調查研究,民國八十四年。
1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都會區不同土地使用型態旅次產生率之研究,民國八十二年。
12、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基地開發交通衝擊評估審議規範之研究,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1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高雄都會區住戶交通旅次調查,民國八十七年。
1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都市地區鐵路立體化準則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二月。
1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考察鐵路經營管理及實務─日本、德國、法國鐵路系統考察報告,民國八十四年。
16、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年報(79∼89年),民國八十∼九十年二月。
17、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營運分析報告,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
18、高雄市政府,高雄市發展史,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民國七十七年。
19、高雄市政府,高雄市統計年報,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20、高雄市政府,高雄車站特定區研究規劃案,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21、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獎勵民間投資捷運建設法規彙編,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22、高雄市政府,交通政策白皮書,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23、高雄市政府,高雄市左營車站及鄰近地區整體發展研究規劃,民國九十年八月。
24、高雄市政府,高雄市鼓鹽水岸更新區更新計畫研究,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民國九十年六月。
25、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市區道路交通工程管理策略之研究」,民國八十二年。
26、台北縣政府,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發展計畫,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執行規劃,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27、王頌平,高速鐵路投資計畫效益評估之研究,國立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民國八十五年。
28、王慈徽、黃坤省,收益性不動產價值與報酬率評估決策之準則,「人與地」207:第27∼30頁,民國九十年三月。
29、王豫麟,基地開發交通影響評估審議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30、何東波,都市公共設施開發財源籌措方法─開發影響費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七十九年。
31、呂修吾,鐵路場站開發之研究─以台南站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七年。
32、李子璋,高速鐵路建設對都市發展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年。
33、杜麗珠,台灣地區大型購物中心之探討,台北市: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八十七年。
34、周義華,混合車流駕駛行為對道路容量及服務水準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35、周文靜,都會區旅次集散據點之大眾運輸規劃,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36、周佳音,台灣地區土地使用變更利得及其分配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37、吳志一,鐵路立體化暨影響地區整體開發方式評選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38、吳清輝、林秀吉,加強市地建設─開發利益應回饋社會,土地金融月刊第25卷第1期,民國七十七年。
39、胡雅婷,公有土地開發政策與開發方式選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八十七年。
40、林秉勳,開發影響費課徵方式評選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41、林建元,基地開發影響評估之理論及方法,都市與區域成長管理政策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七十九年。
42、林建元,條件式開發許可與發展影響費之探討,都市與計畫,第十六卷,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43、林建元、林秉勳,開發影響費課徵方式之探討,邁向二十一世紀土地供給策略學術研討會,民國八十三年五月。
44、林雪花,重大交通建設計畫之財務規劃,「捷運技術半年刊」23:第26∼32頁,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45、林雪花等,「重大交通建設財務計畫作業規範與分析模式之研究」,交通部,民國八十八年。
46、林淑雯,區段徵收內公私有可建地開發時序及基地開發規模之研究:以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年。
47、唐富藏,運輸經濟學,台北: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48、唐富藏,「投資計畫評估」,台北: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49、孫克難,「公共投資計畫的成本效益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八十一年。
50、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高雄市哨船頭哈瑪星地區都市更新研究及推動案,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51、推動台灣火車站保存再生行動聯盟,再見火車頭,台北:創新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52、許勝博,聯合開發基地規模評選之研究:應用都市設計程序與財務決策分析方法,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53、郭子齊,都市土地使用型態對消費性旅次運具選擇行為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
54、陳世源,台灣地區公共投資與私人投資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
55、陳信良,都市計畫使用變更回饋制度之研究,中華工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56、陳惠國,軌道運輸與土地開發─以桃園四鐵四站為例,台北市:華泰書局,民國八十八年。
57、陳俊魁,鐵路立體化評估準則與方案選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
58、陳福進,都市土地開發衝擊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59、陳隆麒,財務規劃─理論實際與運用,台北:華泰書局,民國七十九年。
60、陳淑美,購物中心設置區位選擇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北部區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六月。
61、連耀東,都市不動產決策程序之研究─著重行為決策理論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
62、連惠敏,車站土地開發利益分配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五年。
63、黃心怡,鐵路車站可及性與旅客數關係之研究─以北部區域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64、黃英堯,都市核心地區的特性與交通建設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年。
65、黃崑山,應用都市設計程序與財務決策分析評估聯合開發規模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國八十四年八月。
66、黃代頊,火車站地區土地使用特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民國七十五年六月,第16∼17頁。
67、黃雅仲,高速鐵路車站地區土地使用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新竹六家車站為例,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68、黃健二,勘選開發地區評估作業準則與模擬作業,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69、黃健二,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開發計畫案,人與地第202期:33∼39,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70、馮正民,重大建設對區域發展之衝擊分析:以台灣北部區域為例,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
71、馮正民、陳慧君,基地開發道路衝擊費之計算,運輸計畫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一期,民國八十一年三月。
72、馮正民、曾平毅,道路衝擊費之研究,規劃學報,第十六期,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73、張有恆,大眾運輸系統營運與管理,台北市: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三年。
74、張昭芸,配合捷運走廊營運之土地使用規劃模式,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75、張學孔、錢學陶、杜雲龍,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76、張學孔,大眾運輸發展機制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77、曾偉豪,台鐵車站再生與都市再發展-以台中站為例,人與地第209期:12∼25,民國九十年五月。
78、曾玉昆,高雄市各區淵源及其發展概況,高雄市文獻第九、十期合刊,民國七十一年。
79、楊松齡,土地使用變更利益回饋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五年。
80、葉如萍,運輸計畫經濟評估課題之探討─以高速鐵路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
81、熊秉元,「專款專用」和經濟理論,經社法治論叢第23期,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82、劉蜀娟,鐵路土地開發與利用方式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年。
83、黎文清,運輸系統對土地使用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
84、燕正明,專案投資決策與舉債方式之交互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
85、賴宗裕,土地使用變更回饋方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86、賴宗裕,開發影響費課徵額度比例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87、賴宗裕,開發影響費課徵辦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八年八月。
88、賴宗裕,台北市都市計畫變更回饋制度規劃案,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89、賴宗裕,都市成長與土地開發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華泰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八年。
90、賴宗裕(課程講義)「都市發展與資源規劃」,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五日。
91、賴宗裕,都市成長與土地開發管理─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92、鍾隆昌,公共設施建設應用開發影響費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民國八十三年。
93、賴士葆,工程經濟─資金分配理論,台北: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二年。
94、蕭書周,以累積性影響為基礎的交通影響評估程序及影響費計算方式,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民國八十二年六月。
95、謝金賢,國營事業投資計畫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民國七十一年。
96、謝承哲,大型購物中心區位選擇決策架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一年。
97、謝潮儀,高速鐵路車站地區都市發展暨土地利用規劃策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民國八十一年。
98、營建雜誌社,都市計畫專業用語之解說及彙編,民國八十年六月。
99、營建雜誌社,建築法規彙編,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修訂再版。
100、邊泰明,土地使用變更利益回饋對土地開發公平與效率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三年。
101、邊泰明,都市土地開發衝擊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民國八十四年二月。
二、英文部分
1、Auerhahn E .(1988), Implementing an Impact Fee System , APA Journal , Winter.
2、Benfied, F. Kaid, Matthew D. Raimi, and Donald D. T .Chen , (1999),Once There Were Greenfield’s : How Urban Sprawl is Undermining American’s Environment , Economy and Social Fabric, New York : Nation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3、Bernick M. and Gevero R.(1997), The Transit Village in the 21st Centry , McGraw Hill , 1997.
4、Bruce W. McClendon, (1994), Thunder in Paradise over Growth Management, Urban Land, Vol . 53.
5、Connerly C . E.(1986),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Impact Fee , APA Journal , Winter.
6、Corgel , B . John , Halbert C . Smith , and David C . Ling . Real Estate Perspectives : An Introduction to Real Estate,Irwin / McGraw-Hill , 2000.
7、Drewe , P .(1975), Impact of The Structure and Ext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on The Choice of Modes of Transport : Case of Medium Size Conurbations Report of The Twenty-eighth Round Table on Transport Economics.
8、Duany , Plater-Zyberk , and Speck (2000), Suburban Nation : The Rise of Sprawl and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Dream , New York : Paul Goldberger.
9、Edward Beimborn , Alan Horowitz , Julie Schuetz and Gong Zejun(1993) , Measurement of Transit Benefits , Genter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Studies ,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 Final Report.
10、Freilich, Rebert H.,(1998), The Land-Use Implications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Controlling the Demand Side of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and Urban Sprawl , The Urban Lawyer , Vol . 30, No . 3.
11、Fischel , W . A .(1987), The Economics of Land Use Exactions: A Property Rights Analysis ,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 50.
12、Frieden , Bernard J , Sagalyn , Lynch B .(1989), Downtown Inc-How America Rebuilds Cities , MIT Press .
13、Gramlich Edward M(1981).Benefit-cost Analysis of Government Program , Englewood Cliffs ,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 Inc.
14、Gevero R . (1993), Ridership Impacts of Transit-Focused Development in California , (Berkeley :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onograph 45.).
15、Gevero R . (1996), Mixed Land-Use and Commuting Evidence from the American Housing Survey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k A ,Vol.30 , No.5.
16、Gervero R, and Bosselmann P . (1994) , An Evaluation of the Market Potential for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Using Visual Simulation Techniques , Berkeley : Institute of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onograph 47.
17、Glick F , (1991), Light Rail Transit and Effective Land Use Planning : Portland Sacramento and San Diego , TRR1361.
18、Hirschman A.O.(1990), Governmemt Failures in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nes, Vol.4, No.3.
19、Ian F . Thomas (1994), Reinventing the Regional Mall , Urban Land , February.
20、John M , Clapp(1987), Handbook for Real Estate Market Analysis Prentice-Hall , NewJersey.
21、Judith W . Richards (1983), Fundamentals of Development Finance , Praeger Publisher .
22、Koontz Harold , O’Donnell Cyril , and Weihrich Heinz (1982),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 New York : McGrawHill , Inc.
23、Lillydahl J. H .,Nelson A .C ., Ramis T. V., Rivasplata A. Schell S. R.(1985), The Need for a Standard State Impact Fee Enanling Act, APA Journal Summer .
24、Lillydahl , J . H.(1988), The Need for A Standard State Impact Fee Enabling Act , APA Journal , Winter.
25、Lusch and Dunne (1990), Retail Management ,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Ohio.
26、Mark White , Attorney , Freilich , Leitner , Carlisle(1999), The Zoning and Real Estate Implications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 Legal Research Digest , Transi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 Washington , D.C.
27、Micheal Bernick and Robert Gevero(1997) , The Transit Village in the 21st Century , MeGraw Hill.
28、Mills , D . E .(1989), Is Zoning A Negative — Sum Game?Land Economics , Vol.65, No.1.
29、Mills , D . E .(1990), Zoning Rights and Land Development Timing , Land Economics , Vol.66, No.3.
30、Nelson and Duncan,(1995), Growth Management Principle and Practices (Chicago, Ill.: Planners Press).
31、Neil Carn , Joseph Rabianski , Ronald Racster , Maury Seldin .(1988), Real Estate Market Analysis , Prentice — Hall , NewJersey.
32、Peter Gordon and Harry Richardson (1996), The Dispersed Metropollis , Los Angeles , 1970-1990 , APA Journal , Vol.62, No.3.
33、Porter , D . R .(1988),Will Development Pay to Play , APA Journal , Winter.
34、Seyfried , W .R .(1991), Measuring the Feasibility of A Zoning Bouns , APA Journal , Summer.
35、Skaburskis , Andrejs and Mohammad Qadeer (1992), An Empirical Estimation of the Price Effects of Development Impact Fees , Urban Studies , Vol.29 , No.5.
36、Smith, R .M . (1987) , From Subdivision Improvement Requirements to Community Benefit Assessment and Linkage Payment : A Brief History of Land Development Exactions , 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37、Stegman , M . A. (1987), Development Fe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 Urban Land , April.
38、Stewart H. A.(1988), So You Want to Adopt a Development Impact Fee Ordinance, APA Journal, winter.
39、Stroud N .(1988), Legal Considerations of Development Impact Fee , APA Journal.
40、Thompson G . F .(1986), Road Impact Fees in Broward County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IRCULAR , No.311,Dec.
41、Tiebout , C . M .(1956),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2、Tideman , T . N .(1990), Integrating Land — Value Taxation With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patial Externalities , Land Economics , Vol.66, No.3.
43、Townsend , Bradford (1996), Development Impact Fees : A Fair Share Formula for Success , Public Management , Vol.78 , No.4.
44、Wiltshaw , D . G .(1984), Planning Gain : A Theoretical Note , Urban Studies , Vol.21.
45、Wilbur Smith (1984), Mass Transit for High-Raise , High-Density Living ,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 Vol.110 , No.6.
46、Wisecarver , D . G .(1974), The Social Cost of Input — Market Distortions ,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June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4、林雪花,重大交通建設計畫之財務規劃,「捷運技術半年刊」23:第26∼32頁,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2. 35、周文靜,都會區旅次集散據點之大眾運輸規劃,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3. 28、王慈徽、黃坤省,收益性不動產價值與報酬率評估決策之準則,「人與地」207:第27∼30頁,民國九十年三月。
4. 69、黃健二,新板橋車站特定專用區開發計畫案,人與地第202期:33∼39,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5. 72、馮正民、曾平毅,道路衝擊費之研究,規劃學報,第十六期,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
6. 75、張學孔、錢學陶、杜雲龍,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捷運技術半年刊第22期,民國八十九年二月。
7. 77、曾偉豪,台鐵車站再生與都市再發展-以台中站為例,人與地第209期:12∼25,民國九十年五月。
8. 邱弘毅,薛玉梅,許益祥,黃偉益,陳相志,朱子賢,魏敏澧,許鈴宜,謝芳宜,陳吳銓,陳建仁。無機砷與內臟癌相關之流行病學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96;第15 卷,第3期附冊:92-108。
9. 施伶穎、簡伶朱、韓柏檉,安全食用海鮮為您的健康把關,健康世界,2001,新版第182期,第17-21頁。
10. 陳建仁,邱弘毅,薛玉梅,黃偉益,許益祥,林莉如,朱子賢,魏敏澧,陳相志,許鈴宜,謝芳宜。台灣地區長期砷暴露與心臟血管疾病危險性之流行病學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96;第15卷,第3期附冊: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