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所要研究的主題是:東港的童養媳婚比例為何會如此低。這個低 的比例是相對於 Arthur Wolf 在臺灣北部海山地區的研究結果。據 Arthur Wolf 所說海山地區的小婚 (即童養婚)流行情況幾乎與大婚( 嫁娶婚)一樣普遍,在所有 1910 年之前出生者,有百分之 40 的人行小 婚。而東港地區日據時期的戶籍資料統計,東港的童養媳婚平均只有百分 之 2.54 。所以,值得思考的是,同樣都是漳、泉移民渡台所帶來的風俗 ,為何在不同地區,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因此,這篇論文乃選擇東港地區 來嘗試探討這個問題。這個研究的理論假設,就是同一文化系統,在面對 不同地區會有不同文化的融合與相互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文化行為。此中 既含有原有之文化傳承,亦有新的、不同的文化融入。在此我以歷史文化 的角度切入,思考的面向是從漢人移民與開墾的兩個過程來看。在移民的 過程中所表現的是與原鄉生活、風俗、經濟的延續;在文中所討論的有童 養媳風俗的遺風、貿易的重利之風、以及原鄉的經濟型態轉移至東港。在 開墾的過程中所表現的是,面對臺灣地域原有之文化、族群或地理環境對 漢人的一種轉化與改變。因此討論開拓的過程就必須討論屏東平原上的平 埔族群以及東港的開拓過程。在平埔族的討論中除了求證東港地域曾是平 埔人的活動區域之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是指出平埔人不同於漢人社會的 「重男輕女」、婚後「女歸男家」之觀點。而開拓過程中所呈現的兩個重 點是開發過程中的東港地位與漢人在開發中與平埔人的互動關析係。在漢 人與平埔人的互動中,平埔人的「重女輕男」、婚後「男歸女家」之觀點 影響了漢人而造成了東港之童養媳風俗比例下降,招贅婚比童養婚高出一 倍。因為童養媳的產生,除了歷來學者所討論的因素之外,其實最重要的 是漢人社會中向來女性地位低落,重男輕女,女兒是賠錢貨的觀念相互配 合才能引發流行。而東港開發過程中的地位以及延續自漳泉之貿易重利之 風,又影響了漢人與平埔人相處中的互動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