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7)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02: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雅雯
論文名稱: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
指導教授:吳天泰吳天泰引用關係夏曉鵑夏曉鵑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東華大學
系所名稱: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民族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外籍新娘跨國婚姻東南亞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20
  • 點閱點閱:46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9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近年台灣大幅增加的東南亞跨國婚姻現象,以台南市為田野地點進行調查。試圖瞭解在資本主義全球化運作下,國家、政治、經濟交互作用的鉅視結構背景裡,台灣社會如何承接這個作用力;在微視的生活互動層面,當事人個人與家庭如何在這婚姻脈絡下掙扎、琢磨。
這類跨國婚姻,其實也透過日益成熟、厚利可圖的商業化婚姻掮客仲介系統推動與促發;通常雙方層層關係介紹,收費在35至40萬台幣之間,女方收娶的「騙金」 通常只在十分之一左右或不到,兩方在3-7天內談定婚事,男方約需往返2-3次,經過國家各種手續,歷時三個月至一年,新娘方能順利入台。
大體來說,多數男性是位居台南市郊、農漁業區、老舊社區,從事勞動工作居多,他們在一種社會期待與傳統文化要求推促,及仲介系統的鼓吹、拉攏下,帶著忐忑、靦腆的心情出國相親;甚且懷著些許在台灣的挫敗、無奈,步上外國「圓夢路」,成就一種其對「婚姻」或「家庭」的嚮往、期待。
東南亞女性則多半抱持尋求一種新生活的出口與可能性,或也在一種隱然為改善家庭經濟生活的著想、背負下,勇敢、堅強地走進陌生的新家庭,走進陌生的國度。大多數的他/她們其實都努力地生活著,努力地扮演新的角色;家中成員也跟隨在調整相處的方式。
這類新興的新「傳統變型」的家庭,衍生不少新社會現象;如仲介坐大、媒人商業化、品質堪慮卻無法源依據可管;如外籍新娘聚居卻孤立、大肚子比賽…;如台灣郎的逃妻恐懼症;還有夫妻年紀差距大,外籍新娘在台獨立生存資源薄弱;長久以來我們文化的婆媳關係緊張與角力….。
透過對這些現象的研究與瞭解,未來我們也希望能針對研究對象的需要,發展出一些支持性改善策略乃至從「賦權」(empower)以至自發性的組織、行動;目前則以「外籍媳婦生活適應輔導班」透過「識字」為一種手段與開始。
關鍵字:跨國婚姻、外籍新娘、東南亞
目錄
第一篇 場景提要………………………………………....1
第一章 研究緣起……………………………………………………..……..2
第二章 問題意識………………………………………………………..…..3
第三章 研究方法…………………………………………………….……...4
第一節 研究方法……………………………………………….…….4
第二節 研究地點……………………………………………….…….4
第三節 研究對象………………………………………………..…….8
第四節 如何進入田野……………………………………………….10
第五節 研究限制…………………………………………………….12
第四章 背景概況 …………………………………………………………...14
第一節 全球化之暴力的移動………………………………………...14
第二節 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分佈狀況………………………………15
第三節 國內既有東南亞外籍新娘研究………………………………16
第五章 外籍配偶在臺的管理………………………………………………18
第一節 國籍身份管理…………………………………………………18
第二節 外籍新娘的管理單位…………………………………………18
【表一】台灣核發東南亞各國籍配偶簽證統計…………………………….25
【表二】台南市持有效外僑居留證之東南亞外籍新娘人數統計表………..25
【表三】台南市衛生局列管個案新建卡人數按身份別及總管人次………..25
【表四】台閩地區持有效外僑居留證之東南亞外籍新娘人數統計表……..26
【表五】台北縣、高雄市外籍新娘分區分佈表…………………………….27
【表六】外籍新娘取得國籍與戶籍登記流程表…………………………….28
【附件一】申請外僑永久居留須知………………………………………….29
第二篇 田野景致………………………………………….31
第一章 衍生現象分析………………………………………………………32
第一節 仲介與結識類型………………………………………………32
第二節 相親媒介過程…………………………………………………35
第三節 婚禮儀式的簡化………………………………………………38
第四節 好康鬥相報……………………………………………………39
第五節 逃妻恐懼症……………………………………………………40
第六節 大肚子比賽……………………………………………………42
第七節 聚集卻孤立……………………………………………………43
第八節 夫妻年齡差距大………………………………………………44
第九節 不成,再接再勵………………………………………………46
第二章 台灣郎為何南洋娶妻………………………………………………49
第一節 誰需南洋尋妻…………………………………………………49
第二節 潛植的社會文化推力………………………………………….51
第三節 尋找失落的一角……………………………………………….52
第四節 行事的自我理解……………………………………………….55
第三章 外籍新娘為何遠嫁來台……………………………………………...58
第一節 東南亞的生活……………………………………………….…58
第二節 機緣與心理歷程………………………………………………..61
第三節 娘家…………………………………………………………….62
第四節 在經濟遮掩背後的心靈………………………………………..66
第五節 自我的重構與掙扎…………………………………….……….67
第四章 新生活的處境………………………………………………………..69
第一節 異國婚姻中的夫妻相處………………………………………....69
第二節 婆媳關係…………………………………………………………72
第三節 挑戰與調適………………………………………………………81
第四節 政策限制的生活影響…………………………………………….87
第二篇 整頓謝幕……………………………………………90
第一章 結論、行動與建議………………………………………………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新娘到媳婦…………………………………………………….92
第三節 跨國婚姻中的性別處境………………………………………..92
第四節 行動…………………………………………………………….93
第五節 另一種觀點─文化……………………………………………..94
第六節 未來研究建議………………………………………………….94
第二章 後記─研究回顧與反省……………………………………………..96
參考書目………………………………………………………………100
【附錄一】人物素描
【附錄二】台南外籍媳婦識字班計畫
參考書目
王宏仁(2000)
〈階層化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2000年1月15-16日
史鳳儀(1999)
《中國古代的家族與身份》。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呂赫若(1995)
《呂赫若小說全集》。林至潔譯。台北:聯合文學。
李亦園等(1985)
《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中研院民族所。
吳瀛濤(1975)
《台灣民俗》。台北:台灣時代,第四版。
胡幼慧、周雅容(1996)
《婆婆媽媽經》。台北:鼎言。
胡幼慧(1996 )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5)
《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台北:巨流。
胡台麗(1982)
《媳婦入門》。台北:時報。
徐宗國譯(1997)
《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彭懷真(1996)
《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陳其南(1986)
《婚姻、家族與社會》。台北:允晨。
蔡淑玲(1994)
〈台灣之婚姻配對模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335-371。
夏曉鵑(2000)
〈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2000年1月15-16日
賴錦慧(1998)
《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鳳鳴(1998)
〈農村的外來媳婦與結構暴力〉,收錄於《中國婚姻家庭變遷》。北京:中國社會。
畢恆達(1998)
〈社會研究的研究者與倫理〉,收於嚴祥鸞主編之《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
阮新邦等(1998)
《婚姻、性別與性─一個當代中國農村的考察》。北京:八方文化。
陳光興(1994)
〈帝國之眼:『次』帝國與國族─國家的文化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7:149-222。
福勞利安‧康馬斯等(1998)
《新亞洲─亞洲挑戰世界》。陳寶等譯。北京:中央編譯。
奧修大師(1997)
《女人與婚姻》。台北:奧修。
佐藤隆夫(1989)
《農村與國際婚姻》。日本評論社。
亞洲婦女勞工聯繫(1993)
《殊途同歸─亞洲女工組織工作經驗集》。夏林清等譯。台北:台灣工運雜誌社。
遠流編輯(1995)
《台南歷史散步《(上、下)。台北:遠流。
台南市政府(1997)
《台南市志卷一土地志 地理篇》。
台南市政府(1989)
八十八年台南市統計要覽。
宜蘭縣警察局外事課(1998)
〈外籍新娘問題研析〉專案報告。
彰化縣警察局外事課(1998)
〈東南亞國籍新娘衍生之社會問題研析〉專案報告。
華僑志編撰委員會(1960)
《柬埔寨華僑分志》。台北:海天。
華僑志編撰委員會(1961)
《印尼華僑分志》。台北:海天。
Cooke, Fadzilah M. (1986)
“Australian-Filipino Marriages in the 1980s: The Myth and the Reality.” Research Paper No. 37 the of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Australian-Asian Relations, the School of Modern Asian Studies, Griffith University.
del Rosario, Virginia O.(1994)
Lifting the Smoke Screen: Dynamics of Mail-Order
Bride Migration from the Philippines.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The Hague. Ph.D. Dissertation.
Glodava, Mila and Richard Onizuka.(1994)
Mail-Order Brides: Women for Sale. Fort Collins, CO: Alaken, Inc.
Helen E. Fisher (1992)
Anatomy of love :the natural history of monogamy, adultery , and divorce. 刁筱華譯(1994)。愛慾:婚姻、外遇與離婚的自然史。台北:時報。
Hsiao-Chuan Hsia (1997)
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 “ Foreign Bride “ phenomenon — A Study of Class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The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 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Florida. Ph.D. Dissertation.
Margery Wolf (1987)
Women and the Family in Rural Taiwan.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ai-Li Hu (1984) My mother-In-Low Village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Change In Taiwan. Taipei : Institud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