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9: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泓澔
論文名稱:可溶性與不溶性陽極在不同電鍍型態下的電化學行為
論文名稱(外文):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solubility anode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 by different electroplate types
指導教授:張俊賢張俊賢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化學工程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化學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
中文關鍵詞:可溶性陽極不溶性陽極直流電鍍脈衝電鍍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6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主要研究使用各種電鍍形式來分別探討可溶式陽極和不溶式陽極(DSA)的電鍍行為,以做為未來在選擇電鍍方式的依據,論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可溶式陽極和不溶式陽極在不同的電鍍形式下,改變陽極面積與距離對電鍍效率及通孔與盲孔的電鍍品質的影響,並利用電子顯微鏡(SEM)來觀察電鍍後的表面型態。其結果可以看出不溶性陽極提供一穩定的面積,在相同操作參數下可以得到較好的電鍍效果。論文的第二部分主要探討在改變銅離子的情形下,利用循環伏安法(CV)來說明可溶式陽極和不溶式陽極的電鍍效能及電化學行為。

In the thesis, the main research is for discussing electroplate behavior of solubility anode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 with varied electroplate types to be the basis of choosing the electroplate ways in the futur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it studies that solubility anode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 electroplate efficiency by different anode area and distance between anode and cathode ; and use SEM to observe the surface grain size after the electroplate behavior.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sis, it studies, in the changing of the copper ions, it uses cyclic voltammetry (CV) to express solubility anode and 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 electroplate efficiency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ⅲ
目錄………………………………………………………………………ⅳ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1
1.2 研究目的………………………………………………………1
1.3 論文架構………………………………………………………2
第二章 基本原理……………………………………………………… 3
2.1 電鍍基本原理…………………………………………………3
2.1.1 電解反應…………………………………………………3
2.1.2 金屬之鍍膜機構…………………………………………4
2.1.3 法拉第定律………………………………………………7
2.1.4 電化學極化現象…………………………………………8
2.1.4.1 電極電位……………………………………………8
2.1.4.2活性極化……………………………………………10
2.1.4.3 濃度極化………………………………………… 11
2.1.4.4 電阻極化 …………………………………………12
2.1.5 脈衝電鍍之原理及應用……………………………… 12
2.2電鍍銅…………………………………………………………17
2.2.1 銅鍍層的性質和用途………………………………… 17
2.2.2 酸性鍍銅的歷史……………………………………… 17
2.2.3 酸性鍍銅的原理……………………………………… 17
2.2.3.1 硫酸銅…………………………………………… 19
2.2.3.2 硫酸……………………………………………… 20
2.2.3.3 氯離子…………………………………………… 20
2.3可溶性陽極與不溶性陽極……………………………………20
2.3.1 可溶性陽極…………………………………………… 20
2.3.2 不溶性陽極………………… …………………………22
第三章 實驗設備及藥品………………………………………………24
3.1實驗設備………………………………………………………24
3.2 實驗藥品………………………………………………… …25
第四章 實驗方法………………………………………………………27
4.1試片製作及電鍍前處理………………………………………27
4.2 改變陽極面積與距離……………………………………… 29
4.2.1使用不溶性陽極……………………………………… 29
4.2.2使用可溶性陽極…………………………………………30
4.3改變銅離子濃度………………………………………………31
第五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32
5.1 改變陰陽極距離…………………………………………… 32
5.1.1 不溶性陽極板面均勻性分佈………………………… 32
5.1.2 可溶性陽極板面均勻性分佈………………………… 38
5.1.3 可溶性與不溶性陽極孔內均勻性分佈……………… 40
5.2 改變陽極面積……………………………………………… 48
5.3 改變溶液中銅離子濃度…………………………………… 56
5.3.1 改變銅離子濃度對通孔電鍍的影響………………… 58
5.3.2改變銅離子濃度對盲孔電鍍的影響……………………63
5.4 不同電鍍形式之鍍層結晶結構…………………………… 67
第六章 結論……………………………………………………………69

[1] 許吉昌、尹庚鳴、鄭文鋒,”直流、脈衝、反脈衝電鍍中各現象之探討”,2001 PCB製造技術研討會,中壢市元智大學,2001。
[2] 萬其超,”電鍍之基本理論”,電路板資訊第27期,P.49-61,1990。
[3] 竇維平,”塡孔電鍍技術之理論與實務”,電路板協會教育訓練,P1-2,2003。
[4] 萬其超,電化學,台北市:台灣商務,P,1980。
[5] 谷林英等,電化學方法原理及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1984。
[6] D.R Crow,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ochemistry, 1994。
[7] 胡榮治,張鼎張,陳力俊,”先進鍍銅技術與其在超大型積體電路中的應用”,半導體科技第2期,P.35-41,2000。
[8] Chen Wenlu, Ding Wanchun, Dr. Xu Zhude, Mu Dunfa “The Influence of Major Pulse Plating Variables on Through Hole Uniformity for Acid Copper Plating” , CircuiTree, p.28-34, 2001(8).
[9] Bai Rongsheng, “Difficulty and Countermeasure for High Aspect Ratio Plating” Circuit Board Purchasing and New Processing Manual, p.133-148, 1998.
[10] Michael Barbetta, Kim Barker, Don Hoppe, and Craig Srrehlow, “Pulse Plating in the Real World,” CircuiTree, p.10-18, 1999(3).
[11] 洪愛娜,電路板協會教育訓練,2002。
[12] 陳忠詰,”脈衝電鍍技術之應用”,電路板資訊第10期,P.28-34,1988。
[13] Lesko, Andy, “PPR Rectification” PC FAB, p.22-28, 1999.
[14] D. Landolt, in J.-C. Puippe and F. Leaman(ed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lse Plating,” American Electroplaters and Surface Finishers Society, p.55, 1986.
[15] A.J. Bard and L.R. Faulkne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amd Sons, p.288, 1980.
[16] K.-M.Yin ”Duplex diffusion layer model for pulse with reverse plating”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p.162-164,February, 1996.
[17] 沈寧一等,表面處理工藝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18] A.Smee, Elements of Electrometallurgy, 2nd ed., Longmans, Green, London, 1843.
[19] G.. C. Van Tilburg, Plating Surf. Finish., 71, p.78, 1984.
[20] W. H. Safranek, F. B. Dahle. and C. L. Faust, Plating, 35, p.39, 194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瓊洳(1997)。<國中學生價值觀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40(6),153-162。
2. 周慧菁(2003)。<品格-新世紀的第一堂課>。<<天下雜誌>>287,34-40。
3. 金樹人(1987)。<價值問卷在生計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6,21-22。
4. 高強華(2000)。<青少年的價值選擇與價值教育>。<<學生輔導>>70,14-25。
5. 張紹勳(1996)。<專校資管科學生價值觀、生活適應、自我強度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5),23-41。
6. 傅佩榮(1997)。<德育與儒家價值觀>。<<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2),18-28。
7. [2] 萬其超,”電鍍之基本理論”,電路板資訊第27期,P.49-61,1990。
8. 7. 李總集〈農田水利事業之永續經營〉,《農田水利雜誌》,五十卷,第2期,2003年六月。
9. 8. 李鴻源〈永續經營農田水利事業〉,《農田水利雜誌》,四十五卷,第2期,1998年六月。
10. 9. 施嘉昌〈現代農田水利經營之相關問題〉,《科學農業》,1998年1月。
11. 17. 張志成〈台灣早期民間信仰發展與廟宇建築型態的演變〉,第34期,史聯雜誌,1999年,六月。
12. 20. 陳鴻圖〈清代臺灣水利事業經營〉,《臺灣文獻》,第四十九卷,第3期,1998年。
13. 21. 陳明健〈農田水利經營與經濟發展〉,《科學農業》,第四十六卷,第1、2期,1998年。
14. 22. 陳正美〈嘉南大圳八十年之演變(下)〉,《農田水利》,第四十八卷,第9期,2002年1月。
15. 23. 陳正美〈發展農田水利事業之建言〉,《農田水利》,四十一卷,第9期,199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