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專書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2005年修訂2版。
王澤鑑,「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一)」,自行出版,2009年12月。
卡爾.拉倫次撰著,王建華、邵建東、程建英、徐建國、謝懷軾譯述,「德國民法通論」,法律,2002年。
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2」,瑞興,1997年3月初版。
汪信君、廖世昌著,「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元照,2006年9月初版。
林勳發著譯,保險法論著譯作選集,作者發行,1991年。
林群弼,「保險法論」,三民,2011年修訂3版。
迪特爾.梅迪庫斯撰著,邵建東譯述,「德國民法總論」,法律,2001年9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2002年修訂5版。
陳自強,「代理權與經理權之間: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元照,2006年5月初版。
陳彩稚,「財產與責任保險」,智勝,2006年9月初版。
梁宇賢,「保險法實例解說」,瑞興,2000年5月初版。
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商事法精論」,三民,2004年9月修訂版。
葉啟洲,「保險法實例演習」,元照,2009年初版。
黃茂榮,「債法各論」,第一冊增訂版,植根,2003年8月初版。
楊誠對,「意外保險-理論與實務」,三民,2005年9月修訂7版。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翰蘆,2011年9月修訂2版。
蕭奕弘,「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研究」,第二章,司法研究年報第29輯行政類第1篇,101年12月初版。
鄭玉波,「保險法論」,三民,1992年9月增訂初版。
期刊論文
王文宇,「公司經理人之代理權限與表現代理」,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0期,2003年9月。
王澤鑑,「人格保障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障範圍(6)-隱私權(下-1)」,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9期,2007年10月。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五)-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上)」,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4期,2008年3月。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五)-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中)」,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5期,2008年4月。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五)-人格權的性質及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7期,2008年6月。江朝國,「論損失發現期間在我國司法實務之走向-兼評台灣高等法院九十八年度保險上字第二十九號」,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李志峰,「長尾責任-論美國責任保險保單形式的演變、爭議及我國責任保險保單之特色」,保險專刊第25卷第1期,2009年6月。汪信君,「損失分攤原則之理論基礎與運用-兼論消費者保護與保險競合條款之衝突」,保險專刊第49輯,1997年9月。汪信君,「多數保險制度之研析〈上〉-保險競合與複保險之比較與結合」,保險專刊第51輯,1998年3月。林建智、李志峰,「論責任保險人之抗辯義務-以美國發展為重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3卷第2期,100年3月。林國全,「公司經理人之概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2003年7月。
沈冠伶,「將來給付之訴」,月旦法學教室第83期,2002年4月。吳從周,「變遷中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東吳法律學報第17 卷第2 期,2005年12月。
吳從周,「『法律上之障礙』作為時效開始進行之障礙或時效停止之事由?/最高院九八台上四五O」,收錄於台灣法學雜誌第144期,2010年1月。
黃帥升、洪志勳,「金融業所面臨之個人資料保護法爭議」,萬國法律雜誌第187期,2013年2月。黃惠敏,「個人資料保護法於人體研究活動之適用」,萬國法學第188期,2013年4月。
葉奇鑫、李相臣,「淺談個人資料保護法民事賠償責任及數位鑑識相關問題」,司法新聲第101期,2012年1月。
葉啟洲,「第三人直接請求權與消滅時效抗辯/台中高分院九六保險上易五」,台灣法學第151期,2010年5月。
葉啟洲,「商業主體間定型化保險契約之內容控制-評臺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保險上更(一)字第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7期,2011年2月。姜世明,「階段訴訟-評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391號判決」,台灣法學第211期,2012年11月。
曾宛如,「公司經理人之功能與權限」,台大法學論叢第36卷第四期,2007年10月。
曾宛如,「董事會與經理人是否真為公司之業務執行機關及業務執行之輔助機關?-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九十九年度重上字第一七四號判決及九十九年度重上字第一六四號判決所凸顯之亂象論起」,月旦法學雜誌第199期,2011年12月。曾宛如,「新修正公司法評析-董事『認定』之重大變革(事實上董事及影子董事)暨董事忠實義務之具體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2012年5月。曾宛如,「影子董事與關係企業-多數股東權行使界限之另一面向」,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2年10月。施文森,「現行火災保險缺失之分析」,法令月刊第47卷第1期,1996年1月。翁清坤,「論個人資料保護標準之全球化」,東吳法律學報第22卷第1期,2010年3月26日。詹森林,「定型化契約條款效力之規範—最高法院90年台上2011號、91年台上2220號、92年台上39號判決之商榷」,律師雜誌第293期,2004年2月。劉宗榮,「建立時效停止制度之立法芻議」,法律哲理與制度(基礎法學)-馬漢寶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6年1月。
劉宗榮,「定型化契約與保險契約」,保險專刊第43輯,1996年3月。劉宗榮,「保險業與保險業務員間勞務契約基礎法律關係的判斷標準」,月旦法學教室雜誌第135期,2014年1月。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鍾文岳、汪家倩,「個人資料保護法,這樣讀就對了-企業篇」,萬國法律雜誌第181期,2012年2月。黎家興,「論責任保險之事故發生與通知義務」,保險專刊第27卷第2期,2011年。盧世寧,「現行D&;O(公司董監事重要職員)責任保險之評析-兼評析公司法修正後之影響」,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3期,2003年2月。
饒瑞正,「複保險定義暨相關疑義之辯正—從月之黑暗面質疑」,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學位論文
何克,「責任保險承保責任啟動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年1月。童兆祥,「保險競合條款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外文專書
Cohn, Einfuhren in das neueSchadensersatzrecht (Munchen,2003).
Fischer, Die Entwicklung des postmortalenpers”o”nlichkeits-schutzes, von Bismarck bis Marlene Dietrich(Berlin, 2004 ).
John K. DiMugno&; Paul E.B. Glad,California Insurance Law Handbook: A Reference and Guide (2009).
J. Thomas McCarthy, The Right of Publicity and Privacy, Vol. 1,(West Group, 1999).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 Insurance Law (Student Edition 1988) St. Paul, Minn. : West Publishing Co.
Rowland H. Long, The Law of Liability Insurance, Newark, NJ: Matthew Bender (2003).
外文期刊
Fischer, James M, Insurance Coverage for Mass Exposure Tort Claims: the Debate over the Appropriate Trigger Rule, Drake Law Review(1997).
Justin Kent Holcombe, Solutions for Regulating Offshore Outsourcing in the Service Sector : Using the Law, Market,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and Collective Organization as Building Blocks 7, J. Bus. L (2013).
James M. Fischer, Broadening the Insurer’s Duty to Defend: How Gray v. Zurich Insurance Co. Transformed Liability Insurance into Litigation Insurance, 25 U.C. Davis L. REV. (1991).
Robert Works, Excusing Nonoccurrence of Insurance Policy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void Disproportionate Forfeiture: Claims Made Formats as a Test Case, Connecticut Insurance Law Journal (1998-1999).
Stephen Griffin, Confusion Surrou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and liability of a Shadow Director, 24(3) INSOLV. INT.(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