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 中文書目
王宏仁(2000)階層化「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2001/1/15-16。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四十一期,台北:台灣社會學社。
周雅容(1996)象徵互動論與語言的社會意涵。收於胡幼慧編之<質性研究>,p78-97。台北:巨流。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研討會。2001/1/15-16。
高世瑜(1998)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灣商務印書館。P107-108。
陳若璋(1999)婚姻暴力不是家務事。收於顧燕翎&鄭至慧編之<女性主義經典>,P448。台北:女書文化。
張書銘(2002)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於胡幼慧編之<質性研究>。p.36-39。台北:巨流。
彭懷真(1997)婚姻會傷人----真實的婚姻暴力故事。台北:平安文化。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應貴(1994) 從田野工作談人類學與被研究者的關係。山海文化雙月刊九月號。楊翠屏(1995)看婚姻如何影響女人。台北:方智出版社。P. 27。
162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書局。
劉仲冬(1996)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收於胡幼慧編之<質性研究>,p.187。台北:巨流。
蔡雅玉(2001) 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成功大學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雅雯(2000) 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東華大學族群關系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昭娟(2000) 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賴錦慧(1998)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東華大學族群觀系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嚴祥鸞(1996) 參與觀察法。收於胡幼慧編之<質性研究>,p195。台北:巨流。
花蓮縣吉安鄉公所(1999)吉安鄉簡介。
李文輝 假新娘難抓,真新娘難留。<中國時報>。2000.12.26,版15。
邱淑雯 外籍新娘識字教育刻不容緩。<自由時報>。2000.6.10,版11。
郭岳彰 是人不是貨/外籍新娘 請你溫柔相待。<聯合報>。2001.02.14,版13。
彭奕峰 老婆買菜逾時返家 老公施暴。<中國時報>。2001.04.18,版12。
※ 網路資料
王小鯨 因為你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女人。
http://www.dolow.com.tw/11/11-891228-aa-01.htm,2000.12.28。
江妙瑩 台灣郎、台灣狼? 第六十七期女性電子報----焦點話題。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65-2,2002/1/20。
163
2002 台越交流網
http://etmokey.iii.com.tw/,2002/1/20。
1999 外籍配偶人數統計分析,http//www.moi.gov.tw/w3/stat/topic/topic206.html,
2002/1/20
2001 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年第四周,
http://www.moi.gov.tw/w3/stat/week/week04.htm,2002/1/20
2001 吉安鄉行政區域圖
http://www.hlhg.gov.tw/hualien/as04/home.htm.,2002/1/20。
2001 外籍配偶歸化至初設戶籍流程圖
http://www.wh2hr.Taipei.gov.tw/niyv.htm.,2002/1/20。
1999 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
http://www.ris.gov.tw,2002/1/20。
※ 翻譯書目
Abbott Pamela and Claire Wallace(1995)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Feminist Perspectives.Routeledge Pub.(俞智敏等譯,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Clough Patricia Ticineto(1997) Feminist Thought:Desire,Power,and Academic Discourse.(夏傳位譯,1997,女性主義思想─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台北:巨流)
Foucalt Michel(1980) The eye of Power in C. Gordon(ed),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 and Other Writings1972-1977(pp.146-165).New York:Pantheon Books. Pp.146-165.(王志弘譯,(1992),<權力之眼>,<當代>74:97-115.)
Gayle Rubin(1974)Woman, Culture and Society.(收於顧燕翎.鄭至慧編之女性主義經典, 交易女人:性的「政治經濟學」,p172.)
164
Kate Millett(1970)Sexsual Politics.<性政治>收於顧燕翎.鄭至慧編之女性主義經典, P81.
Maureen Green(1994)Marriage.(張乙宸譯, 1994, 婚姻關係。台北:遠流出版)
Rosemarie Tong(1996)Feminist thought:a compressive introduction.(刁筱華譯, 1996, 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文化)
Richard J.Gelles&Claire Pedrick Cornell(1998)Intimate Violence In Families.(劉秀娟譯,1998,家庭暴力。台北:揚智文化)
Sharon J. Price&Patrick C. Mckenry(1997)Divorce.(徐蓮蔭譯, 1997, 離婚。台北:揚智文化)
Susan Alice Watkins(1995)Feminism.(朱侃如譯, 1995,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
※ 外文書目
Bernard,J.(1973)The Fulture of Marriage,London:Souvnir Press.
Elder,G.H., Jr.(1969)Appearance and Education in Marriage Mobili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4, 520-533.
Hsia Hsiao-Chuan(1997)Selfing and othering in the foreign bride phenomenon:A study of class,gender and ethnicity in the transnational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ese men and Indonesian women, University of Florida,Ph.D.Dissertation.
Kessler(1975)The American Way of Divorce:Prescriptions for Change.Chicago:Nelson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