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文獻
(一)經部
01.《周易》,《四部叢刊‧經部》(第一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上海涵芬樓景印宋刊本。
02.《說文解字注箋》,(清)段玉裁注、徐灝注箋(卷一),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
03.《古今韻會舉要》,(元)黃公紹撰,《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86本),臺北:世界書局,1986年。
04.《尚書註疏》,(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注,《叢書集成續編》(第26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05.《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傳世藏書‧經庫十三經注疏》,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
06.《論語集注》,(宋)朱熹注,《叢書集成三編》(第13冊)臺北:新文豐出
版社,1996年。
07.《周禮注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十三經注疏標點本,第12冊),臺北:臺灣古籍出版公司,2001年10月。
08.《正字通》(清康熙清畏堂刊本),(明)張自烈撰,《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二)史部
01.《月令廣義》,(明)馮應京撰、戴任注,明梅墅石渠閣刊本。
02.《花曆》,(明)程羽文撰,《說郛‧瓶史》續卷第四十,清順治丁亥年(1647年)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03.《續纂江寧府志》,(清)蔣起勛、汪士鎰等撰,清光緒六年(1880年)冬刊刊本。
04.《秦中歲時記》,(唐)李綽撰,《說郛》,上海:民國十六年(1927年) 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05.《夢粱錄》,(宋)吳自牧撰,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8月。
06.《廣州府志》,(清)瑞麟、戴肇辰等修纂,(清光緒五年刊本影印),《中國方志叢書》(第1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6年10月。
07.《古田縣志》,(清)張竟可、林咸吉等纂(乾隆十六年刊本),《中國方志叢書》(第100號,全八冊),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08.《漢舊儀補遺》(漢)衛宏撰(光緒吳縣朱記榮校刊本),《百部叢書集成‧平津館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第42部,第2冊,1967年。
09.《乾淳歲時記》,(宋)周密撰,《歲時習俗資料彙編7》,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10.《月令粹編》,(清)秦味芸撰,《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十六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11.《桐橋倚棹錄》,(清)顧祿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
12.《正德建昌府志》,(明)夏良勝纂修,《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第34冊),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1年10月。
13.《鴻雪因緣圖記》,(清)麟慶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4年。
14.《歲時廣記》,(宋)陳元靚編,《叢書集成新編》(第4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15.《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後晉)劉昫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3月。
16.《清嘉錄》,(清)顧祿撰,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
17.《嘉靖太倉州志‧風俗》,(明)劉彥心編纂,《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編20》,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18.《滬城歲事衢歌》,(清)張春華撰,《叢書集成續編》第22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90年。
19.《姑蘇志》,(明)王鏊纂修,《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27》,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
20.《帝京歲時紀勝》,(清)潘榮陛撰,《續修四庫全書8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1.《史記》,(漢)司馬遷撰,赫志達、楊鍾賢譯注(全五冊),臺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8月。
22.《廣東新語》,(清)屈大均撰,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12月。
23.《吳郡歲華紀麗》,(清)袁景瀾撰,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24.《熙朝樂事》,(明)田汝成撰,《續修四庫全書88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三)子部
01.《洛陽牡丹記》,(宋)歐陽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02.《山堂肆考》,(明)彭大翼撰,張幼學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49年。
03.《古今圖書集成》,(清)康熙敕編,臺北:文星書店,1964年。
04.《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等奉敕撰,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
05.《紅樓夢校注》,(清)曹雪芹撰,高鶚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06.《廣群芳譜》,(清)汪灝撰,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
07.《管子》,舊題管仲撰,(唐)房玄齡注,《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第252本),臺北:世界書局,1987年。
08.《鑄鼎餘聞》,(清)姚福均編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
09.《淮南子》,(漢)劉安撰,高誘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10.《太平廣記》,(宋)李昉編撰(全四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11.《大業拾遺記》傳(唐)顏師古作,《叢書集成續編》第27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91年,頁631–632。
12.〈十二月花神議〉,(清)俞曲園撰,《叢書集成續編》第212冊,臺北:新文豐出版,1991年,頁330–332。
13.《醒世恆言》,(明)馮夢龍撰,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9月。
14.《甘澤謠》(與《纂異記》合冊),(唐)袁郊纂,李宗為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15.《花木錄》,(宋)曾慥撰,《類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
16.《墉城集仙錄》,(前蜀)杜光庭撰,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頁329 – 383。
17.《牡丹亭》,(明)湯顯祖撰,(民國)徐朔方、楊笑梅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2月。
18.《庶物異名疏》,(明)陳懋仁撰,明崇禎間(1628-1644)檇李陳氏原刊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218》,臺南:莊嚴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9月。
19.《新譯搜神記》,(晉)干寶撰,黃鈞注譯,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20.《清稗類鈔》,(民國)徐珂撰,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
21.《雲笈七籤》,(宋)張君房,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8月。
22.《事林廣記》,(宋)陳元靚編(元後至元六年鄭氏積誠堂刻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
(四)集部
01.《江令君集》,(南朝)江總,《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善化章經濟堂刊本。
02.《謝宣城詩集》,(南朝)謝朓,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9年3月。
03.《甫里先生文集》,(唐)陸龜蒙撰,《四部叢刊‧子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04.《雁門集》,(元)薩都剌撰(明鈔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0年6月。
05.《點石齋畫報》,(清)吳友如繪,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
06.《曹子建文集十卷》,(三國)曹植,《叢書集成續編122》,臺北:新文豐出版,1989年。
07.《全宋詩》,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1998年版。
08.《列朝詩集》,(清)錢謙益編,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12月。
09.《白居易詩集校注》,(唐)白居易,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三、中文專書
01.《光山縣志約稿》,晏兆平,臺北:成文出版社,臺一版(據民國25年鉛印本影印),1968年。
02.《文化人類學選讀》,李亦園,臺北:食貨出版社,1980年。
03.《花與花神》,王孝廉,臺北:洪範書店,1980年10月。
04.《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劉守華,臺北:文津出版社,1981年12月。
05.《花語花詩花譜》,左華成,臺北:常春樹書坊,1982年。
06.《花與花的故事》,陳運造,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1986年6月。
07.《新科學》,喬巴蒂斯達‧維柯(Giambattista Vico)著,北京:人民文學版社,1987年。
08.《中國的花神與節氣》,殷登國,臺北:聯經出版,1989年6月。
09.《中國民間故事全集》,陳慶浩、王秋桂等合編(全40冊),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6月初版, 1994年10月出版四刷。
10.《臺灣民俗之旅:民族根脈的重視》,洪進鋒,臺北:武陵出版,1990年1月。
11.《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鄧啟耀,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年1月。
12.《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李露露,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1992年4月。
13.《中國各民族宗教與神話大詞典》,藍鴻恩等主編,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年。
14.《華夏諸神—俗神卷》,馬書田,臺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
15.《民間美術概論》,楊學芹、安琪合著,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4年8月。
16.《西方美學史教程》,李醒塵,臺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10月。
17.《林智信「迎媽祖」版畫》,林智信,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10月。
18.《閩臺民間信仰源流》,林國平,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12月。
19.《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陳益源,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
20.《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壯族卷》,呂大吉、何耀華、李紹明合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21.《花與中國文化》,何小顏,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
22.《華夏諸神—民間神像》,宋兆麟,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年7月。
23.《植物動物與民俗》,阮昌銳,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1999年9月。24.《行業神崇拜:中國民眾造神運動研究》,李喬,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1月。
25.《蘇州民俗》(蘇州文化叢書第二輯),蔡利民,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26.《中國女神》,過偉,南寧:廣西教育初版社,2000年12月。
27.《中國民間文學史》,高有鵬,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初版。
28.《花的檔案》,何小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0月。
29.《劍橋哲學辭典》,羅伯特‧奧迪(Robert Audi)原文版(英文)主編,王思迅中文版主編,臺北:貓頭鷹出版,2002年。
30.《造神史話》,王德恒、張寶樹,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
31.《外國名花風俗傳說》,陳訓明,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5月。
32.《中國民間俗神》,殷偉、殷斐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33.《臺灣傳統生命禮儀》,李秀娥,臺中:晨星出版,2003年4月。
34.《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洪淑苓,臺北:里仁書局,2004年。
35.《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白先勇,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4月。
36.《女性‧審美‧文化》,舒紅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
37.《歲時節令:中國古代節日文化》,馮賢亮,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10月。
38.《漢畫像的象徵世界》,朱存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39.《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陳寶良、王熹合著,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2月。
40.《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鄭志明,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4月。
41.《傳奇小說通論》,石麟,鄭州:中洲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
42.《中國荷花審美文化研究》,俞香順,成都:巴蜀書社,2005年12月。
43.《摩訶婆羅多》,毗耶娑著,金克木、黃寶生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44.《東亞歷史年表》,鄧洪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1月初版二刷。
45.《美的歷史》(History of Beauty),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臺北:聯經出版,2006年5月。
46.《生殖崇拜的文化解讀》,廖明君,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47.《中國行業祖師爺》,王作楫,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
48.《中國婚育保護神》,殷偉、任玫合著,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
三、外文專書
01.《熱河古蹟と西藏藝術》,五十嵐牧太,東京:洪洋社,昭和17年(1942)10月。
02.《中國古代の植物學の研究》,水上靜夫,東京:角川書店,1977年4月。
03.《清嘉錄—蘇州年中行事記—》,中村喬譯,東京:平凡社,1988年9月。
04.《中國文學歳時記》,黑川洋一、入谷仙介、山本和義、橫山宏、深澤一幸等五人合編(全7冊)京都:同朋舍出版,1988年11月初版一刷,1989年11月二刷。
05.《花は紅‧柳は綠》,水上靜夫,東京:八坂書社,1983年,11月。
四、碩博士論文
01.《臨水夫人信仰與故事研究》,王雅儀,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02.《中國文學中荷的研究》,徐秀眉,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03.《漢族「桃」文化與文學研究》,顏素足,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五、期刊論文與報導
01.〈廣州河南的金花廟〉,容肇祖,《民俗週刊》(神的專號,第41、42合刊本),臺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29年1月,頁51 – 53。
02.〈士林歲時記〉,潘迺禎,《民俗臺灣》(第六號),臺北:東都書籍臺北支店,1941年12月,頁10。
03.〈臺南市の寺廟現況〉,西田豐明,《民俗臺灣》(第十五號),臺北: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1942年9月,頁32 – 44。
04.〈實物信仰與「桃崇拜」:中日古代美意識的研討〉,嚴紹璗,《中日民俗的異同與交流:中日民俗比較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頁147 – 153。
05.〈「匯萬總春之廟」的復建與利用〉,王福山,《中國園林》13卷,1997年,頁43 – 44。
06.〈“花”為人魂觀與壯族民間師公教的花婆聖母崇拜〉,楊樹喆,《民間文化》,2000年,第11、12期,頁24 – 26。
07.〈陳靖姑傳奇與其在閩北的信仰民俗〉,黃睦平,《中國道教》,2005年,第五期,頁44 – 45。
08.〈杭州古老的花朝節〉,丁福昌,《交通旅遊導報》,2005年3月10日,第10版。
09.〈春到江蘇遊花會〉,周曉平,《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3月31日。
10.〈花婆崇拜與民族生態審美敘事〉,翟鵬玉,《柳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2期,2005年6月,頁136 – 140。
11.〈花、女人、女神:臺南市臨水夫人媽廟換花儀式的性別意義〉,蔡佩如,《民俗曲藝》(第149期),2005年9月,頁115 – 173。12.〈論唐代民間信仰中的植物崇拜〉,王永平,「中國唐史學會」研討會論文集《唐史論叢》第8輯,2006年,頁245 – 259。
13.〈漫談山塘花神廟〉所述,孫中旺,《江蘇地方志》,2006年,第2期,頁55 – 56。
14.〈南方稻作民族壯族女性人文始祖〉,過偉,《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9卷第3期,2006年9月,頁6 – 7。
15.〈美女與野獸:唐代女性“精變”論考—以《太平廣記》為中心〉,曹剛華,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1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頁184 – 201。
六、網站資料
01. 《文淵閣四庫全書》資料庫:http://203.68.108.212/scripts/skinet.dll?OnLoginPage。
02. 唐代研究國學網站:http://www.guoxue.com/tangyanjiu/tdsl/001dysyj.htm。
03. 歷代官窯瓷器網站:
http://www.xuancaoyuan.com/GuanYao/Qing/KangXi/12HuaBei/index1.html。
04. 中國詩苑:http://www.xysa.com/quantangshi/t-index.htm。
05. 詩神 — 唐宋詩詞檢索資料庫:
http://www.cpoetry.com/Poetry/Read.asp?PoetryNo=8F989C61-FFB9-450C-9E24-85D5202A2D7C。
06. 詩詞賞析網站:http://ichip.jhjhs.tpc.edu.tw/~t145/frame3.htm。
07. 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菁華:http://res2.nlc.gov.cn:9080/ros/index.htm。
08. 舜網-濟南時報:http://www.sina.com.cn。2006年03月14日03:34。
09. 杭州市政府官網http://www.hangzhou.gov.cn/。
10.「浙江文化資訊中心」網址:http://www.zjlib.cn/show.asp?id=2984。
11. 紹興大香林景區官方網站:http://www.ytz.com.cn/jqgk.htm。
12. 蘇州定園官方網站:http://www.szdingyuan.com/。
13. 南京市政府「金陵旅遊網」:
http://www.jltour.gov.cn/cps/site/njtour/tour2005/whnj3-mb_a200511175153.htm
14. 三老爺宮官方網址:http://sun.ontop.com.tw/histry.htm。
15. 風潮音樂官方網站:http://www.windmusic.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