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峰(2002)。與夢飛翔宮崎駿─動漫 夢想 還有往日的純真。北京市:文化藝術
2.吳風(2003)。藝術符號美學。北京市: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3.李幼蒸 著(2003)。歷史符號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4.李幼蒸(1997)。哲學符號學。台北市:唐山
5.李闡(1998)。漫畫美學。台北:群流出版社
6.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市:唐山出版社
7.何秀煌(1980)。記號學導論。台北市:大林
8.臥白雲(1980)。漫畫的藝術。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9.周慶華(2000)。中國符號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10.柯懷碩(1986)。風格的誕生。台北市:大地出版社
11.范健祐(1997)。日本動畫的來龍去脈。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2.洪德麟(1999)。風城台灣漫畫50年(1945-1999)。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3.洪德麟(2000)。傑出漫畫家.亞洲篇。台北市:雄獅
14.俞建章、葉舒憲 著(1992)。符號與藝術。台北:久大文化
15.凌明玉(2003)。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台北:文經
16.宮崎駿 著、黃穎凡、章澤儀 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台北:台灣東販
17.宮崎駿 著、黃慧璘 譯(2004)。風之谷。1-4集。台北:台灣東販
18.宮崎駿 著、J.T.Comix 譯(2002)。風之谷。5-7集。台北:台灣東販
19.宮崎駿 著、卯月綠編集(1997)。宮崎駿雜想。東京都:大日本繪畫
20.宮崎駿 著、卯月綠編集(2002)。宮崎駿妄想:泥????虎。東京都:大日本繪畫
21.徐佳馨(2002)。圖框中的東亞共榮世界─日本漫畫中的後殖民論述。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台北:遠流出版社22.袁建滔(1992)。新漫畫語言。台北:尖端
23.陳其文、孫全文(1985)。建築與記號。明文書局
24.張忠雄、黃木村(1975)。卡通電影。台北:大陸書店
25.張毓吟 著(1995)。圖像符號傳播的語言思考:以符號學詮釋國劇臉譜為例。台北市:美術館
26.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遠流出版社
27.彭懿(1998)。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天衛
28.楊彭(2003)。卡通敘事學。武漢:湖北少年兒童
29.傻呼嚕同盟(2006)。日本動畫五天王。台北市: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0.劉立行(1997)。電影理論與批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1.劉甫琴(1969)。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32.蕭湘文(2002)。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3.簡政珍(1993)。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出版社
34.勵忠發(1996)。記號.藝術.情報。台北:中正書局
35.顏艾琳(1998)。漫畫鼻子。台北:探索文化
36.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台北:探索文化
37.Allen,R. C. 著(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李天鐸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38.Aumont, J. & Marie, M. 著(1996)。當代電影分析法論。(吳珮慈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39.Baudrillard, J. 著(1997)。物體系Le systeme des objets。(李志明 譯)。台北:時報出版
40.Berger,A A. 著(1994)。媒介分析法。(黃新生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1.Bordwell, D 著(1999)。電影敘事。(李顯立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2.Cassirer.E 著(1990)。符號、神話、文化。(羅興漢 譯)。台北:結構群
43.Cohan, T. & Shires, L. M. 著(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張方 譯)。台北:駱駝出版社
44.Derrsr, D. 著(2002)。消費亞洲:華語及日本流行文化與美國的想像。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1)。(蘇宇鈴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45.Drazen,P. 著(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李建興 譯)台北:大塊文化
46.Erwin Panofsky 著(1996)。造形藝術的意義。(李元春 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47.Ferdinand de Saussure 著(1985)。普通語言學?程。(弘文館 譯)。台北:弘文館
48.Fontana, D. 著(2003)。象徵的名詞。(何盼盼 譯)。台北市:紅螞蟻圖書
49.Giannetti, Louis D. 著(1989)。認識電影。(焦雄屏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50.Gora,A. & Jardine, A. & Roudiez, L. (Trains.).(1980). Design in Language.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ss. Kristeva,J.(1941)
51.Holms Rolston, III 著(1996)。環境倫理學。(王瑞香 譯)。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52.Joseph Campbell 著(2006)。千面英雄。(朱侃如 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53.Joseph V. Mascelli 著(1996)。電影的語言。(羅學濂 譯)。台北:志文
54.J.Culler 著(1992)。索緒爾。(張景智 譯)。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55.John Fiske 著(1997)。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 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56.Kress, G. & Leeuwen, T. V. 著(1999)。解讀影像:視覺傳達設計的基本原理。(桑尼 譯)。台北市:亞太圖書
57.Metz, C. 著(1996)。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劉森堯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58.Roland Barthes 著(1997)。神話學。(許薔薔、許琦玲 譯)。台北市:桂冠圖書
59.Roland Barthes 著(1988)。符號學要義。(洪顯勝 譯)。台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60.Rudolf Arnheim 著(1998)。藝術心理學評論。(郭小平、翟燦 譯)。台北:台灣商務出版
61.Sobchack 著(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李顯立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62.Saussure 著(2001)。普通語言學教程。(張紹杰 譯)。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
63.Seiter, E.(1992).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 Robert(Ed), 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64.Taylor,R. 著(2000)。動畫技巧百科。(喬慰萱、林泰州 譯)。台北:遠流出版社
期刊論文:
65.方孝謙(1996)。形象廣告台灣魚的符號學分析:聚合、組合及其應用。新聞學研究第52集66.天涼無心(2002)。動畫 人類意識擴張的媒體─日本動畫藝術的崛起。藝術家第337期
67.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8.朱善傑(2004)。漫畫表現形式在動畫中的應用研究─以漫畫造型與漫畫符號為中心。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69.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0.林青藍(2002)。宮崎駿認識的孩子。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71.林信宏(2002)。運動廣告中的符號消費現象。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72.林世斌(2004)。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宮崎駿卡通動畫為輔助教材。嘉義大學視覺傳達藝術研究所
73.林俊男、游蕙瑜、陳俊嘉、江建明、蘇志豪、陳淑芬、楊朝順、朱信泰(2001)。從生物、心理、符號角度解讀Dffordance理論意義。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
74.邱麗娟(2000)。手塚治虫支作品研究─以「火鳥」為中心。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碩士論文75.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76.莫素微(1997)。為自然奮戰的魔法公主。日本文摘第139期
77.陳怡親(1997)。兒童認知型式對卡通訊息解讀分析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78.陳美蓉(2001)。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論文79.陳仲偉(2003)。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0.陳亭儒(2004)。以符號學角度詮釋傳統吉祥圖案之研究─以蝙蝠吉祥圖案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81.陳伯拯(2005)。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82.陳秀雯(2005)。台灣廟宇門神之視覺傳達設計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83.張慶珍(2001)。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台北: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84.張欣榮(2004)。卡通角色外貌與性格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85.項貽斐(1997)。宮崎駿的動畫都會飛。日本文摘第139期
86.傅伯寧(2002)。談宮崎駿卡通。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87.傅鳳琴(2003)。解構迪士尼形塑的童話世界─以1991-2002年台灣上映之迪士尼動畫電影為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8.曾宗盛(2004)。蛇的傳奇─蛇的圖像在古代近東與聖經中的象徵意義。玉山神學院第11期學報
89.曾寶璐(2005)。根本哲學。商業周刊第896期90.葉懿心(2005)。動漫角色原型與消費者行為之關聯研究。台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論文91.湯禎兆(2001)。神隱少女的大千世界。電影欣賞20:3=11192.鄭俊皇(1998)。漫畫於視覺上的應用研究─以擬音字與閱讀順為中心。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論文93.蔡珮(2005)。從污化女性髒話看父權在語言使用的權力展現。新文學研究第82期
94.談璞(1997)。人神廝殺之際矛盾糾結的仇恨鬥爭宮崎駿世紀末巨作─《魔法公主(MONONOKE姬)》。電影影響雜誌第88期95.蕭婉伶(2006)。大友克洋之動畫《AKIRA》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96.謝宗榮(2000)。台灣辟邪劍獅研究。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97.顏忠賢(1993)。一個薛西佛斯式的行動─宮崎駿作品的「飛行器」分析。影響電影雜誌第40期98.藍祖蔚(2002)。走。我們和宮崎駿一起旅行去!。人本教育札記第152期99.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0.羅美文(2004)。從宮崎駿的動漫作品中談生死禁忌─以「風之谷」及「魔法公主」為探討範圍。東吳外語學報第19期網路資源:
101.2005台灣國際動畫影展 http://tiaf.ctfa.org.tw/2005/famous7.htm。查詢日期:2007年4月
102.洪德林老師開講。人間山脈創意有限公司 http://www.comicart.com.tw/main/3/01.htm。查詢日期: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