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2: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育城
研究生(外文):Yu-Cheng Yang
論文名稱:《孫子兵法》研究—與《孫臏兵法》戰略比較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the comparison in strategy with “Sun Bin--The Art of War”
指導教授:邱德修邱德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eh-Shiou Ch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靜宜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戰略兵家孫臏兵法孫子兵法銀雀山漢墓竹簡
外文關鍵詞:Sun Zi --The Art of WarSun Bin --The Art of Warmilitary strategiststrategybamboo slips unearthed from Ancient Tombs of H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孫武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出類拔萃的軍事天才,也是首屈一指的兵學大師。其名著《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有系統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精闢的軍事論著。《孫子兵法》全書包涵了孫子對戰爭的認知、治兵理軍思想。此其中,最為重要、影響也最深遠的,則為其戰略思想。
孫武將黃帝以來,特別是春秋時期的戰爭經驗,苦心探索、歸納,進而創作出一套完整有系統、影響後世甚鉅的戰略原則。《孫子兵法》在戰略思想領域中所處之至高地位,令古今中外類似著作無法望其項背。其中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於人」、「避實擊虛」、「兵之情主速」、「兵者詭道也」以及「用間」等名言,不僅現代人耳熟能詳,更是歷代軍事家奉為作戰圭臬之至高指導準則。
本論文除重新檢視《孫子兵法》一書主要戰略思想外,更將其與《孫臏兵法》之密切傳承與發展關係,分類論述,舉例說明,使整個「孫氏之道」更為完整、更為全面地展現。茲將各章內容陳述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研究動機與目的,說明本論文之研究方法與研究材料,並探討相關文獻,歸納預期成果。
第二章為「孫子的時代背景」。從《左傳》、《國語》、《史記》及先秦諸子等典籍中,列舉相關資料,論述孫子所處之時代背景,確係形成其著作《孫子兵法》之堅實基石。
第三章為「孫子生平著述及其戰略思想」。探究孫武生平事蹟,並以《孫子兵法》傳世本及竹簡本相互印證,分類整理、舉例說明,最後歸納《孫子兵法》主要之戰略思想。
第四章為「比較《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戰略思想」。從分類歸納之《孫子兵法》戰略思想,較之於地下出土之《孫臏兵法》簡,舉例說明兩者之傳承及發展關係。
第五章為「結論」。綜合歸納《孫子兵法》戰略思想及其與《孫臏兵法》之比較,並說明其價值及在當今世界廣泛的影響,以供學界參考之用。
Sun Wu wa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strategist, but also the greatest genius in military area. His famous work—“Sun Zi --The Art of War”—is the first systematic book on the art of war in China ancient times. It’s also the most early and penetrating book on military strategy in the world. “Sun Zi --The Art of War” includes war''s cognition and principles of troops training.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are the strategic concepts.
Sun Wu created a set of systematic, the most influential strategic concepts by generalizing war experience since Huang Emperor, specially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ime. The utmost status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on military strategy disables the other similar works to get the same status no matter in the past or now, in China or abroad. There are so many famous sayings in “Sun Zi --The Art of War”, such as: ”Know yourself and know the enemy, you won’t be defeated in hundred battles”, ”Make the enemy surrender without fighting”, “Control the enemy, instead of being controlled”, “Avoid the enemy''s strength and strike his weakness”, ”Speed is the essence of war”, “All warfare is based on deception”, and “Use spies”, etc. These famous sayings are not only known by modern people, but also seen as the utmost guidance by many strategists in the previous dynasties.
Besides surveying the main strategic concepts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afresh,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Sun Zi --The Art of War” and "Sun Bin --The Art of War” with examples, and make the entire “Sun’s doctrine” to be more complete and comprehensive.
The content of each chapter is as follows:
(1)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is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otivation, goals, methods, objects, and process of this research. Also, it explores the main concepts.
(2) Chapter 2: “The background of period in Sun Zi’s life”. This chapter enumerates the correlative data from ancient books such as “Zuo Zhuan”, “Guo Yu” and ”Shi Ji”, etc, and explores that “Sun Zi --The Art of War” is actually created based on the period Sun Zi was in.
(3) Chapter 3: “Sun Zi’s life, work, and his strategic concepts”. This chapter explores Sun-Wu’s life story, and verifies the editions between bamboo slips and printed one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mutually. Finally, it explores the main strategic concepts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4) Chapter 4: “Compare “Sun Zi --The Art of War” with "Sun Bin --The Art of War” in strategic concepts”. This chapter compares the strategic concepts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we’ve classified with the ones of "Sun Bin --The Art of War” unearthed in underground, and explains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Sun Zi --The Art of War” and "Sun Bin --The Art of War” with examples.
(5) Chapter 5: “Conclusion”. This chapter synthetically concludes the main strategic concepts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and the comparison in strategic concepts between “Sun Zi --The Art of War” and "Sun Bin --The Art of War”. Also, it explains the value and the worldwide influence of “Sun Zi --The Art of War”,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academic circle.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 誌………………………………………………………………… Ⅳ
目 錄………………………………………………………………… Ⅴ
表目錄………………………………………………………………… Ⅷ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前 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一、研究動機………………………………………………………………… 2
二、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 4
一、研究方法………………………………………………………………… 4
二、研究材料………………………………………………………………… 5
第四節 文獻探討……………………………………………………………… 6
一、書籍類…………………………………………………………………… 7
二、論文類…………………………………………………………………… 8
第五節 預期成果……………………………………………………………… 9
一、時代背景孕育《孫子兵法》…………………………………………… 9
二、重整《孫子兵法》之戰略思想………………………………………… 10
三、歸納《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之戰略傳承發展…………………… 10
四、落實古為今用的學術成果……………………………………………… 11

第二章 孫子的時代背景…………………………………………………… 13
第一節 前 言………………………………………………………………… 13
第二節 政治風雲詭譎………………………………………………………… 13
一、東周王室的衰微………………………………………………………… 14
二、大國爭霸的局面………………………………………………………… 15
三、諸侯國內部的矛盾……………………………………………………… 18
第三節 頻繁的戰爭…………………………………………………………… 22
一、諸侯國間的戰爭………………………………………………………… 23
二、中原諸國與少數民族的戰爭…………………………………………… 31
第四節 軍事的發展…………………………………………………………… 34
一、軍隊數量激增…………………………………………………………… 35
二、作戰兵種多元化………………………………………………………… 39
三、作戰方式複雜化………………………………………………………… 44
第五節 結 語………………………………………………………………… 46

第三章 孫子生平著述及其戰略思想…………………………………… 48
第一節 前 言………………………………………………………………… 48
第二節 孫武的生平…………………………………………………………… 48
一、避亂奔吳、吳宮教戰…………………………………………………… 49
二、西破強楚、北威齊晉…………………………………………………… 51
三、失意晚年、鬱鬱以終…………………………………………………… 53
第三節《孫子兵法》內容概述………………………………………………… 55
一、戰略通論………………………………………………………………… 56
二、戰爭原理………………………………………………………………… 57
三、戰略運用………………………………………………………………… 58
四、情報戰略………………………………………………………………… 60
第四節《孫子兵法》戰略論…………………………………………………… 61
一、先勝戰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62
二、全勝戰略:不戰而屈人之兵…………………………………………… 65
三、主動戰略:致人而不致於人…………………………………………… 67
四、運動戰略:調動敵人、避實擊虛……………………………………… 69
五、速戰戰略:兵之情主速………………………………………………… 71
六、靈活戰略:兵者詭道也………………………………………………… 73
七、先知戰略:用間………………………………………………………… 76
第五節 結 語………………………………………………………………… 78

第四章 《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戰略思想比較……………………… 79
第一節 前 言………………………………………………………………… 79
第二節 孫臏生平與《孫臏兵法》……………………………………………… 79
一、孫臏生平概述…………………………………………………………… 80
二、《孫臏兵法》概述………………………………………………………… 88
第三節 《孫臏兵法》傳承自《孫子兵法》……………………………………… 91
一、慎 戰…………………………………………………………………… 94
二、主動進攻………………………………………………………………… 97
三、避實擊虛………………………………………………………………… 99
四、機動靈活………………………………………………………………… 101
五、奇正思想………………………………………………………………… 103
六、軍隊士氣………………………………………………………………… 105
第四節 《孫臏兵法》之創發…………………………………………………… 107
一、戰爭性質………………………………………………………………… 108
二、持久作戰………………………………………………………………… 110
三、以寡擊眾………………………………………………………………… 112
四、攻城思想………………………………………………………………… 114
五、陣法運用………………………………………………………………… 117
第五節 結 語………………………………………………………………… 119

第五章 結 論………………………………………………………………… 122

參考書目(論文附)…………………………………………………………… 129

附 錄
附錄一 《孫臏兵法》簡文…………………………………………………… 136
附錄二 《孫臏兵法》釋文…………………………………………………… 156
參考書目(論文附)
一、古 籍【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魏‧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五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2.宋‧王應麟撰:《玉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九四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3.清‧王鴻緒等奉敕撰:《欽定詩經傳說彙篡》,【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4.周.司馬穰苴撰:《司馬法》,【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5.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唐‧陸德明音義:《論語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九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6.周.吳起撰:《吳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7.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四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8.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四○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9.周‧尉繚撰:《尉繚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0.漢‧桓寬撰;明‧張之象注:《鹽鐵論.刑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六九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1.周‧荀況撰;唐‧楊倞注:《荀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六九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2.秦‧商鞅撰:《商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3.宋‧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六七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4.明‧戚繼光撰:《紀效新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5.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一九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6.漢‧趙曄著;明‧吳琯校刊:《吳越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17.周‧管仲撰;唐‧房玄齡注:《管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8.漢‧劉安撰;漢‧高誘注:《淮南鴻烈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四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19.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唐‧陸德明音義:《周禮注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20.周‧墨翟撰:《墨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八四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21.漢‧戴聖編;漢‧鄭玄注:《禮記鄭注》,【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22.周‧韓非撰;元‧何犿注:《韓非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七二九,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6月。
23.清‧顧炎武著;清‧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冊二,【四部備要】,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11月。
二、專 書【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王國維著:《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1996年3月。
2.王漢國著:《孫子兵法導讀》,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4年2月。
3.周‧左丘明著:《國語》,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2月。
4.日‧平山潛輯;平山隆富等校訂:《孫子折衷》,東京:高井國之輔,1884年。
5.吳九龍主編:《孫子兵法校釋》,臺北:立青文教基金會,1992年8月。
6.李浴日編著:《孫子新研究》,上海:上海書局,1992年12月。
7.李啟明著:《孫子兵法與現代戰略》,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
8.李啟明著:《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戰略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
9.李訓詳撰:《先秦的兵家》,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1991年6月。
10.李零著:《孫子古本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
11.李零著:《吳孫子發微》,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8月。
12.李零著:《孫子十三篇綜合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
13.漢‧公羊高傳;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14.明‧茅元儀輯:《武備志》,臺北:華世出版社,1995年5月。
15.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臺北:宏業書局,1996年3月。
16.徐瑜著:《兵學的智慧:我讀孫子兵法》,臺北:漢藝色研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6月。
17.徐瑜編撰:《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臺北:時報文化中心,2002年7月。
18.徐培根、魏汝霖撰:《孫臏兵法註釋》,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9月。
19.漢‧袁康、漢‧吳平撰:《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1967年。
20.章炳麟等著:《國學研究法》,臺北:西南書局,1983年10月。
21.張心澂編:《偽書通考》,上海:上海書局,1991年12月。
22.張國浩編著:《不戰而勝:孫子謀略縱橫》,臺北:正展出版公司,1999年6月。
23.張震澤撰:《孫臏兵法校理》,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4月。
24.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12月。
25.陳啟天著述:《孫子兵法校釋》,上海:上海書局,1996年12月。
26.陳華元著:《孫子新詮》,上海:上海書局,1996年12月。
27.郭化若撰:《孫子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28.馮龍著:《孫子例證之研究》,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11月。
29.盛瑞裕、李崇興、汪超宏注譯:《孫子十家注詮譯》,臺北:建宏出版社,1998年3月。
30.鈕先鍾著:《中國戰略思想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0月。
31.鈕先鍾著:《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9月。
32.鈕先鍾著:《孫子三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10月。
33.舒大剛著:《孫子的智慧》,臺北:漢藝色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3月。
34.宋‧曾鞏撰:《曾鞏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35.宋‧葉適撰:《習學記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36.漢‧趙曄著;張覺校注:《吳越春秋校注》,湖南:岳麓書社,2006年6月。
37.楊炳安校:《孫子集校》,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11月。
38.魏‧曹操等注;郭化若譯:《十一家注孫子》,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5月。
39.魏‧曹操解;清‧孫星衍等注:《孫子十家注》,臺北:廣文書局,1978年7月。
40.魏‧曹操等注;清‧孫星衍等校:《孫子集註》,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
41.楊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6月。
42.楊伯峻著:《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5月。
43.楊杰編著:《孫武子》,上海:上海書局,1992年12月。
44.楊善群著:《孫子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3月。
45.楊善群著:《孫臏》,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12月。
46.楊善群著:《孫子》,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4年3月。
47.楊寬著:《戰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48.南梁‧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
49.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9月。
50.熊忠武著:《孫子的人生哲學》,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
51.宋‧歐陽修撰:《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9年11月。
52.蔣緯國著:《現代軍事思潮》,臺北:黎明文化公司,1990年6月。
53.鄭良樹著:《孫子斠補》,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8月。
54.鄭良樹著:《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9月。
55.錢穆著:《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7月。
56.日‧瀧川資言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9月。
57.魏汝霖撰:《孫子兵法大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7月。
58.宋‧蘇洵撰:《嘉佑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6月。
59.蘇桂亮、日‧阿竹仙之助合編:《日本孫子書知見錄》,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1月。
60.顧德融、朱順龍著:《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61.龔留柱著:《武學經典─孫子兵法與中國文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6月。
62.國防部編:《國軍軍事思想》,臺北:國防部,1988年7月。
63.李德‧哈特(B. H. 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6月。
64.李德‧哈特(B. H. Liddell-Hart)著;鈕先鍾譯:《戰略論:間接路線》,臺北:麥田出版社,2007年9月。
65.克勞塞維茲( C. von Clausewitz)著;鈕先鍾譯:《戰爭論精華》,臺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5月。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丁琇玲撰:《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995年6月。
2.朱文蔚撰:《孫子兵法中政治作戰理論探索:從思想、組織、群眾等層面剖析》,政治作戰學校碩士論文,1996年6月。
3.李訓詳撰:《先秦的兵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990年6月。
4.杜京德撰:《春秋時代兵學思想的承襲與創新》,淡江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5月。
5.紀昌鑫撰:《孫子兵法中戰略思想之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80年6月。
6.孫建華撰:《孫子兵法與吳子兵法比較研究》,玄奘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5月。
7.羅獨修撰:《先秦兵家思想探源--以孫武、孫臏、尉繚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1999年5月。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王英典撰:〈論《孫子兵法》的「形」與「勢」〉,《陸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385期,1997年9月,頁24-31。
2.方德祥撰:〈孫臏其人及其用兵〉,《陸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427期,2001年3月,頁4-10。
3.朴泰德撰:〈孫子的「將之五德」),《中國語文》,第604期,2007年10月,頁80-89。
4.吳守璞撰:〈出奇制勝--《孫子兵法》的管理謀略〉,《現代管理月刊》,第116期,1986年9月,頁5-7。
5.吳順令撰:〈《孫子兵法》求「全」思維之探討〉,《中國學術年刊》,第27期春季號,2005年3月,頁47-62。
6.杜志成撰:〈《孫子兵法》用兵思想探討〉,《中國語文》,第554期,2003年8月,頁49-57。
7.杜志成撰:〈孫武與《孫子兵法》〉,《中國語文》,第555期,2003年9月,頁81-89。
8.李啟明撰:〈對《孫子兵法》之研析〉,《中華戰略學刊》,民82年冬季號,1993年12月,頁52-75。
9.林基實撰:〈《孫子兵法》有關領導統御思想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389期,1998年1月,頁12-16。
10.徐文助撰:〈孫臏兵法述要〉,《國文天地》,第15卷第4期,1999年9月,頁41-46。
11.孫建功撰:〈《孫子兵法》之研究〉,《軍事雜誌》,第48卷第4期,1980年1月,頁18-25。
12.時作新撰:〈「孫臏兵法」之研究〉,《河北平津文獻》,第30卷,2004年1月,頁1-10。
13.陳再福撰:〈《孫子兵法》戰爭哲學與論將〉,《陸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389期,1998年1月,頁4-11。
14.陳良沛撰:〈由《孫子兵法》論戰爭指導〉,《陸軍學術月刊》,第34卷第396期,1998年8月,頁34-43。
15.陳雲章撰:〈從吳破楚入郢戰役看《孫子兵法》運用〉,《國防雜誌》,第21卷第4期,2006年8月,頁85-92。
16.鈕先鍾撰:〈孫臏兵法戰略思想研究〉,《國防雜誌》,第13卷第12期,1998年6月,頁64-75。
17.劉達材撰:〈《孫子兵法》的精義--戰略求全〉,《中華戰略學刊》,民88年冬季號,1999年12月,頁106-118。
18.鄭傑麟撰:〈孫武與孫臏兵法思想研究〉,《屏東師專學報》,第3期,1985年3月,頁1-81。
19.蕭君華撰:〈論《孫子兵法》領導統御思想〉,《黃埔學報》,第51期,2006年10月,頁225-233。
20.關振皇撰:〈《孫子兵法》在心理戰上之運用〉,《陸軍學術月刊》,第33卷第380期 1997年4月,頁4-10。
21.魏汝霖撰:〈大陸漢墓出土《孫子兵法》殘簡釋文〉,《華學月刊》,第49期,1976年1月,頁38-46。
22.魏汝霖撰:〈大陸出土「孫臏兵法」與「孫武兵法」之研究〉,《國文天地》,第3卷第9期,1988年2月,頁45-47。
23.蘇濤撰:〈《孫子兵法》中的戰略管理思想初探〉,《中華戰略學刊》,民90年春季號,2001年4月,頁93-1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