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2015)。中華民國刑案統計。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王文生(2005)。新興詐欺犯罪被害者之研究-以台北縣假盜刷真詐財為例。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王耀輝(2006)。電話詐騙犯罪成因與防制策略。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江志慶(2005)。ATM轉帳詐欺犯罪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出版社。
宋樹寰(2008)。電信詐欺犯罪類型、特徵與防制策略之研究。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李宏倫(2009)。臺灣與國際合作打擊跨國電信詐欺犯罪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周文科(2004)。臺灣地區詐欺犯罪問題之研究。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德華(2010)。防制電信網路跨境詐欺犯罪新策略。載於大陸中國警察協會舉辦之「第五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江蘇省蘇州市。
林德華(2011)。從「0310」專案談兩岸跨境合作共同打擊犯罪的挑戰與策略。載於大陸中國警察協會舉辦之「第六屆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警學研討會」論文集,香港。
林豐裕(2008)。第二類電信偵查實務-以詐騙集團為例。未出版手稿。
洪漢周(2003)。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對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4,141-164。洪漢周、曾景平(2003)。刮刮樂及手機簡訊詐欺集團組織結構及偵查實務之研究。刑事科學,55,57-82。范國勇、張平吾、蔡田木、劉擇昌(2004)。ATM轉帳詐欺犯罪之實證研究。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案。
徐宗國(1998)。質性研究概論。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徐釗斌(2006)。恐嚇詐欺犯罪偵查實務之研究。載於蔡蒼柏(主編),經濟犯罪偵查實務,33-38。臺北: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
康健浚(2009)。兩岸跨境詐欺犯罪手法之分析與其防制策略之研究:以電信詐欺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張智雄(2011)。通訊詐欺犯罪行為特性與模式之研究。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許清事(2006)。通訊金融詐財成因與防制-以臺北縣處理設及人頭之詐欺案件為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陳永鎮(2009)。詐欺犯罪被害歷程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假冒公務員名義通訊詐財為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曾進忠(2010)。資通訊詐欺犯罪特性及歷程之研究。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
齊力(2005)。質性研究方法概論。嘉義縣: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劉家妤(2012)。跨境電話詐欺集團特徵之研究。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歐用生(1995)。質性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田木、陳永鎮(2007)。通訊詐欺犯罪模式與決意歷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8,147-188。盧俊光(2007)。新興詐欺犯罪模式及其偵查作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謝浚鋒(2009)。電信詐欺犯罪模式與偵查之研究。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顏旺盛(2012)。兩岸跨境合作打擊詐欺犯罪的挑戰與策略。載於內政部警政署會舉辦之「警政治安策略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警察機關偵辦電信網路詐欺集團案件獎懲核分規定(民國104年8月28日)。臺北市:內政部警政署。
網際網路
內政部警政署(2014)。解除ATM分期付款設定? 小心錢包也跟著解除防備。165反詐騙諮詢專線。2016年2月13日,取自https://www.165.gov.tw/fraud.aspx?id=224。
內政部警政署(2016)。104最常遭詐騙手法及財損金額。165反詐騙宣導。2016年2月11日,取自
https://www.facebook.com/165bear/photos/pcb.1033914896668010/1033914666668033/?type=3&theater
內政部警政署(2016)。104詐騙手法之TOP3。165反詐騙宣導,2016年2月11日,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165bear/photos/pcb.1033914896668010/1033914623334704/?type=3&theater。
內政部警政署(2016)。165專線工作成效。165反詐騙諮詢專線,2016年2月13日,取自http://165.gov.tw/work_stat.aspx。
內政部警政署(2016)。警政統計重要參考指標。2016年6月5日,取自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lp?ctNode=12596&CtUnit=1741&BaseDSD=7&mp=1。
邱俊福(2014)。假檢警詐騙集團「亂槍打鳥」 2年得手7億。自由時報,2016年2月13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116145。
胡欣男(2015)。不從就通緝 假檢警詐女老師。中國時報,2015年3月7日,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228000399-260106。
監察院(2004)。監察院093內正0045之糾正案文。2016年2月13日,取自http://humanrights.cy.gov.tw/sp.asp?xdUrl=./di/edoc/eDocForm_Read.asp&ctNode=911&AP_Code=eDoc&Func_Code=t02&case_id=093000171。
英文部分
Akers, R. L., M. D. Drohn, Lanza-Kaduce & M. J. Radosevich (1979). Social learning and deviant behavior:A specific test of a general theor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4, 635-655.
Barney G. Glaser & Anselm L. Strauss(1967).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Barney G. Glaser(1978). Theoretical sensitivity: advances in the methodology of grounded theory. Sociology Press.
Clark, R. & Cornish, D(1986). The resoning criminal: Ratio choice perspectives on offending. N. Y. : Springer- Verlag.
Clarke, R.V., and J.E. Eck(2003). Become a Problem Solving Crime Analyst: In 55 Small Steps. London: Jill Dando Institute of Crime Science University College.
Cohen,L., & Felson, M(1979).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4,588-608.
Glueck, S. and Glueck, E.(1950). Unravelling Juvenile Delinquency.MA: Harverd Unversity Press.
Maruna, S(2001). Making good : how ex-offenders reform and reclaim their live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Books.
Sampson, R. J., & Laub, J. H(2003). Shared Beginnings, Divergent Lives : Delinquent Boys to Age 70.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haran B. Merriam(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Revised and Expanded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Jossey-Bass.
Siegel, Larry J(2003). Criminology. Wadsworth, Belmont, CA.
Sutherland, E. H. & Cressey, D. R(1978). Criminology . N. Y. : Lippin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