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2 02: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綉芬
研究生(外文):Hsiu-Fen Huang
論文名稱: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之探討–以紙品包裝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Excessive Product Packaging Restrictions–the Packaging of Paper Box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許言許言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Y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明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包裝綠色包裝設計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包裝設計特色
外文關鍵詞:Packaginggreen packaging designProduct Packaging Restrictionsdistinct packaging design featur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6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地球資源逐漸耗竭,環境亦受到嚴重污染,尤其是日益嚴重的產品包裝廢棄物。包裝多為用完即丟棄,所產生之污染,不但消耗能源也嚴重影響環境。在國際重視環保的趨勢下,行政院環保署參考國外相關規定與經驗後,於94年7月1日依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第13條及第14條規定,頒佈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之公告,此公告造成產業之明顯衝擊,也影響現有包裝之設計策略與規範。
本研究是以個案研究法,針對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之公告對包裝設計部門相關產業的影響、分析產業現況及因應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之具體作法,並歸納包裝個案之設計特色與相關事項之關係。研究主要發現為︰
(1)依訪談結果分析出22項因應限制產品過度包裝之公告的策略,其中8項為個案公司都採行之因應策略。分別為不印刷,以彩紙為包材、結構一體成型、精簡製造過程、改變現有結構、拼模省紙、使用單一材質、利用開窗反折、考慮紙材磅數等,此等之作法皆為節省成本,同時也求為環境保護盡力,正符合公告所欲達到的環保效果。
(2)個案公司在環保署公告後,所制定之設計規範,為響應環保及避免受罰,皆以符合公告之限制範圍為主要依據。
(3)由包裝實際個案之特性分析顯示,包裝特色可作為分析之意圖,其內容包括有結構特色、功能特色、外型特色等探討項目。
此項公告確實可降低過度包裝對環境所產生之危害;公告的明文規定也使個案公司有憑據說服客戶採用減量包裝。個案公司所進行之設計調整,都是在公告限制內,以求能守法的基礎下,滿足客戶需求同時減少己身生產成本。
In recent years, earth recourses have gradually been used up; the environment has also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especially by the litter from product packaging which is getting worse day by day. The pollution created, is that packaging are mostly been thrown away after use, not only depletes energy but also seriously effects the environment. In the trend where internationals are valu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xecutive 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fter consulting overseas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experience, on July 1st 2005, issued the Excessive Product Packaging Restriction procla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s Recycling & Reuse Act, article 13 and 14. This proclamation has created an obvious impact on the industry, and also affected the current packaging design, plan and standard.
This study use case study method, stress mainly on the influence to the relevant design department about the announcement that limit the excessive product packaging, analyzing industry's present situation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then sum up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design and relevant items. The study mainly found out:
(1)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irm interview results, a plan with 22 points of deal with Excessive Product Packaging Restrictions proclamation has been created. Among it, eight points are what individual case companies have adopted as coping plans. Respectively, they are no printing, using colored paper as packaging material, a structure made from one piece of material, simplified production process, modify current structure, molding to save paper, using one sole material, utilizing window reverse folding, considering the paper weight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all saves cost, simultaneously, and strives to contribut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also fits i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results that the proclamation wants to achieve.
(2)After the proclamation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e design standards established by individual companie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prevent fines, all fits in with the proclamation restriction range as the main basis.
(3)From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actual individual packaging case shows distinct packaging features can be the intention for analysis, its content includes the discussion of al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exterior characteristic etc.
This proclamation certainly can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created by excessive packaging. The proclamation regulations also enable individual company to have reasons to persuade customers to adopt minimal packaging. The adjustment in design by the individual company is all within the proclamation restrictions. On the basis of obeying the law, at the same time of satisfying customer needs, one can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3
1.4 研究架構 3
第2章 文獻探討 5
2.1 包裝 5
2.1.1 包裝的定義 5
2.1.2 包裝目的 6
2.1.3 綠色包裝設計 8
2.1.4 包裝生命週期 12
2.2 限制產品過度包裝公告 14
2.2.1 公告定義與目的 14
2.3 環保署公告之參考依據 15
2.3.1 歐盟EN 13428標準 16
2.3.2 韓國資源節約與再生使用促進法 18
2.4 我國環保署公告之相關規定 19
2.4.1 公告專用名詞定義 20
2.4.2 單一材質認定原則 21
2.4.3 包裝層數認定原則 22
2.4.4 包裝體積比值認定原則 23
2.4.5 包裝體積比值計算公式 23
2.5 案例量測說明 25
第3章 研究方法 27
3.1 研究流程 27
3.2 研究方法 29
3.2.1. 個案研究法 29
3.2.2. 訪談法 32
3.2.3. 樣本選擇 33
3.2.4. 專家訪談 34
第4章 個案公司訪談分析 35
4.1 個案公司1:正隆股份有限公司 35
4.2 個案公司2:美源紙器公司 39
4.3 個案公司3:逸昇設計包妝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44
4.4 個案公司4:金唐紙品有限公司 50
4.5 個案公司5:美正紙器公司 54
4.6 個案公司訪談綜合分析 58
4.6.1 公告對個案公司之影響 58
4.6.2 個案公司公告後之因應策略 60
4.6.3 個案公司公告後之設計規範 68
4.6.4 個案公司之實施建議 70
第5章 包裝個案設計分析 72
5.1 包裝個案 72
5.1.1 包裝個案1:酒盒 73
5.1.2 包裝個案2:酒盒 75
5.1.3 包裝個案3:展示盒 78
5.1.4 包裝個案4:花卉盒 80
5.1.5 包裝個案5:酒盒 82
5.1.6 包裝個案6:化妝品盒 84
5.1.7 包裝個案7:食品盒 86
5.1.8 包裝個案8:手提盒 88
5.1.9 包裝個案9:食品盒 90
5.1.10 包裝個案10:造型盒 92
5.1.11 包裝個案11:造型盒 94
5.1.12 包裝個案12:食品盒 96
5.1.13 包裝個案13:內襯 98
5.1.14 包裝個案14:硬式盒 100
5.1.15 包裝個案15:咖啡禮盒 102
5.1.16 包裝個案16:手提盒 104
5.1.17 包裝個案17:食品盒 106
5.1.18 包裝個案18:手提盒 108
5.2 包裝個案之綜合分析 110
5.2.1 設計特色之結構分析 110
5.2.2 設計特色之外型分析 115
5.2.3 設計特色之功能分析 120
第6章 結論與建議 125
6.1 公告對包裝設計業界所產生之影響 125
6.2 公告後產業之因應策略與設計規範均以符合公告為依歸 126
6.3 包裝個案之設計特色分為結構、外型、功能3方面歸納 127
6.4 後續研究與建議 129
參考文獻 130
附錄 134

表目錄
表2 - 1:包裝的定義 5
表2 - 2:歐盟包裝物指令 16
表3 - 1:訪談公司基本資料 33
表3 - 2:包裝個案 34
表4 - 1:個案公司在包裝設計上之因應策略 63
表4 - 2:個案公司公告後之設計規範 68
表4 - 3:個案公司公告後之實施建議 70
表5 - 1:開窗式手提酒盒之設計特色 74
表5 - 2:瓶裝手提盒之設計特色 76
表5 - 3:四方體展示盒之設計特色 79
表5 - 4:花卉盒之設計特色 81
表5 - 5:直立式多邊型酒盒之設計特色 83
表5 - 6:掀蓋式化妝品盒之設計特色 85
表5 - 7:餅乾食品盒之設計特色 87
表5 - 8:單一式手提盒之設計特色 89
表5 - 9:無毒蝦食品盒之設計特色 91
表5 - 10:可愛動物造型禮盒之設計特色 93
表5 - 11:水果造型手提盒之設計特色 95
表5 - 12:小魚干食品盒之設計特色 97
表5 - 13:糕餅內襯之設計特色 99
表5 - 14:手提式硬式盒之設計特色 101
表5 - 15:咖啡禮盒之設計特色 103
表5 - 16:京兆尹手提盒之設計特色 105
表5 - 17:鳳梨酥禮盒之設計特色 107
表5 - 18:統一多拿滋手提盒之設計特色 109
表5 - 19:包裝設計特色之結構分析 111
表5 - 20:包裝設計特色之外型分析 116
表5 - 21:包裝設計特色之功能分析 120

圖目錄
圖2 - 1:產品圖 25
圖3 - 1:研究流程圖 28
圖5 - 1:開窗式手提酒盒 73
圖5 - 2:瓶裝手提盒 75
圖5 - 3:四方體展示盒 78
圖5 - 4:花卉盒 80
圖5 - 5:直立式多邊型酒盒 82
圖5 - 6:掀蓋式化妝品盒 84
圖5 - 7:餅乾食品盒 86
圖5 - 8:單一式手提盒 88
圖5 - 9:無毒蝦食品盒 90
圖5 - 10:可愛動物造型禮盒 92
圖5 - 11:水果造型手提盒 94
圖5 - 12:小魚干食品盒 96
圖5 - 13:糕餅內襯 98
圖5 - 14:手提式硬式盒 100
圖5 - 15:咖啡禮盒 102
圖5 - 16:京兆尹手提盒 104
圖5 - 17:鳳梨酥禮盒 106
圖5 - 18:統一多拿滋手提盒 108
1.Al Gore著,張瓊懿、欒欣譯(2007),不願面對的真相,商周出版社。
2.Donald., Cooper C. & William Emory著,古永嘉譯(1996),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書局,台北。
3.Earl Babbie著,李美華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時英出版社,台北。
4.Ken Peattie著,梁錦琳、陳雅靈譯(1995),綠色行銷:化危機為商機的經營趨勢,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5.中華民國外貿協會(1995),綠色設計,經濟部工業局,台北,頁146。
6.文化大學(1981),中華百科全書,文化大學出版部,台北。
7.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8.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新形象,台北。
9.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3),民眾意見調查,網頁資料:http://wm.epa.gov.tw/exm/poll.html,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月24日。
10.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3),限制過度包裝最適化管制策略計劃期中報告,台北。
11.余宏毅(2006),產品包裝設計與品牌建立,網頁資料:http://coa.cpc.org.tw/edu/Class/doc/95/講義/95初階2/產品包裝設計與品牌建立(余宏毅).pdf,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9月25日。
12.杜瑞澤(2002),產品承續設計─綠色包裝理論與實務,亞太出版社,台北。
13.周素娥(1999),包裝設計與管理─技術與材料,臺灣包裝工業雜誌,台北。
14.法國第 98-638 號政令,將環境要求事項納入包裝物之設計與製造包裝物基本要求事項規格,網頁資料: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_file/200412/EPA92H10102214-NEW-A02.pdf,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1月25日。
15.南韓包裝基準相關法令,資源節約與再生使用促進法,網頁資料:http://www.epa.gov.tw/attachment_file/200412/EPA92H10102214-NEW-A04.pdf,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1月25日。
16.高強華(1991),教育研究法,師大師苑,台北。
17.許杏蓉(1998),台灣現有消費性紙器包裝型態的研究,藝術家,台北。
18.許杏蓉(2002),以「包裝造形」的角度探討台灣商業包裝設計,藝術學報第70期,頁29-42。
19.許杏蓉(2003),現代商業包裝學:理論、觀念、實務,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20.陳振甫(2001),綠色設計教學模式與課程設計之探討,第六屆設計學會研究成果論文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
21.陳振甫、王心怡(2004),整合消費者觀點之綠色產品包裝設計評量要項,朝陽設計學報第四期,頁34-55。
22.陳綺華(2005),綠色設計融入製造科技教學的活動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卷6期,頁115-129。
23.曾漢壽(1996),迎接綠色年代的包裝設計觀(上),貿易周刊1706期,台北,頁4-8。
24.曾漢壽(2000),綠色包裝設計之十─綠色包裝策略,臺灣包裝工業雜誌,第87期,頁84-88。
25.黃嘉儀(2004),綠色包裝設計教學規劃之探討,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鄭志浩,網頁資料:http://www.accmedia.com.tw/packaging/,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0月24日。
27.鄭源錦、王鴻祥、王蕾、何明泉、曾漢壽、陳振甫、鄭世宏、鄭鳳琴(1996),綠色設計參考手冊-資訊產品,經濟部工業局,頁10-13。
28.鄭源錦、王鴻祥、王蕾、何明泉、曾漢壽、陳振甫、鄭世宏、鄭鳳琴(1995),綠色設計,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台北。
29.鄧成連(1991),現代商品包裝設計,北星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30.鄧成連(1995),最新包裝設計實務,星狐出版社,台北,頁13。
31.鄧成連(1987),現代商業包裝設計,北星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32.龍冬陽(1983),商業包裝設計,檸檬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
33.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網頁資料: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syr/ar4_syr_spm.pdf,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2月19日。
34.蘇登呼(2001),政府官僚組織內部創新傳佈之研究:以臺北市戶政事務所與高雄市衛生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5.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Packaging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網頁資料: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waste/studies/packaging/epwms.pdf,最後上網日期:2007年11月12日。
36.Anne-Marie B.&Gerard B.(1994).Introduce to Environment Product Development, Europe Design Center Ltd.
37.Brezet, H. and van Hemel, C.(1997).Ecodesign: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aris.
38.Eisenhardt, K.M.(1989).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4, Iss. 4, pp.532-550.
39.Hine, Thomas(1995).The Total Package: The Evolution and Secret Meanings of Boxes, Bottles, Can, and Tubes, New York: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40.Kotler, Philip(1994).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ition.
41.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SETAC)(1991).A Technical Framework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s, January,1991,Washington, D.C.
42.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SETAC)(1993).Guidelines for Life-Cycle Assessments: A Code of Practice, from the Workshop Held at Sesimbra, Portugal, March 31- April 1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1.陳振甫、王心怡(2004),整合消費者觀點之綠色產品包裝設計評量要項,朝陽設計學報第四期,頁34-55。
2. 18.許杏蓉(2002),以「包裝造形」的角度探討台灣商業包裝設計,藝術學報第70期,頁29-42。
3. [81] 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分析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6期,5-22頁,1989年。
4. [80] 鄧振源、曾國雄,“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分析運用(下)”, 中國統計學報,第27卷,第7期,1-20頁,1989年。
5. [79] 蔡裕源,“台灣資訊電子廠商代工策略之研究—動態能力與虛擬整合觀點”, 商管科技季刊,第5卷,第4期,477-498頁,2004年。
6. [71] 楊長苓,“質性研究工作訪系列一:訪談法(1)”,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56期,2-7頁,2000年。
7. [60] 陳麗珠、吳政穎,“層級分析法(AHP)應用於國民教育補助政策公平效果評估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1-35 頁,1999年。
8. [59] 陳嵩、陳光偉,“製造能力與業務型態之配適分析---台灣資訊硬體製造業之實證”, 商管科技季刊,第2卷,第3期,259-278頁,2001年。
9. [42] 張真誠、婁德權,“資訊系統安全之對策”,資訊與教育,第59期,41-47頁,1995年。
10. [16] 江明修,“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0期, 77-98頁,1995年。
11. 24.曾漢壽(2000),綠色包裝設計之十─綠色包裝策略,臺灣包裝工業雜誌,第87期,頁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