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4: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恭浩
研究生(外文):XU, GONG-HAO
論文名稱:斜紋夜盜微孢子蟲病病理生物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嚴峰琰徐爾烈徐爾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 FENG-YANXU, ER-LI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植物病蟲害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植物保護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87
畢業學年度:7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斜紋夜盜微孢子蟲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斜紋夜盜在實驗室中所建立之棲群,自一九八三年開始大規模發生微孢子蟲病之流行
後,經常造成市內無法累代飼育,對於以該蟲為材料之實驗進行影響頗鉅。利用超薄
切片技術與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以微孢子蟲在斜紋夜盜體內生活史之發生及其超微構
造,根據其生活史之二型性及孢子內極質之多型性,鑑定此種微孢子蟲為一新種,命
名為Nosema spodoptera n. sp.,並且也釐清其與過去曾經感染人類之微孢子蟲,彼
此間互為同種之可能性。
在微孢子蟲病原性測定上,將斜紋夜盜幼蟲個別飼育並將感染之孢子定量化,發現孢
子感染劑量與一、二齡幼蟲死亡並無顯著相關性,一齡幼蟲在十個孢子感染劑量下即
能引起高達50%之矯正死亡率,將感染劑量提高十萬倍其矯正死亡率也只有57%
。二齡幼蟲在高劑量( 孢子)感染雖有較高之死亡率,但矯正死亡率也未超過60
%。對三齡幼蟲而言,其半數致死劑量為1.78× 至5.04× 個孢子。一至
三幼齡蟲感染後,其死亡主要發生在第三四天。四至六齡幼蟲,高劑量之孢子感染對
其幼蟲並無明顯之致死作用,但可影響其化蛹、羽化。對四齡及五齡幼蟲而言,孢子
劑量與化蛹率間有負相關之趨勢,在 至 孢子劑量處理下,四齡幼蟲之平均化蛹率
在60%以下,1000個孢子是關鍵劑量,超過這個劑量1000倍(即 個孢子
),對化蛹率之影響與 之劑量並無顥著差異。但1000個孢子在感染五齡幼蟲時
,其化蛹率在70%以上。於較高劑量的感染( 個孢子),其化蛹率仍可達60%
,顯然愈老熟之幼蟲,孢子劑量對其化蛹之影響愈少。在六齡幼蟲感染試驗時尤其顯
著, 個孢子處理時,其化蛹率仍可高達82%。在相同的感染劑下,四齡幼蟲於感
染後其蛹之羽化率較五齡幼蟲為高,此種結果說明了愈老熟之幼蟲在被微孢子蟲感染
後,雖然對化蛹之影響減少,但在蛹體中微孢子蟲仍持續了其病原性,因而導致五齡
幼蟲經過化蛹階段,其羽化率反較四齡為低。
不同性別斜紋;夜盜幼蟲對於微孢子蟲感受性之比較,以幼蟲所化之雌雄蛹數做為評
估之標準,結困發現四、五齡幼蟲於感染後,雌蛹與雄蛹之比例約為1:1,但在微
孢子蟲經卵傳播之幼蟲與二齡幼蟲被感染後,其雌蛹與雄蛹之比約為1:2,而對照
組別為0.98:1,顯然初齡與二齡之雌性幼蟲,對微孢子蟲具有較高之感受性,
因而發生較高之死亡率。微孢子蟲感染後對成蟲之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其產卵前期
、產卵期與成蟲壽命均有延長之趨勢,但對產卵量並無影響,卵之孵化率在超過3.
21× 之微孢子蟲感染劑量處理下,均無法孵化,隨著處理劑量之減少,其孵化率
則遞增,但在最低之感染劑量32個孢子處理時,其孵化率也只有56%,與對照組
之94%比較,仍有極顯著差異。且孵化後之幼蟲,在最低感染劑量32個孢子處理
時,可高達69%之高感染率,可見微孢子蟲N. spodoptera n. sp.在斜紋夜盜棲群
中垂直傳播之重要性。
以15%福馬林進行感染卵之表面消毒,發現微孢子蟲垂直傳播之途徑,主要是發生
在經卵傳播,經由被感染雄成蟲、雌成蟲與健之雌、雄成蟲之配對試驗中,發現雄成
蟲於交配之過程中也具有傳播微孢子蟲之可能,感染之途徑發生在附卵傳播上。被微
孢子蟲垂直傳播感染之幼蟲,發育速率顯著被延滯,且多數幼蟲於前三齡發生死亡。
成蟲經口感染微孢子蟲,可影響其產卵前期與產卵期,但不致造成後代幼蟲之感染。
微孢子蟲孢子在幼蟲體內之增殖,呈典型之對數生長曲線,在經口怠染之三齡幼蟲,
2.54× 與2.54× 兩種孢子感染劑量,其延滯期、對數增殖期與休止期和
體腔微量注射之感染方式略有不同,每蟲體內最後所增殖之孢子蟲數,最高可達 個
孢子。以不同齡期幼蟲於經口感染不同孢子劑量後,孢子產生之最大能力來考量未來
以斜紋夜盜寄主大量生產孢子之可行性,結果發現一齡幼蟲感染後,每克單位體重所
增殖之孢子數最多,且感3染之劑量與孢子增殖數呈正相關。但在二、三齡幼蟲並無
此種相關性,但每克單位蟲體重所增殖之孢子數均可達 個孢子以上。就四齡幼蟲而
言,被感染之幼蟲體每克單位體重內只能增殖 個孢子,顯然微孢子蟲在四齡幼蟲體
內之增殖受到了明顯之抑制。雖然一齡幼蟲在高憑染劑量下每克單位體重能增殖產生
最大之孢子數,但由於蟲體發育明顯受阻且易導致死亡,在經濟前提之權衡下,應以
三齡幼蟲感染1.20× 孢子之處理在大量回收孢子能得到最多之孢子,於感染第
十二日後每蟲所回收之孢子產量為6.5× 個孢子。在垂直感染之幼蟲,其每克單
位體重所增殖之孢子數較一齡幼蟲當代感染為少,且前者發育至三、四、五、六齡其
體內所增殖之孢子數彼此間並無顥著差異。
以間接螢光抗體技術應用於微孢子蟲N. spodoptera n. sp.生活史之檢測,非常容易
發現孢子與極絲之存在,雖然裂殖體、母孢子與子囊孢子也有螢光之產生,但難以辨
別其異同,由伸出極絲之孢子中,在相同之放大倍率下可見孢子大小具有顯著差異,
與對照組之組織抹片比較,經由螢光反應強弱之差異與極絲之存在,在罹病斜紋夜盜
棲群微孢子蟲病早期偵測及田間疫病調查上,仍具有其應用之價值。
目錄
壹 前言
貳 往昔研究
參 材料與方法
一 微孢子虫生活史時期超微構造
二 不同齡期幼虫感染定量孢子試驗
三 不同性別幼虫對微孢子虫感受性比較
四 微孢子虫垂直傳播之定量病原性測定
五 孢子在活體內增殖測定
六 利用間接螢光抗體技術檢測微孢子虫生活史
肆 結果與討論
一 微孢子虫不同發育階段的超微構造
二 不同齡期幼虫感染定量孢子試驗
三 不同性別幼虫對微孢子虫感受性比較
四 微孢子虫垂直傳播之定量病原性測定
五 微孢子虫在活體人增殖測定
六 利用間接螢光抗體技術檢測微孢子虫生活史
伍 結論
陸 中文摘要
柒 英文摘要
捌 參考文獻
玖 附表
拾 附圖
拾壹 誌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