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金融市場趨向自由化與國際化後,新興的金 融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導致授信客戶同時發生舉債銀行的改 變(間接金融之異動)與舉債方式的調整(直接金融之增減變化),相當易於 造成金融反中介(disintermediation)與信用崩盤(credit crunch),頗值 審慎地評估其衝擊層面。有鑑於此,本研究乃考量從授信制度與客戶利潤 貢獻兩觀點,探討銀行授信業務之道德危機與逆選擇行為,係觀察銀行是 否能適度反映總體經濟利率變化及充份了解授信客戶之風險性,而訂定適 當貸款利率及金額,使貸款契約有效運作。本研究藉由基本利率、風險加 碼、信用評分、擔保品鑑價等授信制度與股權結構,觀察其對擔保與信用 案件貸款利差與金額之影響。再將客戶利潤貢獻納入一般線性迴歸模型當 中,俾驗證往來關係其是否有助於降低授信風險。另亦藉由授信制度與往 來關係等變數,探討中大型與小型公司貸款利差與金額之衝擊。本研究的 實證結果如下:1.在風險貼水方面,當銀行考量存放款利潤貢獻後,違約 及期限風險貼水之正負關係即漸趨正常。2.在信用評分方面,樣本銀行於 承作信用貸款案件時,並未合理地重視信用評分制度,亟待謀求改善。另 對於信用評分較佳的小型公司,該樣本銀行則甚為重視。3.在擔保品比例 方面,實證顯示銀行相當重視擔保品之有無。其中,則又以小型公司更為 明顯。4.在存放款利潤貢獻方面,顯示銀行能藉由存放款利潤貢獻,有效 降低個別授信客戶之貸款利差與提高貸款金額。5.在投資機會與舉債依賴 度方面,實證顯示當公司欲進行重大投資計劃或舉債集中度甚高時,其將 有助提高貸款金額,但對於貸款利差則實惠有限。6.在控制變數方面,當 公司經營年數越長或資產規模越大時,越有助於降低貸款利差及信用貸款 金額;當小型公司之董監事持股比例愈高時,其公司價值將隨之上升,俾 有效增加其信用貸款金額,但如此特質則未能降低信用貸款利差。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