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4: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龍湖
研究生(外文):Lung-Hu Lin
論文名稱:用於晶圓產線清洗中超音波震盪器監控之應用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Wafer Production for Wet Cleaning Proc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egasonic Monitor
指導教授:廖時三
指導教授(外文):S.S. L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6
中文關鍵詞:晶圓洗淨超音波震盪半導體
外文關鍵詞:semiconductormegasonicWafer clea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2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由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迅速,使得積體電路製程往較小的線寬來進行,以增強積體電路弁遄A且降低其單位使用的成本。晶圓製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包括蝕刻、氧化、沈積、去光阻、以及化學機械平坦化(CMP),均會造成晶圓(wafer)表面污染的來源,所以需要反覆的清洗。而單元元件尺寸及閘極氧化層厚度( gate oxide thickness) 不斷的縮小,對晶圓表面的潔淨而言更是要求相當嚴苛。
而晶圓表面潔淨的目的主要在於去除及清洗所有的微小量之污染物(如有機物、微粒子、金屬⋯等),並且要控制表面形成的薄氧化膜( thin oxide )。
目前在業界中之晶圓清洗技術大致可分為濕式與乾式兩大類,仍以濕式清洗法為主流。本文將以濕式清洗法過程中超音波震盪器之監控為研究方向。
所謂濕式化學清洗(wet chemical cleaning)技術,是利用液態狀之酸鹼溶劑、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s )與去離子水(DI water)之混合產生水柱來清洗晶圓表面,隨後加以潤濕再乾燥的程序。
在混合去離子水進行洗滌中並利用與超音波震盪(megasonic)結合,藉以達到高品質的清洗結果而水柱強度與晶圓生產良率有直接且密切的關係。
誌 謝 i
摘 要 ii
Abstract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導論 1
1.1 何謂Wet Process: 3
1.2 濕式化學洗淨簡介: 6
1.3 晶圓清洗之目的: 9
第二章、洗淨機之震盪器介紹 12
2.1.百萬赫次超音波(Megasonic)清洗原理: 12
2.2百萬赫次超音波(Megasonic)之運用: 13
2.3機台之超音波震盪器: 14
2.3.1超音波震盪槽: 15
2.3.2超音波震盪產生器: 16
第三章、虛擬圖控(LabView) 應用介紹 19
虛擬圖控之介紹: 19
3.1人機介面(front panel): 19
3.2 程式方塊圖(block diagram): 20
3.3 圖示及連結器(icon and connector): 22
3.4 LabVIEW和cFP的組合與清洗機之運用 23
3.4.1 資料夾之建立與儲存: 25
3.4.2 Labview cFP相關配件 27
第四章、先進製程控制(APC)應用介紹 30
4.1何謂是APC: 30
4.2 運作中之APC之架構: 33
4.2.1 APC 運作流程: 35
4.2.2 APC之目的: 36
4.3 運作中之APC之應用狀態: 37
4.4 即時監控系統(RTTC): 38
第五章、監控系統實際應用 42
5.1 目的與效益: 42
5.1.1 目的: 42
5.1.2 效益: 42
5.2 NI相關設備: 42
5.3 結果與討論: 48
5.3.1 結果: 48
5.3.2 討論: 52
參考文獻 55
[1]鄧宗禹、蔡明蒔,”以臭氧超純水清洗晶圓表面之簡介及應用”,毫微米通訊,第八捲第二期。
[2]范致儒,”連續是超臨界水氧化分解晶圓清洗用光阻稀釋液廢水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95年7月。
[3]羅正忠、張鼎張 譯,”半導體製程技術導論”,歐亞書局有限公司,93年5月二版六刷。
[4]羅正忠、李嘉平、鄭湘原 譯,”半導體工程-先進製程與模擬”,培生教育出版集團,2005年1月初版二刷。
[5]廖志乾,”利用 LabVIEW 環境設計直流電動機轉速監控系統之研究”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89年6月。
[6]李文縑A”OPC應用於LabVIEW 遠端設備監控之研究” ,大葉大學碩士論文,94年6月。
[7]蕭子建、儲昭偉、王智星編著, LabVIEW 基礎篇, 高立圖書 有限公司, 2002 年 9 月。
[8]蕭子建、劉建昇、楊雅齡編著, LabVIEW 網路篇, 高立圖書 有限公司,2001 年 4 月。
[9] LabVIEW Basics I Course Manual, National Instruments, 2005.
[10] LabVIEW Basics II Course Manual, National Instruments, 2005.
[11]曾介亭, ”多代理人系統在建構APC作業平台之研究”,國立成 大學碩士論文,95年7月。
[12]蕭禮明、陳玉雲、李正一、楊昌霖、蔡嘉鴻,” 半導體製程監控系 統介面之探討” , 電機月刊第162期,93年6月。
[13]張耀仁教授,先進半導體製程控制技術講義,自強基金會, http://edu.tcfst.org.tw/E_learning/semiconductor.asp
[14]張俊彥教授主編,積體電路製程及設備技術手冊, 經濟部技術處,86年7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