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文部分
一、官方出版品
中華民國國防大學海軍學部。《海軍作戰要綱》。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89年12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水雷作戰譯叢》。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74年10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海軍作戰要綱釋要》。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80年8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海軍與國際海洋法》。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85年4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海軍艦隊發展史(二)》。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90年10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國際法之基本問題》。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76年5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74年9月。
二、專書
《中國軍事辭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7月。
《海軍華美軍語詞典-術語之部》。台北:海軍總司令部,民國77年5月。
《國軍軍語辭典》。台北:國防部,民國62年7月。
《最新辭典類篆》。台北:世界,民國77年3月。
三軍大學。《三十三年審定 日俄戰爭簡史》。台北:三軍大學,民國33?。
干焱平。《國際海戰法概要》(北京:海潮)。
尹章華、簡誠彥編著。《臺灣海峽的戰爭與和平論文集》。台北:文笙書局,民國89年7月。
王兆春。《中國古代兵器》。台北:台灣商務,1994年7月。
王蜀寧。《海戰與戰略》。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3年12月。
王曉衛、楊林書著。《建軍護邦-歷代兵制》。台北:萬卷樓,民國90年1月。
王鐵崖、朱荔蓀、田如萱編。《戰爭法文獻集》。北京:世界知識,1985年9月。
甘友蘭編著。《日本通史(下冊)》。台北:東方書局,民國47年10月。
田村久三。《機雷(水雷)之威脅與其對策》。台北:實踐學社,民國48年3月。
任克明、李萬君、林賀新編。《水中兵器與戰爭》。北京:國防工業,1997年12月。
任克明、李萬君、林賀新編。《世界軍武發展史-水中兵器篇》。北京:世潮,2004年4月。
朱子芬編。《海洋法》。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62年6月。
何適。《國際法》。台北:台灣聯合書局,民國48年初版。
李杰。《改變世界的艦船武器》。台北:晨曦,2002年6月。
李邁先著。《俄國史(上卷)》。台北:正中,民國58年8月。
周鯁生。《國際法大綱》。上海:商務,民國22年10月。
房立中編。《世界兵器詞典》。台北:天工,民國80年8月。
金聲。〈獵雷〉,收錄《新技術與現代軍事》,解放軍編輯部編,(北京:長征出版社,1992),頁118-119。
俞正山編。《武裝衝突法》。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姜來根編。《21世紀海軍艦艇》。北京:國防工業,1998年1月。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武裝衝突法參考手冊》。北京:中國紅十字委員會,2003年10月。
胡文龍編。《聯合封鎖作戰研究》。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3月。
胡永齡編著。《戰時國際公法》。上海:中華書局,民國36年。
胡啟生著。《海洋秩序與民族國家-海洋政治地理視角中的民族國家構建分析》。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茅元儀。《武備志》22冊。台北:三軍大學,民國72年2月影印。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徐熙光著。《國際法與國際事務論叢》。台北:台灣商務,民國82年4月。
海軍學術月刊社。《古今海戰要覽》。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80年6月。
海軍學術月刊社。《海軍與國際海洋法研究專輯》第29-34卷。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89年11月。
紐先鍾著。《戰略家:思想與著作》。台北:麥田,民國89年6月。
高健軍著。《中國與國際海洋法-紀念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10週年》。北京:海洋,2004年2月。
高健軍著。《國際海洋劃界論-有關等距離╱特殊情況規則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國防大學海軍學部編。《軍事學術研究論文選輯》第二集。龍潭:國防大學海軍學部,民國93年12月。
國防部史政局編。《韓戰輯要》。台北:國防部史政局,民國41年6月。
崔書琴。《國際法下冊》。台北:台灣商務,民國50年12月臺灣三版。
張召忠編著。《海戰法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
張景恩。《國際法與戰爭》。北京:國防大學,1999年3月。
張彝鼎。《國際法論集》。台北:亞洲與世界社,民國75年10月。
戚繼光。《紀校新書》。台北:五洲,2000年3月。
梁國棟。〈兩伊的八年烽火〉,收錄《從越南風雲到科威特歷險》,張加祥等編著,頁149-193。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
盛紅生、楊澤偉、秦小軒著。《武力的邊界-21世紀前期武裝衝突中的國際法問題研究》。北京:時事,2003年6月。
郭子雄、薛典曾編。《中國參加之國際公約彙編》。台北:台灣商務,民國60年9月臺一版。
陳治世。《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民國79年9月。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2年3月。
彭宏良、姜濱、李明編著。《走向21世紀的水雷戰艦艇》。北京:海潮,1999年5月。
彭明敏。《平時戰時國際公法》。民國53年3月改定五版。
湯武。《中國與國際法》。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6年。
黃異。《海洋秩序與國際法》。台北:學林,民國89年3月。
黃傳會、舟欲行著。《海軍征戰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楊林書、黃桂貞。《決勝戰場-古代兵器》。台北:萬卷樓,民國89年4月。
楊家駱編。《校正天工開物》。台北:世界,民國60年11月。
溫孚良、錢南忠,〈掃雷能力-氣墊船〉。收錄《新技術與現代軍事》,解放軍編輯部編(北京:長征出版社,1992),頁107-109。
雷華建、王冀城。《新中國海戰內幕》。北京:中國對外翻譯社,1993年8月。
靳懷鵬、劉政、李衛東編。《世界海洋軍事地理》。北京:國防大學,2001年8月。
實踐學社印。《日俄戰爭海戰史》。台北:實踐學社,民國49年3月。
廖文中編。《中共軍事研究論文集》。新店:中共研究雜誌,民國90年1月。
趙培英主編。《當代軍人國際法基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劉炳均編著。《俄國歷史概論》。台北:茂昌,民國88年2月。
劉繼賢、徐錫康編。《海洋戰略環境與對策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8月。
歐本漢編著。《國際法Q&A》。台北:風雲論壇,2003年2月。
蔣聖憐。《海洋觀念與海權思想》。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4年10月。
蔣緯國。《為「戰略」正名釋義》。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8年11月。
蔡仁堅。《科技的百科全書-天工開物》。台北:時報文化,民國70年6月。
衛聚賢。《火與火藥》。新竹:說書,民國68年4月。
鄭斌。《戰時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民國64年10月。
盧建榮。《入侵台灣-烽火家園四百年》。台北:麥田,民國88年1月。
三、譯作
James F. Dunnigan著。《戰爭之道》(How to Make War),劉正侃譯。台北:黎明,民國74年4月。
三軍大學譯。《英國海軍準則綱領》(The Fundamentals of British Maritime Doctrine)。台北:三軍大學,民國86年5月。
三軍大學譯。《馬漢海軍戰略論》(Naval Strategy,Compared and Contrasted with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ilitary Operations on Land)。台北:三軍大學,民國78年1月。
三軍大學譯。《戰爭、戰略與海權》(War,Strategy,and Maritime Power)上冊。台北:三軍大學,民國69年10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兵種和勤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技術》。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
中華民國國防部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譯。《軍用火炸藥》。台北:聯勤總部,民國61年6月。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美國的抉擇》(The Choice: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 Leadership),郭希誠譯。台北:左岸,2004年10月。
克勞塞維茲(Garl von Glausewitz)。《戰爭論》(On War),紐先鍾譯。台北:軍事譯粹社,民國69年3月。
李崑材譯。《海上匿蹤:潛水艦發展史》。台北:海軍學術月刊社,民國88年6月。
杭士基(Noam Chomsky)。《流氓國家》(Rogue States),林佑聖譯。台北:正中,2002(民91)年10月。
柯林.鮑爾(Colin L. Powell)、約瑟夫.波斯科(Joseph E. Persico)。《我的美國之旅-鮑爾將軍自傳》(My American Journey:an autobiography),蕭美惠譯。台北:智庫文化,1996(民85)年5月。
胡煒、徐敏譯。路易斯.亨金等著《真理與強權-國際法與武力的使用》(Right V. Might-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韋恩.休斯(Wayne P. Hughes Jr.)著。《艦隊戰術與海岸戰鬥》(Fleet Tactics and Coastal Combat),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9月。
紐先鍾譯。《海軍思想的發展》(The Development of Naval Thought)。台北:黎明,民國76年4月。
國防大學譯。《東亞安全挑戰與美軍聯戰新思維-美國陸軍戰院的觀點》(Security Challenges in East Asia and New Thinking of the US Joint Operations)。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3年6月。
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譯。《美國海軍海洋法》。台北:國防部作戰參謀次長室,民國88年6月。
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委員會譯。《海權史(二)》(Sea Power-A Naval History)。台北:國防部印製廠,民國56年7月。
理查.史東曼(Richard Stoneman)著。《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孫慧敏譯。台北:麥田,民國88年2月。
菲利浦.威爾金森著。《世界歷史》(World History),陳系貞譯。台北:貓頭鷹,民國87年8月。
項靖、陳儒晰、陳玉箴、李美馨譯。《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Proposals That Work:A Guide for Planning 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台北:韋柏文化,2002年3月。
奧本海(Oppenheim’s)。《國際法:戰爭與中立》。岑德彰譯。台北:台灣商務,民國59年2月。
奧本海(Oppenheim’s)。《奧本海國際法》。岑德彰譯。台北:台灣商務,民國66年。
聯勤兵工技術發展中心譯。《火藥學原理》。台北:聯勤總部,民國62年4月。
羅吉斯(Anthony P.V.Rogers)、麥赫比(Paul Malherbe)。《中道之師-武裝衝突法手冊》(Fight it right:Model Manual on the Law of Armed Conflict for Armed Forces),國防大學譯。龍潭:國防大學,民國94年7月。
四、期刊文章
Burchell Wade,林頂立譯。〈神燈空用雷射水雷探測系統簡介〉。《國防譯粹》,24卷9期。民國86年9月。頁90-92。
Donohue Hector J.,浩然譯。(Minesweeping+Mine Hunting=Success)〈水雷反制作戰成功之鑰〉。《國防譯粹》,26卷5期。民國88年5月。頁78-85。
Greer William L.,Bartholomew James,龔維傑譯。(The Psychology of Mine Warfare)〈水雷作戰之心理影響〉。《國防譯粹》,13卷12期,民國75年12月。頁19-25。
Hahu Bradley,張兀岱譯。〈中共海軍的水雷反制能力〉。《海軍學術月刊》,21卷12期。民國76年12月。頁19-27。
Lee M. Hunt,江暢譯。(Mines Remain the Weapons that Wait)〈雷──等待中的武器〉。《海軍學術月刊》,33卷8期。民國88年8月。頁42-49。
O'Connell,D.P., 歐康耐爾。〈海軍政策與國際法以及國際關係〉。《國際關係學報》,5期。頁31-39。小潔。〈匪對我軍(商)港攻勢布雷作戰之可能性與我應採取之對策〉。《海軍學術月刊》,14卷11期。民國69年11月。頁13-17。
方自仁譯。〈現代水雷反制概念(下)〉。《海軍學術月刊》,37卷11期。民國92年11月。頁71-74。
方自仁譯。〈現代水雷反制概念(上)〉。《海軍學術月刊》,37卷10期。民國92年10月。頁75-78。
王令浩譯。〈美海軍水雷作戰之發展〉。《海軍學術月刊》,32卷6期。民國87年6月。頁47-52。
王家儉。〈海軍對於抗日戰爭的貢獻〉。《海軍學術月刊》,21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8-26。
王衛國。〈台澎防衛-「布雷作戰」運用價值之評析〉。《國防雜誌》,第20卷10期。民國94年10月。頁25-34。朱炎熹。〈泛談水雷作戰(下)〉。《海軍學術月刊》,17卷1期。民國72年1月。頁55-60。
朱炎熹。〈泛談水雷作戰(上)〉。《海軍學術月刊》,16卷12期。民國71年12月。頁52-57。
江暢譯。(What Lies Beneath )〈西方國家水雷發展趨勢〉。《海軍學術月刊》,38卷4期。民國93年4月。頁41-51。
江暢譯。〈先進水雷反制載具發展概況〉。《海軍學術月刊》,37卷2期。民國92年2月。頁49-57。
宋美庭譯。(Minesweeping)〈論水雷戰之重要性〉。《國防譯粹》,13卷10期。民國75年10月。頁79-81。
宋燕輝。〈中共對台實施海上封鎖之可能與國際法相關問題〉,《問題與研究》,35卷4期。民國85年4月。李玉立。〈水雷在反登陸作戰運用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3卷11期。民國88年11月。頁37-45。李玉立。〈水雷整體作戰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11卷12期。民國66年12月。頁4-10。
李劍青。〈國際海洋法與我國應用之研析-國家安全與國防之政軍觀點〉。《軍法專刊》,50卷4期。民國92年4月。頁32-47。汪士鑑、陳紫財。〈對小布希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之評析〉。《空軍學術月刊》,557期(民國92年4月)。頁15-45。卓緯恩。〈反登陸水雷作戰之研究〉。《國防雜誌》,第18卷16期。民國92年10月。頁79-91。周玉忠。〈水雷在韃靼尼爾海峽戰中之運用〉。《海軍軍官》,12卷6期。民國82年6月。頁30-36。林武文。〈無人水下載具發展趨勢及其軍事運用〉。《海軍學術月刊》,36卷7期。民國91年7月。頁41-44。林超倫譯。〈水雷反制作戰的新利器〉。《海軍學術月刊》,32卷6期。民國87年6月。頁53-56。
林碧炤。〈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35卷3期。民國85年3月。頁1-28。林澄貴。〈反登陸作戰佈放水雷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36卷7期。民國91年7月。頁31-40。柏屏。〈水雷戰效益的評估-兼論美海軍水雷戰戰備檢討〉。《海軍學術月刊》,12卷7期。民國67年7月。頁69-74。
柳光灝譯。〈掃雷作業的革新-美海軍直昇機掃雷新猶〉。《海軍學術月刊》,7卷1期。民國62年1月。頁42-50。
孫超凡。〈從國際法觀點論美國之佈雷北越〉。《問題與研究》,11卷12期。民國69年12月。頁45-49。徐明昭。〈美海軍水雷戰計畫的啟示〉。《海軍學術月刊》,29卷1期。民國84年1月。頁30-37。
馬振宇譯。〈破除水雷戰之迷思〉。《海軍學術月刊》,29卷4期。民國84年4月。頁52-59。
張冰。〈水雷作戰泛論〉。《海軍學術月刊》,12卷3期。民國67年3月。頁12-19。
張汝嶺譯。〈現代水雷作戰〉。《國防譯粹》,5卷9期。民國67年9月。頁52-62。
張尚平。〈從國際法觀點論封鎖〉。《海軍學術月刊》,28卷5期。民國83年5月。頁38-44。
張春旺譯。〈北越港口佈雷追記〉。《海軍學術月刊》,7卷1期。民國62年1月。頁84-89。
張祖才。〈談水雷戰之反制〉。《海軍學術月刊》,13卷9期。民國68年9月。頁29-32。
莊則敬。〈對匪水雷作戰之研究〉。《國防雜誌》,第5卷9期。民國80年9月。頁32-36。
莊義芳。〈海軍與抗戰〉。《海軍學術月刊》,21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27-37。
陳宗吉。〈水雷作戰的國際法〉。《海軍學術月刊》,32卷9期。民國87年9月。頁82-93。陳降任。〈抗戰時期海軍壯烈犧牲力挽危局〉。《中外雜誌》,78卷2期。民國94年8月。頁39-48。
陳朝懷。〈國際法上國際海峽之意義〉。《海軍學術月刊》,39卷9期。民國94年9月。頁66-74。陳德川。〈水雷作戰簡介〉。《海軍學術月刊》,14卷6期。民國69年6月。頁11-14。
陳驥。〈對日抗戰海軍實力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21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38-57。
陸士強譯。〈兵力投射與水雷反制〉。《海軍學術月刊》,35卷4期。民國90年4月。頁70-73。
單文程。〈國際海洋法中和平爭端解決制度之研究〉。《海軍學術月刊》,28卷5期。民國83年5月。頁10-15。
雲夢。〈海軍布雷作戰對長沙保衛戰的貢獻〉。《海軍學術月刊》,21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120-130。
黃文啟譯。〈從韃靼尼爾海戰看近代濱海水雷作戰〉。《海軍學術月刊》,33卷2期。民國88年2月。頁50-55。
黃忠成。〈海戰法〉。《海軍學術月刊》,30卷7期。民國85年7月。頁78-87。黃忠成。〈論「對中華民國主權或領土完整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之非無害性〉。《軍法專刊》,47卷9期。民國89年9月。頁34-39。黃剛。〈中國關閉中共區港口引起的國際法問題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4期。民國60年6月。頁255-271。黃爾耀。〈海軍空中佈雷作戰之探討〉。《海軍學術月刊》,11卷1期。民國66年1月。頁12-19。
黃潤生。〈封鎖長江日艦脫逃瑣記〉。《傳記文學》,51卷2期。民國76年8月。頁66-68。
極泰。〈水雷戰例與水雷發展新動向〉。《海軍學術月刊》,16卷7期。民國71年7月。頁54-58。
楊永明。〈國際法與禁止武力使用和威脅〉。《美歐月刊》,11卷2期。民國85年2月。頁92-108。趙國材。〈海洋法公約〉。《中華戰略學刊》,87年秋季刊。民國87年9月。頁68-89。
趙國材。〈從現行海洋法分析南沙群島的主權爭端〉。《亞洲評論》,9期。1999年春夏號。頁17-47。
趙國材。〈認識國際海洋法〉。《海軍學術月刊》,32卷7期。民國87年7月。頁4-10。趙國材。〈論國際法之新發展(下)〉。《展望雜誌》,91年4月號。頁38-43。
趙國材。〈論國際法之新發展(上)〉。《展望雜誌》,91年3月號。頁23-29。
趙國材。〈論國際法之新發展〉。《國際關係學報》,16期。頁27-40。趙梅卿。〈長江中游海軍布雷游擊戰紀〉。《海軍學術月刊》,21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109-119。
趙璵。〈五十年代海軍軼事(五)〉。《傳記文學》,62卷6期。民國82年6月。頁91-94。
劉宏謀。〈細說江陰封鎖線〉。《傳記文學》,51卷2期。民國76年8月。頁64-66。
劉秉源譯。(Mine Warfare)〈水雷戰〉。《國防譯粹》,14卷7期。民國76年7月。頁90-97。
劉森榮。〈海洋軍事使用之國際法〉。《海軍學術月刊》,33卷11期。民國88年11月。頁8-16。蔣仁符譯。〈海軍水雷戰〉。《國防譯粹》,9卷3期。民國71年3月。頁57-63。
蔣緯國。〈為「戰略」正名釋義〉。《中華戰略學刊》,72年秋季刊。民國72年9月。頁1-24。
蔡政修。〈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以波灣戰爭與北韓核子危機為例〉。《問題與研究》,第43卷6期。民國93年11、12月)。頁136-137。鄭敦宇。〈海上武力衝突法規之國際法新趨勢〉。《海軍學術月刊》,36卷2期。民國91年2月。頁99-107。鄭寧東。〈海權與海洋戰略〉。《國防雜誌》,3卷11期。民國78年11月。頁47-52。
鄧國光譯。〈水雷作戰:最經濟最被忽略的武器〉。《國防譯粹》,2卷3期。民國64年3月。頁84-91。
黎健文。〈美水雷作戰的現在與未來〉。《海軍學術月刊》,36卷5期。民國91年5月。頁41-46。錢懷源譯。〈水雷戰-一項合理而嚴密的防禦〉。《國防譯粹》,5卷2期。民國67年2月。頁78-84。
嚴國輝譯。(Mines & Mining)〈水雷及其使用效能〉。《國防譯粹》,13卷8期。民國77年8月。頁60-65。
五、碩博士(軍事)論文
王宗海。〈我與中共水雷作戰戰力之比較〉。三軍大學海軍學院,民國83年2月。
成宗文。〈台澎防衛水雷作戰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民國87年4月。
李連鈞。〈水雷反制作戰之研究〉。三軍大學海軍學院,民國86年4月。
卓緯恩。〈在高科技條件下探討水雷作戰之運用〉。國防大學海軍學部,民國93年2月。
荊懷安。〈我海軍水雷反制作戰之研究〉。三軍大學戰爭學院,民國85年3月。
張福恆。〈國際法上國際航用海峽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六、研討會論文
Bernard D. Cole 伯納德•寇爾。〈A Chinese Naval Assault Against Taiwan:Capabilities and Prospects〉〈中共對台的海上侵略:軍力與前景〉,《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五屆,龍潭:國防大學戰略研究中心,民國93年12月。頁71-100。
何燿光。〈海軍關閉大陸港口政策之研究-戡亂作戰中一個幾乎被遺忘的部分道〉,《近五十年中華民國軍事史學術研討會》,中華軍史學會,民國90年11月。頁1-27。
卓緯恩。〈海龍王的蝦兵蟹將-論水雷作戰潛能〉,國防大學兵學研究,民國92年11月。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政策研究室編。《第二期海洋法規研習會講義》,高雄:中山大學,民國86年3月。
陳荔彤。〈海洋平時軍事使用的規範管制〉,《海洋法論》,台北:台北大學,民國85年12月。頁463-510。
陳德門。〈二○○五至二○一○年中共海軍對我實施封鎖能力評估與我因應之道〉,《國防政策評論》,4卷1期,2003年秋季。頁110-133。楊永明。〈國際法上自衛權之研究〉,《國際法論集》,台北:三民,民國93年3月。頁625-643。
趙國材。〈論美蘇波斯灣護航措施之法理與實踐〉,《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集》,台北:聯經,民國77年12月。頁391-422。
七、報章雜誌
《海軍雜誌》,1988年1期(北京:解放軍,1988年1月)。
一丁。〈水雷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現代艦船》,2001年9月。頁11-12。
于青雲。〈水下作戰科技系列-小兵立大功之水雷〉。《尖端科技》,2002年7月。頁66-71。
尹小功、許堅。〈現代水雷的五大發展趨勢〉。《現代軍事》,2001年5月。頁24-26。
云青。〈潛艇的冤家-水雷〉。《當代海軍》,2001年5月。頁45-47。
方寧。〈戰爭法的發展歷史與地位作用〉。《國防》,2000年1月。頁21-22。
王偉。〈歷久彌新話水雷〉。《國防》,2002年11月。頁58-59。
丘山。〈封鎖作戰 捍衛主權〉。《現代艦船》,2004年12月。頁8-10。
冬雷 編。〈中國海軍掃雷紀實(一)掃除水雷衝出長江口〉。《現代艦船》,2004年9月。頁38-39。
冬雷 編。〈中國海軍掃雷紀實(二)援越掃雷揚軍威〉。《現代艦船》,2004年10月。頁32-34。
冬雷 編。〈中國海軍掃雷紀實(三)廈門灣疑存雷區的消失〉。《現代艦船》,2004年11月。頁79-80。
史泰勒。〈對抗水雷威脅的最佳保障AN/WLD-1 遙控除雷系統〉(AN/WLD-1 Remote Minehunting System Is Deployed)。《全球防衛雜誌》,254期,2005年10月。頁126。
余紀中。〈波灣水雷戰記〉。《全球防衛雜誌》,1991年11月。頁32-45。宋云霞、李慎國。〈海上武裝衝突的調節器-海戰法〉。《國防》,2000年1月。頁23。
宋云霞、張征書。〈海上作戰區域(海戰場)的劃定〉。《國防》,2000年2月。頁20。
宋云霞。〈軍事目標的識別〉。《國防》,2000年8月。頁23。
宋云霞。〈軍事欺詐與背信棄義〉。《國防》,2000年5月。頁23。
宋云霞。〈海上中立〉。《國防》,2000年4月。頁31。
宋云霞。〈海上示威〉。《國防》,2000年7月。頁31。
宋云霞。〈海上封鎖〉。《國防》,2000年10月。頁26-27。
李克峰。〈俄羅斯火箭上浮水雷〉。《艦船知識》,2002年10月。頁34-35。
李萌。〈俄羅斯沉底雷〉。《艦船知識》,2002年10月。頁35-36。
李鵬程。〈二戰中德對英海上封鎖的思考及啟示〉。《軍事歷史》,1999年5期。頁33-36。
林長盛。〈解放軍水雷兵器的現狀與發展(下)〉。《尖端科技》,238期,2004年6月。頁103-107。
林長盛。〈解放軍水雷兵器的現狀與發展(上)〉。《尖端科技》,237期,2004年5月。頁96-106。
姜華峰。〈二戰以來三次島嶼封鎖作戰的戰略決策及啟示〉。《軍事歷史》,2004年3期。頁40-44。
苗吉偉。〈論國際法在戰爭中的運用〉。《國際關係學院學報》,81期,2005年3月。頁44-48。
殷飛。〈我軍實施海上封鎖作戰的若干國際法問題〉。《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3卷4期。2000年8月。頁68-71。
海工。〈中國水雷發展簡史〉。《現代艦船》,2001年9月。頁13-14。
海林。〈中共水雷作戰能力評析與因應對策〉。《尖端科技》,240期,2004年8月。頁42-54。
海豚、海獅。〈形形色色的反水雷裝備〉。《艦船知識》,2004年9月。頁32-36。
秦大鵬、吳懿鳴。〈伊拉克戰爭中的水雷戰〉。《現代軍事》,2003年6月。頁51-53。
秦志強。〈日本海上自衛隊水雷戰能力分析〉。《現代艦船》,37期,2002年5月。頁37-40。
秦志強。〈第三代反水雷裝備簡介〉。《現代艦船》,2001年9月。頁16-18。
高洪艷。〈海上封鎖作戰一席談〉。《現代軍事》,2003年1月。頁54-55。
張立德。〈中共對台封鎖可能模式及我國因應之道-兼論國際法對封鎖所造成的影響(下)〉。《尖端科技》,204期,2001年8月。頁64-73。
張立德。〈中共對台封鎖可能模式及我國因應之道-兼論國際法對封鎖所造成的影響(上)〉。《尖端科技》,203期,2001年7月。頁24-33。
張志強。〈美日台反水雷戰力分析〉。《現代艦船》,2004年9月。頁8-13。
陳安剛、金之剛。〈台灣海軍大掃描〉。《現代艦船》,2004年11月。頁13-18。
陳鋒、鄧又輝。〈水雷武器發展趨勢分析〉。《國防技術基礎》,2005第4期,2005年4月。頁34-36。
傅金祝。〈伊拉克水雷失效為哪般〉。《艦船知識》,2004年8月。頁45-46。
董明林、孫士兵。〈日軍水雷戰部隊剖析〉。《現代軍事》,2001年10月。頁53-55。
趙利,侯明強。〈海上殺手-神奇的高科技水雷〉。《現代艦船》,2001年9月。頁14-15。
歐陽超。〈先發制人戰略與國際法〉。《現代國際關係》,189期,2005年7月。頁13-19。
蔣炫。〈台灣海軍水雷戰能力淺探〉。《現代兵器》,2002年11月。頁30-32。
蕭楚喬。〈海島水雷作戰〉。《尖端科技》,139期,1986年3月。頁44-49。謝丹。〈海上封鎖作戰的司法保障-捕獲法院〉。《當代海軍》,107期,2002年8月。頁31-32。
叢文勝。〈試析國際法與現代戰爭〉。《中國軍事科學雜誌》,14卷1期,2001年1月。頁62-68。
八、網際網路
〈科孚海峽案〉。2005年5月16日。http://zy.tjrtvu.edu.cn/inlaw/ReadNew.asp?NewSID=327。
〈現代戰爭的發展趨勢〉。知行空間 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在線網站http://dsa.cumt.edu.cn:8080/article/view.jsp?id=1052488684812,2003年4月9日。
http://www.chinainterlaw.org/display_topic_threads.asp?ForumID=23&TopicID=825
中國行政區劃分〈世界地名指標〉http://www.xzqh.org/suoyin/sjdm/093.htm 2005.5.17.。
袁林。〈���r公法案例�h解〉2002年3月12日http://www.eastwestla.com/C_int/text014.htm。
國際紅十字總會中文網站。〈適用於海上武裝衝突的國際法〉(聖雷莫海戰法手冊)。http://www.icrc-chinese.org/
貳、 英文部分
一、Government Publications
Corfu Channel Case, Merits, ICJ Reports 1949,p.4
Military and Paramilitary Activities in and against Nicaragua Case, Merits, ICJ Reports 1986,p.14.
UK Ministry of Defence. The Manual of The Law of Armed Conflic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二、Books
Adam,Roberts. Guelft Richard. eds. Documents on the Law of War,2nd 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89.
Chao,John K.T. ”Legal Aspects of a Pacific Blockade of Taiwan.” in Unravelling The Asian Miracle ed. Jayant Lele and Kwasi Ofori-Yeboah,141-167. England: 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1995.
Dunnigan,James F. How to Make War: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Modern Warfa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4th e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2003.
Falk, Richard A. The Vietnam War and International Law-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Hartigan, Richard Shelly. Lieber’s Code and the Law of War. Chicago:Precedent Publishing,Inc.,1983.
Higgins,A. Pearce C.B.E., K.B.A.,and C. John Colombos, LL.D..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Sea.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945.
Howard, Michael. ed., Restraints on War-Studies in the Limitation of Armed Conflic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Kan, Yiu-Lan.ed,A General History of Japan,vol.II. East Books Inc.,1958.
Keith, A. Berriedale. Wheaton’s International Law. London: Stevens & Sons, Limited,1944.
Ken, Booth. Law,Force&Diplomacy at Sea. London: George Allen&Unwin,1985.
Lauterpacht,H..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Vol. II Disputes,War And Neutrality 7th ed.London:Longmans, Green and Co., 1952.
Levie, Howard S. Mine Warfare at Sea. Netherlands: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2.
―――Navie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Holmes&Meier Publishers,Inc,1979.
O'Connell,D.P.The Influence of Law on Sea Power.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75.
Pemsel, Helmut. A History of War at Sea: An Atlas and Chronology of Conflict at Sea 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Present, Major I.G.D.G. Smith (tran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55?,Annex 5.
Porter,E.B.Chester W. Nimitz. Sea Power-A Naval History. Preutice Rall Inc.,1960.
Saunders,Commodore Stephan RN,”Jane’s Fighting Ships,2004-2005.”Chin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Navy(PLAN),115-140. 107th ed. Sentindl House :Jane’s Information Group Limited,2004.
Scott, James Brown. Texts of The Peace Conferences At The Hague,1899 and 1907-With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ppendix of Related Documents. Boston and London: Ginn & Company,1908.
Watts, Anthony J. ”Jane’s Underwater Warfare Systems,2002-2003.”Mines,303-326.14th ed.Sentindl House:Jane’s Information Group Limited,2002.
三、Journals
O'Connell,D.P.(1973),'Naval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n Britain and the Sea,The Collected Papers and Record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at the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12-14 September,pp.30-1.Extracts were printed in the New Scientist,25 October 1973.
―――'Transit right and maritime strategy',RUSI Journal,June,1978,pp.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