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1 03: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妤馨
研究生(外文):Yu-Hsin Lin
論文名稱:產學攜手專班合作計劃實施之探討~以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系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n th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Project Classes -- Using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李力昌李力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Chang 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與餐旅管理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6
中文關鍵詞: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學習適應實習適應
外文關鍵詞: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ProjectLearning adaptInternship adap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0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主要是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系產學攜手專班為研究個案,透過全面性的觀點,從產學攜手專班的成立、課程規劃、教學實施、課業學習、職場實習、生活適應等面向,探討產學攜手專班實施現況,藉由質性研究深入訪談法,瞭解參與本計畫的大學教師、高職教師及學生對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實施的看法,藉以檢視產學攜手合作計畫之實施現況及其所面臨的問題,並提出適切的建議,以提供相關單位做為參考。
本研究發現:高應大觀光系第一屆產學攜手專班,學生在「課業學習」方面學業程度基礎較差、重補修比例偏高,造成大學教師教學上的難題,因此高職端從調整編班及課後輔導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程度;在「教學情形」方面,系內教師面對產學攜手專班的定位,尚未建立共識,有支持型教師希望從扶助的觀點,協助弱勢學生升學,亦有質疑型教師擔憂學生素質過差,會影響「高應大」招牌,希望能多招收國立高職學生就讀,以拉近與正規班學生的差距;在「職場實習」方面,因為高職已有建教合作或校外實習之經驗,流失比例並不高,表現良好的學生,易受職場提升及留任,落實教育部高素質人才深耕培育的計畫;但餐飲外場工作過於忙碌、薪資福利不佳、升遷管道渺茫,仍讓產攜專班學生對畢業後從事餐飲工作產生怯步之現象;在「生活輔導」方面,仍期待導師可以從旁關心與輔導。
高應大觀光系產攜專班的學生,多來自經濟弱勢家庭,他們相當感謝產學攜手合作計畫讓他們可以兼顧升學與就業,一圓就讀國立大學的夢想,為其人生開啟了另一片視野。
This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focuses on KUAS Department of Tour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project classes. Through an overall perspective, it discusses these classes’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s from their establishment, curriculum planning, teaching practice, schoolwork learning, workplace internship and real-life adoption. By qualitative in-depth interview, the author gets university faculty,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viewpoin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More, through examining current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the author provides related organizations with appropriat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for the 1st Class of KUAS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s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in terms of “schoolwork learning”, students’ tend to show weak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retake percentage is high, which results in teaching difficulty for university faculty. Therefore,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ry to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foundation by ability grouping and after-school class. In terms of “teaching situation”, department faculty haven’t establish consensus toward the classes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Those who are supportive hope to help minority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whereas those who are doubtful worry about that students’ weak academic performance may influence KUAS’s reputation. The latter hope to recruit more students to enter KUAS from national funded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his can shorten the gap of student quality between those from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classes and traditional classes. In terms of “workplace internship”, sinc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have been hav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 and off-school internship experiences with business sectors,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quit internship and suspend schooling is not high. Students with good academic performance tend to be promoted and remain in office. This is a practic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 deep-rooted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plan. However, for restaurant industry, working front-line is too busy, with less favorable salary/welfare and slim opportunity to be promoted. This leads to a phenomenon that students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classes are daunting to enter restaurant industry. In terms of “life consultation”, students still hope that instructors can take care of and guide them.

Most students of KUAS Department of Tourism of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project classes come from minority family. They are quite thankful for this project, which enables them to work and study at the same time. This makes their dream come true – studying at a national funded university, also opens another view for their life.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Ⅳ
目錄 Ⅴ
表目錄 Ⅷ
圖目錄 Ⅸ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2.1 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制度 8
2.1.1 產學合作 8
2.1.2 建教合作 10
2.1.3 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之比較 13
2.2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 16
2.3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餐旅專班辦理現況 25
2.4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相關論文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4
3.1 研究流程 35
3.2 研究對象 36
3.3 資料蒐集與分析 36
3.4 信度與效度 4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4
4.1 承辦緣起 44
4.1.1 解決餐旅產業人力需求 44
4.1.2 協助弱勢學生繼續升學 47
4.1.3 國私立大學承辦動機不同 48

4.2 合作學校的選擇 48
4.2.1 合作原因 50
4.2.2 合作學校內部篩選機制 52
4.3 入學方式 55
4.3.1 高職端 55
4.3.2 技專端 56
4.3.3 弱勢家庭學生加分 58
4.4 科班申請與編班方式 60
4.4.1 科班申請 60
4.4.2. 編班方式 63
4.5 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 68
4.5.1 課程規劃 68
4.5.2 教學實施 83
4.6 職場實習 104
4.6.1 學校職場安排 104
4.6.2 學生實習情形 109
4.7 產攜學生輔導機制 117
4.7.1 學校生活輔導 117
4.7.2 實習輔導 120
4.7.3 退場輔導機制 122
4.8 產攜專班目標檢視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0
5.1 研究結果及發現 140
5.2 研究建議 1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48
英文部分 154
附錄一 教育部補助推動產學攜手合作實施計畫要點 155
附錄二 技職校院辦理產學專班注意事項 159
附錄三 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招生規定訂定參考注意事項 16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 (2000)。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 (頁1-21),高雄:麗文。
王淑蘭(2002)。海峽兩岸餐飲教育的建教合作效能之比較-以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上海市餐飲學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登群(2004)。觀光旅館業對實施三明治教學實習之滿意度研究:以技專校院餐旅相關科系實習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台中縣。
江佩瑜(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自我概念與實習機構社會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江佩樺(2008)。「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實施滿意度研究 - 以高職餐旅群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2012)。歷年各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平均薪資-工員(非監督專技人員)。2012/08/29,取自: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28229235071.xls。
吳武忠、江珮瑜(2003)。高職餐飲管理科建教合作生自我概念與實習機構
吳芝鳳、李奉儒譯 (1999)。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
吳淑禎(2006)。知覺組織支持與直屬主管教導對實習生工作表現與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 以餐旅及休憩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李青松、趙振維(2008)。大學餐旅科系的校外實習制度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第5期,第3卷,頁247-272。
李彥廷(2012)。產學合作中參與學生之角色承擔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志科技大學。
李福登(1994)。餐旅技職教育現況與展望,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3期,頁10-13。
孟繼洛 (1990 )。工專產學合作的探討,工職雙月刊,第12期,第3卷,頁17-19。
林志昇 (2003)。一位資深幼教者的生命故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炎旦(1997)。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身心障礙研究-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Vol.3,,No.2,頁122、124、125。
林海清(1991 ),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高永(2009)。以期望差距探討技專院校參與產學攜手計畫留任意願與離職傾向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彰化縣。
林清江(1994),「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職雙月刊,第23期,頁32-35 。
洪久賢(2004)。從美澳餐旅教育發展模式反思台灣餐旅教育之發展。師大學報:教育類,第48期,第2卷,125-150。
高淑清(2000)。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頁95-132,高雄:麗文文化。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2007),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樹德專班計畫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p10-11。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2008),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恆春專班計畫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p34。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2010),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中山工商專班計畫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 (2011),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樹德專班計畫書,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頁99。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原理。台北:全華書局
張簡毓蕙(2009)。 探討「產學攜手合作計劃」技術生工作崗位訓練之實習成效 - 以餐旅群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3c)。教育部高中職以上就學貸款統計。2013/01/14,
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378&Page=14083&Index=5&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教育部統計處(2013)。101學年度技專校院學雜費收費標準。2013/1/12,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38
教育部資訊網(2013a)。我國技職教育與經濟發展情形。2013/1/7,取自:http://www.edu.tw/pages/list1.aspx?Node=16&Type=1&Index=1&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教育部資訊網(2013b)。教育施政理念與政策。2013/1/12,取自:http://www.edu.tw/pages/list1.aspx?Node=16&Type=1&Index=1&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產學攜手合作資訊網(2012)。產學攜手合作計畫緣起。2012/10/8,取自:http://iacp.ie.ntnu.edu.tw/resources.html
郭德賓(2006)。餐飲技職教育校外實習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系科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第期3,第2卷,187-204。
陳佩英(2005)。轉型領導的學校經營:以一位女校長的領導經驗為例。當代教育研究,第13期,第2卷,頁1-36。
陳怡如、蕭奕志(2011)。技專院校產學合作技術創新推動現況與發展。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第1期,第2卷,頁7-10。
陳淑玲、洪錦怡、鄭靖國(2006)。我國技專校院實施三明治教學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34期,頁267-277。
陳雅惠(2006)。技職院校與服務業的建教合作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鴻慶(2001)。產學合作的具體作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1期,頁57-61。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楊裕仁、李旭梅(2000)。談技職教育-三明治教學的實施與展望。商業職業教育,第76期,頁13-17。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趙振維(2008)。大學餐旅科系校外實習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台北市。
潘淑滿(2003)。通往彼岸的紅地毯:新移民婦女、公民權和婚姻暴力。臺灣女性學學會、清華大學性別與社會研究室與清華大學通事教育中心共同主辦,「意識、認同、實踐──2003年女性主義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B3-1(外籍新娘),頁1~37。
蔡馥陞、蔡馥媚、李佳蓉、王怡雯 (2007)。大專與高職觀光系畢業學生就業期望調查分析:觀光人力資源品質之啟示,品質月刊,第43期,第3卷,頁65-70。
鄭裕如(2009)。技專院校產學攜手合作計畫專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蕭奕志(2005)。校外實習學生專業社會化歷程之研究-以某一所技術學院餐飲系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蕭瑞麟 (200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培生教育。
戴曉霞 (2000)。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第44期,頁35-59。
嚴長壽(2008,10月19日)。我所看見的台灣─談被扭曲的技職教育。中國時報,第3版。
顧瑜君譯 (1998)。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二、英文部分
Collins, A,S.(2002). Gateway to the real world, industrial training: Dilemmas and problems. Tourism Management, 23(1),93-96.
Glaser, B., & Stauss, A. (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IL: Aldine.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CA: Sage.
Malhotra, N. K. (1993). Marketing research.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W. L. Miller & B. F. Crabtree (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pp. 3-28). Newbury Park, CA: Stage.
Peter,&Fusfeleld,H., (1982) ;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esearch relationship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USA.
Ritchie, J., & Lewis, J. (2003). Qualitative research practice: A guide for social science students and researchers. London, England: Sage.
Roty, R. (1980). Philosophy and the mirror of nature. Oxford, England: Blackwell.
Webb, B., & Webb, S. (1932). Methods of social study. London, England: Longmans Gree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鄭呈皇(2003)。手機遊戲市場,軟體廠商「冷處理」。商業周刊,799,126-128。
2. 陳禹辰、尚榮安、陳東龍、鄭靜婷(2011)。遊戲動機與線上遊戲持續參與意圖之研究:不同玩家族群之比較。資訊管理學報,19(2),349-386。
3. 周文修、曾彥能(2011)。數位休閒遊戲愉悅性之評估與分析。設計學研究,14 (2),47-70。
4. 方永泉(2002)。惠欽格(J. Huizinga)的『遊戲的人』(Homo Ludens)一書評介-當代社會文化現象分析的另類觀點。社教雙月刊,109,43-49。
5. 戴曉霞 (2000)。新世紀高等教育的展望:回顧與前瞻,教育研究集刊,第44期,頁35-59。
6. 楊裕仁、李旭梅(2000)。談技職教育-三明治教學的實施與展望。商業職業教育,第76期,頁13-17。
7. 陳鴻慶(2001)。產學合作的具體作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61期,頁57-61。
8. 陳淑玲、洪錦怡、鄭靖國(2006)。我國技專校院實施三明治教學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第34期,頁267-277。
9. 陳怡如、蕭奕志(2011)。技專院校產學合作技術創新推動現況與發展。 技術及職業教育季刊,第1期,第2卷,頁7-10。
10. 陳佩英(2005)。轉型領導的學校經營:以一位女校長的領導經驗為例。當代教育研究,第13期,第2卷,頁1-36。
11. 郭德賓(2006)。餐飲技職教育校外實習學生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飲管理系科為例。餐旅暨家政學刊,第期3,第2卷,187-204。
12.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 (2005),身心障礙研究-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Vol.3,,No.2,頁122、124、125。
13. 李福登(1994)。餐旅技職教育現況與展望,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3期,頁10-13。
14. 李青松、趙振維(2008)。大學餐旅科系的校外實習制度之探討。餐旅暨家政學刊,第5期,第3卷,頁24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