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1 03: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銀鈴
研究生(外文):Ying-Ling Chu
論文名稱:航空貨運倉儲業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Air Cargo Warehousing Industry
指導教授:王榮祖王榮祖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Rong-Tsu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萬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航空貨運倉儲業灰色關聯分析法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
外文關鍵詞:Air cargo warehousingGrey Relation analysistwo-stage DE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7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航空貨物集散站為航空貨運市場之關鍵點,其業務發展與空運貨量息息相關,間接為航空貨運倉儲業奠定經營利基。基此,檢視與評估現階段國內航空貨運倉儲業之績效,並據以做為改善之參據,進而提升航空貨運倉儲業之優勢與競爭力,為當前重要之研究課題。
績效評估之前,慎選評估指標甚為重要。過去關於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相關文獻,於選取投入產出變數過於主觀,極易造成分析時之偏誤與矛盾。本研究欲以灰色關聯分析法擷取代表性指標,做為DEA投入產出變數進行效率分析。此外,基於運輸業產銷不一致之特性,有別於過去多採一階段績效評估模式,本研究欲建立修正後之二階段績效評估模式,將績效區分為效率與效果進行探討。除可評估業者對資源運用之效率,亦能了解產出被利用之效果。而管理者根據評估結果,藉由投入或產出資訊修正其營運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
(1)本研究從32項初選評估指標,擷取10項代表性指標,其中2項屬生產效率層面;3項屬行銷效率層面;4項屬執行效率層面。
(2)華儲於89、91年度無論效率、效果階段均呈相對有效率;永儲、遠翔僅於90、91年度效果階段呈現有效率,其餘年度之相對效率均未達1,建議業者應儘速修正其營運策略方針,以提升公司營運效率。

Air cargo terminal is the key point in the airfreight market, whose business development is correlated with the amount of the goods of air transport directly. Indirectly for Air cargo warehousing established beneficial operation nich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to inspect and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mestic Air cargo warehousing, in order to help manager discover problems in managing, and then promot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on.
Befor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carefully to the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ion. The DEA documents in the past, the variables of input and output were chosen subjectively so that it causes error and conflicting analysis. This study applies Grey Relation analysis to select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as DEA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in order to make efficient analysis. Moreover, the basis of inconsistence characteristic i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strategy in carrying trade. This study set up revised two-stage performances evaluation model, which includes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is model can be not only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industry but also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output ut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administrators can adjust operational strategic by the information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The result shows:
(1) 10 representative indicators were selected from 32 initial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ose, 2 was belonged to the production aspect, 3 was belonged to the marketing aspect, and 4 was belonged to the execution aspect.
(2) In Taiwan Air Cargo Terminal, it was presented relatively efficient in both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stage in 89、 91 years. In Everterminal and Far Glory Air Cargo terminal was presented simple efficiency in effectiveness stage during 90-91 years, other years relatively efficient smaller than 1. We propose that industry should revise its operation policy to promote cooperative operation efficiency.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2
1.4 研究方法 3
1.5 研究內容 3
1.6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績效之概念 6
2.1.1 Fielding之績效評估架構 7
2.2 績效評估方法 8
2.2.1 多變量分析法(Multivariate Analysis,MA) 8
2.2.2層級分析法(AHP) 10
2.2.3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12
2.2.4 模糊綜合評判(FSD) 13
2.2.5 總要素生產力分析法(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 15
2.2.6 灰色關聯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 16
2.2.7 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e Analysis,DEA) 20
2.2.8 績效評估方法之比較 28
2.3 相關產業績效之研究 29
2.3.1 國內物流業之相關研究 29
2.3.2 貨櫃集散站之相關研究 34
2.4 我國航空貨運倉儲業現況分析 36
2.4.1 航空貨運倉儲市場發展沿革 36
2.4.2 台灣航空貨運倉儲業之現況 38
2.4.3 台灣航空貨運倉儲業之相關行業 40
2.5 小結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3.1 灰色關聯分析法 43
3.1.1 灰色關聯分析法之緣起 43
3.1.2 灰色關聯分析法之基本原理 43
3.1.3 營運績效代表性指標之步驟 49
3.2 資料包絡分析法 50
3.2.1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緣起 50
3.2.2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基本模式 52
3.2.3 資料包絡分析法之相關效率分析 57
3.2.4 DEA效率評估步驟 60
3.2.5 DEA特性及其優缺點 60
第四章 營運績效評估架構之建立 63
4.1 研究架構 63
4.2 初選評估指標集合之建立 65
4.2.1 概念架構之形成 65
4.2.2 評估指標選取原則 66
4.2.3 初選營運評估指標集合 67
4.3 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 69
第五章 實例應用 70
5.1 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於指標擷取 70
5.2 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評估模式 75
5.2.1 投入產出項目選取 75
5.2.2 資料期間 77
5.2.3 研究方法 77
5.3 DEA實證結果 78
5.3.1 效率評估階段 78
5.3.2 效果評估階段 86
5.4 綜合評析 92
5.4.1航空貨運倉儲業之效率管理分類 92
5.4.2各航空貨運倉儲業營運效率探討 9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95
6.1 結論 95
6.2 研究建議 96
參考文獻 98
附錄A 105
附錄B 107
作者簡介 109

1.丁吉峰,“貨櫃碼頭營運作業績效評估之研究-多準則評估之應用”,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2.王小娥、鍾佩真,“台鐵生產力及總要素生產力變化之研究-1987至1992年”,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125-154,民國83年。
3.王昱鈞,“國內航空公司相對效率與生產力之研究”,東海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王詩怡,“台灣地區航空貨運產業發展策略選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5.王詩韻,“台灣區國際商港績效衡量制度之研究-平衡計分卡觀點”,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6.王榮祖,“運輸產業營運績效評估架構之建立及應用之研究-以公路客運業與國內線航空運輸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
7.王榮祖、馮正民,“國內上市海運公司財務績效評估之研究”,交通運輸,第十九期,頁1-13,民國89年。
8.史雅芬,“物流中心外部績效評估之研究:模糊理論之應用”,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9.吳銘山,“易肇事路段與路口改善績效評估與指標之建立-以臺南市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10.李俊緯,“以平衡計分卡衡量台灣港埠之經營績效”, 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1.李書行,“務實創新的策略性績效評估”,會計研究月刊,第113期,15-27頁,民國84年。
12.李淑惠,“海運大眾運輸營運與服務績效評估-模糊多準則之應用”,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13.周文生、曾群明,“品牌計程車服務品質評鑑指標擷取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頁33~52,民國89年。
14.周欣怡,“外在環境變化下捷運營運績效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5.林千郁,“台灣地區物流業經營績效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16.林玉珊,“運輸倉儲業經營績效之評估”,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倉儲營運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17.林立千、陳怡君,“亞洲地區國際機場之營運效率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運輸學刊,第16卷第二期,頁115-144,民國93年。
18.林延儒,“台灣地區航空公司生產效率之評估-DEA彈性函數方法之應用”,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19.林延儒,台灣地區航空公司生產效率之評估-DEA彈性函數方法之應用,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0.林玲圓,“台灣地區船舶運送業經營績效之評估”,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21.林科希,“貨櫃集散站自主管理與傳統管理之經營績效比較研究:平衡計分卡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2.林惠茹,“以財務比率分析財務特性之研究-台灣地區航運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
23.林進榮,“國內航空公司經營效率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
24.林智偉,“灰色理論應用於基隆港棧埠作業民國營化績效評估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93年。
25.柯勝鐘,“華儲作業部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26.夏士宣,“臺北地區聯營公車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27.孫翼中,“航空貨運倉儲業價值行銷鏈與競爭優勢之建構分析-以華儲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28.徐哲強,“台灣地區汽車客運路線成本歸類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29.徐慧芬,“以鑽石模式建立國際港埠競爭力評估準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0.高誌德,“開放型物流中心服務傳送系統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31.張有恆、王東琪,“航空站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以亞太地區國際機場為例”, 民國航季刊,第四卷第一期,頁89-107,民國91。 
32.張有恆、陳俊魁,“鐵路立體化評估準則與方案選擇之研究-灰色關聯分析法之應用”,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二期,頁353~378,民國86年。
33.張有恆、蔡欽同,“模糊理論應用於公車系統營運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頁79~104,民國82年。
34.張志光,“國內物流中心的內部績效評估”,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35.許有賢,“第三方物流中心資訊分享績效評估之研究-以國內第三方物流業者為例”, 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6.許懷平,“應用模糊多準則於基隆港經營貨櫃集散站業務評估之研究”,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7.郭建男,“應用包絡分析法評估亞太地區港埠貨櫃作業績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38.陳正軒,“國道客運旅客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39.陳全成,“公有路外停車場開闢優先順序評估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中華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0.陳佳慧,“捷運接駁公車營運績效評估-以淡水線為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9年。
41.陳奇正,“台北捷運服務績效指標檢討修正之研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2.陳武宏,“世界主要國際航空公司營運績效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後勤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3.陳俊男,“國籍航空公司營運績效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44.陳彥蘅,“國內空運航線別之經營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45.陳衍霖,“台灣物流中心經營效率之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6.陳敦基、蕭智文,“公路客運總體績效DEA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第11- 40頁,民國83年。
47.陳慧嫻,“市場結構、廠商行為和營運績效之研究-以物流中心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8.傅晁岳,“台北航空貨運站民國營化前後績效之分析”,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49.彭志文,“航空公司營運績效之標竿分析”,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0.曾國雄、王榮祖,“公車系統績效評估之研究-AHP法與FMADM之應用”,中山管理評論,第二卷第二期,頁1-17,民國83年。
51.曾國雄、胡宜珍,“公車系統營運與服務績效之評估研究-灰色多準則評估之應用”,模糊系統學刊,第一卷,頁49~62,民國84年。
52.游明敏,“中正航空站總要素生產力之變化分析”,民國航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民國89年。
53.游明敏、張學孔,“國內民國航客運業服務水準之評估研究”,民國航季刊,第一卷第三期,頁303~329,民國88年。
54.黃旭男,“資料包絡分析法使用程序之研究及其在非營利組織效率評估上之應用”,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1年。
55.黃俊英,國營事業投資計劃評估方法與作業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68年。
56.黃蘭貴,“企業內部經營績效診斷之研究-數據包絡分析模式之應用”,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57.楊詠凱,“台灣地區主要航空站營運與財務之績效評估”,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58.葉忠政,“高雄臨港內環線技術型式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
59.葉清江,“國內線航空公司營運效率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60.廖娘銹,“運銷服務績效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貨櫃集散站經營業為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7年。
61.廖逸君,“以DEA方法評估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的經營效率”,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2年。
62.劉怡琳,“國內航空運輸危險物品管理問題評估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民國93年。
63.劉書嵐,“層級分析法與灰關聯應用於港埠物流中心區位選擇-從海運承攬業的角度”,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民國93年。
64.劉震寰,“行銷管理與經營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地區貨櫃集散站為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65.歐陽國舜,“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物流業經營績效之研究”,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66.蔣美鳳,“流通業物流中心績效評估實證研究”,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
67.蔡琮宇,“城際運輸永續發展經濟效率面評估指標之建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68.衛理正,“台灣地區貨櫃集散站產業策略群組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
69.鄭雪萍,“台鐵成本結構及生產力變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
70.鄧聚龍,灰色控制系統,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民國77年。
71.盧雲聖,“國內線航空公司營運績效評估”,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72.蕭梅苓,“物流中心績效指標之研究”,中興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8年。
73.藍武王,“公車路線營運績效之評估研究”,交大管理學報,第三卷第一期,頁33-45,民國72年。
74.魏如芬,“我國國內線航空公司績效評估指標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架構為基礎”,國立台北大學會研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75.羅建龍,“BOT營運績效評估模式研究與建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89年。
76.Alder, N. and B. Golany, “Evaluation of Deregulated Airline Network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mbined wit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Western Europ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32, 2001, pp.260-273.
77.Bagchi, P.K., “Carrier Select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Vol.25, No.1, pp.63-73, 1989.
78.Banker, R. D., A. Charnes, and W.W. Cooper,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Vol. 30, No. 9,1984 , pp. 1078-1092.
79.Chang, Y.H. and T.H. Shyu, “A Fuzzy Multicriteria Model to Evaluate the Privatization of the Public Bus Operation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29, No.1, 1995, pp.63-79.
80.Charnes, A., and W.W. Cooper, “The Non-Archimedean CCR Ratio for Efficiency Analysis:A Rejoinder Boyd and Fare,”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5, 1984, pp. 333-334.
81.Charnes, A., T. Clark, W. W. Cooper, and B. Golany, “A Developmental Study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Maintenance Units in the U.S. Air Forces,” Annals of Operation Research, Vol. 2, 1985, pp. 95-112.
82.Charnes, A., W. W. Cooper, and E. 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 1978, pp. 429-444.
83.Charnes, A., W. W. Cooper, L. M. Seiford, and J. Stutz “Invariant Multiplicative Efficiency and Piecewise Cobb-Douglas Envelopments,”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Vol. 2, No. 3, 1983, pp. 101-103.
84.Chu, X. and G.J. Fielding, “Measuring Transit Performance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A, Vol.26A, No.3, 1992, pp.223-230.
85.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 120, Part 3, 1957, pp. 253-281.
86.Feng, C.M and Wang, R.T, “Considering the Financial Ratios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Highway Bus Industry, ” Transport Reviews, Vol. 21, No. 4, 2001,pp. 449-467.
87.Feng, C.M and Wang, R.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airlines including the consideration of financial ratios, ”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Vol.6, 2000, pp.133-142.
88.Fielding, G. J., T. T. Bakitsky, and M. E. Bren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Bus Transit”,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 Vol.19A, No.1, 1985, pp.73-82.
89.Gillen, D. and A. Lall, “Developing measures of airport productivity and performance: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ironment analys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E, Vol.33, No.4, 1997, pp.261-273.
90.Gomes, L.F.A.M, “Modeling Interdependence Among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Alternatives within A Multicriteria Rank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Vol.24, No.1, 1990, pp.77-85.
91.Hooper, P.G. and Hensher, D.A., “Measuring Total Factory Productivity of Airports: An Index Number Approac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Vol. 33, No. 115, 1997, pp. 249-259.
92.Kast, F. E. and Rosenzweig, J. 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New York:McGraw-Hill, Inc.,1974,pp.174.
93.Martin J.C. and C. Roman, “An application of DEA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Spanish airports prior to privatization”,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Vol.7, 2001, pp.149-157.
94.Norman, M. and Stoker, B.,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1。
95.Pak, P.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New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y AH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Vol.18, No.6,1987, pp.1179-1190.
96.Saaty, T.L., “Scenarios and Priorities in Transport Planning: Application to the Sud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Vol.11, 1985, pp.343-350.
97.Schefczyk, 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airlines:An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paradig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301-317, 1993.
98.Wang, R.T, Ho, C.T, Weng, C.M, and Yang, Y.K,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aiwan’s major airports, ” Journal of Air Transport Management, Vol.10, 2004, pp.353-360.
99.Zhu, J.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ing-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Spereadsheets and DEA Excel Solv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55.黃俊英,國營事業投資計劃評估方法與作業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民國68年。
2. 73.藍武王,“公車路線營運績效之評估研究”,交大管理學報,第三卷第一期,頁33-45,民國72年。
3. 53.游明敏、張學孔,“國內民國航客運業服務水準之評估研究”,民國航季刊,第一卷第三期,頁303~329,民國88年。
4. 52.游明敏,“中正航空站總要素生產力之變化分析”,民國航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民國89年。
5. 51.曾國雄、胡宜珍,“公車系統營運與服務績效之評估研究-灰色多準則評估之應用”,模糊系統學刊,第一卷,頁49~62,民國84年。
6. 50.曾國雄、王榮祖,“公車系統績效評估之研究-AHP法與FMADM之應用”,中山管理評論,第二卷第二期,頁1-17,民國83年。
7. 46.陳敦基、蕭智文,“公路客運總體績效DEA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一期,第11- 40頁,民國83年。
8. 33.張有恆、蔡欽同,“模糊理論應用於公車系統營運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頁79~104,民國82年。
9. 32.張有恆、陳俊魁,“鐵路立體化評估準則與方案選擇之研究-灰色關聯分析法之應用”,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二期,頁353~378,民國86年。
10. 31.張有恆、王東琪,“航空站營運績效評估之研究-以亞太地區國際機場為例”, 民國航季刊,第四卷第一期,頁89-107,民國91。 
11. 17.林立千、陳怡君,“亞洲地區國際機場之營運效率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運輸學刊,第16卷第二期,頁115-144,民國93年。
12. 7.王榮祖、馮正民,“國內上市海運公司財務績效評估之研究”,交通運輸,第十九期,頁1-13,民國89年。
13. 13.周文生、曾群明,“品牌計程車服務品質評鑑指標擷取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九卷第一期,頁33~52,民國89年。
14. 2.王小娥、鍾佩真,“台鐵生產力及總要素生產力變化之研究-1987至1992年”,運輸計劃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125-154,民國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