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5 04: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曹琦
論文名稱:溫瑞安《神州奇俠正傳》研究
指導教授:林晉士 博士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溫瑞安神州奇俠神州詩社武俠小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曾經在八0年代,以新詩、武俠小說紅遍校園與文壇的溫瑞安,近年來已淡出台灣藝文圈,年輕讀者或許從其改編的電視、電影武俠劇中熟知溫瑞安的名,卻對其過往的輝煌歲月與熱血事蹟所知甚少。反觀溫瑞安在中國大陸耕耘多年,創作不斷,不僅擁有廣大讀者,對其進行學術研究的論述也日增。
溫瑞安自己就是個有故事的人,他以華人之姿在馬來西亞為延續華文教育而奮鬥;以僑生身分在台灣尋求與創建意象裡的中華文化,卻也在這塊土地上受傷、抽身離去;這些年,他積極拓展大陸市場,終於踏上自年輕時期便魂牽夢繫的神州故土。回首前塵,過往的所有努力與期待,在今日是否已實現?放眼當前,不管神州意象是否如他所想像,溫瑞安依舊是個向前看、積極創新的作家。溫瑞安將他年輕時的熱血奮鬥、或人生一小部分的冷暖際遇,凝結在《神州奇俠正傳》裡,未來,他還在不斷書寫。如同他自己所說,他的寫作生命要似梅花:「一開一朵冷,一冷一朵艷!寧可失敗,不作庸庸。」
本文研究重點集中在溫瑞安個人生活經驗與武俠小說《神州奇俠正傳》之間的關聯,探討書中所呈現之特質,及書中所投射出的個人意識與思想,冀望能凸顯出該書在作者寫作生涯中的重要性與意義,進而肯定溫瑞安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與貢獻。

關鍵字:溫瑞安、神州奇俠、神州詩社、武俠小說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一、 研究範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二、 研究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三、 分章大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第三節 相關研究述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 論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二、 期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三、 專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四、 博士、碩士論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第二章 溫瑞安生平及武俠創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一節 溫瑞安生平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一、 醞釀時期---出生與在馬來西亞求學時期(1954~1973) . . . .26
二、 成熟與轉捩點---來台求學至在台入獄(1974~1980) . . . . . .29
三、 蛻變與更生---出獄流亡香港與現今發展(1981~?) . . . . . .32
第二節 港台武俠小說的發展與溫瑞安在武俠小說的定位. . . . . . . . . . . 33
一、 港台武俠小說的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二、 溫瑞安在武俠小說的定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第三章 《神州奇俠正傳》的精神內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第一節 俠義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一、 溫瑞安的俠義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二、 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三、 《神州奇俠正傳》俠義精神的展現. . . . . . . . . . . . . . . . . . 67
第二節 生活經歷的投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
一、 現實生活的寫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二、 朋友的忠誠與背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
第三節 作者的民族意識與中國意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5
一、 作者的中國意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7
二、 「神州詩社」的文化使命.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
三、 《神州奇俠正傳》的愛國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94
第四章 《神州奇俠正傳》的人物分析與人性刻劃. . . . . . . . . . . . . . . . . . . . . 99
第一節 主要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一、 俠心仁骨、柔情似水的蕭秋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二、 君臨天下、自負傷人的李沉舟.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
三、 現實寫照、深情無依的唐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9
四、 重情重義、女中豪傑的趙師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第二節 次要人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7
一、 為愛癡情、為主盡忠的柳隨風. . . . . . . . . . . . . . . . . . . . . . 117
二、 狂妄不羈、年邁戀子的燕狂徒.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
第三節 人性的刻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6
一、 瑜亮情節的蕭易人與蕭秋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8
二、 情愛糾結的李沉舟與趙師容. . . . . . . . . . . . . . . . . . . . . 133
三、 矛盾環節的李沉舟與柳隨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6
第五章 結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一、《神州奇俠正傳》對作者的重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142
二、《神州奇俠正傳》在武俠小說中的獨特性. . . . . . . . . . . . . . .144
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9
附錄 溫瑞安武俠小說出版年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4




















表次
表1-1 中華民國「武俠研究」博、碩士論文目錄. . . . . . . . . . . . . . . . . . . . . 12
表1-2 期刊資料整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參考文獻

(一) 溫瑞安作品(依作品年代)
《風起長城遠》,台北市:故鄉出版社,1977年。
《白衣方振眉》,台北市:長河出版社,1978年。
《坦蕩神州》,台北市:長河出版社,1978年。
《龍哭千里》,台北市:言心出版社,1978年。
《神州人》,台北市:長河出版社,1979年。
《「天龍八部」欣賞舉隅》,台北市:遠景出版社,1986年。
《天下有雪》,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江山如畫》,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兩廣豪傑》,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英雄好漢》,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神州無敵》,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寂寞高手》,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群龍之首》,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劍氣長江》,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談笑傲江湖》,台北市:遠流出版社,1997年8月二版。
《闖蕩江湖》,台北市:萬盛出版社,1987年。
《刀叢裡的詩》,台北市:天天文化,1998年。
《將軍劍(二)闖將‧悍將》,台北市:風雲時代出版社,2004年。
《少年無情》,香港:杜比工作室,2005年。

(二) 傳統文獻:(依作者年代)
(戰國)韓非:《韓非子》,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宋)柳永:《柳永詞》,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宋)晏殊:《晏殊詞》,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宋)辛棄疾:《辛棄疾詞集》,濟南出版社,2014年。
(宋)楊景龍校注,《蔣捷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三) 近人論著:(依姓名筆劃)
王敬三:〈走近金庸,走進金庸〉,《倚天既出誰與爭鋒——名人名家讀金庸(下)》,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台北市: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9年。
何國忠:《社會變遷與文化詮釋》,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2002年。
李玉萍:《新派武俠小說研究》,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年。
李宗舜:《烏托邦幻滅亡國》,台北市:秀威資訊,2012年。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1986年。
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台北市:狠角舍文化,2011年。
周伯乃:《小說創作論》,台北市:三民書局,1974年。
林保淳:《傲世鬼才一古龍》,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6年。
金庸:《書劍恩仇錄》(上),台北:遠流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翁靈文等:《諸子百家看金庸(參)》,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台北市:知書房出版社,2000 年。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1995年。
陳墨:《金庸小說人論》,南昌市:百花洲,1996年。
陳墨:《武俠五大家品賞(上、下)》,台北市:風雲時代出版社,2001年。
費勇、鐘曉毅:《粱羽生傳奇》,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
葉洪生:《武俠小說談藝錄─葉洪生論劍》,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94年。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台北市:遠流出版社,2005年。
董躍忠:《武俠文化》,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年。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事業,1994年。
蔡翔:《俠與義: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3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市:雅典出版社,1988年。
羅盤:《小說創作論》,台北市:東大圖書出版,1980年。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 1949 -1999 )》,臺北:萬樓卷,2000年。
鍾怡雯:《神州:在江湖與古典中尋找中國》,臺北:萬樓卷,2000年。
鍾怡雯:《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大將出版社,2006年。

(四) 期刊論文:(依姓名筆劃)
方瑜:〈試論「多情劍客無情劍」中的啟蒙遍歷與神話書寫〉,《當代》,1998年10月。
古龍:〈關於武俠〉,《大成雜誌》第43期,1977年6月。
李小杰:〈論武俠小說的視覺化〉,《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6期,2008年12月。
林香伶:〈兩岸三地武俠研究論著之探索(1931-1979)〉,《弘光學報》,第32期,1998年10月。
張晶:〈論馬華詩歌對中國的地理想像〉,《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0年。
陳大為:〈馬華散文視野與技藝的革新(1967-1975)〉,《師大學報》第54卷第1期。
陳素芳:〈【話神州•憶詩社】遙遠的鼓聲——回首狂妄神州〉,《文訊》第294期。
溫瑞安:〈古遠的回聲〉,《天狼星詩刊》第2期,1973年。
溫瑞安:〈以前,藝術第一;現在,生命第一〉,《蕉風月刊》笫357期第3卷,1982年。
趙牧:〈俠義精神與中國想像─論溫瑞安早期詩文創作〉,《台灣研究集刊》第3期,2004年。
齊邦媛:〈寫詩的佩刀人─溫瑞安詩中的史詩性〉,《中外文學》第3卷第1期,1974年。
韓雲波:〈論90年代「後金庸」新派武俠小說文體實驗〉,《台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5年。

(五) 學位論文:(依姓名筆劃)
王文泉:《神州詩社的文化心理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4月。
吳宜芳:《溫瑞安前期武俠小說研究(1974~1983)》,台北:逢甲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李如:《神州劍氣升海上,武林群雄逐港臺——論港臺武俠小說流變》,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3月。
李京飛:《溫瑞安武俠小說的文體實驗》,重慶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3月。
陳中亮:《現代性視野下的20世紀武俠小說--以梁羽生、金庸、古龍為中心》,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年5月。
彭明碩:《溫瑞安中短篇武俠小說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6月。
楊勝宗:〈黃易《覆雨翻雲》傳統思想淵源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

(六) 網站資料:
朱近墨:〈從溫瑞安的《寂寞高手》說開去〉,2003年2月10日http://culture.big5.enorth.com.cn/system/2003/02/10/000504921.shtml。
李雨諫、劉勝眉:〈導演徐克作客北大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眾學者對話把脈武俠電影〉,2011年12月20日,http://www.art.pku.edu.cn/xydt/xykx/24881.htm。
風雲書網:http://www.eastbooks.com.tw。
神偷天下,另類俠客的細膩心:專訪鄭丰(陳宇慧),http://stn.eslite.com/Article.aspx?id=1422&;page=4。
茹影:〈陳宇慧-網絡中崛起的武俠女繼承人〉,2007年5月5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7/5/5/n1700332.htm。
黃易評論《無限的可能性——九十年代的武俠旗手》,http://www.xiexingcun.com/huangyi/43/mydoc003.htm。
溫瑞安、神州、方娥真—資料收集簿,2010年1月8日http://mypaper.pchome.com.tw/isabellew/post/1320497207。
龍騰世紀書庫,http://www.millionbook.net/wx/h/huangyi/000/author.htm。

(七) 報紙與其他:(依姓名筆劃)
溫任平:〈靜中聽雷〉,《星洲日報》,2007年,7月10日。
溫瑞安:〈我不是江湖最後一位大俠〉,《週末畫報》2014年8月22日。
劉兆玄:〈武俠界的一顆慧星──鄭丰〉,《天觀雙俠》,台北:城邦文化,2009年。
羅龍冶:〈毒草香花談武俠〉,《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73年7月6、7日。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