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志誠,2013,《現代金融法》,第二版,台北:新學林出版公司。
王志誠、紹慶平、洪秀芬及陳俊仁,2011,《實用證券交易法》,第二版,台北:新學林出版公司。
伍忠賢,1998,《企業購併聖經》,初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姚志明,2008,《證券交易法導讀》,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洪啟仁,2011,《認識鑑識會計:舞弊之預防、偵測、調查與回應》,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曾宛如,2012,《證券交易法原理》,第六版,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張漢傑,2007,《破解財務危機》,初版,台北:梅林文化事業。
葉銀華,2015,《公司治理個案與分析模式》,初版,台中:滄海書局。
劉連煜,2016,《新證券交易法》,第十四版,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賴英照,2011,《證券交易法解析簡明版》,第三版,台北:賴英照。
薛立言、劉亞秋,2017,《債券市場》,第四版,台北:華泰文化。
謝劍平,2007,《財務管理原理》,第二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謝劍平,2007,《現代投資學分析與管理》,第四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王志誠,1990,〈企業併購與收買之研究–法律與經濟領域之交錯〉,《法律評論》,第56卷12期: 6頁。王志誠,1999,〈我國企業併購法制之檢討與展望〉,《集保月刊》,第68期: 6頁。
王志誠,2006,〈公司法:第十二講,企業併購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43期:58-61頁。許秀惠,2012,〈公開收購制度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10 期:7頁。李啟賢,2003,〈證券交易法下之私募有價證券制度簡介〉,《集保月刊》,第120期:3-11頁。李美玲,2012,〈從鑑識會計探究舞弊行為的偵調〉,東吳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林怡玉,2011,〈以鑑識調查角度探討個案公司之舞弊〉,東吳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吳沙莉,2014,〈探討私募公司債之財務操作—以力霸集團企業為例〉,東吳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許雪芳,2003,〈上市上櫃公司私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嬿諭,2015,〈國內可轉換公司債訂價前後股價行為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劉淑玲,2014,〈以詢價圈購方式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對短期股價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詹源升,2015,〈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國際財務金融碩士論文。105年度偵字第24416號、106年度偵字第2855號及106年度偵字第2856號起訴書,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李榮謙、方耀,〈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http://www.banking.gov.tw
日盛金控網站,〈可轉換公司債〉,
http://www.jsun.com.tw/product/personnal/pd004.asp
遠東銀行網站,〈可轉換公司債資產交換與選擇權〉,
https://www.feib.com.tw/financialmarkets/convertible02.aspx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五、承銷制度〉,
http://libsvr.sfi.org.tw/download/knowledge
二、英文部分
Berkovitch, E. and M. P. Narayanan, 1993, Motives for Takeov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9, 347-362.
Green, R., 1984, “Investment incentives, debt and warra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3, 115-136.
Mayers D., 1998, “Why firms issue convertible bonds: the matching of financial and real investment op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 83-102.
Jensen, M.C. and W. Meckling W.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305-360.
Stein, J. C., 1992, “Convertible bonds as backdoor equity financ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2,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