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06: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盈州
研究生(外文):Chen, Yin-Chou
論文名稱:兩稅合一會計處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Accounting of Income Tax Integration
指導教授:林世銘林世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um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學系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8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9
中文關鍵詞:兩稅合一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會計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
外文關鍵詞:tax integrationlong-term investment in stocksincome tax accountingstockholders'' credit accou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2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兩稅合一實施後,會計處理的配合乃成為新稅制能否順利推行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盼能藉由會計處理釋例之研討,提供企業界作為兩稅合一日常會
計處理之參考,同時亦希望能夠將兩稅合一下長期股權投資有關之會計處
理作一完整之說明,作為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探討兩稅合一之會計處理,所獲致之主要觀點如下:
一、公司財務會計之處理應於正式會計記錄外,另立「股東可扣抵稅額」
之備忘帳戶,專門替股東記載可以扣抵稅額之增減變動與餘額。而所得稅
之會計處理仍應依照現行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二十二號「所得稅之會計處
理準則」處理。
二、依據所得稅法對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的稅款,應於申報繳納日入
帳,直接借記保留盈餘,並且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若是以暫繳稅款
或扣抵稅款抵繳此部分稅款,則應於年度決算日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

三、實施兩稅合一後,公司應於財務報表中,附註揭露兩稅合一下攸關公
司股東扣抵權之資訊,其內容包括:(一)資產負債表日股東可扣抵稅額
帳戶餘額;(二)當年度應補繳或應退還之營利事業所得稅,以及未分配
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稅額;(三)自八十七年會計年度起
至資產負債表日止,按商業會計法計算之累積未分配盈餘;(四)當年度
或最近兩年度已分配之每股股利,及其稅額扣抵比率;(五)八十七年度
以後所提列之法定盈餘公積或特別盈餘公積,及其所含之可扣抵稅額。
四、對於短期投資或採成本法之長期股權投資,清算股利之會計處理正確
與否,將會影響到稅額扣抵比率之大小,進而影響股東之扣抵權利。此外
,在短期投資與長期投資相互轉換之交易中,若承認跌價損失而將帳列累
積未分配盈餘金額降低,對於一些稅額扣抵比率較上限為低之公司,將有
增加稅額扣抵比率大小之功用,亦即藉由此會計處理之改變,使公司有操
縱稅額扣抵比率之機會。
五、實施兩稅合一後,對於86年底以前所取得之緩課股票股利,其面額或
售價部分完全免稅,無須計入出售年度所得額計算,而只需將出售年度之
證券交易所得計入出售年度未分配盈餘之稅基計算。對於87年度以後取得
之緩課股票股利,與一般非緩課股票股利在稅務會計處理上並無差異,除
將所獲之可扣抵稅額計入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應將所獲股利金額納入取
得年度未分配盈餘之稅基計算。
六、公司對於短期投資或長期股權投資,必須於財務會計之外,另行計算
或認定稅務會計之單位成本,以便於出售股權投資時,正確計算稅務會計
上之證券交易所得,以避免於計算未分配盈餘加徵10%之稅基時產生錯誤


本文就兩稅合一下之會計處理進行研究,而提出以下建議:
一、為了因應兩稅合一的實施,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應儘速制訂新的財務
會計準則公報或發布解釋函令,以規範公司因兩稅合一的施行,而須於財
務報表中表達之重大揭露事項。
二、綜觀我國兩稅合一制度,由於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營利事業所得
稅的規定,使得企業之會計處理變得極為複雜。如果可以設計出專家系統
,針對兩稅合一之會計處理,由電腦軟體自動計算可扣抵稅額計入或減除
之金額與稅額扣抵比率,以及處理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之計入或減除,以
使會計人員發生錯誤之機率降低。
三、實施兩稅合一之後,新稅制能否順利推行,會計處理的配合乃是一項
重要的因素。在我國之兩稅合一制度下,企業之會計處理變得極為複雜,
政府應與學術界、實務界相互配合,加以宣導兩稅合一之會計處理,使得
兩稅合一順利推行,以促進國家經濟的成長,達成建立低稅負及無障礙投
資環境的政策目標。
四、本文並未針對實施兩稅合一下,關於企業合併之相關會計問題進行探
討,例如如何將母公司與子公司各自擁有之可扣抵稅額予以合併表達,後
續的研究者或許可以針對這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討。
五、實施兩稅合一後,公司因投資而獲配八十七年度以後之股利,將擁有
可扣抵稅額,此扣抵權利對於除息或除權之參考價格計算有何影響,對於
除權日是否需放寬漲跌幅限制等相關問題,將有待未來研究者或政府單位
加以探討釐清,以維持證券市場之正常運作與公平原則。
六、本研究於文中認為扣抵權利將對於投資者及潛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將會有重大之影響,因此建議應揭露事項共有五點。實施兩稅合一後,資
本市場將如何反應與兩稅合一相關之資訊,有待後續研究者進一步加以探
討。
This study uses many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accounting
of income tax integration which was adopted in Taiwan in 1998.
Most importantly, the study illustrates the accounting of long-
term investment in stocks under the new tax system, the most
complicated accounting issues never discussed in Taiwan.

The major viewpoints raised in the study are:
1.The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22 in ROC
should continue to be the authoritative principles of the
income tax accounting.
2.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ax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disclose five items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ockholders'' credit accounts.
3.Whether the accounting of liquidation dividends is treated
correctly has influence on stockholders'' credit rights.
Besides, the treatments of temporary investments changing from
and to long-term investment in stocks offer opportunities to
enterprises to manipulate the ratio of tax credit.
4.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ax integration, the capital gain of
selling the tax-deferred stock dividends obtained before 1997
should increase the balance of retained earnings.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s are indifferent between tax-deferred
stock dividends after 1998 and non-deferred stock dividends.
5.Except financial accounting, enterprises should calculate or
keep records of the unit costs of both temporary and long-term
investments in tax accounting under the tax integration. This
can avoid incorrectly calculating the tax base of retained
earning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