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04: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俊偉
研究生(外文):Chun-Wei Chen
論文名稱:科學園區四班二輪工作制之實務探討
指導教授:李茂雄李茂雄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w-Shyong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2
中文關鍵詞:科學園區輪班制度四班二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4
  • 點閱點閱:11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這二、三十年來經濟成長快速,國內產業積極轉型,引進並培育科技人力,同時也改進產業的管理制度,使台灣在科技產業的地位,從無足輕重的配角角色,一躍登上舞臺,成為全世界科技產業重要的一員。
本研究希望透過有系統的調查、分析,探討園區科技產業在工作時間上的特殊制度-四班二輪工作制的實施現況,作整體利弊分析,獲致結論並提供具體建議。
本研究先透過文獻探討整理輪班制度對勞工之影響,再邀請園區事業舉辦研討會、訪談園區勞工行政單位,瞭解目前實施勞資雙方所最為關切的議題。再就勞資雙方關切的議題製作公司訪談及勞工調查問卷,選定園區六家公司,涵蓋半導體製造業及光電產業(目前實施四班二輪工作制度最多的行業),選擇人事及製造部主管各一人進行訪談,並對其參與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員工隨機取樣發放問卷。最後就所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做出結論與建議(圖1-1)。
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對公司有利的部份分述如下:
(一)在設備使用效率上,公司可能獲得甚為正面的效果。
(二)四班二輪制度是一種可以被接受的制度,事業單位在有必要時,可以採用此項工作制度,以增加公司招募員工的廣度。
(三)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可以減少公司勞工退休金給付。
(四)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在公司出貨的效率上,其效果甚為明顯。
(五)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可增強公司因應意外之能力。
四班二輪工作制度對公司不利的部份則有:
(一)大多數上四班二輪的年資都不會長久,大部份的人在五年之內就會轉任其他工作。
(二)婚姻將造成四班二輪勞工的異動。
(三)四班二輪的夜班及輪調制員工,在睡眠及情緒上會受工作的影響。
(四)法令制度的修訂將增加公司支付人事費用的風險。
本研究提出以下六項建議:
(一)四班二輪制度適用於必須二十四小時連續性的作業,一般行政或營業性質的工作,無須實施此項工作制度。實施四班二輪制度必須額外支出津貼,管理制度也必需作適度調整,維持一個優良、無毒性暴露之虞的工作工作環境是必須的。
(二)四班二輪工作制度的作業員工流動性甚高,其工作經驗無法累積,所以對於需要累積經驗,或穩定性人力的作業,不宜實施四班二輪作業。
(三)實施四班二輪制度,應該多方考慮員工個別條件及工作時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配套措施,夜間工作者應該注意情緒管理,已婚員工應注重其對子女照顧的需求。
(四)政府部門對於合理的勞工權益及健康保障,不能僅僅依賴市場競爭,而應以法令規範,以促使公司有更積極的措施。
(五)實施四班二輪制度應該給予員工較多的報酬,尤其夜間工作者應該給予夜間工作的額外報酬。
(六)實施四班二輪工作制度應該有交通車、宿舍、健康檢查、社交服務、供應更健康的餐飲等配套措施,對於已婚勞工,提供小孩課後輔導及托兒服務更顯得重要。
第一章 緒論
1.1 前言4
1.2 研究動機6
1.3 研究目的7
1.4 研究流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勞動時間之定義9
2.2 我國勞工法令對工作時間之規定12
2.3 工作時間對勞工之影響14
2.4 輪班制度的探討15
2.5 實施彈性工時應注意的事項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23
3.2 問卷設計24
3.3 研究方法設計27
第四章 四班二輪實施現況與分析
4.1 科學園區及四班二輪制度實施現況30
4.2 四班二輪對勞工的影響分析37
4.3 四班二輪勞工的期待與公司因應分析43
4.4 四班二輪對公司的影響分析49
4.5 綜合討論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59
5.2 建議60
5.3 研究限制61
參考文獻63
附錄65
一、中文部份
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基準法」,(2000)
2.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輪班作業危害預防手冊」,(2001)
3.林振賢,「勞動基準法釋論」,三民書局,(1995)
4.黃程貫,「勞動法」,國立空中大學,(1996)
5.胡幼慧,「質性研究」,巨流圖書公司,(1996)
6.陳正良,「台灣地區各業工時彈性安排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1993)
7.臺灣省勞工生活狀況調查,第十三期,(1988-1993),p99~p101
二、日文部份
1.本多淳亮,「勞動時間的意義與現代課題,勞動時間法論」,法律文化社,(1990)
2.荒木尚志,「勞動時間的法的構造」,有婓閣,(1991)
3.富尺賢治,「勞動的生活」,世界書院,(1987)
4.齊藤一監修,「交替制難務」,勞動科學研究所,(1993)
5.藤本武,「今日的勞動時間問題」,勞動科學研究所,(1987)
三、英文部份
Barton,J and Folkard,S. “Advanching versus delaying shift systems“ Proceedings 10 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ight and Shift Work, Sheffield,1992.
Peter Knauth, “The design of shift systems“ Ergonomics vol.36,Nos.1-3.1993,p.16.
P.J.Sloane. “Economic aspects of shift and hight work in Industrialised market economies“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Vol 117,No.2.March-April 1978.p135-136.
Polgar. S. & Thomas. S. A.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in the Health Science. “ (2nd ed.) Melbourne:Churchill Livingstone.1991.
S.,Folkard. “Ciradian rhythms and shiftwork:adjustement or asking,Advances in the Biosciences“ Pergamon Press,Oxford,1973.
Tiziano Treu. “New Trends in working Time arrangements Current Issues in Labour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de Gruyter,1989.
Tiziano Treu. “Labour Flexibility in Europe“ International labour Review Vol.131,Nos.4-5.1992.p112.~p114.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Publications.199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