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壹‧佛教經典
1.《佛說八正道經》,(後漢)安世高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冊。
2.《悲華經》,(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三冊。
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後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冊。
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玄奘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冊。
5.《正法華經》,(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
6.《妙法蓮華經》,(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
7.《大方廣佛華嚴經》,(東晉)天竺三藏佛馱跋陀羅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 。
8.《添品妙法蓮華經》,(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共笈多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
9.《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劉宋)西域三藏法師彊良耶舍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
10.《觀世音菩薩授記經》,(宋)黃龍國沙門曇無竭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
11.《法鏡經》,(東漢)支亮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
12.《佛說無量壽經》,(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
13.《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二冊。
14.《六菩薩亦當誦持經》,失譯附後漢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四冊。
15.《成具光明定意經》(東漢)支曜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五冊。
16.《佛說決定總持經》,(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七冊。
17.《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唐)不空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九冊。
18.《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 般剌蜜帝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十九冊。
19. 《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北宋)天息災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冊。
20.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唐)伽梵達摩譯,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冊。
21. 《法華文句記》,(唐)湛然述,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三十四冊。
22. 《佛祖歷代通載》,(元)釋念常集,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九冊。
23. 《佛祖統紀》,(宋)志磐撰,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九冊。
24. 《補陀洛迦山傳》,(元)盛熙明述,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
25. 《法苑珠林》,(唐)釋道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三冊。
26. 《釋氏要覽》,(宋)釋道誠集,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四冊。
27. 《高王觀世音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十五冊 。
28.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卍新纂《續藏經》第一冊。
29. 《四教儀集解》,(宋)從義撰,卍新纂《續藏經》第五十七冊。
30. 《觀音慈林集》,(清)弘贊編著,卍新纂《續藏經》第八十八冊。
31.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貳、道教書籍
1. 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第24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 王秋桂、李豐懋主編,《三教源流聖帝佛祖搜神大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78年11月。
3.《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台一版。
4. (明)徐道編撰,程毓奇續撰,(民)王秋桂、李豐懋主編,《歷代神仙通鑑》,台北,臺灣學生,1989年初版。
參、正史
1.《漢書》,(東漢)班固撰,景印樆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
2.《梁書》,(唐)姚思廉著,景印樆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
3.《南史》,(唐)李延壽撰,景印樆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
4.《宋史》,(元)脫脫撰,蔣復璁、宋晞主編,台北,中華學術院,民61年11月出版。
肆、觀音相關書籍
1. 西上青曜著,《觀世音菩薩圖像寶典》第一、二集,台北,唵阿吽出版社,民87年。
2. 李利安著,《觀音信仰的淵源與傳播》,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6月初版一刷。
3. 馬書田編撰,《觀音菩薩》,台北,藝緣堂出版社,2004年初版。
4. 徐靜波,《觀世音菩薩全書‧觀世音菩薩考述》,北京,春風藝文出版社,1987年。
5. 後藤大用著,黃佳馨譯,《觀世音菩薩本事》,台北,天華出版社,民71年初版。
6. (清)曼陀羅室主人,《觀音菩薩的故事》,台中,好讀出版社,2004年。
7. 聖印,《普門戶戶有觀音-觀音救苦法門》,台北,台灣圓明出版社,1995年3月。
8. 國立故宮博物院,《觀音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89年。
9. 劉輝著,《觀音信仰民俗探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10月初版。
10.《觀世音菩薩靈感近聞錄》,台北,佛恩雜誌社。
11. 釋聖嚴等著,《觀世音菩薩與現代社會》,台北,法鼓文化,2007年4月。
12.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13. (明)丁雲鵬繪,《觀音二十二聖相》,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1版。
14. 陳玉親繪,《三十三觀音畫冊》,香港,普陀蘭若出版,2008年2月19日初版。
15. 顧希佳,《菩薩外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
伍、近代佛教史著作
1. 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1986年三版。
2.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三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陸、近代道教史著作
1. 任繼愈主編,卿希泰、唐大潮著,《道教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二刷。
柒、其他學術著作
1. (東周)莊周,《莊子》,張耿光譯注,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初版。
2. (東周)管仲,《管子》,景印樆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
3.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景印樆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
4.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南,平平出版社,民64年元月再版。
5.(明)吳承恩,《西遊記》,台北,臺灣書房出版,民97年初版。
6. 王明著,《抱朴子內篇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初版。
7. 孫詒讓著,《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1986初版。
8.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初版。
9. 曹文柱著,《魏晉南北朝史論合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初版。
10. 鄧拓,《中國救荒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年初版。
11. 泉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泉州市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玖、論文期刊
1. 于君方,〈多面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上)〉,《香光莊嚴》第59期,民國88年9月出版。2. 于君方,〈大悲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中)〉,《香光莊嚴》第60期,民國88年12月出版。
3. 于君方,〈女性觀音‧中國的觀音信仰(下)〉,《香光莊嚴》第61期,民國89年3月出版。
4. 于君方,〈偽經與觀音信仰〉,《中華佛學學報》第8期,1995年。5. 李玉珉,〈中國觀音的信仰與圖像〉,國立故宮博物院《觀音特展》,民89年初版。
6. 林淑媛,〈論觀音感應故事敘事結構模式化的原因-一個文學類型的觀察〉,
《圓光佛學學報》第六期,民88年12月出版。
7. 闞正宗,〈臺灣觀音道場的建寺傳奇初探〉,《古今論衡》第8期,2002年6月。8. 李根源,〈艋舺寺廟記〉,《臺北文獻》第一期第二卷,1953年4月15日初版。
9. 黃啟明,〈艋舺與龍山寺〉,《臺北文物》第2卷第1期,民46年初版。
10. 劉枝萬,〈清代臺灣之寺廟三〉,《臺北文獻》第六期, 1963年12月30日出版。11. 菩提長青雜誌社著,〈清水紫雲巖〉,《台灣佛寺導遊六》,菩提長青雜誌社,1988年6月初版二刷。
拾、佛學字典
1. 釋一如編,《三藏法數》,彰化,慈雲山莊三慧學處,民85年出版。
2. 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2年。
3. 高觀廬編纂,《實用佛學辭典》,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