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 陳春萬,2000,“中日受雇者工作壓力知多少?”,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45期。2.黃勝治,2002, “高低所得差六倍貧富不均創新高”,時報周刊,頁28(1283期),9月24日。
3.行政院主計處,2002,民國九十年國民生活指標家庭生活指數,2月。
4.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2,“勞工工作特質與工作壓力?”,勞工安全衛生研研究所新聞稿,6月7日。
5.戴基福、楊瑞鍾、葉文裕,2002,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IOSH-H304),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編印,1月。
6.蘇千田,2000,“工作壓力”,勞工安全衛生簡訊,第20期。
7.行政院主計處,2002,台灣地區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中華民國91年9月,頁3-4。
8.行政院主計處,2002,人力資源統計月報,中華民國91年8月,頁11-14。
9.于國欽,2003,“結構性失業人口創歷年新高”,工商時報,第五版,1月6日。
10.歐陽勛,1983,經濟學原理,三民書局,台北。
11.Jerrold S. Greenberg,1995,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壓力管理,潘正德譯,心理出版社,台北。
12.陳鳳蘭,2002,“13%勞工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中國時報,第五版,10月30日。
13.許家璋,2001,青少年地震災難創傷後壓力疾患之追蹤研究,高雄醫學大學,碩士論文。14.林惠萍,2001,九二一地震災區民眾疾病型態分析與探討,中國醫藥學院,碩士論文。1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頁36-41。
16.行政院 勞工委員會,2002,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勞動統計月報,中華民國91年11月,頁180-181,196-197。
17.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滄海書局,頁68-72,台中。
18.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東華書局,台北。
19.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張老師文化,台北。
20.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教育學院輔導學報。
21.孫敏華,1993,“國內婦女壓力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華心理衛生學刊,六卷一期,頁13〜55,11月。22.Robert A. Baron,1985,Psychology:the essential science(心理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五月初版),邱大昕、張珖玲、陳易芬等譯,心理出版社,台北。
23.張金鏘,1994,”歷年來重大職業災害統計分析”,勞工研究季刊,107:33-62。24.蔡秀玲、楊智馨,1999,情緒管理,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5.侯望倫,1984,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26.張苙雲等,1984,生活壓力與精神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第一年報告,國科會報告。
27.陳秋蓉、許嘉和,1996,高工作壓力勞工篩檢之研究(IOSH-M34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
28.陸洛,陳豔菁、許嘉和等,1995,“職業壓力指標之探討━以台灣國營企業員工為例”,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3卷,2期,頁47〜72。
29.張小鳳、劉以桂、邱大昕等譯著,1991,壓力終結者━如何消除緊張、焦慮與憂鬱手冊(第一版一刷),自立晚報出版社,台北。
30.缪敏志,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中國行政,第53卷:21-45。
31.陳淑珠,1992,工作者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之研究━以資訊電子業員工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
32.陳村河,2000,國營事業民營化留用員工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33.邱國銘,2001,銀行行員的壓力源、工作倦怠與工作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34.古金英,2001,”建立一個輪調環境下受輪調員工的工作壓力源模式━以銀行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 第一卷第三期,pp001〜025。35.周嘉明,2001,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壓力與職業疏離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36.李聖嘉、陳益世,1999,”高科技產業特性、工作壓力、工作滿意暨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廠商研發技術人員為例”,人力資源學報,第十一期。
37.王國揚,2002, 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探討━以財政部台灣省中區國稅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38.顏瑞伶,2002,壽險公司業務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關係之分析,逢甲大學,碩士論文。39.陳秋蓉、張永源,1998,勞工高工作壓力調適策略研究━勞工工作壓力管理之實施,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40.高純如,2000,壓力管理訓練在工廠管理階層者心生反應與自陳工作壓力的立即效應,高雄醫學大學,碩士論文。41.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1996,國人工作壓力量表之建立(IOSH-M242),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報告。
42.張永源、陳秋蓉、邱玫芳等,1997,“勞工工作壓力生理心理反應測定與高工作壓力篩檢”,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5卷,3期,頁53-66。
43.Daniel Goleman,1995,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張美惠譯,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4.Windy Dryden,1994,Invitation to Rational -Emotive(理性情緒心理學入門,民87年2月二版),武自珍譯,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
45.K. T. Storngman,2002,The psychology of emotion:theories of emotion in perspective(理性心理學,民91年1月二版),游恆山譯,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6.陳斐娟、陳沁怡,1997,情緒智力量表(EQs)之編製━因素建構與題項發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47.Lloyd J. Ogilvie,1985,Making Stress Work For You(了解壓力突破自我,民83年8月二版),洪心怡,邱珍琬合譯,中國學園傳道會出版部,台北。
48.Carol A. Turkington,1998,Stress Management for Busy People(大忙人輕鬆管好壓力,2002年5月一版),邱如美譯,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49.Joe Macdonald Wallace,1991,如何減輕壓力━八至十週自助減壓法,翁文彬、陳淑娟合譯,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第一版一刷: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台北
50.Peter Clark,1991,Say good-bye to Stress,張瑜凌主編,雅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台北。
51.Krs Edstrom,1996,戰勝壓力:化解壓力的心理和生理療法,羅若蘋譯,金錢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北。
52.Emrika Padus,1992,The Complete Guide To Your Emotions and Your Health(遠離壓力:最實用、最完整的EQ寶典),包黛瑩等譯,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北。
53.Jane Cranwell-Ward,1990,THRIVING ON STRESS(與壓力共舞),張靜晴譯(2000年07月:初版一刷),新視野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54.Kimihiro Inomata,1994,如何克服壓力,莊素韻譯,世茂出版社,台北縣。
55.Barbara J. Braham,1994,Managing Stress,張琰譯,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發行,台北。
56.David Fontana,1994,減壓技巧,邵蜀望譯,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台北 。
57.許嘉和,職業壓力預防手冊,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http://www.iosh.gov.tw/netbook/stress/htm)。
二、英文部份:
1.Alistair Ostell,1996,”MANAGING DYSFUNCTIONAL EMOTION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33:4 。
2.Beech et al., 1982,“Relaxation Techniques in the Control of Tension”,A Behavioral to the Management of Stress:40-45。
3.Cooper CL,1983,” Identifying stressors at work: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7(5):369-376。
4.Druskat, Vanessa Urch,2001,”BUILDING THE EMOTINAL INTELLIGENCE OF GROUPS Stress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r2001 Vol. 79 Issue 3, p80 ,11p, 1carttoon, 1ck。
5.Ellis, A. 1958,“Rational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59,35-49。
6.Ellis, A. 1978,Toward a theory of personality,In R.J Corsini(Ed.),Readings in Current Personality Theories,Itasca, IL Peacock。
7.French et al., 1974,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G. A. Coelho, H. Hamburg, and J. Adams(eds)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Basic Books。
8.Hans Selye,1956,The stress of Life,McGraw-Hill,New York。
9.Hans Selye,1974,Stress without distress,J.B. Lippin Cott company,New York。
10.Ivancevich JM & Matteson MT ,1980,Stress and work: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Glenview IL, Scott, Foreman。
11.James Campbell Quick et al., ,2000,Preventive Stress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Washington,〔6〕Plutchik, R,1980,Emotions:A psychoevoluntionary synthesis,Harper & Row,New York。
12.Rice, F .,1992,The adolescent: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 culture,Allyn & Bacon。
13.Walter B. Cannon,1932,The Wisdom of the Body,W.W. Norton,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