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類
(一)古籍類(先依朝代先後、次依出版先後排序)
西漢‧劉向撰:《列仙傳》,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65輯《琳琅密室叢書》第2
函,台北:藝文印書館。
東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圈點段注說文解字》卷十五上,台北:萬卷樓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乾‧文言》台北:
藝文印書館,1885年12月。
晉‧陶潛:《陶淵明集》,《四部備要》集部:4,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四部叢刊》初編:集部,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唐‧李濬等撰:《松窗雜錄、三水小牘等》,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5月。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初編:37,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尤袤:《遂初堂書目》,收錄於《叢書集成簡編》24-25,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
宋‧王灼:《碧雞漫志》,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
1988年。
宋‧張炎:《詞源》,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宋‧周邦彥:《片玉集》卷九,《四部備要》集部,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3月。
宋‧范成大撰:《石湖梅譜》,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之二-百川學海》,台北:
藝文印書館。
宋‧范成大撰:《石湖居士詩集》卷八,《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中華書局。
宋‧周煇撰:《清波雜志》(二)卷八,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29輯《知不足齋叢書》第17函,台北:藝文印書館。
元‧陸甫之著,顏一舞選輯:《詞旨》,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24輯《學海類
編》第13函,台北:藝文印書館。
元‧伊世珍:《瑯嬛記》,收錄於《百部叢書集成》初編:80《學津討原》,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明‧毛晉:《漱玉詞》,《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
明‧楊慎:《詞品》卷二,《叢書集成新編》冊81,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5
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明‧楊慎:《詞林萬選》,上海:汲古閣刊本,1991年。
清‧方成培:《香研居詞塵》,《上海商務叢書集成》初編:268,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清‧俞正燮:《癸巳類稿》,台北:世界書局,1965年。
清‧徐釚:《詞苑叢談》,台北:廣文書局,1968年。
清‧萬樹:《索引本詞律》,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沈辰垣、王奕清合編:《御選歷代詩餘》,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清‧戈載:《詞林正韻》,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清‧仇兆鱉:《杜詩評註》,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3月。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
1988年。
清‧李調元編纂:《雨林詩話、雨村曲話》卷三,台北:宏業書局,1988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孫麟趾:《詞逕》,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馮金伯:《詞苑萃編》,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彭孫遹:《金粟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沈祥龍:《論詞隨筆》,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 1988年。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陸鎣:《問花樓詞話》,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劉熙載:《藝概.詞概》,收錄於唐圭璋《詞話叢編》,台北:新聞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高時顯、吳汝霖校:《劍南詩稿》卷八、十五,《四部備要》集部,上海:中華書局。
(二)今人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次依出版先後排序)
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8月。
上海中華書局編輯部:《李清照集》,上海:中華書局,1962年。
于中航:《李清照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于中航:《李清照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
方智范、鄧喬彬、周聖偉、高建中合著:《中國詞學批評史》,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1年。
王學初:《李清照集校註》,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王延梯:《李清照評傳》,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學初校注:《李清照集校註》,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6月。
王逢吉:《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康橋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5月。
王熙元:《古典文學散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3月。
王易:《詞曲史》,台北:廣文書局,1988年。
王锳、曾明德:《詩詞曲語詞集釋》,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年。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3 年。
王震亞:《詩壇女傑──李清照》,台北:昭文社,2000年3月。
王文科、王智弘:《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詩詞曲的研究》,台北: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91年2月。
史墨卿:《離騷引義》,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4月。
平慧善等著:《李清照詩文詞》,臺北:錦繡出版事業,1992年。
任日鎬:《宋代女詞人評述》,台北:商務印書館,1984年。
朱崇才:《詞話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朱德才主編:《增訂注釋全宋詞》,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7年。
杜松柏:《國學治學方法》,台北:洙泗出版社,1985年11月。
沈英名:《宋詞辨正》,台北:正中書局,1980年。
沈謙:《修辭學上下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1年2月。
沈謙:《修辭學》,台北:空中大學,2000年7月。
沈雲龍主編,梁紹壬著:《兩般秋雨庵隨筆》,文海出版社。
李國祥等:《後漢書》,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2月。
李正輝、李華豐合著:《中國古代詞史》,台北:志一出版社,1995年。
李若鶯:《唐宋詞鑑賞通論》,高雄:復興圖畫出版社,1996年9月。
李延壽:《南史‧列傳第二、后妃下》卷十二,台灣:中華書局。
吳梅:《詞學通論》,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林玫儀:《詞學考詮》,台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林淑貞:《詩話論風格》,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7月。
周宗盛:《詞林探勝》,台北:水牛出版社,1976年12月。
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周振甫譯注:《文心雕龍》,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
周振甫:《詩詞例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5月。
周啟成等注譯:《新譯昭明文選》,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2月。
武漢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室編:《歷代詩話詞話選》,湖北:武漢大學出
版社,1984年11月。
南宮搏:《李清照的後半生》,台北:商務印書館,1996年。
施逢雨:《李白詩的藝術成就》,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俞紹初校點:《王粲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5月。
侯健、呂智敏合著:《李清照詩詞評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柳士鎮等:《世說新語》,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5月。
施正康:《漢魏詩選》,香港: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唐圭璋編:《全宋詞》,台北:洪氏出版社,1981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1月。
唐圭璋編:《唐宋詞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唐圭璋:《詞學論叢》,台北:鼎文出版社,2001年。
胡雲翼:《詞學概論》,台北:啟明出版社,1958年。
胡經之、王岳川:《文藝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4月。
徐培均:《李清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
徐北文主編:《李清照全集評注》,濟南:濟南出版社,1990年。
馬興榮:《詞學綜論》,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馬積高、黃鈞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1998年。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陳垣編:《二十史朔閏表》,台北:藝文出版社,1958年。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析評》,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年3月。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
陳邦炎:《詞林觀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4月。
陳滿銘:《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2月。
陳滿銘:《蘇新詞論稿》,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8月。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5月。
陳滿銘:《篇章結構學》,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
陳崇宇等編著:《新編唐詩一本通》,台北:漢與國際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5
月。
陳祖美:《李清照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陳弘治:《詞學今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陳祖美:《李清照新傳》,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梁榮基:《詞學理論綜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上)》,台北:華正書局,1980年。
許鍾榮:《唐宋詞新賞》,台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8月。
曹樹銘校釋:《李清照詩詞文存》,上海:商務印書館,1992年。
張壽林:《李清照評傳》,台北:水牛出版社,1972年。
張相:《詩詞曲語詞匯釋》,台北:中華書局,1989年。
張靜,鄭遠漢:《修辭學教程‧修辭的原則》,開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3
月。
張紅雨:《寫作美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6年10月。
章培恒等主編,鄧安生等譯注:《王維詩》,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3月。
章培恒等主編,殷義祥等譯注:《三曹詩》,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5月。
章培恒等主編,謝先俊等譯注:《陶淵明詩文》,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1992年9月。
章培恒等主編,徐超等譯注:《賈誼、司馬相如》,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1992年10月。
章培恒、安平秋主編,楊榮祥譯注:《方苞、姚鼐》,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
限公司,1993年2月。
崔海正:《宋詞研究述略》,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9年。
黃慶萱:《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1月。
黃墨谷:《重輯李清照集》,濟南:齊魯書社,1981年。
黃文吉:《宋南渡詞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5年5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年5月。
黃麗貞:《詞壇偉傑李清照》,台北,國家出版社,1996年11月。
黃文吉:《北宋十大詞家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曾永義:《中國古典文學辭典》,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
賀新輝編:《宋詞鑑賞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
孫康宜原著,李奭學譯:《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台北:聯經出版
社,1994年。
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1972年。
趙昌平:《唐詩選(上)》,香港:中華書局,1991年10月。
陶爾夫、劉敬圻:《南宋詞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葉嘉瑩:《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1970年4月。
葉慶柄:《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2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
葉嘉瑩:《詩詞十七講(下)》,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4月。
葉嘉瑩:《迦陵談詞》,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董季棠:《修辭新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
楊海明:《唐宋詞縱橫談》,江蘇:蘇州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
楊海明:《唐宋詞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楊成鑒:《中國詩歌風格研究》,台北:紅葉文化,1995年。
楊家駱編:《古詩十九首集釋》,台北:世界書局,1997年10月。
楊海明:《唐宋詞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楊合林編:《李清照集》,長沙:岳麓書社,1999年。
褚斌杰、孫崇恩、榮賓憲編:《李清照資料匯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中華書局,1963年。
劉維崇:《李清照評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月。
劉瑜:《漱玉詞欣賞》,濟南:黃河出版社,1988年。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劉瑜選析,秦似審訂:《莫道不銷魂──李清照作品賞析》,德威國際文化2002
年。
鄭騫:《詞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5年。
黎遲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0月。
濟南市社會科學研究所編:《李清照研究論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謝桃坊:《宋詞概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年。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薛礪若:《宋詞通論》,台北:開明書店,1968年。
龍沐勛:《東坡樂府籤》,台北:華正書局,1974年。
龍沐勛編選,卓清芬注說:《唐宋名家詞選》,台北:里仁書局,2007年10月。
繆香珍:《李清照與朱淑真評傳》,台北:商務印書館,1989年。
顏瑞芳、溫光華:《風格縱橫談》,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公司,2003年2月。
蕭翠霞:《南宋四大家詠花詩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5月。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2月。
龔兆吉:《歷代詞論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年。
二、論文類:
(一)期刊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1.龍沐勛:〈漱玉詞敘論〉,《詞學季刊》第3卷第1期,1936年。
2.邱燮友:〈詩歌意象的表現〉,《幼獅文藝》第47卷第6 期,1978 年6月。3.舞沂:〈星河欲轉千帆舞:李清照的作品與生平〉,《文藝月刊》第167 期,19年。
4.王熙元:〈李清照詞的抒情藝術〉,《大學雜誌》第33 卷第2 期,1984 年。5.林玫儀:〈李清照詞論評析〉,《淡江學報》第23 期,1985 年。
6.洪昭:〈李清照的「詞論」〉,《藝林叢錄》第7輯,1986年。
7.王臨泰:〈關於李清照〉,《中縣文藝》第5 期,1991 年。
8.周桂峰:〈李清照〈詞論〉三解〉,《淮陰師專學報》第17 卷第2 期,1995 年。
9.吳蕙娟:〈淺論唐宋詞表達的情感層次〉,《宋代文學研究叢刊》第3 期,1997 年9月。
10.涂力中:〈女詞人李清照的一生〉,《中國語文》第80 卷第6 期,1997 年。
11.薛祥生:李清照詞論的承傳與評介〉,《中國韻文學刊》第1 期,1997 年。
12.張廷杰:〈李清照〈詞論〉寫作動因及其對南宋詞壇之影響〉,《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 卷第3 期,1997 年。
13.榮斌:〈詠梅詩史概說〉,《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第10 卷第5 期,1997 年。
14.向梅林:〈李清照〈詞論〉的卓越貢獻〉,《長沙大學學報》第13 卷第1 期,1999 年。
15.金志仁:〈蘇詞明體──論李清照〈詞論〉對東坡詞的批評難以成立〉,《南通師範學院學報》第16 卷第2 期,2000 年。
16.顧易生:〈關於李清照〈詞論〉的幾點思考〉,《文學遺產》第3 期, 2001 年。
17.江曉梅、郭繼海:〈李清照「別是一家」之說論略〉,《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第20 卷第4 期,2002 年。
18.鍾巧靈:〈論東坡詞意象的建構與特色〉,《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6卷第6 期,2005年11月。
19.張佳瑤:〈李清照的詠菊詞〉,《國文天地》第23卷第11期,2008年4月。(二)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1.白禎喜著:《南渡三詞人生平及文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71年。
2.張筱萍著:《兩宋詞論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75年。3.林春蘭著:《杜詩修辭藝術探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4.金容春著:《李清照詞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5.張星美著:《李清照〈詞論〉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6.王怡芬著:《《花間集》女性敘寫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8年。7.吳平盛著:《李清照詞及其修辭技巧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
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1年。
8.郭錦蓉著:《易安詞中的愁》,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9.郭曉菁著:《南渡詞人李清照詞-其詞作與詞學主張研究》,新竹:清華大學
碩士論文,2003年。
10.楊靜宜著:《性別與書寫-以周邦彥與李清照詞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論文,2003年。
11.何宗德著:《《漱玉詞》風格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12.陳怡君著:《李清照性格思想及生活情趣探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
文學系碩士2004年。
13.林增文著:《李清照詩詞中的譬喻運作:認知角度的探討》,台中:東海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2005年。
14.程汶宣著:《李清照詞篇章意象析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
職進修碩士班,2005年。
15..陳則錞著:《李清照生命意境之研究─以生死學觀點探討》,台北:銘傳大學
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2006年。
16.張美智著:《《漱玉詞》藝術探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2006年。17.林欣怡著:《二安詞之花意象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2007年。
18.葉祝滿著:《性別與認同─李清照其人其詞的創作與接受研究》,台北:國立
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2007年。
19..王廣琪著:《動亂中的詞人─李煜、李清照詞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