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部分
Aaron Gustafson (2011) . Adaptive Web Design. 2017年03月26日,取自:http://kammerkunst.de/data/Adaptive-Web-Design.pdf
Alessandra (2010) .Mobile Web Design. 2017年03月26日,取自:http://abduzeedo.com/mobile-web-design
Amelia Marschall-Miller (2013) Designing for Mobile Websites using Responsive Design. 2017年03月26日,取自:http://www.dnnsoftware.com/Portals/0/Whitepapers/Responsive_Design_White_Paper.pdf
Bruce Lawson (2012) .Why We Shouldn’t Make Separate Mobile Websites. 2017年03月28日,取自: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2/04/why-we-shouldnt-make-separate-mobile-websites/
Dwyer, S. (2009).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What It Is, And How To Use It? Smashing Magazine.
EffectiveUI (2014). Mobile Website Design: Responsive, Adaptive Or both? 2017年03月29日,取自:http://www.slideshare.net/effectiveui/mobile-website-design-responsive-adaptive-or-both
Ethan Marcotte (2010) . A List Apart :Responsive Web Design.2017年05月03日,取自: https://alistapart.com/article/responsive-web-design0
Garrett Goodman (2013) . Responsive vs. Adaptive Design: Which Is Best for Publishers? 2017年05月03日,http://www.huffingtonpost.com/garrett-goodman/adaptive-design_b_2344569.html
Garrett,JJ (2002) .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2018年06月10日,取自:http://wireframe.vn/books/The%20Elements%20of%20User%20Experience.%20User-Centered%20Design%20for%20the%20Web%20and%20Beyond%20-%202nd%20Ed%20[New%20Riders,%202011].pdf
Jakob Nielsen (2012) .Mobile Site VS. Full Site. 2017年1月12日,取自: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mobile-site-vs-full-site/
Jeremy Girard (2016) . The Future of Web Design: Combining Responsive With Adaptive Design.2017年1月10日,取自:https://www.uxpin.com/studio/blog/the-future-of-web-design-combining-responsive-with-adaptive-design/
Jerry Cao (2015 ). Responsive VS. Adaptive Design: What's the best choice for Designers? 2017年1月10日,取自:https://www.uxpin.com/studio/blog/responsive-vs-adaptive-design-whats-best-choice-designers/
Miller, G.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2), 81.
Jon Raasch (2010) . How To Build A Mobile Website. 2017年1月10日,取自: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0/11/how-to-build-a-mobile-website/
Shari Thurow (2014). User Experience Myth Or Truth: The Three-Click (Or Tap) Rule.2018年5月16日,取自:From:https://marketingland.com/user-experience-myth-truth-three-click-tap-rule-104760
Kelvin (2013) .Responsive Web Design (RWD) and Adaptive Web Design (AWD). 2017年3月21日,取自:http://www.xenyomedia.com/blog/134/responsive-web-design-rwd-和-adaptive-web-design-awd
Luke Wroblewski (2012) . Multi-Device Layout Patterns.2017年3月21日,取自:https://www.lukew.com/ff/entry.asp?1514
Pete LePage (2017) . Google Developer. Responsive Web Design Basics.
2018年05月30日,取自: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fundamentals/design-and-ui/responsive/?hl=zh-tw
Ryan Boudreaux (2013) .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sponsive vs. adaptive web design? 2017年2月17日,取自:http://tek.io/2pFHZLv
Janie Kliever (2015 ). 10 ways to improve typography in your designs.2017年2月17日,取自: https://www.canva.com/learn/typography-design/
Newman, M. W., & Landay, J. A. 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 ske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NewYork, In Proc. Of the DIS2000, ACM,263-274, 2000.
Newman, M. W., & Landay, J. A. (2000). Sitemaps, storyboards, and specifications: a sketch of Web site design practi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conference on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processes, practice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pp. 263-274). ACM.
Nielsen,.J. & Loranger,H.(2006)。Prioritizing Web Usability.California,Berkeley:New Riders Press.
中文部分
王昭國(1985)。如何發揮廣告效果。台北:大展。
香西睦(2017)。這樣O那樣X!一看就懂的UI設計與資訊編排技巧。台北市:旗標。
柯霖廷(2015)。跨視窗尺寸網頁設計實錄。新北市:博碩。
原田秀司 (2014) 。多元裝置時代的網站UI/UX設計法則:打造出讓使用者完美體驗的好用介面(許郁文譯) 。新北市:博碩文化。
莊淇銘(2013)。十二年國教的危機與因應。臺北市:沙鷗國際多媒體。
陳惠貞(2017)。一步到位!RWD網頁程式設計-用HTML5、CSS3、Bootstrap打造響應式網頁。台北市:旗標。
黃金鴻 (2017) 。網頁就是這麼疊出來的。台北市:松崗。
黃政傑(2014)。少子化教育問題的解決宜有整體規劃。黃秀霜(主編),少子化的教育因應策略(P.3-P.11)。臺北市:五南。
詹志煌(譯) (2016). 快速精通Bootstrap(原作者:Snig Bhaumik)。新北市:博碩文化。
賴瓊琦(1996)。設計的色彩心理:色彩的意象與色彩文化。台北: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施威銘 (2006)。Dreamweaver 8魔法書。台北:旗標。
蘇中信、吳訂宜、洪宗德 (2012) 。內容分析法之回顧與分析:以台灣商管期刊為對象。弘光學報,68期。
陳亭羽、黎高維(2005)。網路廣告形式對吸引消費者注意之實驗分析,管理與系統,12(2):1-31。
孫傳峯 (2016) 。適應性網頁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RWD)。電腦科技電子報,228期。
艾爾森數位有限公司(2015)。淺談網站流行趨勢“一頁式網站”的獨特魅力。2018年05月21日,取自https://goo.gl/VvlI6X
若維設計 (2015)。響應式設計與網站前瞻性設計。2017年1月18日,取自:https://www.slideshare.net/nowill/rwd-49070813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105年持有手機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2017年3月20日,取自:https://goo.gl/MrWivi
國家教育研究院 (1995) 。內容分析法。2017年3月20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3205/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5)。政府網站服務管理規範。政府網站營運交流平台。2018年5月21日,取自:https://www.webguide.nat.gov.tw/cl.aspx?n=4
遠見研究調查(2108)。2018最佳大學排行榜。2018年07月05日,取自https://gvsrc.cwgv.com.tw/?p=1967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2016) 。2016年台灣無線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17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70109c.pdf
教育部 (2009)。大專校院網頁建置參考原則。2018年05月27日,取自:https://www2.nuk.edu.tw/lib/e-news/20090327/news-page-02.htm
王任輝(2015)。電子商務網站RWD介面設計法則之使用者經驗及眼動行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邱伯清(2004)。網頁介面愉悅性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宏(1995)。網頁設計原則的研究:以大專院校首頁設計為例。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蕭國淳(2005)。網頁廣告呈現方式與瀏覽動機對於使用者視覺注意與項目記憶的影響。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陳丁榮 (2010)。校園入口網站規劃與實作。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班學位論文。李星宏(2001)。台灣企業網站素質之前因後果─探索式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俊宇 (2010) 。手機網頁介面之使用性研究。明道大學設計學院碩士班學位論文。廖祐誠 (2015) 。校園網站設計原則與條件之研究-以明志科技大學為例。明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學位論文。蘇子淵(2016)。跨平台網頁介面 RWD 對於網頁瀏覽之視覺傳達的影響。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學位論文。許誌謙(2017)。響應式網頁設計元素對使用者經驗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蕭國淳(2004)。網頁廣告呈現方式與瀏覽動機對於使用者視覺注意與項目記憶的影響。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