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世榮譯,Philip Kotler, Gory Armstrong 原著,《行銷管理學―分析、計畫、執行與控制》(東華書局,台北,2000年)。
2.王廷輔,《台中地區居民中西醫療行為取向之研究》(公共衛生,1990年),頁21-33。3.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第二冊)》(臺北:衛生署,1995年),頁70-72。
4.李中銳,《最新藥事法規》(台中:國際,1971年),頁45-65。
5.李中銳,廖俊亨,鍾旺益,《藥物食品法規大全》(台北:葡萄樂園,1983年),頁4-40。
6.李明賢,《自然醫療與養生保健之第三類醫學》(四川:台雙醫院,2001年),頁4-42。
7.李丞華,周穎政,陳龍生,張鴻仁,《全民健保中醫門診利用率及其影響因素》(台灣衛誌,2004年),頁100-107。
8.林宜信主編,《臺灣中醫藥願景:行政院衛生署醫藥委員會簡介,中醫藥發展系列叢書》(台北: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4年)。
9.林宜信主編,《中藥店現代化計劃宣導手冊》(台北: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4年)。
10.翁瑞宏,郝宏恕,黃金安,黃靖媛,羅萱,《健保中醫門診醫療服務之市場區隔變數分析》(醫務管理,2004年),頁171-184。
11.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醫藥產業年鑑2003》(台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3年),頁219-220。
12.張賢哲,王瑞筠,《中藥商經營現況之調查分析》(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DOH82-TD-003),頁2-35。
13.張賢哲,蔡貴花,《臺灣中藥商的特質》(古今論衡,2004年),頁11,頁96-114。14.游恆山譯,Brain Mullen&Craig Johnson 原著,《消費者行為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6年)。
15.廖美智,《全球中草藥策略分析》(台北: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3年),頁54-66。
16.李建勳,〈台灣中草藥材消費趨勢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17.林子文,〈金融機構女性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銀行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8.吳家楹,〈影響電腦雜誌消費者購買決策之研究―以台灣網路族群為例〉(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9.廖慧伶,〈臺灣中藥房經營現況〉(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20.劉姿辰,〈消費者對雞精營養品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大高雄地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21. Erdem, O., Oumlil, B. A., & Tunculp, S. Consumer valu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ore attribu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 &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1999, p.137-144.
22. Moore, Elizabeth S., William L. Wilkie, and Richard J. Lutz, Passin the Torch: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s a Source of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2, p.17-37.
23. Moschis, George P., Consumer Socialization: A Life-Cycle Perspective, Lexington, MA: Lexington. 1987
24.Parasuraman, A., Valarie A. Zeithaml, and Leonard L. Berry,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5, p.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