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碧華作品集
(一)小說
1、《胭脂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5.01。
2、《青蛇》,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6。
3、《泰俑》,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9。
4、《生死橋》,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9。
5、《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89.03。
6、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89.05。
7、《胭脂扣》,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89.05。
8、《生死橋》,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89.06。
9、《秦俑》(新版),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89.09。
10、《糾纏》,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89.10。
11、《天安門舊魄新魂》,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0.03。
12、《川島芳子--滿洲國妖艷》,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0.07。
13、《誘僧》(短篇小說集),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1.05。
14、《誘僧》,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2.03。
15、《霸王別姬》(全新版),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2.07。
16、《誘僧 (破戒)》,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3.09。
17、《破戒》,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3.09。
18、《青蛇》(全新版),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3.10。
19、 《吃貓的男人》,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
20、《吃眼睛的女人》,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05。
21、《吃貓的男人》,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7.11
22、《川島芳子》,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01(11版)。
23、《吃眼睛的女人》,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8.10。
24、《流星語解毒片──怪談繪卷2》,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04。
25、《逆插桃花──怪談繪卷3》,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07。
26、《霸王別姬》(新版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01。
27、《荔枝債──怪談繪卷1》,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01(5版)。
28、《流星雨解毒片》,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2000.09。
29、《凌遲》,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01。
30、《糾纏》,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11(12版)。
31、《櫻桃青衣》,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03。
32、《赤狐花貓眼》,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11。
33、《新歡》,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4.07。
34、《餃子》,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4.08。
35、《餃子》,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2005.3。
(二)報導文學
1、《煙花三月》,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04。
2、《煙花三月--中國近代最惆悵的重逢》,台北,臉譜出版社,2000.12。
(三)散文
1、《色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5.10。
2、《戲弄》,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6.09。
3、《鏡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7.10。
4、《幽會》,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8.08。
5、《白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9.03。
6、《綠腰》,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89.11。
7、《個體戶》,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0.02。
8、《不但而且只有》,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1.01。
9、《個體戶》,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 1991.06。
10、《不但,而且,只有》,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1.07。
11、《變卦》,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1.10。
12、《南泉斬貓》,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2.05。
13、《中國男人》,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3.01。
14、《青紅皂白》,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3.01。
15、《水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3.04。
16、《江湖》,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3.05。
17、《好男人不過是一瓶好的驅風油》,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3.08。
18、《恨也需要動用感情》,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1993.08。
19、《泡沫紅茶》,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5.09。
20、《蝴蝶十大罪狀》,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5.10。
21、《礦泉水》(新版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6.07。
22、《聰明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7.05。
23、《630電車之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07。
24、《咳出一隻高跟鞋》,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7.08。
25、《八十八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8.06(3版)。
26、《愛情聰明丸》,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 1998.10。
27、《有點火》,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9.06。
28、《給拉麵加一片檸檬》,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07。
29、《女巫詞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1999.12。
30、《橘子不要哭》,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01。
31、《藍狐別心軟》,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0.01。
32、《夢之浮橋》,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0.07。
33、《水雲散髮》,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0.07。
34、《真假美人湯》,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06。
35、《牡丹蜘蛛麵》,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07。
36、《涼風秋月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1.10。
37、《潑墨》,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01。
38、《基情十一刀》,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01(6版)。
39、《草書》,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01(6版)。
40、《恨也需要動用感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01(6版)。
41、《好男人不過是一瓶好的驅風油》,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01(6版)。
42、《把帶血刀子包起來》,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05。
43、《如痴如醉》,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05。
44、《鴉片粉圓》,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2.07。
45、《還是情願痛》,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3.02。
46、《人盡可呼》,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003.07。
47、《紅袍蠍子糖》(飲食檔案),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3.07。
48、《風流花吹雪》,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4.07。
二、專書
1、宋小荷編《香港女作家素描》,香港,天聲出版社, 1983.6。
2、Julia Kristeva, translated by Margaret Waller Revolution in poetic languag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1984。
3、黃維樑《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文化事業公司, 1985.02。
4、李怡《香港前途與中國政治》,香港,臻善文化事業公司, 1985.03。
5、周抑揚《作家小記》,香港,城市出版社, 1986.8。
6、李明堃《變遷中的香港政治和社會》,香港,商務印書館, 1987.09。
7、鄭宇碩編《過渡期的香港》,香港,三聯書店, 1989.10。
8、艾曉明編《浮城志異—香港小說新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05。
9、陳炳良編《香港文學探賞》,香港,三聯書店, 1991.12。
10、呂政惠主編《文學的後設思考:當代文學理論家》,台北,正中書局, 1991。
11、魏子雲《看戲與聽戲》,台北,貫雅文化, 1993.04。
12、愛德華•茂萊著、紹牧君譯《電影化的想像—作家和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1993.12。
13、余繩武、劉存寬主編《十九世紀的香港》,北京,中華書局,1993。
14、梁秉鈞編《香港的流行文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4.12。
15、Andre Bazin著,崔君衍譯《電影是什麼》,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01。
16、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社,1995.02。
17、易明善《香港文學簡論》,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5.05。
18、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比較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10。
19、王劍叢《香港文學史》,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1995.11。
20、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5.7。
21、周蕾《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 1995。
22、洛楓《世紀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 1995。
23、也斯《香港文化空間與文學》,香港,青文書屋, 1996.01。
24、梅子《香港文學識小》,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 1996.11。
25、許翼心《香港文學觀察》,廣州, 花城出版社, 1996.12。
26、張在元、劉少瑜《香港中環城市形象》,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1997.04。
27、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否想香港》,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7.07。
28、劉登翰《香港文學史》,香港,香港作家出版社, 1997.08。
29、潘亞暾、汪義生《香港文學史》,福建,鷺江出版社, 1997.10。
30、簡瑛瑛主編《當代文化論述: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立緒文化, 1997.11。
31、陳清僑編《文化想像與意識型態—當代香港文化政治論評》,香港,牛津大學, 1997。
32、張純如著、孫英春等譯《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北京,東方出版社, 1998.04。
33、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 1998.10。
34、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追跡香港文學》,香港,牛津大學, 1998。
35、趙鳳祥、房莉《名著的影視改編》,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01。
36、黃維梁主編《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04。
37、戴錦華《鏡城地形圖》,台北,聯合文學, 1999.12。
38、白莎莉、胡德品《說吧,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9。
39、許子東編《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香港,三聯書店, 2000.01。
40、黎活仁編《香港八十年文學現象》,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2000.03。
41、許子東《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0.07。
42、陳國球編《香港文學與李碧華》,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0.12。
43、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編《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二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1.02。
44、包亞明、王宏圖、朱生堅等著《上海酒吧—空間、消費與想像》,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1.09。
45、璧華《香港文學論稿》,香港,星輝圖書有限公司, 2001.10。
46、許子東編《香港短篇小說選1998-1999》,香港,三聯書店, 2001.11。
47、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1.12。
48、蔡榮芳《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1。
49、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華然、郭金華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10。
50、洛楓《女聲喧嘩—媒介與文化閱讀》,香港,青文書屋, 2002.12。
51、洛楓《盛世邊緣—香港電影的性別、特技與九七政治》,香港,牛津大學, 2002。
52、張美君、朱耀偉編《香港文學@文化研究》,香港,牛津大學, 2002。
53、梁秉鈞《書與城市》,香港,牛津大學,2002。
54、扈海鸝《解讀大眾文化在社會學的視野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01。
55、蒂費納•薩莫瓦約著,劭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3.01。
56、趙稀方《小說香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3.05。
57、范金蘭《「白蛇傳故事」型變研究》,台北,萬卷樓出版社, 2003.08。
58、蔡珠兒《雲吞城市》,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3.12。
59、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3.9。
60、李少南編《香港傳媒新世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2003。
61、Mike Savage, Alan Warde著,孫清山譯《都市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 2004.01。
62、許子東《香港短篇小說選2000-2001》,香港,三聯書店,2004.03。
63、湯禎兆《雜踏香港》,香港,青屋書屋, 2004.11。
64、鬼魅影展編輯部《鬼魅影展特刊》,台北,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2004。
三、學位論文
1、莊宜文《張愛玲的文學投影—臺、港、滬三地張派小說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2、侯麗貞《香港.政治.媚行者─黃碧雲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01。3、劉秀美《台灣通俗小說研究:1949-1999》,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5。4、杜宜芳《年輕人對於懷舊與懷舊商品認知之探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6。四、報紙及期刊論文
1、王仁芸〈一九九七與香港文學〉,《香港文學》第一期, 1985.1。
2、李瑞騰〈寫在「香港文學特輯」之前〉,《文訊雜誌》20期,1985.10。3、郭嗣汾〈淺談香港文壇〉,《文訊》20期, 1985.10。
4、貝苡〈訪問李碧華〉,《大拇指》第73期第11版,1987.2.15。
5、《藝術家》編輯部整理〈懷舊、鄉土與本土〉,《藝術家》196期,1991.09。
6、鄭樹森〈聯合文學:香港文學專號前言〉,《聯合文學》8:10=94, 1992.8。
7、黃繼持〈香港文學專號:小說〉,《聯合文學》8:10=94, 1992.8。
8、李焯雄〈香港文學專號:流行文學〉,《聯合文學》8:10=94, 1992.8。
9、范長華〈淺探「霸王別姬」的悲劇美〉,《國文天地》103期,1993.12。10、王志弘〈城市、文學與歷史:評《看不見的城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十四期, 1993.3。
11、王明珂〈集體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期,1993.11.1。12、倪玉聯〈對古老文化思想的深刻反思──《故事新編》本體意義新探〉,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年03期。
13、林明澤〈白紙黑字之外—試探「文本互涉」概念在文學批評上的多重可能性。〉,《中外文學》第265期, 1994.6。14、潘耀明〈香港與世紀末的華人文化〉,《香港文學》114期, 1994.6。
15、周玉真〈談懷舊的意義及在老人諮商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0:3,1994.9。16、李小良〈穩定與不穩定—李碧華三部小說中的文化認同與性別意識〉,《現代中文文學評論》第四期, 1995。17、吳愛月〈“油滑”之處意蘊深刻──兼論《故事新編》的藝術形態〉,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04期。
18、阿克塞爾〈環球遍刮懷舊風〉《現代婦女》, 1995年06期。
19、施建偉〈「過渡期」的香港文學:在雙重格局中重新定位—關於「九七」和文學的思考〉,《香港文學》149期, 1997.3。
20、李碧華〈且喫回歸茶〉,《中國時報•浮世繪版》,1997.7.1。
21、黎肖嫻〈「懷舊」與「無厘頭」--九十年代香港電影中兩個歷史紀慶行動〉,《電影欣賞》88期, 1997.8。22、劉劍梅〈香港的曖昧與狹邪—李碧華作品的香港情結〉,《明報月刊》33:4=388, 1998.4。23、李運摶〈為「小人物」立傳—香港都市小說片論〉,《香港文學》171期, 1999.3。
24、金耀基〈香港:華人社會最具現代性的城市〉,《明報月刊》35:3=411, 2000.3。25、孫曉燕〈李碧華小說創作印象〉,《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2000年03期。
26、張英進〈游離於香港與上海之間:懷舊,電影,文化想像〉,《中外文學》第29卷第10期, 2001.03。27、鍾潔玲〈才女李碧華:過上等生活享下等情欲〉,《北京青年報》,http://www.sina.com.cn 2001/07/24 09:54, 2001.07.24。
28、王清峰〈書評:煙花三月〉,《中國時報》,2001.1.14。
29、福本瘦〈用餘生唱哀歌〉,《中國時報》23版,2001.1.15。
30、陳文芬〈煙花三月凸顯慰安婦生命史〉,《中國時報》21版,2001.3.2。
31、陳岸峰〈李碧華《青蛇》中的「文本互涉」〉,《二十一世紀》第65期, 2001.6。32、翁秀琪〈集體記憶 與認同構塑—以美麗寶島事件為例〉,《新聞學研究》68 期,2001/07。33、梅兒〈以靈慧,創造詭異的世界—奇情才女李碧華和她的作品〉,《香江文壇》第3期, 2002.3。
34、朱崇科〈戲弄:模式與指向—論李碧華「故事新編」的敘事策略〉,《當代》179期, 2002.7。35、王德威〈香港情與愛—回歸後的小說敘事與欲望〉,《聯合文學》18:10=214期, 2002.8.1。36、陳曉暉〈正典的命運—試論李碧華小說改寫傳統的方式〉,《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二期, 2002。
37、黃自鴻〈九七後的香港小說創作〉,《文訊雜誌》217期,2003.11。38、賈穎妮〈魂歸何處——論李碧華小說對女性命運的探討〉,《當代文壇》, 2004年3期。
39、朱崇科〈神遊與駐足—論劉以鬯「故事新編」的敘事實驗〉,世界華文文學研究網站:http://www.fgu.edu.tw/~literary/wc-literature/default_1.htm,瀏覽日期:2004.11.29。
40、莫乃光〈「維港巨星匯」與香港文化〉, 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31215_76_118892.html,瀏覽日期:2005.3.28。
41、曾家新〈時光倒流中的她〉,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05-li_bihua/003.htm,瀏覽日期:200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