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03: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邦祺
研究生(外文):Liu Pang-Chi
論文名稱:宮崎駿漫畫《風之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Hayao Miyazaki's manga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
指導教授:李億勳李億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Yi-Sh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視覺傳達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風之谷宮崎駿漫畫
外文關鍵詞: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Hayao MiyazakiMang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53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跨越二十一世紀的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乃是影響全球動畫界至深的動畫創作者。宮崎駿的創作思想相當宏觀,尤以耗時十二年多才得以完成的長篇漫畫《風之谷》為最,故事內容索引龐大豐富且寓意深遠,堪稱為宮崎駿最富哲理意味的作品。是故,本研究以符號學、文獻分析與文本分析等方式,針對漫畫《風之谷》的表現形式、角色服裝與故事內容等方向深入研究探討。

  本研究之主旨,即分析探討宮崎駿的漫畫表現形式,了解他個人的漫畫語言,探究角色服裝的符號語彙。並且根據宮崎駿的訪談紀錄與文章來分析探討漫畫的文本內容,了解宮崎駿的中心思想,再透過漫畫元素的分析,了解宮崎駿創作思想的來源,並藉由漫畫與動畫的比較,印證漫畫《風之谷》是呈現宮崎駿的思想與精神最完整的作品。

本研究有下列四點重要發現:
1.宮崎駿的漫畫形式,架構於一般傳統漫畫共同語言上,但其繪製漫畫的方式採取如素描般的筆觸,圖框的表現方式豐富且多變化,風格樸實自然。
2.《風之谷》的角色為數眾多,宮崎駿對於各個角色的個性與風格皆有深入且鮮明的刻畫且定位明顯,不論是主角或是反派角色,都會成長與蛻變。
3.宮崎駿在漫畫《風之谷》中所欲彰顯的主題概念乃是以「生命的價值」來表達人與自然相互共生的觀點,而非人本思想的環保主義。
4. 漫畫《風之谷》的主題概念與創作元素,與宮崎駿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且之後仍在宮崎駿日後的動畫創作中不斷延伸。由此可見,漫畫《風之谷》是發揚其中心思想與精神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Hayao Miyazaki, the apanese animation master who transcends the 21st century,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ce animation creators in the whole world of animation. Hayao Miyazaki’s creative ideas are grand in scope, and in particular his long manga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a masterpiece which took over 12 years to complete, is seen as Hayao Miyazaki's richest philosophical work, with a deep storyline and profound morals.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elements of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including the presentation, costumes and storylin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semiotics,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texual analysis; an attempt will be made to explore Hayao Miyazaki's central ideas through the visual expressions and messages expressed in the manga.

  This study focuses on four key points:
1.Hayao Miyazaki's manga form is based on the common language of traditional manga, but he draws his manga with sketch-like brush work, with rich and varied executions in his frames, and with a style that is simple, natural and distinctive.
2.“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contains many characters, but Hayao Miyazaki clearly and extensively defines the personalities, styles and roles of each character. Both prot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grow and develop as the storyline progresses.
3.The main theme Hayao Miyazaki tries to express in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is that humans and nature should coexist by respecting the value of life; that is to say humans and nature can combine and coexist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that all life is equal, and that organisms should express their vitality by adapting to their natural environment, not through human-centric environmentalism.
4.The main ideas and creative elements of the manga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ayao Miyazaki's own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s. These themes and elements are developed further in Hayao Miyazaki's later manga, and appear repeatedly through different forms and presentations. From this, we can see that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is the representative masterpiece of Hayao Miyazaki's world of animation.
誌謝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x

一、 緒論 -----------------------------------------------------------------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方法 ------------------------------------------------------------- 3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1.5 研究架構 ------------------------------------------------------------- 4

二、 相關文獻與學理探討 --------------------------------------------------- 5
2.1 相關研究文獻 --------------------------------------------------------- 5
2.2 相關學理探討 --------------------------------------------------------- 8
2.2.1 符號學(Semiotics) -------------------------------------------------- 8
2.2.2 Saussure符號理論 ----------------------------------------------------- 8
2.2.3 符號的兩軸關係 ------------------------------------------------------- 9
2.3 日本動漫史------------------------------------------------------------ 10
2.3.1 日本漫畫歷史---------------------------------------------------------- 10
2.3.2 日本動畫史------------------------------------------------------------ 13
2.4 宮崎駿生平概述-------------------------------------------------------- 14

三、 漫畫風之谷之表現形式分析與探討---------------------------------------- 18
3.1 漫畫的視覺語言 ------------------------------------------------------- 18
3.1.1 漫畫圖像要素 --------------------------------------------------------- 19
3.1.2 漫畫文字要素 --------------------------------------------------------- 27
3.1.3 圖框分格 ------------------------------------------------------------- 29
3.2 漫畫《風之谷》之視覺語言分析 ----------------------------------------- 32
3.3 小結 ----------------------------------------------------------------- 43

四、 漫畫《風之谷》之角色分析與探討 --------------------------------------- 45
4.1 角色服裝分析 --------------------------------------------------------- 45
4.1.1 娜烏西卡 ------------------------------------------------------------- 47
4.1.2 庫夏娜 --------------------------------------------------------------- 54
4.1.3 密喇魯帕 ------------------------------------------------------------- 57
4.1.4 瑟爾穆 --------------------------------------------------------------- 61
4.2 角色服裝的毗鄰軸與系譜軸分析 ----------------------------------------- 62
4.2.1 符號意義的轉換 ------------------------------------------------------- 66
4.3 小結 ----------------------------------------------------------------- 68

五、 漫畫《風之谷》之內容分析 --------------------------------------------- 70
5.1 故事內容整理與歸納 --------------------------------------------------- 70
5.1.1 故事背景分析與探討 --------------------------------------------------- 77
5.1.2 主題概念分析與探討 --------------------------------------------------- 84
5.2 主題概念分析 --------------------------------------------------------- 86
5.3 小結 ----------------------------------------------------------------- 94

六、 漫畫《風之谷》與動畫、元素之比較 ------------------------------------- 95
6.1 相關主題之動畫脈絡 --------------------------------------------------- 95
6.2 元素分析與探討 ------------------------------------------------------- 99
6.3 《風之谷》漫畫與動畫之比較 ------------------------------------------- 114
6.4 小結 ----------------------------------------------------------------- 118


七、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 120
7.1 結論 ----------------------------------------------------------------- 120
7.2 相關建議 ------------------------------------------------------------- 122
參考書目 -------------------------------------------------------------- 123
1.云峰(2002)。與夢飛翔宮崎駿─動漫 夢想 還有往日的純真。北京市:文化藝術
2.吳風(2003)。藝術符號美學。北京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3.李幼蒸 著(2003)。歷史符號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4.李幼蒸(1997)。哲學符號學。台北市:唐山
5.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群流出版社
6.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7.何秀煌(1980)。記號學導論。台北市:大林
8.臥白雲(1980)。漫畫的藝術。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9.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10.柯懷碩(1986)。風格的誕生。台北市:大地出版社
11.范健祐(1997)。日本動畫的來龍去脈。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2.洪德麟(1999)。風城台灣漫畫50年(1945-1999)。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3.洪德麟(2000)。傑出漫畫家.亞洲篇。台北市:雄獅
14.俞建章、葉舒憲 著(1992)。符號與藝術。台北:久大文化
15.凌明玉(2003)。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台北:文經
16.宮崎駿 著、黃穎凡、章澤儀 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台北:台灣東販
17.宮崎駿 著、黃慧璘 譯(2004)。風之谷。1-4集。台北:台灣東販
18.宮崎駿 著、J.T.Comix 譯(2002)。風之谷。5-7集。台北:台灣東販
19.宮崎駿 著、卯月綠編集(1997)。宮崎駿雜想。東京都:大日本繪畫
20.宮崎駿 著、卯月綠編集(2002)。宮崎駿妄想:泥????虎。東京都:大日本繪畫
21.徐佳馨(2002)。圖框中的東亞共榮世界─日本漫畫中的後殖民論述。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台北:遠流出版社
22.袁建滔(1992)。新漫畫語言。台北:尖端
23.陳其文、孫全文(1985)。建築與記號。明文書局
24.張忠雄、黃木村(1975)。卡通電影。台北:大陸書店
25.張毓吟 著(1995)。圖像符號傳播的語言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台北市:美術館
26.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遠流出版社
27.彭懿(1998)。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天衛
28.楊彭(2003)。卡通敘事學。武漢:湖北少年兒童
29.傻呼嚕同盟(2006)。日本動畫五天王。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0.劉立行(1997)。電影理論與批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1.劉甫琴(1969)。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32.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3.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出版社
34.勵忠發(1996)。記號.藝術.情報。台北:中正書局
35.顏艾琳(1998)。漫畫鼻子。台北:探索文化
36.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台北:探索文化
37.Allen,R. C. 著(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李天鐸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38.Aumont, J. & Marie, M. 著(1996)。當代電影分析法論。(吳珮慈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39.Baudrillard, J. 著(1997)。物體系Le systeme des objets。(李志明 譯)。台北:時報出版
40.Berger,A A. 著(1994)。媒介分析法。(黃新生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1.Bordwell, D 著(1999)。電影敘事。(李顯立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2.Cassirer.E 著(1990)。符號、神話、文化。(羅興漢 譯)。台北:結構群
43.Cohan, T. & Shires, L. M. 著(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張方 譯)。台北:駱駝出版社
44.Derrsr, D. 著(2002)。消費亞洲:華語及日本流行文化與美國的想像。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1)。(蘇宇鈴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5.Drazen,P. 著(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李建興 譯)台北:大塊文化
46.Erwin Panofsky 著(1996)。造形藝術的意義。(李元春 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47.Ferdinand de Saussure 著(1985)。普通語言學?程。(弘文館 譯)。台北:弘文館
48.Fontana, D. 著(2003)。象徵的名詞。(何盼盼 譯)。台北市:紅螞蟻圖書
49.Giannetti, Louis D. 著(1989)。認識電影。(焦雄屏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50.Gora,A. & Jardine, A. & Roudiez, L. (Trains.).(1980). Design in Languag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ss. Kristeva,J.(1941)
51.Holms Rolston, III 著(1996)。環境倫理學。(王瑞香 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52.Joseph Campbell 著(2006)。千面英雄。(朱侃如 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3.Joseph V. Mascelli 著(1996)。電影的語言。(羅學濂 譯)。台北:志文
54.J.Culler 著(1992)。索緒爾。(張景智 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55.John Fiske 著(1997)。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 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56.Kress, G. & Leeuwen, T. V. 著(1999)。解讀影像: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桑尼 譯)。台北市:亞太圖書
57.Metz, C. 著(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劉森堯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58.Roland Barthes 著(1997)。神話學。(許薔薔、許琦玲 譯)。台北市:桂冠圖書
59.Roland Barthes 著(1988)。符號學要義。(洪顯勝 譯)。台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60.Rudolf Arnheim 著(1998)。藝術心理學評論。(郭小平、翟燦 譯)。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61.Sobchack 著(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李顯立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62.Saussure 著(2001)。普通語言學教程。(張紹杰 譯)。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
63.Seiter, E.(1992).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 Robert(Ed), 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64.Taylor,R. 著(2000)。動畫技巧百科。(喬慰萱、林泰州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期刊論文:
65.方孝謙(1996)。形象廣告台灣魚的符號學分析:聚合、組合及其應用。新聞學研究第52集
66.天涼無心(2002)。動畫 人類意識擴張的媒體─日本動畫藝術的崛起。藝術家第337期
67.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8.朱善傑(2004)。漫畫表現形式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以漫畫造型與漫畫符號為中心。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69.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0.林青藍(2002)。宮崎駿認識的孩子。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
71.林信宏(2002)。運動廣告中的符號消費現象。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72.林世斌(2004)。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宮崎駿卡通動畫為輔助教材。嘉義大學視覺傳達藝術研究所
73.林俊男、游蕙瑜、陳俊嘉、江建明、蘇志豪、陳淑芬、楊朝順、朱信泰(2001)。從生物、心理、符號角度解讀Dffordance理論意義。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74.邱麗娟(2000)。手塚治虫支作品研究─以「火鳥」為中心。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75.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76.莫素微(1997)。為自然奮戰的魔法公主。日本文摘第139期
77.陳怡親(1997)。兒童認知型式對卡通訊息解讀分析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78.陳美蓉(2001)。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
79.陳仲偉(2003)。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0.陳亭儒(2004)。以符號學角度詮釋傳統吉祥圖案之研究─以蝙蝠吉祥圖案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1.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82.陳秀雯(2005)。台灣廟宇門神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3.張慶珍(2001)。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台北: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4.張欣榮(2004)。卡通角色外貌與性格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5.項貽斐(1997)。宮崎駿的動畫都會飛。日本文摘第139期
86.傅伯寧(2002)。談宮崎駿卡通。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
87.傅鳳琴(2003)。解構迪士尼形塑的童話世界─以1991-2002年台灣上映之迪士尼動畫電影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8.曾宗盛(2004)。蛇的傳奇─蛇的圖像在古代近東與聖經中的象徵意義。玉山神學院第11期學報
89.曾寶璐(2005)。根本哲學。商業周刊第896期
90.葉懿心(2005)。動漫角色原型與消費者行為之關聯研究。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論文
91.湯禎兆(2001)。神隱少女的大千世界。電影欣賞20:3=111
92.鄭俊皇(1998)。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音字與閱讀順為中心。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論文
93.蔡珮(2005)。從污化女性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新文學研究第82期
94.談璞(1997)。人神廝殺之際矛盾糾結的仇恨鬥爭宮崎駿世紀末巨作─《魔法公主(MONONOKE姬)》。電影影響雜誌第88期
95.蕭婉伶(2006)。大友克洋之動畫《AKIRA》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96.謝宗榮(2000)。台灣辟邪劍獅研究。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97.顏忠賢(1993)。一個薛西佛斯式的行動─宮崎駿作品的「飛行器」分析。影響電影雜誌第40期
98.藍祖蔚(2002)。走。我們和宮崎駿一起旅行去!。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
99.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羅美文(2004)。從宮崎駿的動漫作品中談生死禁忌─以「風之谷」及「魔法公主」為探討範圍。東吳外語學報第19期

網路資源:
101.2005台灣國際動畫影展 http://tiaf.ctfa.org.tw/2005/famous7.htm。查詢日期:2007年4月
102.洪德林老師開講。人間山脈創意有限公司 http://www.comicart.com.tw/main/3/01.htm。查詢日期:2007年2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